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生态城市产生于现代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在对“人与自然生物圈”的研究中被提出来的。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城市建设规划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日益丰富的需求,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规划则是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城市建设规划的一些缺陷。文章就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特色探讨
1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早期的城市化建设中,很多国家并不重视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平衡,很多时候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城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环保理念也被不断提出。同时,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这条路在不断的探索中也有一些必要的原则需要遵循。
1.1生态原则
在社会文明逐渐强大的今天,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是对于自然的保护,同样也是对人们自身的一种保护。当今社会城市越来越多,人们活动的轨迹遍布了全球,无数的城市被建造,生态城市无疑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生态城市规划的生态原则也就是通过相应的手段来弥补人类城市建设对生态造成的损害,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增加人文绿地景观,实现保护城市本身的自然环境的目的。
1.2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我国当今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也是党和国家经过无数次的科学论证所得出来的重要思想。而运用在现代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就是要从人出发,以人们为中心点去出发、调整、设计、控制现有的城市环境。要实现人们的所要达到的目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最希望、最切实的要求。也就是生态城市建设设计不但要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需要兼顾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理念要求。
1.3稳定性原则
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需要从整体的稳定性出发考虑,这里的稳定性就是指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中,在生态这一方面要保持稳定,避免和减少各种外界的因素对于生态城市的干扰与破坏。在规划的过程中,不仅要实现人们的目的,保护自然环境,同时也需要保障这样的生态城市能够循环下去,这就需要重视规划设计中的稳定原则。
1.4经济性原则
在整个生态环境的设计中,都需要计算投入产出比,要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大的产出。这里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小投入大产出都是合适的,还需要与之前的以人为本原则相互结合。所设计的东西一定要先是符合人们实际需求和目的的,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减少建设的投入,从而达到规划设计的经济性原则,使其效益达到最大化。
2现代生态城市设计规划产生的实际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生态城市的理念也逐渐的深入人心,很多地方也开展了生态城市建设的设计规划,但在实际中还是有很多问题的出现。
2.1设计缺乏本地化特色
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文化风俗、地势地貌等方面造成缺失,这样的生态城市设计就是流于表面的设计,建造出来的也并不是真正的生态文化城市。
2.2实际规划中缺乏调研
在现代的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很多的设计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实地调研处理,从而导致了许多不切合实际的设计。在不同的地质环境环境、文化、经济情况的条件下,相同的设计并不会带来同样的效果。例如,在设计中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生态土壤结构,一些不适宜的生态景观就需要排除在设计之外。不能仅仅依靠判断和经验去进行一个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这样不仅会降低建设效率,还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针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和问题进行的探讨
一个良好的生态城市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会带来城市中各种产业的相互影响和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生态循环,文章针对提到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和问题进行新的探讨。
3.1重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重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提升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质量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首先,设计的本身需要以人为本,从人们的切实需求和目的出发,在设计的过程中生态原则摆在前面,要重视整体的生态,保护城市本身原有的各种生态环境、文化环境、历史环境等。其次,设计的整体需要稳定,不能很容易就被外界产生的因素所破坏或者干扰。最后,还要考虑到整体设计的经济性,在满足了各项需求和指标之后,需要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投入,资源是有限的,需要用最小的投入完成最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3.2设计融入本地化特色
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应该各有各的特色与变化,最为凸显生态城市特色的就是各个城市本身所带有的特性。在设计之初,需要充分调查和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气质、地质环境等各种方面特点,来展现不同生态城市独有的魅力,提高人们对城市的辨识度和认同感,从而带来更好的形象及发展。
4结束语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个必要准备条件,需要保障设计是以人为本的,保持其生态原则、稳定原则和经济原则。同时,还需要兼顾生态城市的设计符合本地化,与当地的经济、物质、文化、生态进行结合,从而做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崔益友.生态化、地域特色的城市规划设计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17):82.
[3]周岚,崔曙平.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J].城市规划,2016,40(4):9-14+26.
作者:王娜 单位:中外建华诚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