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环境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环境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从环境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的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入手,提出传统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弊端,分析了当下环境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造型基础课程培养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改革的方法,对于当下环境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造型基础;创造性思维;空间表达;材质表达

一、环境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太过陈旧

环境设计专业为艺术类招生专业,学生入学时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但入学后的造型基础课程仍以传统素描教学为主。在传统造型基础教学理念中,其教学目的就是通过素描和色彩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构图、造型、五大调子、空间、质感、色彩等,其中构图表达也仅仅限于固定观察摆放物体的重心和位置,五大调子处理限于物体与背景之间的黑白灰层次关系,质感表达也限于物质本身材质的表现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关注学生对客观物象表达能力的提高,又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造型基础课程学时有限,所以学生很难通过有限的学时真正有效地提高自身的造型能力。

(二)教学方法过于保守

在传统素描课的实际教学中,对于已经通过艺术加试的学生来讲,只要机械地把所观察到的物象,通过素描在二维的纸上表现出来即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把基础的素描知识重复讲述而已。教师和学生都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完成教学过程,很难培养出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传统教学内容与专业方向衔接不当

对于艺术生来说,艺术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基础课程教学则是使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基础[1]。目前环境设计专业素描造型基础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还是以观察静物与表达静物为主,而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是空间形态和抽象形态,这就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传统的素描教学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环境设计专业素描造型基础课程改革方法探究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目标的确立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通过美术加试,具备了一定的造型基础,教师应该在有限的课时里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的对于学生综合性思维的引导练习。重点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要把学生对于视觉形象的敏锐感受牵引并提炼出来,为自身所用[2]。传统的素描表达局限了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的位置关系,评判标准也仅仅考虑素描关系的准确性,所以学生从观察到表达都是被动的。被动的观察和表达使学生思维固化,目标单一。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主动思维的环节,使学生观察的方式多样灵活。在表达方面也要让学生放开手脚,为了达到造型的目的可以增加表达手段。学生主动表达欲望的提高,自然提高了其思维的创造性。标准的宽泛和多样化,使基础和天赋不同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强项达到教学要求,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增加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单一的技能教学训练,无休止的室内临摹、写生,大量时间花费在追求写实效果上。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致使造型课程教学效果甚微。我们应剔除过去长期尊崇的、理性的造型思维,根据学生的心理以及兴趣爱好特点,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重视学生自我尝试与选择[3]。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课件讲解、范画举例、课堂指导是教师上课的主要模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就要努力增加学生主动思考的环节。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师设定静物,学生描绘静物。为了加强学生的主观思考及表达能力,我们主要从静物设计、镜头选取、画稿设计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创新。

1.学生根据课程阶段性要求自行设计静物,如图1所示。在阶段性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自身能力、学科特点等给出一定的作业要求。课程初始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入学前的基础,给出较简单的形体,提出简单问题,如仅仅强调疏密对比、黑白对比。学生根据所给要求,单人或成组完成静物的选择和摆放。在选择静物的同时,学生们就已经开始思考怎么通过静物自身特征来处理画面了,学生们带着问题主动分析静物本身的黑白、质感、造型等方面的对比。学生通过自主对静物的设计,初步完成了其主动性思维问题。随着课程的深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作业难度,如增加空间对比、材质对比、主题表达等等。

2.学生依靠摄像设备进行画面的构图安排,如图2所示。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自主选取画面,主动选取画面所需要的元素,且可以根据所拍摄图片通过软件进行删减、加强对比等处理进行调节。这样即使静物一样,但每个人所呈现的图片也是不一样的,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3.学生自主设计画稿。学生根据修改图片进行深入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图片进行指导,学生根据图片删减不需要部分,强调需要表达部分,使画面进一步贴近教学要求。当然在绘制草图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强调学生自主发挥的能力,如特殊材质的应用,或者主观表达手法,只要能达到目的,原则上可以选择任何手段,如图3所示。学生根据同一组静物绘制了四个不同的画稿,每一个画稿的对比内容都不同,如在处理疏密对比中,学生主动把石膏的复杂部分省略,或只拍摄其简单部分,而马灯的部分则保留复杂的部分,这样处理出来的画面不仅有更强烈的疏密对比,而且突出了材质对比。又如图3右下角的画稿只强调了画面的黑白对比,所以学生在整理画稿时更注重黑白物体的位置,对其他的物体进行了简化和删除,而且在石膏处理时也有意地进行了疏密调整,使画面在黑白对比的大前提下,同时保留了疏密对比和材质对比。学生在表达方式上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换,如图3中有两幅画稿就是在画面都是石膏的前提下运用了全因素素描绘画和结构素描绘画两种方式,使画面看起来更丰富。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大大解放学生表达方式的束缚,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造型创作,在画面进行过程中,通过讲评,学生们互相学习不同的表达方式,并能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三)强化造型训练与专业方向衔接

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素质需要在造型课中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渗透。在上课初期,教师不但要介绍本专业今后所要研究的方向,更要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从造型的角度对环境设计学生需要具备的素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造型教学训练。

1.空间训练。环境设计首先应对的是空间内的功能设计,在功能满足的前提下要实现空间的美观。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空间仅仅被定义成前景、中景、背景的关系,在一个小的环境下营造空间感。在环境设计中,往往面对的是室内外空间表达,空间的表达形式往往非常复杂,所以在造型训练中,我们要初步让学生理解更广义的空间概念,讲解基础的透视知识,如视平线、灭点等等。在此基础上首先还是要让学生通过摄像设备来获取不同的空间,通过寻找、拍摄、软件修改等手段,收集基础的空间元素。当然,在图片收集过程中,教师要提出空间要求,主要还是强调空间的对比,在不断的拍摄过程中,指出图片的优缺点,直到学生所收集的图片符合要求为止。在所选择的图片中,一定会存在大量的对比元素,所以在图片的整理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图片中需要保留和提炼的对比元素,如透视对比、光影对比、黑白灰对比、疏密对比等等,不需要的元素根据需求删除或修改,直到符合空间表达要求为止。图4是学生在室外拍摄的结构空间,图5是整理后完成的画稿。学生在整理图片时会有目的性地归纳总结,如画稿的黑白灰对比要比照片更加突出,空间透视画稿要比照片更加强烈。尤其是在空间向纵深的延续部分,学生在画稿中有意加强了长廊的长度和阴影的透视,使画稿看起来空间视觉更加突出。画稿中还有部分删减,如墙面的瓷砖和倒影,都有意地进行了减法处理,这样画面看起来更加单纯、完整。此等训练方法使学生对空间有了初步的认识,更能主动地去表达和营造空间。

2.材质训练。环境设计在解决完空间表达的基础上,最主要的还是结构和平面的美观,所以学生还要在物质本身寻找设计元素。在传统的造型训练中,要注重物体本身材质的还原,如石膏、玻璃、金属、木材、水体等等。通过大量的写生,学生们基本在考前阶段已经对材质表达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接下来的材质表达教学中,要通过材质设计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让学生对材质表达有更深刻的认识。由于在素描绘制过程中,绘画方式过于单一,所以在材质设计时,教师首先要将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对学生予以介绍,如油性材质和水性材质,不同的媒介等等,通过小幅绘画实验使学生了解不同绘画材料所能呈现的肌理效果。在掌握了一定的材质表达基础上,还需要学生通过摄影来捕捉周围的材质对比,当然,这里也包含了一定的结构性疏密对比。所以在画稿初始阶段,画面里就已经涵盖了一定的材质对比,在接下来的绘画过程中,由于画面中不同的材质对比,在表达的同时,需要学生根据之前的绘画媒介表达效果进行再创作,以达到最终的表达效果。以图6为例,该学生在选择图片过程中考虑的材质对比有玻璃、墙面、植物等,所以在材质对比的过程中,该生尝试将报纸、纸壳、松枝、塑型膏、水粉颜料等材料运用到画面中,使画面具有了一定的材质对比效果。用此办法使学生能够开阔思路,主动寻找办法来实现材质对比,不仅摆脱了传统绘画技法的束缚,开拓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更能在今后的环境设计实践中激发学生主动寻找空间和平面质感的对比处理。

三、结束语

环境设计专业在传统的造型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创造性,给予学生目标,不限定学生表达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思考。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我们在培养其造型能力的同时也一定要了解其专业方向,并能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形成对空间和造型的深入理解,明确其专业发展方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渗透空间表达思维和形态对比表达思维,使学生通过对空间和形态的训练表达,对构图和造型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上具体的专业课之前就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表达意识和材质表达意识。这样,学生在今后的手绘表达阶段、电脑表达阶段、室内外设计阶段都能潜移默化地具备环境设计的表达和设计思维能力,为环境设计打造坚实的造型基础和设计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雪艳.“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艺术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路径探究[J].教育文化,2018(28):108-109.

[2]解晓辉.创造思维训练在美术造型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2017(10):172-173.

[3]刘伟.基于“课程群”视角的造型基础教学体系优化路径[J].美术界,2019(2):90-91.

作者:张鹏 王奇 洪春英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文化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