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当代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对以往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的规划与调整,着力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打造一套兼具文化关怀和实践技能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流程和技能,也能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环境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视野下社会对环境设计人才专业能力要求的转变
环境设计的应用性、综合性极强,因此培养具有艺术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是符合时展的关键。在这样的条件下,社会对环境设计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有所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侧重传统艺术表达能力向注重综合技术能力的转变
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应试教育下的艺术高考生,其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高二以后才接触到基础绘画的学习。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突击性的教学强调训练学生的观察、模仿能力,侧重对学生美术基础能力的培养,而设计类专业所需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下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停留在画面效果上,缺乏独立的设计思维能力、对三维空间的转换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等,而目前市场对专业设计实践能力需求十分迫切,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合现代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一些先进的国内外院校已经在环境设计专业上有所改革,运用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的创新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转变学生思维模式的。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体验多元的文化,了解最新的资讯和文化趋势,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审美观和创新意识。第二,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了解大量的书籍、国内外的相关资料、不同类型的展览积累知识,在拥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将所学所感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国内的环境设计专业可以借鉴以上两种模式,在现有相关的课程设置中加入类似培养模式,改变现状,侧重对学生综合技术能力的培养。
2.从单一专业技能培养向跨专业、多学科智慧型人才培养的转变
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需注重跨专业、多学科的交流及学科在国际上的前沿性、拓展性、交叉性。在基础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整合和优化已有的课程体系和结构,调整课程内容,还要注重鼓励和引导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教育方式的调整,以此来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国内的众多高校与不同院校、不同公司、不同专业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教师资源的共享。首先,高校之间或学校内部各个院系之间利用学科间的交叉性、互通性将教师进行分配、互换或借调,比如环境设计专业中涉及的设计心理学、色彩学方面的知识可以让心理学方面的老师进行基础课的讲解,让同学们对用户心理、用户体验有初步的认识,对今后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作品奠定基础。其次,学校通过一些在线的课程设置,如:上传一些简短有趣的网络微课,丰富学生的选择、拓宽学生的兴趣。第二,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参与学校的科研课题和专业比赛的过程中,老师可组织和推动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合作,在研究过程中互相发挥专业优势,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自身专业素养,进而形成独特的专业艺术观,最终拓宽学生视野,增进其艺术修养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推动智慧型复合人才的培养。
1.以“课题式”“项目化”为切入点的创新教学模式
结合现有专业基础课程的优势,即重视积累视觉语言的经验,训练技法等基础上,吸收国际相关设计课程的优秀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项目化”“课题化”等实践性强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将生活融入设计,用设计装点生活,建立描绘与创新并重的思维习惯,教学内容与时代方向相统一的新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起源于18至19世纪西方的工读教育和合作教育,到20世纪后趋于完善,逐渐发展成一种理论思潮被各个学科借鉴和运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就是导师将实际项目引入运用到相应课程中,通过实际案例的设计和操作,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学习和感受一个优秀设计案例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项目化”教学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展开:第一,明确项目主题。导师首先根据课程的要求引入相应的案例,对项目的主题和设计要求进行解析,并且可以提供与项目相关的基本信息,如区位、周边环境、平面图等,让同学们对项目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第二,调研相关案例。导师在学生建立好对于项目的第一印象后,结合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案例用图片或PPT的形式展示和讲解,以帮助学生强化和感知设计中可运用的手法和创意,从而开拓思维、提供灵感、进行分组,通过本土的周边的代表性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明确设计概念,理清思路。第三,设计实际项目。在以上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学生可对具体的项目进行设计和深化,包括项目的实地考察、设计理念的提出、平立面、效果图的绘制、创意部分的解析、造价预估和材料选用等。第四,项目汇报评比。优秀的设计项目不仅取决于出彩的设计表现,往往设计师对成果准确的语言表达更能打动客户的心。学生完成好一个项目设计之后,导师可安排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分组汇报,用语言和图片来诠释自己的设计作品。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逻辑思维。除了上述的“项目化”教学外,“课题式”教学也是一种创新的、在国外课程中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模式,它们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是在课程中将学习、科研、实践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项目的参与过程中提升能力、开阔眼界。在当代高校教学中,项目化教学往往紧密结合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引导为主,规定主题进行;而课题式教学的方法一般设置在课外的创新训练中,以学生兴趣为主,自由选题进行。比如:提倡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从选题到撰写申请报告、拟定重点项目开始,到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到设计实践到汇报成果到最后的申请结题完成评选,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组织协作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都有很大的帮助。
2.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立个人职业技能平台
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成为当今社会就业的重要考察标准,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部分高校逐渐开始帮助学生建立个人职业技能平台,这也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环境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和科学兼有的综合课程,强调学生同时具备感性和理性的能力。区别于传统艺术教育的学生,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计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增添包含经济、管理、人文在内的多种学科,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全方位的专业素养。打造个人的职业技能平台,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夯实自己的专业实力,为其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更有自信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3.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学科评价体系
创新能力包括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组织能力并且取得一定进步和成果的能力的综合性极强的能力。有别于常规思路、改进或创造新事物。所以,短时间内是无法促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的,它需要良好的氛围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和思维方式。因此,建立科学理性的多渠道创新型学科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校的创新型学科评价体系建设中,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对原有体系进行改革。第一,注重学科质量而非数量。学校应设立更具创新性及多样性的学科评估体系,而非一味追求规模数量。第二,建立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可分别从老师直接评价、学院客观评价及社会跟踪评价进行评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和作业上反映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质量从专业角度出发给予客观公正评价;学院通过创新类的比赛或课题鼓励学生参与,并以此作为加分项录入档案;在学生参与实习或毕业步入社会后,学校可设置跟踪档案,记录不同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程度、取得的成就,从而归纳总结调整学校的学科内容体系、完善评价体系。
作者:赵岳峻 杨柳 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