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小区居住环境设计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拆迁安置小区居住环境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拆迁安置小区居住环境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的速度也在加快,建造拆迁安置小区也称为社会发展趋势。然而拆迁安置小区的居住环境建设仍然存在设计无针对性、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导致搬迁居民对新的居住环境不能较好的适应。本文首先介绍拆迁安置小区存在的居住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文关怀”理念基础上的符合居民居住要求的环境设计方案。

关键词:拆迁安置小区;居住环境;人文关怀;环境设计

引言

快速的城市化和多样化社区发展需求的蓬勃发展,拆迁安置小区也在不断增加,这从理论到实践上都对我国拆迁安置小区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拆迁安置小区,特别是具有地域性和实践性的拆迁安置小区,目前仍面临着许多局限性。这包括以居住环境为中心的环境设计问题、研究视角的局限性等方面。本文在分析我国以往拆迁安置小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局限性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拆迁安置小区居住环境设计方案。

1安置小区的简介及发展过程

拆迁安置小区问题即被动搬迁居民的住房问题,在城市发展中的城市扩建、公共基础的建设、旧城改造等过程中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拆迁安置小区就是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集中建造的新的住宅区。被拆迁户的居民是主要的安置对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拆迁安置小区的建设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粗犷”建设阶段。该阶段主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当时我国改革开放不久,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的经济与物质基础较为薄弱,在建设拆迁安置小区时,大多只考虑安置小区的室内面积是否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却未考虑到小区环境建设问题,从而导致拆迁安置小区的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不能满足居民在精神上的需求。二是“精准”建设阶段。该阶段主要在本世纪初至今,在这段时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经济物质基础得到较大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除住房面积以外有了更多的需求。这也使得在建设拆迁安置小区时,拆迁居民的居住面积在得到满足的同时,小区的居住环境、配套的基础设施等也成为主要的考虑因素。但由于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也使得在建设过程中居民的各方面需求只能达到基本的要求而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

2目前存在的问题

2.1结构上的局限性

在长期主导环境设计的结构主义的影响下,居民通常根据年龄、职业、生活方式等特点被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个体特征消失在整体的阶级特征中,邻里被假定为一个自然具有社区团结的地理单元。拆迁安置小区的环境设计始终以特定的形式为基础,以假定的同质人口为对象,由相关部门和规划师作为环境设计的主要干预者。这种自上而下的拆迁小区居住环境设计,很可能形成一个以个别居民利益诉求为特征的利益联合。更重要的是,仅仅依靠外部精英来决策,往往难以实现利益的协调,甚至会导致更多的社会矛盾。从而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居民的生活习惯、居住习惯、心理需求等。

2.2居住环境质量低

一般情况下,当地政府和被拆迁户两方面来承担拆迁安置房的建造资金,被拆迁户多是中低收入家庭,但是政府的财政多处于赤字状态,从而导致拆迁小区的建造资金供应不足。低造价的房屋建造,也使得拆迁安置小区的居住环境在设计上也缺乏资金,从而导致小区的环境质量不能很好地达到居民的要求。

2.3居住环境管理与维护难

在进行安置小区设计时由于资金不足的问题可能带来环境设计不合理,从而使拆迁安置小区出现居住环境质量差的问题,进而使得居民对拆迁安置小区的居住环境缺少认同感与归属感。

3安置小区居住环境设计

3.1环境设计要素

以“人文关怀”理念为主来设计拆迁安置小区的居住环境。在环境设计之前,需要考虑小区建造的经济承担能力、小区建造场地的实用性能、小区文化的可传递性、小区建造场地是否宜人等问题,从而实现小区建设在经济、文化、功能等各个方面的的设计要求。经济承担能力决定了安置小区居住环境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拆迁安置小区的投入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拆迁居民收入为辅。由于资金投入是有限的,所以投入到居住环境设计的资金更少。因此在进行居住环境设计时,应按需布局,在进行选材时要考虑就近原则,并且要充分利用留下的资源,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拆迁居民在生活各方面有不同的功能需求,这就具有实用性地不同功能的建造场地。判断场地是否实用的标准为其是否能满足居民的功能性需求。而场地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功能设施的完善性决定了场地是否实用。文化的可传递性是另一重要因素。被拆迁居民从熟悉的环境搬到陌生的环境中,这会使居民在心理上持续存在一种陌生感,内心没有归属感。在设计小区居住环境时,注重居民对原来熟悉的居住环境文化的传递性与可延续性,使居民即使搬到新的环境也不会有陌生感,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居民的无归属感问题,从而使居民对其新居住环境具有认同感。场地能否宜人是指居民是否能够生活在气候适宜的环境中。场地的宜人性可以通过配置合理的植物以及增大绿化面积两方面来实现。

3.2功能场地布局

目前拆迁安置居民在功能需求上主要包括邻里街坊交流、老年人及儿童活动、集会等方面,其中邻里街坊交流的需求最为重要。为实现即能满足被拆迁居民的功能性需求又能节约用地,这就需要一个场地具有综合性,即在同一场地上实现多功能。因此,根据拆迁安置小区中各不同年龄层人群的活动特点,在进行场地设计时分为街坊邻里交流的场地、综合活动的场地、儿童活动的场地、老年人活动的场地这四类。这种设计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不同功能需求,也能体现出“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街坊邻里交流场地的功能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为安置小区的街坊邻里间提供一个可以聊天的场所,从而达到建立与维系社会关系的目的。考虑到邻里交流即有熟悉的居民进行较为私密的交流,也有陌生的居民间进行较为开放的交流。这就要求该场地应是半开敞空间或闭合空间。考虑到拆迁居民的数量、小区区民区的分布情况等,一般每两到三栋居民楼设置一个街坊邻里交流场地。其配套设施可包括园桌椅、四角亭等。综合活动区域可以进行重大节日集会、红白喜事集会、商业娱乐活动等。考虑到综合活动场地会出现人流大的问题,因此位置应选在人流的节点上,如居住区的中心地等。由于该类活动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场地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上面的这些因素决定了综合活动场地在空间上应是开敞的。老年人活动场地主要是满足老年人的休息和健身需求。在进行设计时,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可以设计为以植物与其它元素围合或者利用地形竖向高差形成的闭合空间。配备的设施应包括棚架、座椅、桌凳、跑步机、转腰器等。在进行具体的空间布置时,需根据老年人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场地现状合理布置。儿童活动场地主要是满足儿童活动与成年看护的功能需求。考虑到儿童好动、好奇心强以及自理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儿童活动场地应选在远离道路干道的安全区域。应设计符合儿童心性的配套设施,比如秋千、滑梯、跷跷板、攀登架、游戏墙、涉水池及迷宫等。

4结语

拆迁安置小区的环境建设问题是一个立体的、多元化的空间设计问题。将人文关怀的理念应用到拆迁小区的环境建设中,不仅可以使居民得到物质上的需求,也可以使居民得到精神上的归属感。在文中提到的相关设计建议还未得到实践检验,这有待在实际实施后通过用户评估才能得到设计是否合理与正确性的验证。因此, 今后还有很多工作有待于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婷,陈燕.苏北农村拆迁安置小区规划建筑设计的节能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24)

[2]谢树立,郭林.界首:安置小区风景如画[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7(12)

[3]姜瑞姣.拆迁农户安置小区绿地规划与设计的探讨[J].明日风尚.2016(13)

作者:许懿 闫旭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