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创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为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强大的动力,中国的设计教育发展与国际交流,搭建起中国艺术与设计走出去的传播桥梁。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室内设计专业在课堂教学和其模型材料工作室的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理解教师跨专业背景和创作思路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作品创作中,让学生受益匪浅。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值得中国高校尝试和引进。
[关键词]“一带一路”;环境设计;创造性思维;教学创新模式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中“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非常广泛。“一带一路”建设为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强大的动力,教育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也要靠人文交流特别是教育合作作为重要依托,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大有可为。中国正与沿线各国一道共同构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机制,全力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中国的设计教育发展与国际交流,搭建起中国艺术与设计走出去的传播桥梁。环境设计作为全球共通的文化语言,视觉冲击力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让世界更容易读懂中国文化精髓。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中外环境设计课程设置比较分析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结构设计与景观规划学院(简称MSU)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和国内某设计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在学习氛围、本科教育、单元体系、研究生院、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比较与研究。(1)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对比分析。(2)中外环境设计教学形态比较分析:研究西方理论教学、工作室教学、独立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东方低年级基础理论教学,高年级专业工作室教学的形式的借鉴与创新。(3)中外创造性教学的对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和研究,记录感受在课堂中根据有趣的课题分组讨论,结合丰富的教学形式进行阐述与教学方法的研究。美国的艺术学院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模仿欧洲的教学模式。这些学院在建校之初基本借鉴了欧洲的学院式教学模式和艺术风格,因此,其发展经历了借鉴欧洲古典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德国包豪斯学院的现代艺术教学模式、当代艺术教学模式的过程。虽然美国的艺术学院建立比较晚,但在现代艺术教学方面比欧洲更加完善。180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建立第一所艺术学院———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1877年,建立罗德岛设计学院等。1904年,纽约实用美术学校开设了第一门环境设计课程,主要教授室内设计陈设和家具设计。这一时期,美国室内设计的代表人物艾尔莎(ElsiedeWolte,1865—1950)出版了第一本有关室内设计的著作,她也被称为美国室内设计的先驱。1931年,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赖特提出了“建筑—家具—室内”一体化的概念。1950年,“景观化的室内空间”理念由德国传入美国,从此室内设计不仅仅是室内空间的装饰美化,还涉及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材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领域。1960年,室内设计成为一项从专业教育、资格考试到营业执照的行业系统。20世纪90年代,美国有关保障残疾人的法律颁布,设计开始为残疾人服务,无障碍设计也成为教学内容,并建立了经营条例和施工规范。2000年以后,美国更注重对安全、轻型材料以及绿色环保可再生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在建筑与环境设计上集中研究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以及针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关怀设计。中国的环境设计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央美术学院的工艺美术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设的室内装饰系,开创了最早的中国室内设计高等教育的先河。20世纪60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培养出第一代环境设计、室内装饰界的专家如张绮曼、杨建宁、柳冠中等。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广大综合类大学开始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随着专业的不断发展,环境设计专业开始细分成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等不同的方向,并结合多媒体、数字化教学在跨学科领域有了更加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一、中美环境设计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下面就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结构设计与景观规划学院(简称MSU)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和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简称NUA)的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对比分析。第一学年:MSU为设计基础、建筑图像艺术表现、环境行为学、绘画基础、室内设计导论。NUA为设计基础一、设计基础二、设计基础三、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第二学年:MSU为视觉表现Ⅰ&Ⅱ、室内建筑Ⅰ&Ⅱ、设计史Ⅰ&Ⅱ、室内装饰材料与家具、色彩理论、设计概论。NUA为室内设计导论、环境设计表现、环艺模型、建筑设计一、室内空间设计一、家具设计。第三学年:MSU为室内建筑、建筑室内设计、作品展示与表现、设计深化。NUA为人体工程学、建筑设计二、展示空间设计、材料构造与创作、室内空间设计二。第四学年:MSU为室内建筑Ⅳ、环境营造与文化、毕业论文、深度设计。NUA为实验性设计、主题性设计、毕业设计专题。由以上比较可以看出:(1)美国的大学课程设置前后联系较紧密,围绕同一个专业或主题层层深入;中国大学的课程设置相对独立,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独立的主题,前后没有必然的联系。(2)美国的大学更重视思维与逻辑性的训练,课程以锻炼学生独立研究和思考为主旨,中国的大学更注重基础技法和基础理论的学习。(3)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课程设置上,美国的大学层层深入,在课程的深度上处于层层递进的关系;中国的大学在课程的广泛度、种类上比较多,同一学年大多数处于同一难度的并列课程。(5)美国的室内设计专业一般为5年,而中国的学制一般为4年。
二、中美环境设计教学形态比较分析
(一)密歇根州立大学:理论教学、工作室教学、独立研究相结合
美国高校设计课堂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工作室教学和独立研究三部分。理论教学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或者其他展示方式进行课堂讲授、学生参与讨论的授课方式。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法,教师只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学生可在讲课过程中随时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使其养成交流的习惯,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学习方法、心理素质、设计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作室教学是把概念层面的设计表现为实际技术层面的教学方式,是从设计构思到设计方案或多媒体展示的整个设计过程。在设计实践课堂中,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并在每个阶段进行汇报,课程结束后学生对学习成果做完整的总结性展示汇报。国内一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采用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的习惯。这种教学方式既不符合高等教育的教学思想和发展趋势,也不符合艺术设计学科应有的教学特点。独立研究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方法论的基础上,由导师指导学生围绕课题针对性地阅读文献和撰写论文。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应用在理论研究课程中,有时理论课也会与设计课联合教学,两门课程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同一课题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思想论述—设计构思表现—设计图纸或模型展示汇报。
(二)南京艺术学院:低年级基础理论教学,高年级专业工作室教学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采用的教学模式与美国的类似,也有理论教学与工作室教学,对于独立研究主要放在大学四年级毕业设计课程阶段以及研究生阶段。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设计学学科根据各个专业方向的特色配备老师,一年级学生不分专业进行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例如,平面构成、形态构成、色彩构成;大学二、三年级开始分专业教学,主要分为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专业方向教授专业基础课程。每门专业课程的进程分为理论与课题实践两部分,每门课程每节课都有作业评图和课程汇报展,这些专业课程为必修课。大学四年级进入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以小组的模式围绕老师指导的课题进行毕业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最终以实物、模型、展板和毕业设计现场展示的方式完成课题。同时在本科四年的时间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陶艺、玻璃工艺、首饰设计、服装设计等跨专业课,完善在跨专业领域的知识积累。
三、中外创造性教学的对比
在美国的课堂教学中,创造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目的,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创造性的主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作者参与MSU室内设计课程过程中,认为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
(一)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则是全部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精心设计了各种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除了常见的讨论、提问等环节外,这门课在如何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方面,还有一些自己的做法。例如,在对每个课题任务的分析讲解中,教师除了做一些启发性介绍、安全及法律的要求外,几乎没有给出任何方向或规定性说明,给了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及时和教师沟通,教师积极给予建议,但这些建议很少是判断性的。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教师从不会说“你应该如何,你应该怎样”之类的话,总是会说“做得不错,但这样做也许可能会更好”等鼓励和引导方式的话。每一阶段,学生总会得到一些结论,但这些结论从来不是来自教师讲授,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实践和思考而获得。另外,整个课程的评价过程由教师、助教、学生共同参与。每次的小组优秀作业由每组学生提议选出,全班优秀作品由全体学生共同现场投票产生。
(二)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法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室内设计专业有自己的独创性,学生更喜欢用原创性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和画面效果。经过一年的旁听课程,对教学模式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分组讨论法,教师一般把五个学生分成一组,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并互相探讨灵感来源和实际操作过程。学生的灵感一般源自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还有一些是学习别的国家的优秀民族性的绘画或纹样等可借鉴的东西。在美国这个被称为“沙拉碗”的融合国度里,来自各个种族、各个肤色的学生通过分组与合作,通过课程汇报在课堂上相互分享来自本国的文化和元素的想法。
(三)教学形式丰富
围绕主体创造性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设计了丰富的教学形式,其中讲授、课堂讨论、汇报、小测验、场地考察、项目执行、小组合作、小型会议等形式通常都会在每周的课堂中出现。此外,还有不定期的外聘专家讲座、面对面的访谈、设计游戏等形式。比如,Dr.Joe在一节关于文化背景的课程期间,先后有几次课程是邀请MSU成功的毕业生、MSU校内的教授和教职工、东兰辛市的市长分别进行约为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讲座内容有的是分享他们各自的职业生涯,有的是运用独特的训练方式来指导帮助学生,有的是从政策方面给大家一些指导和意见。课余时间,每位学生还要至少拜访其他老师两次,通过访谈了解对象在平时如何进行创造性工作和研究,并记录感受。讨论课期间,为了培养学生的默契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每个小组还组织了“文字重组”的游戏。此外,结合美国的传统节日如复活节有彩绘鸡蛋的创意、情人节有动手制作创意卡片及相互交换展示表达友好的风俗活动。有的国内课程采用生成式设计方法,可以被认为是在参数化设计基础上的发展。通过定义部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使传统的设计单体建筑的方案变为设计建筑方案的可能区间,提高了修改方案的效率,促使设计师的设计逻辑更加清晰。在设计方法中,通过定义不同的指标或者艺术评价标准,计算机可以在海量的方案中寻找设计区间里的最优解答,减少非理性决策在方案筛选中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专业系列课题训练,学生将通过分析成熟建筑师的艺术作品或成熟艺术家的建筑作品,体会和建立连接艺术与建筑的自我意识强烈的桥梁,进而根据艺术作品设计出新的建筑项目。整个教学过程从设计出发,反观艺术,分析联系,挖掘个体的艺术理解,最后回到建筑设计,设计成熟的空间作品。无论是独立艺术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学院,虽然有各具特色的教育风格和专业倾向,但都有共同的教育宗旨和精神特征。通过对中外室内设计教学形态、课程设置、创造性教学等方面的对比,其中有些教育特点和方法中国艺术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值得借鉴和思考。
参考文献:
[1][美]JenniferBonner,MichelleBenoit,PatrickHer-ron.平台:静物[M].翁佳,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
[2]熊清华.他山之石:中美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比较及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07.
[3]曾辽华.中美室内设计比较:以罗德岛艺术学院和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
作者:杨京玲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