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院建筑设计初步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当代医学发展迅速,模式亦与旧时亦大有不同。作为承载着治病救人的功能的医用建筑,其设计思路亦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从以往仅以“功能作为设计的考虑因素”逐步转变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医院建筑设计亦应该顺应这个潮流,从交通组织,功能布局以及就医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来满足医院建筑的使用者的需求,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关键词:以人为本;功能;交通;环境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伴随着医疗理念的转变,医学模式的创新,人们对医疗服务功能越发重视,对医院的定位已经不单纯局限于治疗疾病,进而对医疗设施、医疗环境,甚至医院建筑的设计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医院建筑设计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并处理好该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指导建筑设计,著名建筑师章斌欢女士曾指出:新世纪的建筑,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或内部功能,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是无可争论的。因此,建筑设计师不应只是以建筑物的功能为设计的出发点,而应该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的主观感受以及建筑本身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等等。武警番禺医院位于城市密集区,是一个成熟的现代化的医院。经过数年的发展,院区内现有的5城住院楼及临建的门诊部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严重制约着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基于上述客观情况,经过充分调研和深入论证后,院方决定在本院的地域内新建一栋门诊大楼。大型的综合性医院通常更容易令求医者望而生畏,不知所措。复杂的功能分区,密集的科室,迂回的走道以及庞大的人员流动性等因素让人无所适从。作为一个功能特殊的民用建筑,设计者应该在设计中突出其功能作用的同时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利益及其主观感受。除了要从建筑本身的功能去考虑设计布局之外,使用者本身与该建筑的之间的关系亦应该被考虑在内。作为医院建筑的使用者,主要可以划分为医护工作人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士三大类。因此,基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我们应该从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及医疗体验的角度出发,在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环境营造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规划。
1流畅的交通组织
一般大型综合性医院中门诊和急诊人流量大,使用频率高,车流与人流重复交叉,倘若不进行引导分流处理,往往会造成人车混杂的局面,交通路径混乱乃至通行效率低下。车流与车流、人流与人流之间难以有效疏导和组织,造成交通流线复杂无序,较容易发生冲突,进而影响医疗环境与效率。由于本医院坐落于广州市天河区,经济发达、人流和车流密集,建设用地较小。因此,流畅而高效的交通组织设计显得更为重要。医院的交通流线是否通畅,交通路径是否清晰、将是决定医疗效率和医患人员体验的重要因素。设计安全便捷的交通路径,构建高效绿色的交通体系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通过因地制宜,划分功能分区,结合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对院内交通要求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可有效疏导和分离人流车流,使他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武警番禺医院受到建设用地限制的影响,交通承载能力受限。为最大限度发挥院方的交通通行能力,门诊综合楼呈东西向设计,四周均有车道环绕。大楼1~5层为门诊,6~12层为手术室及病房。就本院的外部动态交通来讲,门诊车流、服务车流将与急救车流有效区分。此外,综合楼南侧特设消防救护车专用车道,专供紧急情况使用,这样可以避免因门诊车流的拥堵而影响急救车流的运作。而对于本院的内部交通,我们的设计方案是在综合楼两端出入口处安置电梯及楼梯的垂直交通,中庭设有手扶电梯连通至5层。门急诊交通则通过规划独立的交通路径加以解决。对于普通就诊病人或其家属亲友等相关人士,设计方案引导他们在东边的门诊主入口进入,南边的车道则直达综合楼南侧的急诊出入口,实现了医护,门诊,急救,探视各有其道,有效疏导人群,提高通行效率。另外,本院的病房层采用了医生和患者各行其道的双通道式设计,保证了通行效率和诊疗环境的相互独立,避免医生与患者之间发生过多无效的接触和沟通。这样既可以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又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保障在院人士的健康和安全。
2清晰的功能布局
清晰的功能布局可以使患者更加轻松快捷地完成挂号→诊疗→缴费→取药等流程,使患者在接受诊疗时心情舒畅,减缓患者的精神负担。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科室众多,如果门诊科室布局不当,会大幅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增加求诊者就医的时间,甚至引发局部的冲突和混乱等不良后果。对于患者和患者家属来讲,他们的心理负担可能原本就比较沉重,比较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复杂难懂的交通路径,繁琐冗长的就医流程可能会为病人和家属带来极大的不便,从而引致患者和家属更多的负面情绪,造成医患关系更为紧张。所以,清晰的功能布局不但能够提高医院运作的效率,而且还能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因本院每层可用面积的客观限制,为了避免人流集中拥堵在首层,本院综合楼仅将挂号台设在首层,其余各科门诊则分别设在2~5层。同时,中庭内设有导诊台,方便就诊人士咨询和医护人员分诊。中庭的手扶电梯可将人们高效便捷地送达各层。各科门诊室外均规划了较为宽敞的候诊空间,为医疗诊室与公共空间提供了有效的缓冲。候诊空间内设有护士台,通过电子叫号的方式指引患者到对应的诊室就诊,可使诊疗室内的医生和患者不受外界干扰,既保护了患者的隐私的同时又提高医疗效率。此外,考虑到医院每日大量的人员流动,尤其是在1~5层楼层,如果采用呆板的分层设计,那原本就有限的空间将会显得更为狭窄,更容易令医患双方都觉得压抑,局促甚至心烦。为了舒缓使用者的紧张情绪,设计者有意在手扶电梯侧形成中庭,使空间显得更加宽敞、明亮,增加空气的交换与流动,降低医院使用者之间互相传染疾病的风险。
3宜人的就医环境
历史研究资料表明“如果病人可以从他们的病房的窗户看到室外园林中的树木比他们直接看到砖墙和需要的药品多,他们的康复速度将会得到提高”。这些研究资料显示了医院建筑设计应该高度重视患者所处的医护环境。由于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容易在行为和情绪上相互影响,舒适宜人的医疗环境可有效减轻医护人员紧张的精神状态,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积极性。而这种良性刺激亦会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为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与互动。因院区的面积所限,该院不允许设计大型的花园,但设计者也竭尽所能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例如,设计者在院区的空余地方以及病房的阳台里都设置花槽,让这些花槽点缀在院区周围,打破医院沉闷单调的室内氛围,增添了几分写意与活力,同时亦可勾起患者与医护人员赏花玩花的点点情趣。另外,院区内的各间病房均配备了独立卫生间和阳台。卫生间靠外墙设计,并设有窗户,这既能采集自然光线,又能通风透气,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有效防止异味滋生。病房里的阳台使用大落地玻璃门,自然光能直接透射进病房里,患者可以按需要在阳台进行舒展活动,呼吸新鲜空气,配合周边的花槽,令患者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阳光与绿化,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及治疗。除此之外,针对不同功能区,设计者亦会辅以差异化的措施为院区使用者营造贴心温馨的环境。例如,在本院第8层的爱婴区,设计者设计了多间温馨单间,这是专门为母婴同房而准备的。这样的设计既方便新生儿妈妈哺乳,也为了更好地满足妈妈和初生婴儿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
4结语
作为一个使用功能相当复杂的民用建筑,其设计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辅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从交通组织,功能布局以及就医环境入手,整合各种有利的资源和要素,以创新的设计手法为社会大众提供更舒适、更温馨、更贴心的医疗空间。
参考文献
[1]赵翔.环境世纪的医疗建筑[J].世界建筑,2002(04).
[2]唐琼,黄晓群.浅谈医院建筑中的人性化设计.建设学报,2004,01.
[3]包子翰.浅谈影响医疗建筑设计的因素[N].建筑时报,2003.
[4]于建军.关于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总体布局.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7).
[5]庄燕,袁忠.当代医院建筑环境的健康伦理意义.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3).
[6]王传杰.医院建筑中现代化与人性化的综合表现———创造人性化医疗色彩空间.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7(1).
[7]戴俭,朱小平,王珊.医院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建筑学报,2003(7)
作者:刘静欣 单位: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