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用房色彩环境设计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教学用房色彩环境设计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教学用房色彩环境设计策略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色彩学的不断发展,色彩设计理论在儿童使用环境中地位越来越高,色彩对于营造一个舒适、健康、丰富多样教学环境起着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儿童来说,色彩能够刺激儿童的视力发育、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调节儿童的心理情绪等。教学用房是儿童在校期间的主要学习和交往的场所,因此教学用房色彩环境应当科学地运用色彩搭配方法来营造,辅助儿童健康、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关键词

色彩设计;教学用房;色彩环境

1.引言

小学是儿童接触社会、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是儿童学习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学龄儿童每周大约有50~60h的时间在学校度过,上课、学习的时间大约占其每天觉醒时间的1/4。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校的学习中,其最终的行为和性格必然受到教学环境的巨大的影响。小学的建筑色彩环境会传达给小学生很多的信息,也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校中的教学用房更是儿童在校期间增长知识、塑造自己、了解世界的场所,是儿童接触最平凡和最神圣的场所。儿童需要一个有着安全感、熟悉感、舒适感、适合交流沟通和激发思维的教学环境。所以教学用房中室内色彩环境的设计合理与否、协调与否,都直接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用房色彩环境设计在小学建设中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2.小学教学用房功能特点及儿童的色彩环境要求

2.1小学教学用房的功能特点及色彩环境要求

小学建筑一般由教学用房、行政办公用房以及生活用房等组成。教学用房是指各种教室,是实施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小学生听课、学习、讨论、集会及相互交往的场所,它构成了一个班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基地。因此教学用房是小学中环境要求最高的空间。应当针对教学空间的使用功能,探讨界面色彩设计与教学功能的关系,并提出可以改善当前教学色彩环境的合理配色方案策略

2.2少年儿童对教学用房色彩环境的需求

对于在校儿童,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有着阶段性的变化和成长速度,所以在对教学空间进行色彩设计时,要在色彩美学原理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不同阶段的儿童群体量身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教学空间,使他们能在其空间中更好地学习成长。儿童的心理特点及色彩需求如下:

(1)学龄初期(4-6岁):色彩会给儿童的行为和心理带来很大影响,悦目明朗的颜色会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在色彩和谐的空间中学习的儿童,其创造力要高于普通环境中的成长者。而处于让人心情压抑的色彩环境中,则会影响儿童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这时儿童的色彩需求是:明度较高、纯度较高的颜色,如浅黄、浅红、浅绿、浅蓝等。

(2)学龄中期(7-9岁):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还处于一个学习体会的阶段,空间中的色彩运用很大程度上还是能影响他们的情绪。这时儿童适宜选择选择纯度适中的亮色系并适当增加灰度,这能使他们感到浪漫,充满遐想,同时心情也处于一个平静的状态。

(3)学龄晚期(10-13岁):儿童的心理状态趋于成熟,对色彩的生理和心理感受趋于稳定。一般黄、橙、红色给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感觉,青、蓝、紫色能给他们带来安逸平静的感受。

3.小学教学用房色彩设计原则

“色彩本身就是一种形象艺术的浓缩语言。”色彩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制力都较弱,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注意力也较容易分散,所以,色彩可以较大程度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在教学用房色彩环境设计中,除要满足基本功能使用要求外,还要结合儿童的视觉生理和心理需求,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智力与人格发展、陶冶情操;还要塑造整体色彩环境,使之具有整体性和主题性;同时要提升信息表达和视觉引导,便于功能分区、楼层指引、班级定位。归纳概括为三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符合儿童心理需求原则和引导性原则。

4.小学教学用房色彩设计策略

4.1整体色彩配置策略

在小学教学用房色彩环境设计中,教室内部色彩的运用并不是随便一种或几种色彩的简单拼凑,而应该是一种或多种色彩有序的和谐的统一的配色组合。基于教学使用功能和儿童的色彩需求,可根据需要采取以下三种色彩配置法:

(1)单色配色。整个室内色彩只有一个色相,与这个色相的明度、纯度变化后搭配配置。如:在小学低年级教学用房中,墙面采用淡蓝色,地面采用蓝灰色,窗户为深蓝色,桌椅为浅蓝灰色。这样整个教室空间以蓝色为主导色,室内色彩环境统一、和谐,加上明度、纯度的对比,丰富了色彩,使学生感觉空间宁静、安详,具有鲜明的教室风格。

(2)相似色配色。即在色环上选择一组接近、相邻的类似色,通过明度、纯度及色相变化的配置组合,而使空间产生一种统一由富于变化的效果。例如:在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教室中,可以采用黄、绿、蓝等,它们都含有绿色,这样就易于达到统一;空间中有不同倾向的色彩,如橘红中含有红色,蓝色中含有绿色,这样空间活泼、丰富、清新。

(3)互补色配色。即选择一组或多组对比色,充分发挥它们之间鲜明对比的效果,使室内空间更加鲜活、生动。例如:在五、六年级的教学用房中,可以进行红、绿等色彩的组合搭配,并通过明度、纯度的调节,给人活泼、自然、明朗的感受。但是要注意对比色不宜都大面积使用,对比色之一可以在教室小面积上使用,如:门、窗、标识等。

4.2符合小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室界面色彩设计

(1)墙面:墙面距离学生的视线较近,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消除视觉疲劳、使其感到愉悦的色彩。墙面可用亮度比较高的淡色涂刷。南边的墙壁可以用冷色调,草绿色是护眼色,可以使用在南边的墙壁上,帮助学生消除视觉疲劳,北边的墙壁可以用暖色调。

(2)顶棚:教室顶棚是当前小学教室内部色彩使用最少的地方。顶面的色彩宜用无彩色、低纯度或高明度,从而突出上部空间的轻快高耸宽敞的感觉;顶面的颜色与墙壁、地面的色彩形成渐次变化,色彩自上而下由淡变浓。

(3)地面:要求达到一种厚重、安全的感觉。地面为承载体,其色相不可过多,以免杂乱。宜用低明度、低彩度的色彩。

(4)课桌椅:学生的学习活动大多数都在课桌椅上进行的,因此它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课桌椅的颜色可为低纯度的冷色,这样学生在长时间地使用桌椅时才不焦躁,具有镇静作用,利于学生长时间安静学习。

(5)门窗及其他陈设:教室里还有一些地方也需要进行色彩装饰,如黑板报、宣传栏、标语、公告栏、学习园地和植物等等。这些元素若色彩不统一,五颜六色,杂乱无章,会使学生上课时心神不宁、东张西望、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课,这些元素宜作为点缀色与教室的主色调搭配起来。门窗的颜色可以与墙壁颜色比较接近,使之与墙壁浑然一体,也可与其他陈设一样与主色或相似或互补的搭配。

4.3引导性设计:

一般来说,儿童们在学校建筑各部分间走动和换教室时,容易发生纪律问题、容易迷失方向感。设计中,通过不同的色彩环境和色彩对比,建立视觉识别系统加强导向指引作用,同时利用一些交叉空间的色彩进行联系,建立更强归属感、独立感和联系感。以活化教室空间、走廊空间,使这些空间具有归属感、标志性。

5.结语

在小学教室空间的室内色彩环境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满足不同教学空间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应重视、研究色彩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影响,认知色彩对儿童心理影响的规律。力图设计符合儿童身心健康、智力与人格的健康成长的教学用房色彩环境,使儿童能在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中茁壮成长。

作者:孙明 王倩 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1].孙红梅,姚本先.1999-2009年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J].中国校医,2011,01-25(1):71-74

[2].黄国松.色彩设计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6

[3].马桂萍.基于环境心理学分析教室环境反作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0,04:6-8.

[4].教室布置应体现教育理念宋亮-《教育:综合视线(上旬)》2014,(5)-2014

[5].冯江平,安莉娟.青年心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6].马治国,岳建军,李欣,聂莹,孙叶.小学教室内部色彩的设计原则及其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7

[7].窦伯祥.小学教学空间色彩环境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

[8].凤凰空间•北京.成长空间:当代中小学建筑设计[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