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环境下工业设计的转向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两化融合环境下工业设计的转向,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两化融合环境下工业设计的转向

一、“两化融合”的基本特征

(一)信息技术成为“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

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还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传统的产业领域,使得传统产业领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同时促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两化融合”时代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被大量应用到生产的各个领域,从而对各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它一方面与工业相结合,大大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智力资本(知识)是“两化融合”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如今,能否在现代经济社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一方面取决于对获取信息处理的成果和转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能否创造性地对信息进行利用、能否获取有利的信息并转化为知识应用。“两化融合”的进程中,智力资本将逐渐对人力资本进行替代,并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生产要素,这种生产要素的重要地位将随着社会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而越发凸显,最终会超越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作用,成为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三)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两化融合”的生命线

传统工业社会中,规模化和批量化是其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为追求效率、节约成本,企业一般十分强调标准化和固定统一模式,企业发展依赖于一个庞大而均匀的国际市场。而在“两化融合”过程中,信息量的剧增导致不确定因素增加,整个社会和产业处于快速变化的过程中,贸易自由化、物流和信息技术发展使全球统一市场开始形成,生产和服务资源开始在全球重新配置,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从跨国公司到中小企业无不感到竞争的空前激烈。这种条件下,适应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关键。而创新具体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在对知识进行改进和更新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和制度的创新,另一种则是对思想和理念的转变和创新。

(四)协作是“两化融合”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

传统工业,劳动主要是通过人与机器相互配合来完成,这也说明了劳动和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关系。而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劳动的完成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同时还需要劳动和知识之间相互协作。两者之间之所以进行协作,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人类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性,其难以追上社会分工和知识更新的步伐;其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在促进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各国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为密切;最后是多元化的理念,它要求人们要能够用开放的观念来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二、“两化融合”型制造业对工业设计的促进和影响

“两化融合”制造产业与传统制造产业有显著的差异,“两化融合”可以改造与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的升级换代。此外,“融合”便意味着信息化和工业化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互相渗透发展。不仅融合发生在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更体现在生产力、生活方式、社会形态等方面。工业设计的制造业背景从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方式转变为大规模定制化的产品模式,模式的转变促进设计个性化与人性化的需求意识和创新方向;制造从集中化方式转变为分散型方式,基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制造策略,以全球物流、信息化为技术支持,这将更加考验设计的整体管理和战略制定;制造产业从大量的库存、大成本的投入转变为按需生产、小资金周转的方式,为更多的创新型企业提供机会,智力资源和知识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较传统制造产业,“两化融合”型制造产业将促成工业设计朝整合资源性的管理和创新产业链的战略方向转型,工业设计也将在“两化融合”的社会背景下凸显重要作用和价值。

三、新背景下工业设计的转向

工业设计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它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而出现的一

种现代性思潮和面向工业制造的系统性方法。工业设计在我国是外来词,国际上对工业设计定义的修订也历经数次。如前所属,中国的工业设计从诞生之初就与西方传统工业设计有明显差别,在“两化融合”的新历史阶段,我国工业设计的基本形态和外延也将发生新的转向,这种转向体现在工业设计的微观(产品设计)、中观(设计管理)和宏观(设计战略)等层面。

(一)微观层面:工业设计对象从硬件转向软、硬件结合

传统工业产品大多以一种固定的模式运作,其核心是产品内部的机械结构和外部的造型等硬件,工业设计在产品设计层面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宜人的外观和合理的装配结构。“两化融合”的背景下,工业产品与网络、信息的高度融合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智能产品、物联网方式的出现使得工业产品除硬件要素外,内部软件、信息结构的合理显得更加的重要,设计的对象从传统的硬件设计转向了软件和硬件结合的设计。设计技术手段从过去基于机械化手段到现代的融合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资源的综合手段。产品设计与信息媒体设计的有机结合,催生交互设计、虚拟设计的兴起,除此之外,设计师的设计方法和出发点也有了根本的变化。产品设计中的交互界面设计更加注重人机信息沟通的顺畅,使设计逐渐从对“物”转向对“人”的研究,更加注重个体的认知、行为等心理特征,使设计还原给用户。设计研究也从传统的整合设计拓展到用户研究、生活形态研究等领域,产品使用“状态”设计也逐渐被使用“过程”设计所取代。

(二)中观层面:设计管理的重心逐渐从流程管理转向设计知识的管理

“两化融合”的背景下,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面向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流通的周期,包括创意、发明、革新和模仿等,正在逐步加快,因此,新时期的工业设计更注重快速和协同。工业化时期的设计管理注重流程化的管理,力图在线性的工作模式中寻找“最优”的组合模式,提升设计效率,节约设计成本。新时期的工业设计面对更加复杂和多变的问题,不断地找寻适应和创新点是设计成功的关键,而在众多因素中,对知识的有效管理是关键。目前,跨地域的设计合作和制造协作模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这里存在着各地信息的沟通和管理问题;而面向海量的设计信息和资源,如何快速、准确地寻找有用的数据成为设计综合实力的重要考核标准。在传统的设计管理中,产品品种增加和设计团队之间往往缺乏交流和统一平台,导致大量的非标准重复设计,导致设计资源的浪费,产品的生产和原材料采购成本的增加,也可能大大延长设计周期。在工业设计管理中采用系统化的方式有效管理各种设计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成功率。而设计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外在知识)和默会知识(内在知识),前者是可以用文字明显地表达出来的,后者则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但它在设计知识管理中往往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如何对这种具有创造性、不确定性、不可明显表达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给所有设计管理者提出了挑战。

(三)宏观层面:工业设计将从产品创新提升至产业创新

企业的类型一般分为制造型、设计型、品牌型和战略型。我国早期工业化阶段,大多企业处于原始资本积累的发展时期,企业以生产制造型为主,工业设计注重“内部因素”的创新,专注材料、技术、工艺、设备、包装、广告、装饰、外观的创新和整合开发。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化,大多传统制造型企业开始转向设计型、品牌型甚至是战略型方向发展,此时工业设计也从传统的产品“内部因素”创新转变为“外部因素”创新,开始广泛的需求研究、生活形态研究,此时,工业设计的本质是“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以整合资源,创新产业机制,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的、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需求”。工业设计也在“两化融合”的进程中逐渐从产品创新提升至产业创新,其研究对象也从单纯的产品转向服务、系统、生态等,产生了服务设计、系统设计、可持续设计等新领域。

作者:曹小琴 占炜 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华侨大学机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