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下工业设计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充分的市场调研,是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保证
地方产业发展及需求是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契机。以笔者所在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为例,学院地处长三角腹地常州,仅靠上海、苏州、无锡等工业设计行业发展较为领先的地区,专业开设之前通过大量的企业实地、电话、网络调研发现,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工业设计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工业设计行业发展园区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工业设计园区日益成为产业聚集的载体。常州周边已经有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南京模范路科技创新园区、南京紫东国际创意园,江苏(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等知名工业设计园区。仅2009年无锡市拥有工业设计及相关企业近200家,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调研,发现行业需求和行业存在的问题,成为高职院校开办工业设计专业的动力和契机,是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保证。
2、真实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和行业职业标准,依次确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确保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
缺乏设计专业化人才成为制约工业设计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85%以上的设计公司认为,寻找合适的设计人才很难。主要表现在专业方向不合适,很多工业设计是都是从美术相关行业转型而来,缺乏对机械、模具、材料、结构等工科方面的知识,制约了设计作品的生产和市场转化潜力;在一个公司中年轻设计师所占比例过大,设计师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缺乏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具有设计、管理、营销能力的综合性设计管理人才。目前工业设计及相关企业需要的工业设计所需要的工业设计的人才主要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层次。精通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了解工业设计工科相关学科知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辅助设计师完成草图绘制、产品造型、外观模型、产品结构分解,图纸输出等工作的助理设计人员;对工业设计的整个流程有熟练认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同相关部门协作独立完成相关工业设计任务的设计人员;熟悉产品的功能、造型、结构以及人机工程学、色彩学的运用,消费心理、产品市场定位等,具有很强的工业设计能力和设计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设计管理人员。而且不同的企业对于上述三个层次的工业设计人才有不同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工业设计方面比较重视,管理架构比较完善,对工业设计人才安排和需求上均按管理、研发、设计、技术等方面进行明确分工。而大量个体、私营企业人员比较精干,需要既精通工业设计、建模、制图,同时对各部门产品方面工作有一定协调能力的复合型的设计人才。因此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也被相应区分开来。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助理设计人员;有本科院校培养或助理设计人员经过工作锻炼培养出来的是设计人员;设计人员经过历练成为设计管理人员。准确定位了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助理设计人员,职业能力决定了职业标准,为构建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提供了依据,确保了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
3、校企共同制定的教学项目,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通过引进相关的工业设计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参与企业设计项目,企业教师作为学院兼职实训指导教师,探讨如何将企业真实设计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教学中采用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逐步完成平面设计———VIS设计(系统平面设计)———家具设计(简单三维造型)———逆向设计(局部创新设计)———小家电设计(整体创新设计)的渐进式高职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教学,通过最后1.5学期的校外顶岗实习获取真实的企业工作经验,成为合格的工业设计助理设计人员。
4、健全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的监督管理体制
科学、合理的教学保障和监督体制是最终实现“三对接”人才培养方案的保证。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依靠工业设计专业“四评两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过程管理”的手段来保证教学质量。四评是指学生评教(信息员反馈)、教研室评教(教研室主任评价)、教师互评(年终互评系统)、分院综合评价;两查是指授课情况突击检查、教学进度定期检查(期初、期中、期末)。做到事前有预控,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评价,评价有结论,确保教学质量得到落实。最终,依靠充分市场调研构建的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内容对接生产过程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先进教学管理保障体系的过程管理下落到了实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军华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