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新时期各高校日益重视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本文从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角度出发,对现阶段该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研究,与此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解决对策,深化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使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更好的符合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战略举措。

关键词: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1前言

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即应试教育,受制于应试教育理念思想,一直以来,全国各高校都不十分重视各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随着新时期,我国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重大战略举措实施以来,我们现行的应试教育理念无法满足高校各专业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新时期,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全国各高校专业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摇篮,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当代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来说,为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好的让人才参与到人才强国的伟大战略之中,必须明确环境设计专业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现阶段的问题,努力提出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解决对策和方法,大力推进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实施。

2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传统教育一般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应试教育即填鸭式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实质,这种以提高同学们应试能力的教育模式,迥异于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应试教育可以通过老师的带领和培训,通过模板式的固定式的填鸭式教育,将考试知识一股脑的传授给学生,以应对各项考试,这种类似于将鸭饲料塞进鸭子肚里快速增肥的方法,就是填鸭。这显然是一种片面的教育方式,因为鸭子是快速增肥了,但却没有学会如何划水和捕食等各项生存技能。因此,应试教育对中国的教育有个很大的弊端,新时期,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走加强德、智、体、美、劳与双创教育结合的未来教育发展之路。目前而言,应用型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很少具备“创新创业”观念,开展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前提,就是必须要提高同学们的创新创业认识,提高创新创业。思想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必修课,使其贯穿于整个专业的大学课程之中,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使学生们提高创新创业思想观念,了解创新创业理念的重要性。我们的教育不应是让学生们考出了一个优秀的考试成绩,然后毕业后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而已,更多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们都了解创新创业的必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创新,自主创业,解决观念问题,才能够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我们创新创业所创造的财富真正的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2.2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我国应用型高校目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较少,而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更处在萌芽阶段。建立一种较为全面的环境设计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十分迫切,而且这一过程也会十分复杂与曲折,因为这需要创新创业理念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有高效结合、紧密联系起来,目前而言,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列入创新创业必修课程的应用型高效相对而言还比较少,课程体系不全面,更多的是以其他方式进行开展,比如选修课的形式。这就需要应用型高效在开展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计阶段,增加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的投入,教材的添加,为学生能尽快学习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提供帮助。开设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开展专业相关的双创实践活动,让同学们都积极的参与进来,进一步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除此之外,各类应用型高效还可以开展联合交流课堂的模式,同专业领域开展更多的交流与沟通,促进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健全发展。

2.3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缺乏

开展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教师必须首先具备该领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但就目前而言,我国教育领域飞速发展,但不断涌现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师比较难以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因为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他们的知识积累必然非常丰富,但是在他们攻读大学学位期间,没有受到专业教育,没有建立起来对该专业创新创业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没有相关的教育交流平台,以增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同时基本也未有参加过相关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论坛、学术论文、技术交流,研讨会、座谈会、专题讲座等等的活动。他们一般都是从校园到社会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学术专家,却比较难具有相应的应用型环境设计专业的相关的创新创业经历和对教育学生的指导能力,在应用型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中更倾向于理论研究和理论传授,难以适应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的飞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师资力量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对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够,都是在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承担、参与。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一批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思想觉悟,切身的积极参与到创业创新教育中来,利用备课时间,深入的研究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的教育内容和发展方向,从而将创新创业与环境设计教育有机结合,更好的引导同学们开展环境设计创新创业教育。

2.4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缺少实践

开展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没有将理论落到实践中来,理论也就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显然,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当前是缺少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只有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只有匹配与之同等内容的创新创业实践课,才能够搭载稳定的实践平台,提供教师以及学生们创新创业实践机会,提高同学们以及教师们对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在提高认识思想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开展各类竞赛,提供丰富的奖励,激发同学和教师的参与热情,不断的激发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潜能。

3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解决对策

3.1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应该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明确了解创新创业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在国家双创政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正要行,才能围绕着创新创业开展课程与实践研究,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水平,更好的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提高创业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学生是中国最活跃的群体,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要在高校学生们之中开展,让学生们结合自身优势与能力,在创新创造思想的引导下,与自己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和创新创业擦出火花,同时应用型高校也会焕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忱。

3.2不断壮大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想煮好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这款好“米饭”,必须得有好“巧妇”,而“巧妇”就是一支优秀得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只有应用型高校具备这样一支优秀得教师队伍,才能够给与学生们环境设计方面的创新创业的指导教育。首先,高校要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师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提高专业教师理论研究和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其次,高校可以聘请具有环境设计创新创业经验的技术专家、教授来校开展教育讲座,交流会,为教师搭建交流和共享信息的平台,只有有了好的平台才能够“成事”。再次,高校可以适当的增加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内容的教师评价考核,在制度环境建设上逐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标准。最后,在培养师资队伍方面,教育部和高校可以鼓励促进地方企业为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金以及技术资助等,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帮扶政策,建立企业和高校优秀创新创业教师资金鼓励制度,为企业和高校优秀教师人才搭载沟通的桥梁,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焕发勃勃生机。

3.3努力开展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同学们掌握专项教学内容,提高环境设计技能训练水平,各高校可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如开展“挑战者杯”创业竞赛、开展就业指导课、创立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开展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试点以及设置独立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实践教学培养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环境设计实践课堂中来,鼓励并支持同学们参加以上各项创新实践活动计划,特别是科技创新型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现在已经有些高校开展了类似于“创新创业实验班”试点,同样环境设计专业可以借鉴有关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赴已经开展实验班试点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开拓学生们创新创业思路,感受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表彰具有创新特质的学生,并展示环境设计专业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营造良好的高校创新创业学术氛围,通过展示各项创新创业成果,激发学生们参与热情,推动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前进。还有就是建设环境设计类创业创新教学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创新创业平台,同时学校可以联合多家校外企业单位合作开展环境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增设环境设计创新创业课程,并组织和展示各项创新创业大赛以及成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创新出更具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才能有效培养人才,贯彻国家双创战略举措。只有通过环境设计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才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科技知识,激发学生们创新拼搏精神,在以后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创业,做新时代的创造者、创新者、开拓者。

参考文献

[1]王峰.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作者:任宇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