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景区建筑设计解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山地景区建筑设计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山地景区建筑设计解析

【摘要】在旅游业和交通业的快速发展下,山地景区建筑大量兴建。建筑发展的推动力源于经济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基本需求。而景区建筑发展也带动了景区建筑研究。针对快速发展的山地景区旅游建筑设计特点提出的要求,论文从设计角度入手,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对山地景区建筑的入口设计、大堂设计与景观设计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山地景区建筑;入口设计;大堂设计;景观设计

1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山地景区建筑数量越来越多,而且人们对于山地景区建筑功能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山地景区建筑除具有建筑使用功能外,还承载展示当地的文化气息与景观特色。然而,由于受到地形这一显著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山地景区建筑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建设施工,都极具挑战性。

2山地景区建筑入口设计

建筑入口是从外界缓慢进入建筑内人工环境的通道,承担为人们留下建筑第一印象的重要责任,而且也是最容易被人视作建筑形象标志的部位[1]。如果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互融合,则建筑入口作为媒介,将人们从外界带入到室内是极为重要的。在许多山地景区建筑中,其入口均为大面积空地,经过空地才到达大堂。在此暗示的手法是可以参考的。一些山地景区建筑的入口设在高坡上,人们想进入建筑必须先抵达坡顶,俯瞰周边其他建筑,能形成良好心理暗示;一些建筑的入口选在河流尽头,人们需要通过小桥和石板路才能进入建筑,视线从幽径变得开朗,找到园林入口,而入口具有的隐蔽性特点会使人们产生憧憬与期待。

3山地景区建筑大堂设计

大堂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合着不同的人流,包括游客、服务人员、与会人群等。依靠门厅可实现人员快速分流,根据自身需求到达相应的功能体块。另外,考虑到大堂往往要聚集大量人员,所以在设计时要使大堂具备足够的容纳能力[2]。在对山地景区建筑大堂进行分析时,应注重体现建筑特有价值,建筑承担烘托景区特色的责任,例如,采用软隔断使人们看到室外景观。一些建筑在大堂左侧设置山水庭院,建筑采用吊脚型架空式接地形态,如图1所示,不仅在室外就感到建筑别具特色,而且当人们走入这个敞开式庭院时,如同置身于室外景观环境。除了在建筑实体当中合理穿插自然景观,还能将山体的高差利用起来,比如某个山地建筑将入口设置在高处,使想要进入建筑的人们在登山的沿途领略周围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一些建筑将大堂设置在两山中间,采用地下式接地形态,如图2所示,以更好地观赏景色或突出特色。有些建筑将大堂设置在山体前段,采用倾斜型地表式接地形态(见图3),使前台的人无法看到大堂吧,眼前只有高低错落的台阶,自然地引导人们进入内部。在进入内部以后,就能看到房间及庭院,视线瞬间被打开,这一手法颇有开门见山之效。当大堂需要与其他空间进行组合时,可借助山体起伏,使用小空间和其他体块进行连接,如廊道、台阶或坡度等。现代建筑的大堂形式多种多样,城市中的大型建筑门厅大多气势恢宏,但山地景区建筑却完全相反,这是因为山地人流很小,且能源结构并不完善,中小型门厅完全可以满足基本需求,没必要如此铺张。此外,处于不同气候带的山地建筑,其大堂应充分体现气候特征。建筑大堂正不断向个性化特征发展,建筑开发商可将自身个性追求作为依据,塑造和城市建筑截然不同的大堂空间,但整体上不能脱离了舒适的本质。

4山地景区建筑景观设计

4.1景色作为主导元素

景色作为主导元素时,可采用组景方法,对景色进行组合,剔除与整体风格不相符的景色,在景色设计时,遵循“山为髓、水为魂、石为古”的原则[3]。景观实际上就是对山水进行不断组合,使水游走在山体当中,而山体又伫立在灵动的水流之上。若景色可以使人沉醉,则建筑应提供观景面,即景观和建筑之间的模糊界限。比如,通过满是植物的空间将人们视线引至光线充足的餐厅。

4.2景色作为辅助元素

景色为辅助元素时,往往要发挥点缀建筑的效果,比如在小庭院当中采用成团布置,能使人有好心情,但这并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一些建筑在柱廊两旁设置水池,供人们畅游,在走廊上行走的人既能抬头欣赏天空又能看到畅游的人们,此时人作为观看者又变成了一处风景。景观也是一种功能,在带来景观作用的同时,分割2个空间,比采用玻璃或墙体进行分割更为生态。在建筑围护系统中,景观同样可以发挥一定功能,比如在屋顶设置绿化带或休息区,彰显建筑特色、增加景观的同时,提供休憩、娱乐的功能。

5结语

在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双重刺激下,山地景区建筑逐渐进入重要发展时期,加之现代化建筑思想的渗透,使得山地景区建筑设计正面临巨大挑战。本文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在山地景区建筑的入口、大堂及景观设计方面提出见解和可行的做法。

【参考文献】

【1】黄晓巍.旅游景区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关键点[J].智能城市,2017(5):180.

【2】成国良,曲艳丽,徐宏力.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

【3】孙若怡.圆明园西洋楼景区的园林建筑与精致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作者:武斐 单位:湘西自治州公路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