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环境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环境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分析

摘要: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需要每位高校教师的重视,但是在设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存在“难融入”“贴标签”等问题。文章以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环境景观设计I”中的“雨水花园”为例,探析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反思,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景观设计;立德树人;课程育人;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是以“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为目标,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要素的一种课程模式。课程思政作为近年的热词频频出现[1]。课程思政中的“课程”二字是相对于思政课程,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讲的,它指的是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所有专业课、通识课等[2]。课程思政的教学宗旨在于培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抱负,能够自觉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2019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地指出了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4]。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这是中共中央进一步强调了课程思政之于高校和高校教师的重要性,并且在其中明确了各个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但是在专业课教师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对课程思政存在片面的理解,在教学中往往会进入难以融入、生搬硬套等误区。尤其是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来说,该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思考更多的是美学类的知识内容,更容易对课程思政建设无从下手。

一、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构建理念

在2014版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指出,“环境设计专业培养能够适应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的环境设计艺术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环境设计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单位、园林设计公司、室内设计与装饰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及管理工作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在让学生学好环境设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要重视引导学生去关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和人居环境建设的需要,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程思政建设也是教学改革建设。那么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也应该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以及课后考核等方面全方位贯彻育人目标。在教学背景方面,应该注重思考学生知识和能力背景,并且关注行业动态,分析行业内人才培养问题,思考课程思政德育的可行方向;在教学目标方面,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知识体系构架,梳理明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相应的素质目标,并且要反思这三者是否能同向同行,相互协同,相互促进;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专业知识教学的特点;教学组织中要重点考虑素质目标如何可以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有机融合在一起,而不是“两张皮”;课后的考核要注重考核后学生的课题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并且可以增加育人考核点,帮助学生梳理本堂课的素质要求,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反思和内化课程内容。

二、“雨水花园”课程思政建设内容

“雨水花园”是环境设计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环境景观设计I”中重要内容,它是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对学生未来开展设计实践有着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标的重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前两个目标不论是在教材还是在课程大纲中均很明确,在设置素质目标时,我们认为让学生抱有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专业课知识,首先要使学生达到情感共鸣或专业认同。在课程的开始便用前几年的新闻热点“内陆看海”现象为话题,引发学生思考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设计专业能否贡献一份力量。随着专业知识的讲解,这个问题也被回答,学生意识到,环境设计专业不但有所作为,而且能有“很好的”作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建立的同时,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得到了潜在的培养,使得学生凡事能够多去想自己能做什么。再者,“雨水花园”的“秘密”是隐藏在美丽的表面之下的内在构造。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城市建设不仅仅要建设好“面子”,还要建设好“里子”,这里,“雨水花园”的秘密便是“里子”的体现;在教学难点的讲解中涉及到了“雨水花园”的设计要点,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设计不是“想当然”,不能凡事一知半解,而要抱有“求真、敬学”的态度,除此之外,通过位置选择、防水处理、地形设计、土壤测试和植物选取的讲解,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的内在思维,帮助学生树立生态循环思维、因势利导思维和系统观的思维,“雨水花园”才能发挥其巨大的力量,才能更好地达到最初的目标;最后,通过整个课程的讲解,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的专业不是为了谁而完成一个表面的任务,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让人们过上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二)教学实施过程的重构。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程主要采用了BOPPPS(导入—目标—前测—启发式学习—后测—总结)教学法为整体教学设计框架,并且在课堂中极为注意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首先的导入要吸引注意,引起兴趣:美丽的城市因为一场暴雨而“看海现象”。此现象就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身为环境设计师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第二步,教师来点明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看海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最直接的原因是大量的降水无法被迅速排走。这些水一定要被全部排走吗?这对基础设施的挑战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能否就地消化并再次利用呢?第三步,链接故知,提出更高要求:早在六百年前,北海的团城就有比较好的渗排系统,我们能否直接搬来套用?今天的城市不同于六百年前,人们的需求也不同了,那么怎么办?第四步,指明目标,层层深入讲解:“雨水花园”的雏形———“雨水花园”的运行原理,再导入课程难点———“雨水花园”的设计要点,用不停发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答案。第五步知识总结,意识升华:总结“雨水花园”的定义及特征,引导学生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思考作设计的目的。那么只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有敬学、求真的态度才能更有效地服务社会。最后趁热打铁,再引预习:学生思想升华后,引领学生思考,奥运公园的建设者是如何运用学科知识在城市发展中作贡献的。

(三)课后考核内容的重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后小结的设置往往是对课程知识的重新梳理,而课后作业的设置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是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课后考核内容除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总结外,另外设置了一个思考题,即“你是如何看待奥运公园的设计者是如何利用学科知识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以此加强素质目标的考核,并引起学生的课后深入思考。

三、“雨水花园”课程思政建设成果

(一)案例开展的意义和价值。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帮助学生审视自己所学的专业,让学生更清晰和深刻地思考设计的意义何在,以及理解“美好的人居环境建设”的真正含义。除了以上提到的思政元素,本案例最具特殊的点在于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维,让学生以后面对可能不是教师课堂直接传授的知识之时,也能游刃有余地进行设计实践。

(二)主要成效和特色。本课程已经在2016、2017级环境设计学生中实际授课,学生普遍反馈深受启发,认为上了这堂课之后,更加热爱专业,对于专业学习有了更强的内动力,对于设计的意义有了更深远的思考。除此之外,本课程于2019年被评选为陕西省优质精品课堂;2019年10月在中国教育管理干部在线培训平台上线,并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认定为“学科育人与课程思政”的必修课程,目前在线点击量已破20000次。本示范课多次在国内多所院校展示,受到同行的良好评价。

四、结语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于如何将寻找的“思政元素”与专业课课程本身有机融合。专业课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专业知识内容的内化,在课堂上加强其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前沿,加强对专业精神和专业责任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的提高。只有任课教师在高的思想站位上,才能更好地正确引导学生。另外,课程思政建设要注意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课程思政不能只是在课堂上讲一个动听的故事,而是要从最初的教学设计入手,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中都要思考如何育人,这样才能使课程育人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在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课程思政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高校教师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需要牢记初心,承担起我们的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周晓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9).

[2]聂迎娉,傅安洲.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8(5).

[3]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Z].2019.

作者:李侃侃 王磊 弋顺超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