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认知学徒制教学环境设计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认知学徒制理论自提出以来,便在教学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推行和应用。认知学徒制继承传统学徒制的核心要素,融入现代学校教育中重视认知能力培养的理念,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职业教育;认知学徒制;教学环境设计;软件技术专业
一、认知学徒制的概述
所谓认知学徒制(CognitiveApprenticesship),是一种将传统学徒制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即专家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处理问题所需的思维、问题求解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可以将“认知学徒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尤其像办公应用、软件编程、软件设计、软件技术服务等技能要求高、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有必要根据培养计划需要,结合社会产业发展现状,设立与实际操作环境相一致的教学环境,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便有机会接触到实训操作,最大限度的与实际行业需要接轨,从而在毕业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二、认知学徒制教学环境设计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认知学徒制重视理论知识与事实知识在问题解决和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应用。因此,这就要求在学校教学中,要把基本理论知识与复杂多变的真实情境相结合。这时,我们就要强调情境环境的真实性。所谓真实性,就是要求学校为学生创造的任务环境与学生未来实际接触到的,并将所学的概念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其中的实际环境的相结合程度。学校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一个与实际操作环境尽可能相似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未来进行实际操作时能够尽快适应。
(二)互动性原则
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个别化的学习使学生获取知识,同时结合合作式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运用。认知学徒制强调学习是有目的的模仿活动,注重培养学习主体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思考方式。
(三)以人为本原则
职业教育是一种专门教育,是针对某种职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与职业要求相辅相成。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专门知识并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认知学徒制正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个人发展放在第一位,了解学生的个性,明确社会发展需要,以学生个性发展、社会需要以及教学环境提升三者协调发展为教育思想。
(四)主动性原则
认知学徒制下的教学情境中,反思处于核心的位置。这是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和问题求解过程与专家、同伴或某专业的内在认知模式进行比较,以修正、完善自己的问题求解和任务完成的过程。学生要对观察到的专家活动进行反思,思考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然后将总结到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与自己完成的任务成果做比较,之后继续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存在怎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和完善。
三、认知学徒制教学环境设计方案
(一)建模。
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专家将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展现给学生,将其运用基本概念、事实知识以及控制过程显现化。(二)搭建脚手架。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但是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应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支撑,将学习的主动权和操作权还给学生,逐渐拆除脚手架。
(三)情境模拟。
经过前两个阶段,学生学习的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这时候,教师需要将概念知识转入到情境化学习中,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
(四)独立探索。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脱离教师的支撑作用,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和制作工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好内容的难易程度,突出重点,变化形式,使学生经过独立探索之后,对整个项目任务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五)反思探究。
这一阶段的学习已基本接近尾声,是展示任务完成情况的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项目任务进行总体客观的评价,将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与项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复杂性作为综合考虑任务结果的标准。
四、职业教育认知学徒制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过程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技能和经验,而这样的隐性知识与技能需要使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通过观察、模仿专家的操作过程,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获得。因此,本专业在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软件编程、软件测试等环节中有必要运用认知学徒制,将专家在软件设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显现化,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将知识社会化,最后内化为每个学生的隐性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实施步骤
1.案例观摩,引入项目。
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和客户需求,将专家案例,即专家对项目进行的需求分析、软件概要、程序编码等系列文档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这其中包含大量的专家隐性知识,之后教师通过虚拟学习社区提供的文档注释工具,对软件设计中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思维过程进行标注和解释,提供学习资源,分发任务书以及评价表,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架和个性化学习服务。
2.任务实施,技术突破。
学生案例剖析之后的设计方案,由教师查看指导,评审之后,学生可通过小组形式实施计划。教师继续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软件设计的具体任务,同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针对不同的设计文档给予适当的“脚手架”支撑。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方案和任务成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使显性化的知识社会化,结合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师继续不断提供新的任务情境,并加大复杂程度,引导学生借助学习支架不断提升自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支架,逐步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结合“做”与“学”统一的方式,培养自身的反思能力,在不断的修正、完善过程中发展问题求解策略,提高技能,逐渐拜托学习“脚手架”。
3.深入探究,反思评价。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软件设计的知识与关键技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任务进行研究和开发,让每个学习者都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具体问题与指导老师或小组同伴进行深入讨论,并引导学生逐步拜托学习支架,独立完成。任务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成果,展开组与组之间的互评,通过教师教师的逐一点评,学习者可以将之前学习到的概念知识与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整理提炼,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指导学生未来的实践活动。
五、结束语
认知学徒制的提出为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并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将认知学徒制与职业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不仅需要教师队伍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更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认知学徒制重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结合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将认知学徒制教学设计理念的精髓更好的贯穿于职业教育中,这依然是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者:郭妍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琦,杨素君.论情景学习视域中的认知学徒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4):42-45.
[2]杨卉,王陆,马如霞.远程职业教育中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及其支持环境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11):45-48.
[3]杨海存,夏金星.认知学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62-65.
[4]滕亚薇.认知学徒制理论在网络学习中的策略设计和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河北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2010.
[5]白书强.基于认知学徒制的虚拟学习情境设计与开发[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山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