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分析(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针对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确立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利用合作办学进行取长补短,改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
环境设计;教学实践;改革研究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现状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与能力培养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与其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之间存在着以下诸多问题,值得研究者特别关注。
1.综合性学习与培养能力之间的矛盾
“综合”在于文与理的综合、古与今的综合、科学与艺术的综合、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综合,但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多注重“专业”课的学习,没有把“综合性”学习提高到一个应有的高度,从而使相关的学习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侧重”。无论是对哪一个学科内容的侧重都会影响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从而对其能力培养产生消极的影响。
2.系统性学习与灵活性运用之间的矛盾
在要求学生系统性学习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体现出灵活性的特点,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教学实践中,任课老师既注意知识层面教学的系统性,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过程中的灵活性。只有把这些系统性知识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设计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
(二)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与课程资源
1.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
环境设计专业要培养敢于创新的人,而所谓的敢于创新是基于一定文化传统的创新。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创新应该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联,应该与世界优秀的文化传统相关联。课程资源与课程设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课程资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总的来说,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设置与其拥有的课程资源相关;因此,如何认识环境设计专业在其发展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课程资源改革目前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了课程设置研究的关键。
2.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重点
在环境设计课程的设置中,要注意课程资源与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只有明确了自己院校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并充分运用这些课程资源,才有可能把目前环境设计专业的全部课程及其对教学的影响发挥到极致。在当前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研究中,很少有研究者把本校所拥有的课程资源与本校的课程设置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三)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在目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关注点一般集中于教学模式的共性研究,而对教学模式的个性化研究关注度较小。所谓教学模式的个性化是指某一个教学模式只能适应某个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虽然教学模式具有共性的特点,但是对于其个性化特点的研究更能使其适应某个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的教学。
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的改革探索
(一)校企联合:培养途径
校企联合是培养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可以使环境设计专业的师生关注知识与能力的问题。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教师就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学习和系统化学习;关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就会促使学生思考如何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环境设计实践的问题。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可以使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获得实践的机会。每年我校都会将艺术设计学院高年级的学生送往企业合作单位实习,如到张四海先生的九元合一装饰有限公司实习。通过这样的方式,99%的学生都能在毕业的时候获得一个就业的机会。校企联合从表面看似乎与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关系不大,但企业对于学生的要求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广大的师生关注学习的内容,关注如何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环境设计。这种人才培养途径的确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合作办学:取长补短
合作办学,也是解决目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存问题的另一个关键性措施。在理解“合作办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样的问题,即所谓的“合作办学”并非只指中外艺术院校之间的合作办学,它可以指向国内艺术院校之间的合作办学。对于后者而言,它似乎更适合于解决目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工作室”教学模式是目前艺术院校教学研究中关注的一个重点,近90%的高校都在引用此模式;但所有的艺术院校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又不可能使用完全相同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只有把“工作室教学模式”与自己学校的环境设计教学实践实现和谐地统一,即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个性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使这种教学模式对本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影响。否则,为了教学模式而模式化的教学并不能保证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起到应有的影响。在目前艺术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中,黑龙江省大庆市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是非常引人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实战导入式”教学与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更为契合。作为该模式实施的重要途径的实战性学科竞赛,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更是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环境设计专业的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4]。但是,这个教学模式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每一所艺术院校的任课教师都应该结合本校的环境设计教学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并不能完全照搬。否则,不仅不能提升本校的教学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到本校的教学改革进程。
(三)改革发展:提升效果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而言也是如此。面对目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改革目前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才是最佳的选择。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借鉴参与,一个是总结反思。对于前者而言,它是对各地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进行相应的借鉴;对于后者而言,它是对于本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对于经验的吸取和教训的分析改革目前的教学实践。只有把借鉴参与和总结反思的教学改革思路科学地运用于本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才有可能提升本校的教学质量。
三、结论
分析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可以为教学改革实践确定一个客观的教学基础;研究教学改革,可以明确教学改革对这种教学现状的改变程度。因此,应该把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与其改革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探究。
作者:赵莹琳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范兆雄.课程资源系统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9(3):101-105.
[2]范兆雄.课程资源的层面与开发[J].教育评论,2002(4):74-76.
[3]申云凤.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9):34-37.
[4]武郑芳.融合艺术设计教育资源为实践教学提供机会[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1):83.
[5]陆津.“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实践研究———以实战性学科竞赛为例[J].艺术教育,2015(2):212-213.
[6]季岚.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研“三位一体”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J].轻工科技,2014(12):149-150.
第二篇:高校环境设计教育实践教学开展
摘要:
高校环境设计教育实践教学的开展旨在让学生高度理解专业知识,要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高校环境设计教育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固定的实践课程和融入实践的相关课程来实现,其成果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实践企业、实验室实验员、学生团队负责人对评价都负有责任并参与其中。高校环境设计教育实践教学开展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要重视选题,严把高校环境设计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质量关,构建网络教学管理平台,重视宣传。
关键词:
高校环境设计教育;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设计实践教学
国家的经济实力稳步发展,带动了整体社会环境的快速前行,其中国家导向的城市规划与发展,从建筑空间布局的变化到大众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不断地提高,都为各类公共环境的主观营造提出了要求,并引发了许多对空间环境的深层次思考。功能合理、绿色节能、生态环保乃至情操提高、心灵陶冶等都为环境设计专业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随着专业工作的具体落实,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细化分类也在加速进行着。从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到系部分工,以及从之前的全能化教育向专属设计类型转化,环境设计工作的培养方向在不断演变,行业专业化将成为设计教育的新目标。在教学中进行环境设计校企合作的设计实践活动,深化环境设计各教学环节,促进环境设计教育教学协同创新,培养服务行(企)业需求的环境设计专门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环境设计教育实践教学开展的基本方法
高校环境设计教育实践教学开展的方法类似于中医的“望闻问切”。“望”指在优秀案例中参观,找到从图纸中看不到的具体空间实施的效果,如空间尺度、材料、光色、施工水平等方面,并从中检验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此阶段是调研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环节。不是所有的设计都能满足空间使用者的全部需求,环境设计的重点在于协调空间中各类使用者对设计之后环境的认同。“闻”指通过问询获得各方需求的技术指标,或以问卷及网络调研形式,从委托方及使用方获取相关反馈信息,过程包括许多现场工作。其积累的经验及与人沟通的方法技巧,如果控制得当,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问”是指空间设计中各个环节及其工种配合相当紧密,如不及时协调,就会产生许多调整工作。整个环境设计实施过程中的改动可能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所以,前期的问询以及设计实施过程中的各专业协调是十分重要的。“切”指在设计实施中亲身参与动手实践。环境设计的过程不可脱离现实凭空想象,其必定会受到材料、工艺、技术规范等制约。亲身参与实施过程,才能了解到具体可能遇到的问题,学会处理现场问题的方法以及发现在专业课堂上容易被忽略的小问题,这些都可能成为环境设计的绊脚石,这也是环境设计实践最有价值的环节。
二、高校环境设计教育实践教学开展的实现
在高校环境设计教育中,考察与采风类课程旨在调动学生对地域文化及历史文脉等方面的兴趣,并在其中找到现代环境设计的切入点。专业调研类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当下环境设计中所用的材料、规格、价格、质量等许多现实条件,课堂上的图片和样板与观摩这些实物相比,在认知上是没有可比性的。建构实验类课程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切身感受真实的空间感。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来讲,培养强烈的虚拟空间感受,是成为专业设计人员非常重要的技能。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除了包括固定的实践课程之外,还有其他许多课程都可以融入到实践环节中,如在设计类课程中结合模拟发投标方式,既能丰富课堂氛围,也能调动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补充了只有在真正做方案投标时才能了解到的各个环节及注意事项。在安排专业设计课程时,应结合行业竞赛时间同步进行,让学生做有具体限制要求的实例类设计,最终成果与国内其他高校以至专业团队进行切磋和横向比较。学校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深入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了解自身所学行业的业态,而设计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专业知识发展到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应用环节当中,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过程。自主分工、团队协作、任务分配、特长发挥、问题攻关、成果展示等系列环节,让设计实践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设计实践教学是在环境设计实践教学大框架下需要厘清的重要教学环节。这个环节的教学成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进入实际环境设计工作中的个人能力与专业水平。
三、高校环境设计教育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价
任何学科的建设都应以评价体系为依托,高效的实践教学当然不可能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所以,必须设计出相应的评价机制,学科才能科学、合理地发展。在高校环境设计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实践课程质量的评价可分步进行,一部分是教师为学生打分,这个环节由每门课的任课教师负责,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根据学生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最终成果展示的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综合艺术体现等多角度进行评价,过程机动灵活,占大部分分数比例,评价的主动权应以任课教师为主。另一部分是学生为课程打分,这样的评价体系才是双向、客观的,对于课堂的教学质量、课程满意度等都应有所反馈,这部分由学生完成。另外,对于实践教学专有的特性,实践企业、实验室实验员、学生团队负责人等都有对课程评价的责任。对于评价标准,应建立各个环节分档次的相应标准,随着教学实践的进行,注重能力素质的客观评价,并将多种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向高校、实习企业进行反馈,让其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为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积累原始数据。
四、高校环境设计教育实践教学开展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选题的重要性。设计题目由任课教师或课题组提供,方向应是刚刚立项、报建或正在实施并能从设计概念上不断延续的真实题目,这类项目在全国各类城市广泛存在,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也存在个别转型失误的案例。所以,引导学生在实施理论设计的同时,又能分别从建筑保护、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等多个角度开展设计实践,为多元化的设计成果奠定基础。二是严把设计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关。在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教师与学生要充分沟通,既考虑到实践环节的进程,也要结合教学计划的实际情况,指定一个详细的切实可行的进度,并且严格执行。一定要做到各实践教学环节内容详实、要求明确,对于现场调研等关键环节,要单独列出详细的任务要求,才能很好地控制过程质量。三是构建网络教学管理平台。高校教学机构应在其网站建有专门的子项目,并且由指导教师建立对应项目的各类信息交流平台,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实时指导,甚至是跨地域指导。对于计划安排、任务要求等也可通过网络让所有参与人员及时获悉。四是重视宣传,扩大影响。实践教学的过程和内容都是多元化的,对于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企业单位都是有参考价值的。在活动开始之初,应确定网络宣传、图书出版、作品展示等多种宣传手段。尤其对于此类活动作品集的设计任务,强调的不是最终的设计成果,而是全过程的跟踪记录。从选题到答辩全过程的设计、照片、草图、讨论、随笔心得、教师评语等,都要呈现出整个设计实践的生命周期。
作者:赵琳 郭惠超 单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7.
〔2〕朱宁克,杨林.多元化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实践与思考•兵工遗产〔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10.
第三篇:环境设计色彩实验改革创新
摘要:
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从原来培养研究型设计师转向培养实践型设计师。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更加突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力、竞争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环境设计专业色彩课程的创新实验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研究的内容是当下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
环境设计;色彩实验;改革创新
环境设计色彩实验课程旨在开发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与今后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知识贯通起来,为环境设计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通过色彩训练对几种常用色彩进行搭配与重组,并对其进行设计运用,最终达到环境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一、色彩实验课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基础作用
在环境设计专业中,色彩实验课程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在室内外设计中,色彩课程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它是室内外设计思想的重要体现。运用色彩搭配与创作是创造环境设计空间美感的重要途径。一名优秀的环境设计师能够在艺术设计作品中,运用个人主观意识进行色彩搭配创造,反复地调整色彩运用技法,设计出既能体现创新意识又能满足客户需求的空间色彩效果,这是设计师主观色彩意识运用能力的体现。
二、环境设计专业色彩课程的实验性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环境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融合了设计与科技,应当走在时代的前沿,培养环境设计人才的创造性思维、文化素养和正确的审美观,并能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从实际出发,从环境设计基础必修课的色彩课程的实验性教学入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从而大胆开拓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路,创立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环境设计教育与设计作品尽快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环境色彩基础教学体系。
1.环境设计色彩课程的实验性思维开发
现在的艺术专业学生大多是通过艺术类考试进入大学的,但是他们的绘画水平也存在差异性。一些学生为了高考升学学习艺术,缺乏对色彩基本知识的掌握,缺乏创造力与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色彩实践教学内容,根据每位学生的色彩创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往更深的方向进行探索,达到开发思维、引导创作的教学目标。
2.环境设计色彩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在环境设计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习效率与方法。因此,在色彩课程的教学安排上,教师要进行实验性教学的创新设计,通过这门基础课程让学生能够拓展设计思维,提高创作能力,加强对色彩知识的理解,提升色彩表现能力。这样可以为进行环境设计创作的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发展空间。在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艺术系,色彩课程分为室内实验和室外实验两种实验方式,室内教学为60课时,室外教学为60课时。室内色彩实验以色彩写生训练作为主要创作方式,通过室内静物的不同摆放进行水粉画艺术的创新技法表现,目的是通过相对稳定的绘画环境使学生认识到写生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创作方式。通过反复创作,让学生掌握色彩创作的基本原理与绘画技法,学会主观性地选择与处理色彩,进而为环境设计创作打下色彩基础。校外色彩实验课将课程与环境设计专业紧密贯穿起来,进行有关色彩风景的绘画训练。如,带领学生到江西婺源写生实验基地进行色彩风景写生训练,让学生在自然风景中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与绘画创作方式;让学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强化色彩知识,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通过室外的色彩风景写生实验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室外色彩风景写生实验课程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体现,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化色彩基础专业课教学,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色彩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多方面掌握色彩理论知识。环境设计色彩原理在设计中的运用需要多看、多想、多创作、多变化、多组合。因此,色彩写生实验课程的训练目的是为了创作和观念的创新。色彩实践形式是色彩创作实现的形态,既可以是纸上的写生形态,也可以是画布上的写生形态,通过色彩的搭配,用主观色彩进行设计,使学生真正具备设计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这些实践性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满足环境设计色彩的需要。
总之,环境设计专业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设置上,都应将实验教学作为重点课程。只有不断地改进教学理念,完善授课方式方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既有创新能力又有动手能力的优秀设计人才。
作者:张俊 单位:天津农学院
基金项目:
文章系天津农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改革项目结项论文;项目名称:环境设计专业——色彩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编号:2015SY03。
参考文献:
[1]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修订版).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第四篇: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基于相关工作经验,提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性标准,在此基础上对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定位,开展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活动,以期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有效性。
关键词:
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性
环境设计专业又称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由四个方面内容组成:室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设计公共空间、室内空间、室外空间以及私人空间的设计人才为主,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对一定程度的环境进行改造与恢复,保持建筑物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一、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性的检验标准
1.实践教育教学检验标准
实践教育教学的检验标准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检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计实践,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的指导下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上述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对相关理论基础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在设计平台上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更加关注一些比较新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其二,检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作品质量。人才质量是检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标准。简而言之,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所设计出来的作品能否在专业赛事中获奖,或者满足施工单位的相关需求,直接影响学生在环境设计领域的就业前景。其三,检验教师的自我提高能力和学校该专业的社会影响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如果能够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就能够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继而打造学校的品牌效应。
2.理论教育教学的检验标准
理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设计出更好的作品。教师在理论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国家的培养目标相吻合,需要结合市场的发展规律培养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设计专业人才。教师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评估,继而明确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性的方法
1.确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就现阶段的发展形势来看,高校应更加重视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继而培养出满足社会、市场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2.加强师资建设
要想进一步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的教育教学有效性,学校应该积极邀请企业的技术人才参与相关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担任主要负责人,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从目前来看,依据环境设计院校的教学目标,校企合作的教育方式能够很好地保障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3.编写符合实际的教材
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积极组织环境设计专业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具体情况编写环境设计专业教材。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联合多所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师,扩大环境设计专业的适用范围,激发出版社的发行积极性。
4.创建与市场发展规律相互统一的实践教育教学平台
创建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实践教育教学平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其一,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学校应加强与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企业的联系,吸收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对于部分无法在企业长期实践的课程,可以通过外聘企业设计人员的方式完成相关教学。其二,将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专业大赛和相关课堂实践的平台,不但可以开拓师生的专业视野,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总体设计水平。
结语
在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性的相关检验标准下,采取有针对性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作者:赵娟 单位:河北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姜黎.民办院校人才培养特色战略研究——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企业文化(中旬刊),2014(10).
[2]陈亚楠,张建省.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
[3]匡丽春.基于从“课堂教学”到“模拟施工”教学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5(18).
[4]杨晓帆.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室实践模式为例.美术教育研究,2014(17).
第五篇: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
实践教学作为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手段,其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当前,怎样运用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不利因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基本技法,提高学习效率、艺术修养和自身的综合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任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实践教学;实践考核;创新;人文环境;公益活动
实践教学是环境设计专业中重要的课程教学模式之一,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环境设计正逐步走向全民欣赏和大众消费时代,成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全国各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都面临着市场需求加强和扩招后出现的各种压力。在此形势下,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有效、实用的方法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技法,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满足专业工作需求,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成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环境设计专业是天津农学院的一个新增专业,招生时间较短,存在的问题较多。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其他高等农林院校教学的宝贵经验,对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一、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差
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形式不够多样,实践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教学形式拘泥于固有的模式,更新跟不上时展的节奏,这就达不到因材施教的要求。教学方式、方法单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差。
2.实践教学不够系统
实践教学常作为课程的补充环节,如果缺乏一定的体系,其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由于偏重理论知识教学和课堂传授,并且出于安全、资金等方面的考虑,实践教学在高校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实践教学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此外,缺乏合理的培养系统,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
3.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高校实践教学考核方法比较偏重考核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学习成绩仍然是考核评价体系的主要参照标准,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潜能的激发,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因此,实践教学考核系统还有待完善。
二、环艺设计实践教学的改进途径
1.注重实践方法
正确的实践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少走弯路。在实践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结合学院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地点进行自我规划设计,从而明确实践目的。其次,教师应提出本次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一系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善于思考的学生,是设计教育赋予的更高的培养要求,也是未来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临摹中的再创作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还没达到绘画风格上的固定阶段,在此期间可以根据临摹作品、揣摩作品中的绘画技巧和方法,积累创作经验。临摹阶段要选择一些精品画作,这样可以使学生进入一个正规的学习门径。在创作阶段,要鼓励他们依据相关作品进行再创作。
(2)掌握正确的实践观察方法
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其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在实践过程中,要尽可能掌握正确的、科学的观察方法。在这方面,要重点讲解“黄金分割”与构图的美感关系,然后让学生对实景进行观察、构图、学习。
(3)启发式实践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在作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分析其优缺点,不能“一棍子打死”,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在欣赏或写生过程中,要引导并启发学生融入意境,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由意境而生情,从而描绘出属于自己的充满生命力的作品。
(4)利用创作,鼓励创新形式
“解放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空间,开发其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提出问题。教师要勇于改变重模仿、轻创造的教学,在美术创作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对自己构思的创作表现出执着的追求,具有绘制新颖作品的能力。
2.注重实践教学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践教学中,要突出学生思维活跃、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特点,广泛吸取他们的优秀建议。学生应当主动了解怎样画、画什么,而不是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当反映出自己的思维和独创性,只有多学、多练、多画,“废画三千”方能换来一幅满意的作品。
(2)实践教学与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
要关注社会公益,播下爱的种子,撒播温暖的阳光。在实践教学间隙,院校可通过教师指导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协作,开展各类小型公益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社会担当和责任,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3)关注人文环境,体验自然之美
新课标强调,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体会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体会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最终在作品中反映出来,从而提升作品的内涵,陶冶自身的情操。
(4)加强校外实习实践
实践教学是美术课程的重中之重。学生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实践在画面上,才能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展现出来。近年来,环境设计专业充分利用所建立的实习基地,完成学生实习实践各环节的教学任务。带队的教师根据实习地点的基本情况提前制订实习内容和方案,并要求实践教学基地不但要保证学生拥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和提供稳定的教学质量,而且要具有良好的专业资源基础。因此,基地的选择必须以专业教学内容为基础,具备巨大的研究潜力。
(5)实践模式的改革
以往的实践模式一般采取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整理、编写实习报告的模式,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院将其改革为创新型实践模式,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调查、分析、验证、解决,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判断、总结。
(6)参加画展
对于通过实践教学创作的作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级青年展,提升学生的创作意识,增强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其中获奖的学生还能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双丰收。
3.改革实践成绩考核评价体系
(1)“评画”考核
实践作品占20%。在评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件作品的美感是多样化的、复杂的,对待作品应当进行客观的分析。其一,对于名家名作,要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大师的作品就是其中的精华。在这些名家名作中,可以体会到一种境界,体会到创作者的价值取向。从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精神因素,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实验性成果带有原创的性质和学术研究价值,理应受到尊敬。因此,学生应多看、多读这样的大师之作。其二,教师要把学生作品放在一起进行评价,既要表扬其优点,也要使其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2)PowerPoint格式实习报告成绩考核
在实践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撰写的PowerPoint格式的实践报告在成绩评定中占40%。教师安排研究性课题或者自己提出研究课题,小组完成实践任务,并撰写实践报告,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让小组中的每一名成员都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答辩时,选一名代表将小组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答辩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巩固实践成果,锻炼沟通能力。
(3)每位学生独立撰写Word格式的实习报告
指导教师按照学分制要求,综合考虑进行实习成绩评定,每位学生独立撰写的Word格式的实习报告占20%。
(4)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
学生在实践期间的表现占20%。
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学院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以教学规范实践,以实践促进教学,以教学和实践提升能力”的模式。该模式主要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构建以素质教育培养为主线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作者:张胜起 单位:天津农学院
参考文献:
[1]覃林毅.高校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5(1).
[2]方晓东.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4).
[3]朱正伟,刘东燕,何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7(1).
[4]任庆国,韩军.四校四导师教学活动对环境设计专业建设的启示.艺术科技,2014(12).
[5]鲁超,宋月,黄丽群,黄欣.有关环艺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的分析思考.大观,2014(10).
第六篇: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型制作探索
建筑模型作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方案推敲、研究和展示的重要途径,其课程的定位和作用应当随着行业发展和教学改革不断创新,适应新的专业教学环境。本文主要针对环境设计专业中以研究为目的、基于复原与再现的建筑模型制作,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模型形式的研究与探索。保持建筑模型的研究功能外,将“再创造”的思路植入在建筑模型制作的教学实践中。当今环境设计在美术学院特有的学术生态中,创作的理念传达与作品本身的内涵塑造同样重要,因此作品的展示手法越来越被师生所关注。设计专业应当发挥自身的跨界性,结合严谨理性的思维方法,将作品的展示艺术化、观念化,将设计学科注重的价值理念外化在作品的陈列手法中。本文主要针对环境设计专业中以研究为目的、基于复原与再现的建筑模型制作,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模型形式的研究与探索。
一、模型制作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与电脑表现的建模与渲染相比,实体模型制作由于其表现效果的局限和效率的低下,在专业教学中常常被轻视或者应用不当,只是在汇报展出时冰冷地充当展示效果的装点,没有发挥出实体模型制作训练的优势。因此,需要明确模型制作课程在当今环境设计教学体系中存在的意义。
1.材料与手工情节的培养
设计师的职业诞生之初就有着鲜明的工匠身份属性,大量的创造性工作都是围绕着材料展开的。设计是一种创造,而设计的实践本质上是改造客观,手工正是体现了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改造的能力。
2.强化建造过程的心理感知
建筑不同于纸上一挥而就的作品,除了设计过程外,它还凝聚了建造过程的时间与记忆。而模型制作可以很大程度上在工作台上模拟这种过程,强化学生对施工建造的心理体验。
3.比例感与尺度感的培养
实体模型相比于透视效果图,可以产生穿梭与漫游的动态比例感,使人建立三维视角的观察方式。在模型制作中,人物、树木、门窗的尺寸相对固定,也是真实场景中进行尺度参照的重要元素。而我们在看建筑图纸时往往更关注尺寸标注,经常忽略了比例标注的作用。建筑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人与建筑相对体量的印象,建立准确的尺度感。
二、通过模型制作可以解决的教学难点
1.学生对于模型的认知进化过程,即“平面认知——立体认知——维度拓展”
首先,模型制作前要有完整的建筑图纸,将图纸转化为立体模型本身就是一种立体建构的手工练习。而在模型中加入动态效果,例如光影、色彩、结构的变化,甚至在展示中加入个人想象,可以挖掘模型在更高维度上和超现实的表现。
2.学生对于模型展示的观念改造,即“模型设计——空间营造——主题展览”
模型制作并非进阶的立体构成课程,我们对建筑形体进行再现时,也是在构建空间。正如课程中往往要求建筑模型需要周边环境的搭配,以及对内部空间的展示,如掀顶、炸开等手法。
三、对模型的设计
完成的方案通常需要进行展板和文本设计,同样模型作为一种方案展示的载体,也需要进行系统化地构思与设计。
1.材料的选择
学生作业中常见的一种做法是一味地使用模拟真实的材料,因此出现了水纹纸、砖瓦贴纸、绿油油的模型树等模型专用材料。因为比例和光泽度的问题,实际效果很难把控,结果往往不甚理想。这里要明确的是模型制作的重点是空间与形态的模拟,其次才是材质的模拟。选材的原则应是配合展示的光环境突出模型的形体特征,就一般模型而言,色调单一的作品更能体现形态美和材质美。因此不必奢求材料的逼真度,只要将水体、树木、墙体和玻璃的材质加以区分,并适度搭配即可事半功倍。
2.展示效果的提升
这个思路主要基于对传统意义上的模型进行展示手法上的改进和优化。包括灯光和展台的设计;展位空间的微流线设计;模型的动态设计和互动体验。在这次我院学生完成的作品《时空对话》中,学生只制作了佛罗伦萨大教堂的一半,将模型沿中轴线贴在一面镜子前放置,这样对称的教堂就呈现出完整的形态。既节省了材料与空间,又营造出了独特的观赏效果。
3.平面与立体的结合
这种观念已遍及各大院校设计作品展中,设计作品最初都是图纸呈现,而现在是要求用空间来展示平面的图文信息,是一种展板立体化的体现。
4.在实验艺术方向的拓展
经典建筑作品本身就镌刻着文化标签和时代印记,而模型制作也可以定位于一种再创造。随着对于建筑作品的阅读逐渐深入,经典的建筑语言会摄人心魄,随之迸发出的个人联想和创作欲望也可以同原作进行对话与碰撞。在作品《时空对话》中,学生课题组通过平面横切的堆叠手法,切割了128张PVC板材做出了佛罗伦萨大教堂模型。使用投影仪将形变矫正后的图像投射在模型上,包括原貌、变形、材质替换、风格替换、结构提炼、毁灭等画面,配合背景音乐进行滚动播放。成功地营造出视听震撼,展现了对原作的理解和作者再创造的观念。
四、课题类型的形式探索
在今年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我们将19名学生分为5个组,分别为概念组、古建组、教堂组、古镇组和民居组。分五条主线展现建筑的设计构思和背景文化,从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剖析作品,用严谨的学术态度研究原作的空间、流线、演变、结构和材料,力求通过模型制作达到研究建筑和空间的目的,实现多重形式的课题成果。由于学院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总体安排,“模型制作与研究”方向作为一个课题组单独在毕业作品展呈现。鉴于毕业设计需要大量的物料消耗和时间统筹,因此我们决定将本课题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合理分配课题类型,使各个作品体现环境设计专业的各个领域,同时用一些新的展示手法,使这项课题成果形成一个主题系列展。为了给学生开题阶段提供方向参考,我们对课题类型你拟定三种定位:(1)注重科普价值;(2)注重研究价值;(3)陈设艺术品。在课题的进展中,我们本着注重过程,保持与学生的互动,注重参与性的原则。让课题成果具有延展性,使交叉学科相互渗透。同时要有思想上的独立价值和与专业的关联性。
五、实践成果
《土楼众生》:利用土楼的空间和结构特征,在环廊立面进行生活场景的演绎,使用帘幕来刻画芸芸众生的故事。所有的生命体都有自己的居所生息的状态,人类每个个体都扮演着社会与家庭中的两种角色,这个作品的主题在于探讨不同人“内外有别”的面孔。在画面上使用各种影视和动漫中的经典形象来充当家庭角色,使画面更具趣味性和观赏性。《神隐魂寂•汤屋》:经典日本动画长片《千与千寻》场景中的代表建筑“汤屋”,将建筑的元素结合故事情节营造一个演绎空间。通过对影片场景中建筑空间的研究,剖析建筑的“形”,品读建筑的“意”,诠释建筑的“态”,将创作者的情感融入到建筑中去。《慕古留今•宽窄巷子》:成都历史街区宽窄巷子的历史文化脉络、建筑风格、商业开发模式等相关研究的立体模型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时空对话》:结合各种建筑、自然、人文的经典视觉元素,对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外观进行重构、移植、再创造,展现对古典建筑从认知过程到膜拜、实验、调侃和戏谑。不仅是跨越半个地球的地域对话,也是和文艺复兴的时空对话。《匠心独韵•斗拱》:五踩单翘单昂斗拱模型,以及根据斗拱构造特征和物质生态属性创作的主题景观方案。其中,《土楼众生》用一种独特视角将土楼的建筑空间作为载体,呈现了绘本创作与社会图景的跨界作品。《慕古留今•宽窄巷子》是通过一部影片的图像资料整理,还原出的经典动漫场景;《慕古留今•宽窄巷子》是一个深入、系统、全面的学术调研成果展示模型;《时空对话•教堂》融合了动态光影秀的元素,倾向于装置艺术作品;《匠心独韵•斗拱》则是以科普研究为起点,做出了以结构转化与生成研究为目的的设计作品。
六、结语
最终呈现出的五个完全不同类型和倾向的模型作品,都源自于环境设计的专业背景和知识架构,我们试将这次尝试忝列为“模型创作”,这个过程无疑对模型制作教学带来了更多启发。虽然此类课题是作为环境设计领域的研究,但在内涵上旨在突破学科边界,形式上的拓展是为了保持思维的开放性。教学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在设计中发挥创造,而设计是服务于社会的。
作者:任志远 樊萌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第七篇: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室内效果图分析
摘要:
随着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室内效果图的表现得到了提升并走向电脑化,其制作的技法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掌握。笔者基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多年课程教学中积累的经验,结合当前学科发展趋势,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学生的课程实践总结归纳了几点运用要求。本文旨在提高专业授课教师的教育意识,为教学创新和改革提供参考,为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以及效果图的设计与表现课程开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室内效果图;室内效果图表现;课程教学;实践运用
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使得室内效果图表现逐步走向了电脑化,由早期的绘画形式发展至今天的计算机语言。随着图像处理软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室内效果图表现的技法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掌握。室内效果图表现既是作为一名从事设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又是当今室内设计行业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一、室内效果图表现的独立价值
1.设计投标的需要
室内效果图是设计投标工作的必要环节。通常情况下,装饰工程项目评标中首先是评设计标,在常规设计评标工作中,室内效果图表现是评标的重要对象,其优劣程度直接关系到竞争的成败。
2.设计研究的需要
室内装饰设计的研究可以通过工程制图、模型、文字说明及效果表现图等形式进行。只有室内效果图表现同时具备直观性、艺术性,在设计表达上享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除此之外,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甚至可以发现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调整不合理状态。效果图制作还可探析设计方案的优劣,尤其是在局部设计多角度对比,色彩调节等方面,能够快速准确的满足设计研究的需要。
3.提高设计与鉴赏水平的需要
研究室内效果图表现可以指导实际操作并且有针对性的评判效果图表现的优劣,从而使设计者本身得到最为直接的锻炼;可以为设计者与甲方提供更加高效、直观的空间参照;有助于提高室内设计的艺术表现力,反映美观得体,功能性完善,充斥人文关怀,且独具内涵魅力的作品。
二、室内效果图软件教学过程中的普遍问题
1.课程目标不够全面
笔者了解到,当前各个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仍然坚持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相关课程,例如《三维建模与渲染》等,在课程设计上通常要求学生掌握三维建模、材质、灯光、渲染的基本方法和理论;要求学生对于三维设计软件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要求学生在能够熟练掌握三维设计常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能够结合专业进行辅助设计与设计表现。笔者认同专业软件的教学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中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设计分析与表达能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上述针对软件操作的掌握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建立从利用软件制作上升到利用软件设计的意识。从基本的操作开始,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开拓创新,表达创新思维,表现原创设计,同时能发散的解决今后核心专业课程中遇到的各类复杂方案。
2.课程形式过于单一
高校课程的开设计划性很强,课程知识体系之间因有一定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以《三维建模与渲染》课程为例,需要学生前期掌握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以及工程制图等知识要点。但目前专业软件课程的教学中,更多的是进行软件操作的命令运用,老师演示一步,学生操作一步,这种机械式的课程形式不利于专业知识体系的建立与拓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教师具有主观强制性的讲解违背了设计艺术的创造性和多元性。在《三维建模与渲染》课程教学形式上,应当有意识地围绕设计基础进一步设置全面的教学内容。例如,依据构成学的基本方法和理论,教师给出一定尺度的空间墙面和设计主题,要求学生利用软件展开三维的设计表达,既巩固了软件的基本操作,又提高了前期课程的认知,进而还丰富了后期专业设计课程中室内空间的装饰方案,可谓一举多得,落实并体现现代大学课程启发式、创新式的教育意义。
3.课程与行业发展趋势有脱节
当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成不变、循规蹈矩的重复软件操作,逐渐的固化了软件教学的发散性和多样性,导致学生学会了软件操作,却在课外的实习、实践过程中捉襟见肘、无从下手,对于室内设计的作品也是千篇一律、无能为用。我国建筑室内装饰设计行业发展至今,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范畴,都有了新的高度。目前行业对室内效果图的技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从业设计者方案的表达能力检验越来越严格,从这一点看,更是对室内效果图制作软件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标准。笔者走访行业内优秀的设计师,探讨了关于室内设计效果图表现的标准,总结发现新的命题不只是室内效果图如何表现,而是室内效果图为何表现。这是职业理念范畴的问题。笔者认为,从事高等院校专业教学的教师,因具有和职业室内设计师同样的专业热情和态度,都应具备室内设计师的从业素质和能力。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高校教师,担负人才教育的使命感,热爱专业、关心行业、执着事业,才能使得有限的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更专业。
三、室内效果图在实践过程中的运用
在参与课外专业实践项目中,笔者发现课外指导教师的作用十分关键,不仅要指导学生正确、熟练的掌握软件操作,还要指导学生在设计实例中拓展专业知识,提高运用软件设计的技术水平,乃至逐步提高室内设计的水平。具体反映在:
1.明确科学严谨的设计流程
由于我国室内设计行业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在当前行业中成熟的设计主持者的专业基础也是参差不齐,近年来依赖外包,专门从事室内设计效果图表现的企业纷纷立足与设计市场,他们虽然使得设计者能够从大量的表现工作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方案设计上,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现有的设计者在设计方案的表现上望尘莫及。这导致设计方与专业制作公司的衔接出现较大的实际困难,设计过程与效果图表现过程严重脱节,对实例项目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室内设计专业的实践过程是对教学成果的一种检验,对于经过室内效果图表现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是否能真正的参与到项目的设计实践中至关重要。它要求学生不仅只是掌握软件的操作,更应该了解、熟悉、掌握一系列的设计工作流程,能最大化的科学、严谨的运用专业软件融入这一流程,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室内效果表现图。
2.提升对建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伸,从知识体系的逻辑性上看,缺失对建筑学知识的研究是不可能做好室内设计方案的。而室内效果图的表现是室内设计方案的直观反映,设计者应该结合建筑内外的空间形态和构造,客观的体现设计构思和方案。只有对建筑学基础有了一定的深入了解,才能使得室内效果图呈现出来的画面更加真实,更加可行。研究建筑学的知识,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
3.了解装饰材料的基本工艺
室内设计专业从教学到实践,对装饰材料和工艺的掌握是一条重要的纽带,也是学科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室内效果图表现是室内设计方案的直观反映,对于室内设计效果表现图的设计制作过程更是需要设计者能够掌握基本的材料与工艺知识。在专业实践中,指导教师应当结合实际,鼓励学生积极组织社会调研,深入建材市场了解室内装饰材料的分类和品牌规格,要求学生能够明确装饰材料的特性和用途,能够掌握基本的装饰工艺细节,能够准确的读懂大样或者节点施工图纸,能够逐步开始围绕设计方案进行一定的细部图纸的绘制。由在才能发挥软件使用的优势,在室内效果图表现的过程中,考究材质贴图的细节调校,精确的编辑材质物理属性的参数,使得画面更加真实,反映设计方案更加全面。
4.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多元化运用
当前行业市场中用于表现室内设计效果图的的软件多元化发展,除了教学中最普及的3DsMax与Vray渲染器以外还包括诸如SU草图大师、犀牛、MAYA等优秀的专业领域软件。一方面,软件的多元发展产生了产品之间不同的优势和功能倾向,考虑高校在课程内无法全面的一一介绍和讲解,为了培养学生的宽口径学习,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多样的软件。另一方面,随着当前行业发展的具体要求,设计行业的分工逐渐细化,对于软件运用的层面也逐步深入,例如在前期概念设计方案的效果表现图中,经常采用SU草图大师软件快速表现,可以起到很好的概念设计表现;在后期陈设软装方案阶段,通常采用Photoshop等软件表现效果,丰富画面,产品信息清晰明确。此外,室内效果图表现的未来趋势,弱化了空间的装饰性,突出了概念设计的表达和陈设艺术的体现,辅助设计的软件愈发强调综合运用。
作者:陈尚书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