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当今时代,“互联网+”推动了整个行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紧跟时展潮流,紧抓机遇,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实现自我价值。该文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基于对相关概念的释义,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面临的困难,并研究了其培养策略。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时至今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同时,受高等教育普及的影响,高等院校生源数量急速增长,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在“互联网+”背景下,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有效路径,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相关概念释义
1.“互联网+”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格局,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便捷的服务,并推动了行业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时至今日,“互联网+”概念已然深入人心,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核心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为传统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机会,进而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综合来讲,对“互联网+”概念形态的理解可从两个方面解析,即局部和整体。首先,可通过文字拆分的方式了解“互联网+”。其中,互联网作为现代科技创新发展的主流,其本身是一种先进技术融合的概念,包括无线终端技术、云计算服务以及国际网络等;“+”并无特殊的意义,是指添加与融合。如此,将上述两种描述合并,“互联网+”即是指基于无线终端技术、云计算服务以及国际网络等互联网技术应用,融合另一种事物,进而实现不同产业发展空间的拓展。其次,“互联网+”更加深层次的意味是,进一步调整经济市场供求关系,推动传统产业生产方式与产业结构的改革,继而增强其发展驱动力,整体上而言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创新创业
我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同时,强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我国“双创”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理应主动顺应潮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价值。事实上,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越发强烈,其在该方面的尝试将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看,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始终伴其左右,大学生彼此的交际突破了时空界限,其善于借此解决自身痛点问题。创新创业活动更加便捷,并成为一种必然进程。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创新创业为大学生实现自我职业发展价值提供了新的路径,并对其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其自我发展的现实选择,因而十分重要。
二、“互联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经济发展新模式催生了很多新业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利好环境和条件。与此同时,生态建设任务使环境设计专业的社会效益越发突出,社会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奠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生源数量急速增长。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发激烈,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与兴趣持续上涨,其相关能力建构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客观来讲,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阶段,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仍有些许不足,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相关调研结果显示,部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存在偏差,一些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开公司”,也有少数学生认为其是一种创新工作。认识是实践的起点和动力,学生对创新创业认知的偏差限制了学生能力发展的层次。除此之外,部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匮乏,技能较薄弱。同时,部分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转化率较低,这除了与其自身相关之外,还与高校、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有力支持不足有关。
三、“互联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为经济市场竞争的核心,其培育与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循序渐进地完成相关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明确高校、企业以及社会等各方参与主体的责任,在强有力的组织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聚合力,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利环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使之更加努力地发展自我能力。同时,相关教育部门还需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与支持,明确学生发展目标,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共同推动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在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中,高校应科学引导,鼓励创新创业,坚持大胆创新,让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
1.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主阵地,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必要支持。具体而言,在“互联网+”背景下,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设置,高校应以此为目标导向,更新教材内容,加强就业指导,并将之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有机联系起来,完善校本课程开发。这亦对师资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新课程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从某种维度上讲,成功创新创业是大学生自主能动行为的结果。因此,高校要深刻认识到师资的重要地位,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求,量化、细化对教师的岗位职责要求,重新审视教师综合能力素养结构,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教研工作,及时更新其思想理念,丰富其学识涵养,分享有效的教学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另外,加强对环境设计专业师资的创新创业教育,强化他们的主动意识,鼓励教师创新创业,使其积累丰富的经验,能够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效指导。
2.革新引导方法
从总体上看,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复合性概念,其并非某一方面能力、素质的表现,而是同时涵盖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内容。教学引导方法的创新,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利好条件,使其培养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创新能动意识,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发展,恰当地融入创新创业相关内容,并引入经典案例,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认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界,为其日后创新创业的成功铺筑道路。同时,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依托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创新创业情境,以环境设计为切入点,提出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或话题,组织学生讨论,在尊重其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释放其主观能动性,借助有效的语言诱导,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之未来的创业道路更加平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紧密跟踪各学生讨论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做好相关记录、总结工作,最后做总结性发言,指导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3.营设良好环境
文化总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巨大影响力,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生活的写照。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社会催生了一系列创新思维与创新科技,这些成为各个国家进步的动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创新创业不仅仅是一种能力的汇集,更是某种思维意识的表现,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开发其非智力因素,在“互联网+”背景下,该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外部环境的支持。具体来讲,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如上文分析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行业产业结构升级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其能力建构与发展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对此,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高校须整合自身发展资源,协调好各项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程度,优先为师生配备精良的计算机设备,便于他们开展更加便捷的信息互动和交流。同时,在精神文明建设层次上,丰富高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容,融入创新创业文化,并体现在校训、制度、标语等各种文本材料中,让学生浸淫其中,主动发展创新创业能力。
4.加大企业支持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学往往突出理论知识灌输,课程内容具有单一性、局限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不高。在“互联网+”视域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变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教学体验,并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加速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发展,建构与企业之间紧密的互动合作关系,以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成功体验,并丰富其经验积累。事实上,企业拥有高校难以比拟的项目资源优势,同时是人力资源需求主体,其在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参与至关重要。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应建立校企联盟,依托现代互联网络,打通双方互通有无的对话通道,明确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细分各方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经验指导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他们创新创业的成功转化,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保护好知识产权,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能力发展。
四、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且必要,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得到高校、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大力支持。希望相关教育者持续关注此课题,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的践行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凯.“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2]张琪.“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研究.电子世界,2018(24).
[3]李刚,姚玉新.“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3).
作者:魏薇 单位:中原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