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设计教育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环境设计教育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环境设计教育思考

【内容摘要】环境设计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共同构成国家设计人才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同质化现象严重,各个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专业设置上也并未考虑各个学校的条件及地域特色;应当融入人性化理念,符合各个高校自身的教育特色,加强与当地公司的联合实习及考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当前的高校环境设计教育添砖加瓦。

【关键词】高等学校;环境设计;教育理念;人性化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及高校所处环境的位置等因素,从高校自身的条件及高校学生自身条件出发,创办具有特色的教育是高校的当务之急。但是在高校环境设计教育过程中,却发现各类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环境设计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发展。

一、高校环境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同质化与标准化现象严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但是与其他专业相比,环境设计教育发展较晚,并且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加之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学校,由于条件与特色不同,人才教育模式也大相径庭。部分学校在环境设计课程上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或审美能力,但却缺乏扎实的动手能力;如部分学校仍然承袭美术设计旧模式,重灌输,轻实践,课堂讲授时间大于学生实践环节,从而使得环境设计实践课程流于形式。也有部分学校强调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与造型欣赏性却缺乏系统设计思想;部分学校依托自己的教学优点与优势进行教育,但是由于环境设计教育发展较晚,所以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思路上良莠不齐,培养方式、侧重点也大有不同;部分高校过于重视室内设计,却并不对室外景观进行要求,例如西部工科院校虽然已经有效增长了数量,却由于受到地方经济发展因素与区位劣势等因素的干扰出现知识更新较慢,投入不足等问题,并未在质上形成独具的特色,难以建立人才培养系统,使得环境设计教育模式与社会的需求存在脱节。部分高校环境设计教育过于重视实际,毕业生虽然具有动手能力,但是却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综合设计能力与创新意识,设计能力只是停留画图员的水平及低等级的模仿阶段,不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虽然部分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虚拟命题方式,要求学生进行设计,但是却并未考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技能培养,难以结合实际环境开展有效练习,学生也并未得到真正的锻炼。

(二)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空洞。大部分院校环境设计课程大同小异,互相照搬教学框架体系,却忽略了学校自身的教学特点与优势,及学校的地域位置等,当地人才培养并未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很难有特色,西部抄东部,落后地区抄先进地区,难以树立自身的特色;对设计前沿思想进行有效的吸纳,也并未体现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超前性,限制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在环境设计教育课程建设上的粗放性与趋同性培养出“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学生,知识结构以及能力都与社会的多元化需求相差较大。甚至部分高校为了起到综合性目的,将开设的环境设计专业当成点缀,并未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再加之近几年高校教学规模不断扩张,虽然环境设计专业人数规模巨大,但却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师资设置不合理,粗放型教育方式等问题。而且部分专业教师年纪较轻,为应届硕士或者是博士毕业生,缺乏实践项目经验,只是运用理论知识来进行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过于模式化,缺乏实战性演练,在具体的环境设计授课中,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谈论一些不切实际的话语,也成为高校环境设计教育存在的重点问题。

二、高校环境设计教育专业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扎实专业基础知识。明确学生在学习环境设计专业中应当具备扎实的知识点,能够准确掌握并应用设计程序与方法,才能够有效起到良好的学习作用。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部分学生过于依赖电脑软件功能,做环境设计方案时,使用CAD绘制平面布局。方案的设计是由粗糙到修改,再逐渐完善,是一个复杂思维的过程。而使用手绘制草图,极为方便快捷。使用电脑制作任何线条,都需要一定的操作命令,效果模式化极为严重,创新效果也较低。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手绘能力来表达,这种能力需要时间的积淀。教师应当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能够优化教学理念,结合时展要求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积极掌握国内外前沿的设计潮流并运用到环境设计教学中,确保先进的设计方法,能够在日后的设计实训项目中得到应用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设计体会与能力。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电脑图与手绘技法时,出现重视一边倒的情况,过于重视电脑。结合时展需求进行环境设计,应当将想象性语言以设计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设计过程中,手绘技法能够捕捉并表达设计师的想法,也是设计师的设计修养与个人艺术的体现。在进行环境设计时,应当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范畴重组,通过限定或者是修饰以草图推进的形式对其进行外在化形式探寻,并以有形物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环境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应当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这之前应当身体力行地带领学生考察调研,能够了解同一类问题的现状与发展历史,一定的知识和眼界的开阔有利于学生设计思维的活跃,并且培养学生深度的思维能力。在开设新课时,教师鼓励学生亲自体验空间与场所,并且感受空间的具体风格与形态,例如灯光与饰品的衬托,对于场所氛围营造以及肌理细致表达等进行充分体验,并结合学生的特点,正确引导与帮助学生,才能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三)开展模拟设计公司的实训课程。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安逸的校园内学习会形成惰性,并且会出现一些模式化的现象,难以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环境设计是一门很强的实践性学科。教师可以将设计公司模拟搬到课堂上,根据全班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组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都是单独的项目小组,组内成员能够轮流负责项目,主要任务是负责项目的组织与执行汇报等各类工作,并且让具备实战经验的设计经理对于各小组的方案进行指导,并鼓励各小组之间互相提出意见与观点,最后选出优胜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与将来的职业进行对接。

(四)展览并收藏学生优秀作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与物力完成作品,所以应当进一步得到肯定,环境设计专业应当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能够保留学生优秀的作品,展览并收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留校作品的相关标准、学生作品更新等,鼓励学生认真完成,每次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促使环境设计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设计在设计领域涵盖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应当结合时展特色及地域的特色,服务于当地经济,并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在传授环境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通过增强学生处理能力,强化学生的艺术感知度以及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各方面技能。

【参考文献】

[1]刘黎明,吕林雪.创造性思维与艺术设计开发———课程教学阶段性总结[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5,3

[2]王慧灵.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教学[J].浙江工艺美术,2008,2

[3]张正.“包豪斯”与当今环境艺术设计教育[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2

作者:刘乃芳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