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方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地方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前言:

环境设计是集艺术、人文、科技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设计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的各个领域。“室内设计原理”是地方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课,课程系统阐述了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密切联系建筑技术、关注建筑室内设计发展趋势。通过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完成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树立学生正确设计观,为培养从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专业工作的人才奠定坚实理论基础。课程内容包括室内设计的含义、发展,室内设计的分类和方法步骤、室内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室内采光与照明、风格流派、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知识,以及室内装饰材料、陈设与家具、室内色彩、室内绿化及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1“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定位

“室内设计原理”是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论基础专业课,是专业设计先修课程,对设计初步与表现、设计基础、创造性思维等基础课程起到汇聚及导向,在环境设计专业几大方向课程体系中都有着对相关课程的链接作用。同时,在专业教育进程中室内设计原理处于理论基础到设计实践的过渡课程,发挥着引导基础理论课和支撑核心设计课的作用。

2“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为例)

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设计实践课教学,回顾近年来理论课程的传统教学体系,“室内设计原理”作为环境设计专业核心基础理论课从课堂教学、辅导教学、教学效果反馈、考核评价机制等教学环节均反映出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1)传统授课模式滞后“室内设计原理”传统授课模式为理论知识系统讲述,图文结合进行大量设计案例解析。授课模式虽有丰富性,但对于一门以“空间设计”为核心,以建筑设计为背景的专业理论而言,授课方式过于平面化,缺乏新意,难以体现专业特色,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雷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无法得到训练。另外,大量实际案例解析涉及面广,内容宽泛,难有知识点针对性,导致学生在脑海中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处于割裂状态,教学效果很不乐观。急需在授课方式上考虑迎合学生心理,授课方式需要新颖,授课内容需要更加直观。(2)理论学习难以紧密联系设计实践一个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中,知识点相互关联的课程应紧密联系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现阶段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与室内相关设计课的时间安排跨度过大,设计实践课时间设置相对滞后,学生无法及时消化吸收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训练当中。另一方面,课程内容从概论到设计要素各个层面,知识点比较分散,概论式讲解针对性差,欠缺有效归纳总结,难以直接指导学生进行后续专题设计,达不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因此,从教学内容的完善、知识结构的调整和课程时间安排方面都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此外,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欠缺灵活性和客观性。目前课程考核方式以考查为主,考核内容为设计案例分析与评价和建筑小空间环境设计。考核结果反映出学生往往从较浅层面分析空间布局、美感与设计缺陷,深度不够,对设计规范、材质应用知之甚少;环境设计只能进行简单的家具摆设、空间分割,无法应对稍微复杂类型的空间设计。

3解决问题的教学新思路

3.1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

教学方法的革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依据环境设计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规律,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动态”教学模式,其作为一种新的直观教学手段,内容涵盖三个方面,“动态步骤、动线引导”“人视三维立体空间”“可变换设计元素的体验式多媒体设计”(见图1)。(1)“动态步骤、动线引导”演示性教学该教学模式是“动态”教学模式中重点的理论授课方法,以单个空间界面逐步动态组合为各种类型整体空间,加之视线、交通流线,以动线引导的演示方式进行教学展示。课程的重点难点知识如空间构成、空间序列、空间分隔与过渡、空间类型等均适用于此教学模式。(2)“人视三维立体空间”体验式动态教学“人视三维立体空间”体验式教学主要应用于室内专题设计的解题和辅导环节,针对不同功能的空间类型如居住空间、餐饮空间、售卖空间以及观演空间设计,根据场地平面图构建三维立体空间模型,以人视角度进行三维空间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空间结构、尺度、界面肌理等。(3)“可变换设计元素的体验式多媒体设计”此动态模式借助可变换设计元素的多媒体平台,在既定空间内进行界面材质、色彩、灯光照明、家具陈设的变换,快速形成不同功能、风格的成品空间模板,启发学生对不同类型设计风格、设计流派产生体验进而认知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本课程大部分理论知识教学,如室内照明设计、室内色彩设计、材质设计、家具设计。以本课程建设为先锋率先实行“动态”教学模式,融入现有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完善,确保课程发展的多元化与统一性,使学生对知识结构和课程目的更加清晰。

3.2针对性整合知识点,分解嵌入以联系设计实践

教学模式的革新,必然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室内设计原理是环境设计专业骨干课程与先导课,承上启下作用十分明显。应立足专业培养计划,根据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更新课程内容,调整知识结构,整合与其内容紧密相关的其他课程知识,使之形成课程群链接关系。从知识结构出发,把课程内容与课时分解为基础理论与专题指导知识两部分,先进行本课程基础理论讲解,随后将专题指导知识针对专题类别分解,分别嵌入在后续各个设计课程中,在专题设计开题阶段进行专题解析,发挥及时、全面、深入和针对性强的作用。将基础理论教学作为铺垫,确保专题指导知识教学能直接地、有针对性地支撑实践课程中的各专题设计,以达到理论与设计实践的无缝对接(见图2)。

3.3科学安排相关课程时间表,丰富课程的考核方式

考虑到知识体系完整性和学生的记忆时限,“室内设计原理”与课程群中的其他理论课及实践课需在课程安排上紧密联系,且先行于设计课开设。根据课程不同知识类型以及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提出一种具有灵活性和客观性的立体式考核机制。在传统考核方式基础上加入形式丰富的测试环节,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考核,监督、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由认知到深入理解,由深入理解到掌握的渐进过程。(1)分解调研。细化考核内容,进行分解式调研,将调研内容拆分若干环节,针对不同类型知识点,完成小案例调研解析报告。目的是通过感知体验的方式增加学生对各个理论知识点深入思考的过程,达到由认知到深入理解的目的。(2)分解设计。进行点对点的小课题设计,提取重要知识点,进行针对这一知识点的快速设计,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设计意识与快速分析的能力,达到由理解到逐步掌握的目的。

4结语

在专业发展引导下,社会发展新形势及人们对环境的新理解促使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及教学内容应及时更新与完善,与之匹配的教学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室内设计原理”教学改革通过调研分析国内外地方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情况及我院本课程教学现状,在我院进行初步的教学改革试行,除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革新,在教学各环节还需加强合理师资配合,构建专业背景全面、组织性强、教学灵活性以及协作互动力强的教师团队,同步建立适合本课程建设的教学、辅导及答疑制度。另外,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是现代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建立“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专门网站与教学资源库,对重要知识进行整合与提炼,制作微课,实现校内外教学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本课程的外延内渗作用,促进教学交流与监督(见图3)。在此基础上发挥本课程在课程群链中的带动作用,将调整后的教学改革方案逐步渗透到课程群的其他课程中,进而推动完善整个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华,职业教育视野下的当代建筑理论教学,[J]建筑学报,2011.11

[2]常青,建筑学教育体系改革的尝试——以同济建筑系教改为例,[J]建筑学报,2010.10

[3]李晓丹;金莹;吕达猛;史芳,一体化与多元化教育模式探索——以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1.6

[4]吴静,室内设计专业的设计构成教学改革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1.5

[5]张仲凤,“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4

作者:何方瑶 田晓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