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陶砖与建筑环境设计的关联性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究陶砖与建筑环境设计的关联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探究陶砖与建筑环境设计的关联性

一、陶砖建筑环境设计的关系

1.陶砖的属性与建筑的构造

陶砖良好的受压性能和易于成拱的特性符合建筑对承重材料坚固、承载力强的要求,而其良好的保温隔音性能也符合建筑对围护结构耐久、密闭的要求。在当代砖建筑领域有突出表现的瑞士设计师———马里奥•博塔在许多设计作品中都采用了“双层墙”的模式,钢筋混凝土的内墙起到承重作用,砖砌的外墙仅起到立面装饰作用,解决了砖建筑大面积开窗的问题。

这种分层砌筑的方式,表达了建筑抗拒重力形成的厚重感和美学力量,完美地诠释了建筑的构造逻辑。赖特设计的马丁住宅为砖墙承重,混凝土过梁由砖柱支撑,传统的承重砖墙变成了砖柱承重,平面化外墙被分解成一系列由砖柱和混凝土梁组合的造型体系。结合十字形的建筑平面,梁柱体系形成了三个层次:向外出挑的屋檐和支撑的两根大砖柱为第一层;后侧两根支撑二楼楼板的粗壮砖墩为第二层;主体上更小的砖柱与其支撑的过梁为第三层。陶砖和混凝土的搭配使用创造出相互支撑的受力体系。

2.陶砖的结构与空间秩序

作为建筑立面造型的基本模块,陶砖以固定的模数化特征清晰地表达着建筑的空间秩序。路易斯•康认为陶砖的结构逻辑是对拉力和压力的展示,同时他认为拱券是陶砖结构秩序的典型表现。在印度管理学院的方案中,设计师在很多拱券的下面用一个混凝土带进行约束,解决了侧推力的问题,避免使用厚厚的边墙或扶壁来平衡推力。马里奥•博塔设计的贝林佐纳电信大楼是典型博塔风格的大体量现代砖建筑,厚重的墙体上小尺寸的开窗和转折的建筑平面配合陶砖的组织方式诠释了建筑厚重感中的灵动效果。建筑墙面采用的是平砖顺砌压半砖,竖向的短缝用白水泥嵌填,贯通的水平砖缝用黑色水泥勾缝,强调了每皮砖之间的阴影效果,展现出墙面的力量感。同时,博塔在墙面上设置的一系列窗洞和下面的白色混凝土构件打破了砖缝形成的直线;每层窗间墙的中部位置都采用了隔一皮砖向内凹进半砖的砌法,形成了强烈的阴影线,而阴影线又在窗洞的位置被打断,形成明显的虚线,打破了单调的墙面效果。

3.陶砖的人文特性与建筑表情

陶砖具有天然的表面纹理和丰富的质感,在建筑表面营造出自然的粗糙和不规整的统一感,砖建筑与生俱来的自然表情、沧桑感和人性的温度是其他材料无法企及的。而陶砖的生产从取土、成型到烧制又充满了人工的痕迹,与钢铁、玻璃和混凝土这些工业产物的搭配使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注重建筑的人性化和地方性,他用北欧传统的红砖营造出建筑回归人性、回归自然和强烈地域特色的设计风格。他说“一块普通的砖,只要适当应用,它也会成为人类最有价值和最具纪念性的元素,也能创造出幸福安宁的环境。”

提契诺是位于瑞士南部的山区,土壤风化严重,为陶砖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原材料,这里的砖石建筑与当地的历史传统和地域特色结合的很好,形成了著名的“提契诺风格”。作为领军人物的博塔善于利用陶砖将古老的文化底蕴和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手工技艺完美地呈现在建筑中,他注重建筑和基地环境的关系,通过砖石材料和混凝土、金属的相互搭配试图把人们带回山区优美的自然风貌中,感受着乡村环境和高雅形式的美妙结合。

二、当代砖建筑的研究方法

1.陶砖的排列产生的砖缝

砖建筑的美主要体现在陶砖在建筑立面上的重复出现产生的韵律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陶砖通过排列组合可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墙面构图。陶砖在不同的建筑部位采用不同的排列方式,建筑的墙面、边界(檐口、基础)、洞口(窗口、入口)和柱子是陶砖排列方式变化较多的地方。陶砖的韵律感主要通过砖缝的变化来体现,对于体量高大的现代建筑来说,砖缝的宽度显得很微弱。而砖缝的色彩则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水泥来调节,浅色的砖缝与砖的本色形成对比,可强调陶砖的边界,产生明显的砖缝网格,而线状的砖缝正好为墙面的构图和图案提供了可能。

2.陶砖的排列方式产生的墙面构图

马里奥•博塔善于通过陶砖的有序排列形成丰富的图案拼贴。他的多数作品在墙面上强调构图中心,采用严格的对称,讲究轴线和比例关系。博塔多以基本几何体的古典建筑语言营造出保守的建筑边角和准确定位的窗洞,强调建筑的纪念性,而陶砖刚性的外形和善于成拱的特性正好迎合了建筑师的设计需求。

3.陶砖的材料特性与建筑风格的关系

建筑风格是由建筑功能、建筑形式以及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共同营造的。陶砖的排列在立面上形成的图案、光影和不同材料之间的质感反差,是砖建筑的形式内涵。砖建筑的材料质感和象征性,可唤起人们对地域历史的回忆,而古老的建筑材料利用现代艺术的构成手段,并结合轻钢、玻璃等工业材料,突出了地方传统、历史记忆、社会心理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在建筑地域特征中的表现。

作者:刘斌 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