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景观园林与绿化课程教学方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环境设计景观园林与绿化课程教学方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环境设计景观园林与绿化课程教学方法

摘要:景观园林与绿化设计是我国当前环境设计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发展园林绿化建设之时,教师应对此类课程的教学手段进行革新,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景观园林绿化课程教学方法

《景观园林与绿化》课程是我院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以《景观设计基础》《植物学》以及《园林设计》等课程为基础衍生出来的,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景观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园林设计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也能使学生掌握植物配置相关知识,从而促使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构成内容及相应的设计方法,为后续系统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一、环境设计专业景观园林与绿化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定位与侧重不同。从学生特点来看,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多为艺术生,大多拥有良好的艺术素养,会将重心侧重于艺术实践,专业理论学习方面欠佳,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好。景观园林与绿化课程教学主要包含两个部分,首先是要求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知识,探索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及设计过程中艺术性及实用性,其次是讲授与绿化养护以及植物学相关的知识内容。一般情况下,大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对自然属性、文化属性、配植形式以及美学效果等相关知识感兴趣。若课堂教学为纯理论性专业知识时,学生则会出现课堂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尤其是在园林植物方案设计阶段,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更是尤为突出,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2.专业定位在不同背景的院校之间有差异性。在农林类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景观园林与绿化课程具有一定优势,为了使课程体系形成一个整体,通常设置非常多有关园林植物相关的课程,课堂讲授往往以植物的生态习性作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比如植物的一些组织结构与器官形态,与植物细胞、植物生长发育等相关的教学,以及植物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才能够为学生之后的园林、农业、林业等相关知识系统性学习打好基础。对于很多设计类院校特别是环境设计专业,景观园林与绿化教学会受到相应的限制,课程的设置也比较单一性,难以形成体系。除此之外,还会受到教师专业背景不尽相同的制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或重实践而专业理论知识积淀不足等情况。因此,针对这些专业特点定位不甚准确的院校,其课程安排需要对专业进行剖析,以此为基础进行精准定位。3.教学目标需要健全。景观园林与绿化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掌握相关技能与知识,帮助学生塑造职业能力。对于学生的技能与知识教学,首先需要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园林的中外发展历史、进程、现状以及趋势,同时还要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园林植物的基本习性与原则,帮助学生学会针对园林绿化设计中不同的类型使用特定的植物配置手法。在学生职业能力塑造方面,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能够了解到该图纸的设计意图,还需要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的构图手法以及构图规律对景观园林与绿化的实例进行鉴赏、分析以及评判。上述教学目标能够看出景观园林与绿化课程有着非常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安排课程时,应尽可能地将理论与实践并行,不能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授课。例如,部分教师不重视实践环节,实地调研以及调研报告均由学生课下自主选择场地,使教学目标缺少统筹规划,导致实践教学模式形式单一,不利于教学目标的真正落实。4.作业设置尚需合理规划使其具备创新性。景观园林与绿化课程作业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针对场地的调研报告与前期分析的撰写、针对园林设计要素的探究与植物配置、景观园林总体方案设计。在这三个部分的作业设置中,植物选用和配置的部分主要适用于一些农林类院校课程,在有着较强艺术性与实践性的环境设计专业中,学生薄弱的植物基础知识难以完全支撑起该项作业。除此之外,在方案设计这一方面,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明确统一场地的基址尺度,场地类型与图纸的设计则是自由选择,进行植物设计与场地规划,难免导致场地的类型过于单调,进而限制学生的设计构思。5.课程考核过程单一。景观园林与绿化课程的课程考核主要包括调研汇报、作业设计、设计说明、考勤、效果图展示等组成,这种作业成绩的考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比较强的过程性,需要每一个过程都有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只注重结果,关注学生的最终设计方案而忽视学生的前期调研计划、中期调研参与度等,会导致最终成绩的评定结果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适当将前期草图方案阶段以及中期方案讨论、修改、跟进阶段纳入考核,以此保证评价考核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二、环境设计专业景观园林与绿化课程的教学策略

1.发挥设计学院学生的优势。如上文所述,环境设计专业在艺术审美与表现力方面有着较大优势,教师应充分发掘学生的长处,在设计方案的创意性和表达能力上多加侧重。例如,在景观园林与绿化课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手绘特长发挥出来,组织学生实地调研,让学生通过手绘的方式完成初步的草图绘制、总平面图和相应的分析图纸。特别是后期可以结合课堂中所学植物以及植物配置原理,对植物群组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最终的绿化设计中分层级进行五级化的合理配置,既丰富了植物种群又能够获得良好的立面设计,形成自有的一套完整图册。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与长处,同时还能够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调研兴趣,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方案设计能力与优劣评估能力。2.扬长避短,查漏补缺。环境设计专业所涉及的植物学相关课程,隶属于农林类院校庞大知识体系中的一小部分,必须要进行合理的浓缩与精选。亦需要教师对课程编排进行合理的调整,针对专业特长通力合作。在传授植物基础概念以及生态习性等理论知识时,可以让有农林类院校背景的教师进行讲授;在传授学生植物配置原则、植物艺术性、植物配置手法及园林设计时,可以让有丰富设计经验的教师担任。3.实践教学的多样化和体验性亟待加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体验式实践教学是化被动为主动,侧重与学生的调研过程,促进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教师应在原有课程中增设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的体验和实践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在备课期间可以确定几处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园林绿地如街心广场、居住区、社区公园等,亲自去这几处地方进行走访与调查,制定一个比较完整的调研场地信息库给同学们备选。其次,教师在讲授完理论课程之后,组织学生结成调研小组对教师所指定的区域进行调研,主要调研场地情况、设计理念、功能分区、地域性、平面布局、配置手法、植物名称、植物类别等,同时制作成调研报告。教师可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再次调研,解答与分析学生的问题与疑惑,展开小组调研讨论与汇报。在课程设计阶段也是如此往复进行方案的推敲与头脑风暴,按组别进行优化,形成评价体系。4.课程作业丰富多样。环境设计专业景观园林与绿化的理论课程主要侧重四种类型的植物配置场地,包括街心广场景观园林绿化、居住区景观园林绿化、公园景观园林绿化、校园景观园林绿化。教师在制定选题时应组织学生共同研究、探讨出可能出现的不同组合形式,丰富学生课题。教师后期同样应当严格把关,提倡图纸的多样性与原创性,各小组之间的图纸尽量避免重复。5.完善考核体系,细化评价标准。景观园林与绿化课程有着较强过程性,教师可以将评分比重分为考察调研、课程设计与平时考勤。考查部分:首次调研5%,二次调研5%,调研报告5%,图册设计5%,草图方案10%;分析性图纸10%,绿化与植物配置设计相关图纸50%,平时考勤10%。

三、结束语

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景观园林与绿化课程与农林类院校的植物学课程在学习上有着较大不同之处,教师需要将学生与专业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做好实践性教学,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提高课程设计的艺术性、专业性、严谨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师阳阳.高职内部专业协同发展的教学探讨——以物业管理专业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园艺,2019

[2]季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与绿化树木花卉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

[3]朱红.环境设计专业“园林绿化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9

[4]邰燕,杨俊.基于现代林业职业发展与职业院校园林绿化专业设置研究[J].智库时代,2019

[5]赖巧晖,胡竞恺,易弦.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园林规划与设计》教学设计探析——以“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教学单元为例[J].现代园艺,2018

作者:葛莉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