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筑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与贡献也越来越显著,充分了解建筑符号学的各个不同方面的特点,有助于增强对于建筑学整个系统的学习,更有利于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本文首先从建筑设计的领域出发,并结合具体的设计案例,从几何符号、色彩符号、空间符号、场所符号等方面,系统分析建筑符号学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建筑符号学;建筑设计;应用价值
1前言
建筑符号学是指在符号学意义上,建筑的材料、外观及用途等,都是来自于各自抽象的使用功能中,获得非建筑学的文化意义,从而形成一个类似语言符号系统的意指系统。符号学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有着多样性的特点,总是以多元的方式展现着,即丰富多彩,又生动形象,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不断创新、加强对于建筑符号的研究,以及研究建筑符号在建筑设计领域的不同应用与发展,不但有利于建筑设计领域的多样化发展,甚至对于整个建筑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建筑符号概述
2.1建筑符号的含义
信息的传递与沟通需要通过一定的符号来实现。建筑符号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就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人们通过了解建筑符号所展现的信息特点,不但了解到的是它的表象存在,更能接收到的是其在当下时代背景下所展现的时代精神。但是作为符号系统中相对比较有代表性的符号,建筑符号一般以作用人们的感官系统来表现,这相对一般意义的平面符号来说就相对比较复杂。通常对“建筑符号”这一概念的定义为:将在主观领域当中难以准确把握的经验客观化、形式化,从而使这部分经验能够直接为人们所理解、掌握,以及接收。按照皮尔斯的说法,建筑符号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建筑的图像符号而是建筑的指示符号,三是建筑的象征符号。
2.2建筑符号的特征表现
通过研究建筑符号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内涵,我们很容易了解到建筑符号具有形式多样的特点,因此它所对应的意义也多层面共存。为此,针对建筑符号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特点如下。(1)建筑符号的形象性。建筑符号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信息或者是内容的传递,往往需要某种特殊形象的帮助展现,即所谓的创新形象,也能够借用生活中的日常形象。除去事物之间本身具有的很多内在联系之外,建筑符号的形象性还具有着多种多样的独特表现形式,生动形象、直截了当的展现着某个事物的特点。(2)建筑符号的共识性。建筑符号的共识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人们对于建筑符号所传递的信息的理解是否一致,对于建筑符号所想要表达的内容有着相对比较一致的看法,这就又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建筑符号所传递给人们的信息带给人们的感受是具有共识性的,是一种文化意识的体现。例如图2所示的西南人民大礼堂正面图,穹顶、对称的建筑形式会给人一种宏伟庄严的感受。(3)建筑符号的时展性。在建筑设计中,无论如何选择符号元素,都能够反映特定条件下、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共同特点。现如今,在社会不断进步、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符号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建筑符号具有展现时展的特性,它不仅能够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够丰富大众的文化需求,所展现的时展性不断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肯定。
2.3建筑符号的意义
建筑自身就具有一定的形式结构,相互之间通过结构关系形成建筑群、小区、街道,甚至城市。但是完善以及优秀的建筑作品并不是简单的建筑符号的组成,它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更巧妙的设计,将建筑符号科学合理的组合起来,实现理想效果。所以,能够很好更充分的体现建筑符号的特性就是其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不断通过创新发展方式,促进建筑符号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
3建筑设计中的符号学原理
随着建筑符号学被不断的了解和学习,更深层次的探索其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就更具有深层次的意义了。对此,勃罗德彭特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他把所有建筑设计所涉及到的领域总结为四大种类,即实效型设计、类比型设计、象形型设计和法则型设计。这四大总结概括性的说明产生了建筑形式的相关基础方式,所以又被视为建筑形式的基础。如果对每个建筑都进行相关的研究,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建筑都是这四大方法的应用,同理可得知,建筑符号的应用也被运用在每个建筑中,所以建筑符号与建筑设计之间也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皮尔斯的符号分类与勃罗德彭特的建筑设计基本方式的对照,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下图1这样的相互关系。由于建筑符号和建筑设计之间有着如上图所示的联系,则可以认为:图像符号可用于类比型和象形型设计中;指示符号则可进行实效性设计;象征符号则可用于法则型设计。这样,符号学原理就被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来。
4建筑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符号作为一门学科,不仅在图形图像上有明确的表达,在建筑其他的元素上也具有其存在的形式。按建筑使用者的感受来分类,分别以几何符号、色彩符号、空间符号及场所符号来对建筑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说明。
4.1建筑设计中的灵动——几何符号
这里讨论的几何符号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带有明确设计意图的几何图形,如门窗等建筑形体中的几何元素。而建筑本身就是一种几何符号载体,又因为不同功能的建筑其服务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在设计中所传达的思想也不同,所以其运用的几何符号也不尽相同。几何符号的运用,使得建筑变得灵动起来,不再是呆板的方盒子。幼儿园的圆角方形窗格以不同的大小、不同的旋转角度出现,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像泡泡、像石头城堡、像奶酪,这种具有多种几何元素的符号不仅对儿童具有至关的影响,在其他人眼中也能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再如文丘里设计的母亲的住宅,用混杂的不规则的几何空间代替混净的四方的盒子,从深层意义上反映出来家庭生活的琐碎与杂乱。我国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广州塔,又被称为“小蛮腰”,它呈扭曲的椭圆形盘旋升高,造型简洁、统一,轮廓分明,给人意想不到的感觉。
4.2建筑设计中的悦动——色彩符号
色彩是建筑设计造型中的重要元素,是视觉传达最敏感、反应最快的信息符号。在建筑设计中,大胆充分的运用多种色彩是常用的设计手法。色彩的运用还要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习俗及心理感受。所以,颜色不仅作为一种设计手段,更是作为一种符号,使人们能够联想到建筑的功能及作用,更重要的是颜色作为一种建筑符号也具有了向人们传递更多信息的能力。当然,颜色作为一种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也并不是随意的,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颜色的亮度、饱和度、周边环境的适宜性等多个方面来设计,通过色彩符号的识别,给人以特定的文化感受或心理体验。如黑白风格的徽派建筑,是一种建筑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蓝白色彩运用在位于海边的小镇建筑中,给人以诗意的感受;多种色彩的应用,则是人们内心奔放思想的表达。
4.3建筑设计中的心动——空间符号
人们都喜欢想像美好的事物,并产生对特定空间模式的向往,这些形式也会逐渐发展提炼为建筑符号,通过设计再真实的反映出来,进而产生特定的象征意义。所以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会尽力设计出新奇、特别的空间,例如树屋的设计并不是刚好树在那里,而是刻意去营造这样一种空间,利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记。又比如,在一些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利根据人们对不同空间尺度的要求,用重复或渐变的形式形成具有明确指向作用的空间,如下图2、3所示,这种设计已然形成了一种能够传达其建筑功能及意义的符号,即空间符号的体现。
4.4建筑设计中的行动——场所符号
所谓建筑设计中的场所符号,指的是在一定的建筑类型中的特定场景设计。建筑符号与特地场地之间存在多维度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建立在建筑设计的本身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深入了解,才能体会这内在的区别。符号学主要强调的是表象,能够很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而场地和精神则需要结合空间去思考。好比在学校等地方建设的运动场,在公共场所建设的公共活动场所一样,由于建筑本身要求其具有特定的功能需要,也正是这样的功能需求反映了其建筑的意义所在。当我们你身处很多气氛不一样的场所时,也许你并不知道这个场地周边建筑所具有的作用,但是这种场所已经很好的说明出了周边建筑所隐藏的信息。这样的场景就能够传达出建筑的意识,使其本身作为一种符号而存在。
5结语
其实上述的四种建筑符号只是建筑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部分应用体现,它们都通过使用者以及设计者的心理以及生理的感受体现着,人们感受或是认知某个事物,通常是通过感观系统来发挥作用,那么在建筑的使用感受中,环境中的每一个细小的因素都会影响着人们的感官,产生很多种很多样的效果。总而言之,本文所述的建筑符号并不是广泛的宏观的大方向性研究方向,而是根据人们的切身真实感受赋予建筑符号的意义,并不是所有的建筑都一定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多的需要我们做的是设计出能够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方便使用的建筑,所以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分析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建筑设计的意义,不断为建筑设计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李亚萍,武蕴斌.探究建筑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J].建筑设计管理,2015(1):54~56.
[3]张曼,刘松茯.后结构主义建构下当代西方建筑符号的审美特征研究[J].华中建筑,2013(6):10~15.
[4]罗丽娟.建筑符号学在幼儿园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2016(9):8~10.
[5]华?.建筑符号学的研究范围、理论基础和学科定位[J].社会科学论坛,2011(9):83~85.
[6]郝慧敏.建筑符号学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运用[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2):74~77.
[7]华?.建筑符号学的研究范围、理论基础和学科定位[J].社会科学论坛,2011(9):83~85.
[8]卿源.论建筑符号学在低于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4(9):78.
[9]华晔,张奔,陆媛.基于建筑符号学的苏州建筑地域性传承探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4(2):58~62.
作者:余波 单位:贵州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