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独立学院环境设计课程组教学模式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针对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了课程群与教师团队协同融合方式及方法,以实现突破传统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传统教学方式,促进独立学院形成课程群与教师团队构建“课程组”新式教学模式。列举江苏典型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上海典型院校教学方法,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群与教师团队所搭建的课程组教学方式进行了详尽阐述,总结了课程组教学模式必要性,为江苏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提出了独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优秀教师团队的创建、学生课堂学习明确性与自我学习主动性的形成、校企协调合作的深化,并可在此基础上夯实人才培养基础,优化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群;教师团队;课程组;教学模式
1引言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强调了“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理念。对于江苏省独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来说,既面临机遇,也遇到重大挑战,要求环境设计专业结合国家政策、社会热点等在教学方向上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上要有新方式和新技巧,进一步促使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关课程具备衔接性;任课教师要形成校内与校外团队协同合作方式,共同授课。
2现有环境设计专业问题
从20世纪末至今的20多年,我国充分利用各方面办学资源,鼓励进行民办性质的教育,进一步扩大受教育人群,不仅高等艺术教育的人数大幅度提高,而且使我国国民艺术素养也得到相应提升。与此同时,民办院校的艺术教育资源挖掘、设计学发展领域、考生入校难易程度等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对于民办性质的高等教育学府,特别是在新成立的、诸如独立院校性质的设计学科机构,除硬件设施外,还需要评估软件设施,教师实力以及教学水平。每年,入校的新生人数迅速增加,教师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但是,许多新进教师大多属于应届毕业生,他们多半没有高等教育教学实践经历,也缺乏艺术设计教育理念,直接采用应试教育模式,教学水平有待提高[1]。当前,独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1)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清楚,但课程体系较为陈旧。目前,江苏省25所独立学院与民办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清楚,但难免会存在课程信息不够明晰的问题,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能与时代接轨的课程名称;课程形式单一,缺乏连贯性;课程安排思路陈旧,难以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2)课程教学内容衔接不畅。传统教学组织上,采用“课程体系———课程”的架构方式,单一的课程只是强化了本身教学构成的完整性,缺乏与整体课程体系中相关课程的关联性,极易带来内容重复、专业理论不够全面、实践技能无法强化等诸多问题,极大地限制学生设计创作与个人发展。目前,江苏省仍存在不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实行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任课教师只关注个人承担的课程教学内容,没有与其它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沟通,或是没有向专业负责人咨询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具备的角色。(3)缺乏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性。合情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能激活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学以善用”的目的。所谓“合情”就在于:符合实际情况,能让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通过课程组的学习及时了解当下设计信息、设计潮流与设计趋势,掌握设计技能并能在相关设计单位发挥所长,尽快上手,为后期成为设计师做好准备;“合理”就是: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之间内容衔接得当、主线清楚、层次分明,能有相符相承的关系。
3课程群教学的方式及要求
课程群教学要求旨在围绕专业课程计划中,以“项目制式”为主线把相关具备关联的课程串联起来,形成专业理论、专业基础表现、专业实践、艺术素养等融为一体的专业化教学方式。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艺术学院15级环境设计专业在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中设置了手绘课程、SU设计软件等学科基础课程以及居住室内空间设计、场地景观设计的专业核心课程。依据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实际情况,及时把此前制图课程内容、《环境设计表现》课程的手绘技巧、《计算机辅助设计-3》课程的CAD实操环节内容以及《景观设计-1》课程的设计内容引入到《室内设计-1(居住空间)》课程中。无论是虚拟的还是现实的实体项目,应在安排上考虑学生的学习阶段及所表现出的自身特点。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梳理零散的知识,形成体系化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模式,进而优化环境设计专业本科4年的课程教学进程。另外,课程群教学模式的实行需要任课教师具备较强的学术能力、专业技能并能积极了解当下环境设计专业的国际发展趋势,不断开拓个人视野;学生要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与实践意识,重视自身环境设计专业综合知识的掌握;学校需要搭建“教”与“学”的互动平台,为课程群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设计类相关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出现了诸如中央美院、广州美院的“学院派模式”、清华美院的“工作营授课模式”。(1)学院派模式:以中央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为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建立了2个基础平台:专业基础,专业和指导工作室。该院重视“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方法”,整合了每个学科的知识,呈现学生的个人思维意识和创造意识,为学生提供个性设计创造性训练。注重发展建筑和环境设计等专业特色,积极探索新式的建筑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即主体与外部环境和室内设计的互动教学模式。教学的具体特点转变为设计审美能力、可视化和概念教学的培养。直观地把握问题教学,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互动教学方法,强调全面的艺术素质培养。坚持课堂案例教学方法,有序结合艺术与文化相关学科。鉴于所涉及课程的知识面广泛,各界教师和专家都需要完成课程教学工作,从不同角度解释对设计的理解。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系实施“工作室项目体系”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基础,结合实用或虚拟主题,注重实践教学与学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团队的形成,应注重相应教师的知识背景,工作室师生比例应控制在1∶15以内。将毕业设计与基于工作室的教学方法,开设选修课程,拓展设计知识,鼓励工作室之间的沟通和联合教学相结合。工作室方向与区域行业特征密切相关,聘请校外培训教师,并利用公司科研设施为教学服务。将课程引入工作室教学,科学选择课题并逐步深化学科内容。(2)工作营教学模式———以清华美术学院为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材料创作营的教学模式是与国内外建筑装饰材料公司合作。专业教师,国内优秀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组成了一支教师队伍。主题采用组合形式,分阶段和材料设计。在工作营中,学生和团队老师前往一线城市的装饰材料公司进行现场考察和学习,体验不同的材料特性,彼此交流,互相鼓励,探索不同的创意空间,并激发灵感。新的设计理念。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完成了6个不同的设计工作主题[2]。
4教师团队创建的途径与方法
4.1理顺课程体系前后关系
4.1.1理解课程群设置理念
设置课程群应先理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前后顺序,对课程性质、教学时间段的安排、内容涵盖面、实践动手环节的切入点、相关教师的教学准备等有清晰的认知,突破传统同一门课程由一位教师以讲授、研讨、调研、总结等授课方式确定以实践为主要目的的授课模式,注重教师团队的组建模式、课程群体性的搭建、内容衔接的紧密型,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目前,国内优秀公办院校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环节知识面、设计领域的认知力及理解力。如,上海大学对于环艺专业学生考研中,通常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的技能,还需要考生能设计建筑外观,涵盖了室内外空间设计的环节,成为一个衔接紧密型高、专业能力强的研究生深造必经的阶段。
4.1.2搭建课程群与教师团队关系的结构
在合理理顺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明确时间段中课程之间内容与知识点的衔接问题、确立实践指向,搭建课程群。同时,通过研讨、课程内容教学的反复推敲等方式,建立教师团队。整合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个课程群,确定每个课程群之间关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课程群每段教学任务与目标都需要教师团队共同商议、研究确立下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计管理视野设计课程群从一年级开始,逐步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的、涉及到的相关课程群,组建了相应的教师团队,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团队合理,课程群与教师团队关系的结构更为紧密。
4.2注重探索授课方式
由于国家发展政策与要求充分结合了我国国情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在参考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课程名称、教学驱动、教学目标并明确教学预期成果。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在大四第一学期中设置了“专题研究”、“设计立项调研”、“专题设计”、“专业设计实习”4门课程组成毕业设计阶段课程群,每个阶段学生需要充分结合此前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在这过程中,需要先梳理每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向、设计任务以及最终实现的教学目标,并按照要求确立校内外教师团队,有建筑学实践指导教师、景观设计实践指导教师、室内空间实践指导教师等。采取教学组长负责制方式,积极组织校内外相应老师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优势与不足之处,研究课程教学成果呈现方式,循序渐进完成每一阶段的课程教学。
作者:魏忠 王鹏新 程路平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