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建设环境设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建设格局逐步形成,建设一支了解环境设计行业规范和设计标准、设计工作经验丰富、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技术型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环境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双师型;实践能力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向应用技术转型的创新实践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4G207适应产业升级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出路。环境设计专业是与行业市场紧密结合的应用技术型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是教育重点。专业教师自身知识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从“学术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型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1.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建设格局逐步形成
2014年2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标志,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成为指导现阶段地方高校转型的新的机遇与挑战。教育部明确提出2014年要“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为此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2014年春季论坛”2月26日在驻马店闭幕。活动落实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在产教融合发展的基础上,研究“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
2.地方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型成为关键
“双师型”的概念从设计专业的角度理解就是“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并且具备一定教学水平,同时具备一定的设计行业实践锻炼经历,了解行业市场动态,具备独立完成社会实践项目能力,能够将实际项目引入专业课堂,通过实习实训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的教师”。“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深入人心,教师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以专业实践锻炼与实践技能培训并重为原则,增加教师的社会实践机会,通过“项目牵动”来提高学生真实设计能力,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建设一支了解行业规范和设计标准、设计工作经验丰富、设计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应用技术型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二、地方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现状分析
1.教师的“双师型”转型意识不强
地方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一些老师在传统教学体制中,已经适应了学术为主“纸上谈兵”教学模式,知识传授还停留在自我熟练的书本知识内容里。很多教师为了获得成绩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学术研究上,很少接触行业公司、行业市场,不参与社会设计项目。部分教师思维观念落后,没有信心接触实际项目和行业工作,对于信息的掌握都来源于网络和书本,不能结合行业发展和市场环境把知识及时传达给学生。现在学校提倡向应用型方向转型发展,大家很不适应,对于到行业公司锻炼实践活动的考核,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流于形式和应付。
2.青年教师缺乏社会行业工作经历
目前,环境设计专业的青年教师多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属于新一代高学历的“学术型”人才,习惯了学术层面的研究,为了职称晋升,精力都用在学术科研方面,无暇顾及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对于环境设计的施工环节、施工工艺、材料使用和陈设设计等方面的实战案例接触很少,教学内容基本都是“纸上谈兵”。
3.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形式化
环境设计专业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建设一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出台了大量的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方法。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对“双师型”教师实践锻炼的环节考核是无法全程监控的,很多教师没有真正去企业公司参与活动,往往到行业公司盖个章就蒙混过关,教学中学生没有在教师经历的实践中获得知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锻炼流于形式。
三、环境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1.建立“教师工作室”
支持资深教师建立工作室,通过教师承揽的环境设计项目实现社会运作。吸纳在校专业学生参与项目实践,教师通过实战项目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同时也锻炼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年轻教师建立校内“教师工作室”,让学生拜师学艺,完成教师工作室企业化学徒制的建设,师生共同参与企业和社会设计服务项目。工作室的活动要本着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双重目的进行,制订“工作室产生标准”“工作室业绩考核制度”“工作室学生满意度调查”一系列的实践内容。
2.聘请设计公司技术骨干参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
积极与环境设计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企业技术骨干或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双师型”兼职教师来校承担教学任务,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实习实训,把市场化理念带入到教学中,结合实际应用教学,避免了“纸上谈兵”。
3.实行专业教师顶岗工作制度
担任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师,每五年须到相关环境设计企业、行业顶岗工作或兼职锻炼,参加行业公司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活动,累计不少于半年时间,督促教师参与社会行业互动,在教学中能把实践过程中的设计经历和实际案例引入教学,进一步实现形成“项目牵动教学”。
4.加强环境设计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时间的保证,在不影响教学、科研、创作等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利用阶段性课程间隙,申请专业技能培训班锻炼,完成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
5.鼓励教师取得与专业相符合的职业(执业)资格证书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组织的统一考试,开展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技能相关的国家职业(执业)资格、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职业能力认证等资格认定。
6.强化“校企共建实训室”的作用
将环境设计企业引进校园,使“培训、实战、创业”融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代表,由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和企业设计师共同管理,教师在配合企业培训的同时提高的自身的实践能力。具体制订“实训室管理安全制度”“实训室管理机构”“校企共建实训室协议”“实训室业绩考核制度”“实训室学生满意度调查”等,在实训室遴选学生数量、考核管理、培训实战、项目牵动、考核展示、学生满意等方面明确指标。
7.大力支持校企合作项目研究
通过实践调研、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研发等形式,引导教师参与社会服务与艺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艺术科研创新能力,扩大服务社会的范围和社会知名度。对教师参加的校企双方共同开展的应用设计研究项目、艺术服务项目、艺术品开发研究项目、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予以优先推荐申报和重点资助。
8.认真制定相应的奖励和评定
有关部门应该建立针对社会实践环节奖励的相关机制,使“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审中能够依据自身的社会实践成绩获得奖励,使高校和行业人才互相促进融合,促使“双师型”教师培养可持续发展。修订“教师综合业绩考核条例”,为能够建立“工作室”的环境设计“双师型”教师,在接受相应的考核后,给予在评优、年终奖方面奖励。通过有效途径和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放教师的思想顾虑,调动教师积极性,使教师尽早融入设计行业范畴,完善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知识内容与行业市场及时接轨,不断把行业信息和行业变化的情况反馈到教学中,这是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重要一环。
作者:刘岩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卫东.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J].学理论,2014(18).
[2]曹晔.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的内涵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19).
[3]张伟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04).
[4]郑诚德,陈旭英.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闽江学院学报,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