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校协园企”交叉互进的工业设计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了“校协园企”融合式交叉互进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注重后续发展和岗位迁移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创新“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系统化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于市场要素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和基于过程监控的教学管理等。充分发挥协会和园区优势开展专业建设,在实践和探索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校协园企;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工业设计作为一门融合创意、科技、艺术、商业、人机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才四十多年,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工业设计的强大杠杆作用,通过发展工业设计开发产品占领市场,特别是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企业通过工业设计迅速获得了高额的回报。工业设计在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众多企业也将工业设计上升到了企业战略的高度。在当前的工业设计人才教育中,其培养体系中存在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滞后于专业发展趋势、实践教育不能满足现实岗位需要、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欠缺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设计教育中的问题,2007年,彭亮指出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存在重“道”轻“器”、重“艺”轻“技”的问题。2013年,耿蕊指出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2014年,教育部推出了“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尝试工程教育的改革,为解决高校设计教育停留在效果图或外观模型式的假设上,林立等人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教育思想提出了“B+CDIO”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培养工业设计人才是各大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重要的课题,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协园企”融合式交叉互进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独特性
(一)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特点
高职作为培养适应地方产业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需要为企业培养具备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工业产品的生产工艺及材料应用和产品创意流程及方法,能熟练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产品设计开发,从事产品的创意、造型、结构、功能设计与研发、策划与推广等相关工作的创新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除了具有高职教育的普通特点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在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工业设计师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对高职而言,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作为一个新兴交叉学科,工业设计的发展一直是实践先行,如果对生产工艺、流程、销售等环节不了解,设计只能停留在纸面上;3.当前设计人才培养的最大问题是供需关系上的错位,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优秀的设计人才,另一方面众多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直接对接企业的设计岗位。
(二)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中小微制造企业一般都处于比较细分的行业,产品的种类不多,因此对设计师的需求往往在数量上比较少。又由于中小微制造企业的产品技术创新度不高,所以也不需要特别拔尖的设计师,而是对设计师的全面素质和转化能力要求比较高。以浙江为例,笔者于2015年做的温州市经信局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调研课题,在发放的近500份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专业的工业设计人员数量在5人以下的企业占比为64%。因此在教学的实习环节,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均为1~3人为多,造成工业设计学生在实习环节分布较散,在联系实习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时候工作量巨大。通过工业设计协会,收集会员企业相关岗位需求信息,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对接实习的教学环节,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设计储备力量。同时,通过协会还可以为学校提供企业导师资源,为企业提供学校专家资源。在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兼职师资等方面,协会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人才需求背景
浙江作为制造业发达的省份,2020年生产总值(GDP)超6.46万亿元,居全国第四,制造业企业超45万家,制造业创造了全省一半以上的税收、提供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就业岗位①。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对设计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浙江的制造企业普遍为中小企业居多,其生产的产品以小商品和轻工产品为主,一般的设计也以改良居多,所以对设计人才的要求普遍更具综合性,需要设计师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能手,最好是能独当多面的复合人才,一般对设计人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设计创意、策划的能力,也要有将创意和策划实施落地的技能,这种需求实际上对设计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2008年1月,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浙江创意园,2012年,园区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入选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编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丛书典型经验系列。2013年,浙江创意园入选浙江省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2020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定浙江创意园为国家广告产业园区。2017年,在发挥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和学院工业设计办学基础的条件下,发起成立了温州市工业设计协会,笔者目前担任协会秘书长一职。同时,师生也在园区的支持下,创办工业设计公司,形成对外服务的窗口。工业设计专业开展园区化人才培养依托了浙江创意园以及在此基础上建设的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广告产业园。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落成后,招来了大批一流的设计创意企业,这批优秀企业在日常的运营中与学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基地的入驻企业提供丰富的企业设计项目作为训练素材,每学期提供大量的实习岗位供学生锻炼提高,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学校的人才培养突出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企业设计师与专业教师的互动交流使得企业的人才需求能够在第一时间传达到学校,及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使学生的培养适合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协会的成立,形成了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协会可以拓展合作资源、对接政府部门、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等。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不断改进提升,最终形成了“校协园企”融合式交叉互进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高职院校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的培养。“校协园企”融合式交叉互进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教育主体(高校)将其教育的对象(学生)通过媒介载体(协会)嵌入到市场主体(园区及企业)中,校协园企共同融合发展,完成市场设计项目,夯实学生理论、实践、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融合不仅仅是高校和园区、企业在物理空间上的相互融合,更是文化、精神、观念上的全面高层次融合,交叉互进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不是点线的而是全面的,是教学、实践、生产设计(智造)、创新创业的全面交叉、渗透、融合、提升,是校协园企多方互进共赢的模式。(图1)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中,第1、2学期以在校内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为主,并渗透企业项目,其他学期在校内和园区企业进行交叉教学;在师资方面,校内教学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设计师为辅,反之则以企业设计师为主;在教学内容方面,由校内专任教师、协会专家库成员和企业设计师共同组织设计教学方案、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在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学校教学成果通过协会对接市场需求或者依托园区入驻企业进行市场转化,专任教师和学生可以参与园区公司的对外服务。(图2)
三、“校协园企”融合式交叉互进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注重后续发展和岗位迁移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通过协会、园区、企业提炼设计师岗位应该具备的能力,将能力总结为基础设计素养、2D表达能力、3D实现能力,设计转化能力、专案操作能力和设计整合能力。在课程设计时,由浅入深、从易至难设置课程,能力训练遵循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从而形成注重后续发展和岗位迁移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力的培养,既有培养创新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基本素养能力的课程,又根据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融合专业基础知识、工程学基础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和动手能力训练,保证了毕业生所具有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更符合就业岗位能力需求,在就业岗位上不仅能更快地上手,而且有后续发展和岗位迁移能力。
(二)创新“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体现以生为本。探索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的教学组织,实施导师制、生选师、生选课的完全学分制管理模式,并结合生源特点,以“创客空间”工作室为载体,开展“工作坊式”创新创业教学探索,学生设计项目和制作与市场接轨,强调设计成果的实际应用性。采取形式多样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革,合理设计学生的第一、二、三课堂,拓展学生的能力。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网络>图1“校协园企”关系图>图2人才技能培养流程>图3专业课程体系图交互学习平台的功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适时服务和支撑。
(三)形成系统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达到的能力要求划分为3个层次,即基础实践能力培养、综合设计能力培养和创新设计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依据职业技能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的发展过程的规律,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化、多层次的设计,并按需进行环境配置和组织教学,分别是:以教、学、做一体训练专业基本技能的第一层次;以生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训相结合训练综合技能的第二层次;以依托“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为核心的园区平台,以科研项目和技术服务为载体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第三层次。
(四)构建基于市场要素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和基于过程监控的教学管理
以协会和园区企业为依托,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了基于市场要素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实践中,将把来自于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教学,并形成以过程考核与作品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在校内教学期间,每个学期组织一次学生作品评价活动,邀请园区企业、行业协会人员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企业认可的作品可以由企业认购,凡是被企业认购作品的学生可以替代学分或免修相应课程,通过组织作品拍卖会的形式,将学生的设计作品推向市场,形成基于市场要素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将就业岗位所需素养、知识和技能融入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设计中,并以成果为导向,实施基于过程监控的教学管理;建立以社会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为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校协园企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制订专业教师教学改革激励机制,实施教研教改项目,将企业、行业以及学生的参与活动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五)充分发挥协会和园区优势,开展专业建设
1.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适宜于高职的具备“双师”素质、年龄层次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选派专任教师下厂锻炼实践的机制;聘任在行业企业中有专业理论基础的业务骨干,参与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修改,承担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等;聘请设计公司和制造企业的资深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授课、讲座等。2.加强“园区化”实训条件建设:改造现有各类校内实训室,根据园区企业项目需要完成实训项目开发流程制度建设;以浙江创意园和温州各轻工行业协会为依托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同合作企业形成紧密互赢体制,实现课题教学项目市场化、实习岗位企业化。3.建立工业设计社会服务中心:工业设计专业师生共同注册的温州易的设计工作室作为工业设计社会服务中心,师生可以在工作室从事企业项目对接,进行设计实践教学等活动,并以易的设计工作室为平台为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提供场地和设备支持。
(六)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创新创业课程活动
当下先进的激光雕刻技术、数控技术、三维打印技术等先进的轻工业产品制造技术促成了新工艺、新产品的诞生,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促使新产品从批量化生产到个性化定制的转变。学生通过课程的实践,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开发创意小产品,通过网络众筹进行融资,达到投产和销售的目的,实现在校生的首次创业。
(七)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型教学团队
工业设计专业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具备“双师”素质、年龄层次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专业师资整体呈现为全方位、立体型教学团队,教师整体层次结构合理,能满足工业设计专业各相关课程理论及实训教学的需要。(图4)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层面成果显著、教师职称结构以高级职称为主、硕士以上学历等条件保证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双师型素质专任教师队伍比例高,推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兼职教师为来自于工业设计公司、企业等领域的设计师、主管等,能很好地将专业技能与社会岗位需求进行良性衔接。专业顾问更是来自于中国工业设计领域的专家与权威人士,对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专业发展方向进行全面把控与指导,从而保证工业设计专业的整体全面发展。
四、人才培养成效
“校协园企”融合式交叉互进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验证。工业设计专业是温州市重点建设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专业的实训基地是温州示范实训基地和浙江省示范实训基地。师生参与各类大赛获得德国红点奖2项,中国红星奖1项,其他省级以上奖项超20项;教师主持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20多项,承担的横向课题到校经费和成果转化金额超230万;近5年授权发明专利20项,其他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超50项,成果转化30多万元;学生自主创业创办各类设计公司近20余家,广泛就业于各行业的制造企业和专业设计公司,社会评价度很高。该模式是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多年来持续将培养适应地方产业特色设计人才为目标,结合学院自身办学特点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的成果。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专业发展的调整机制不够灵活、教学质量管理缺少标准等。我们期望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实践,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化高素质高技能的设计人才。
作者:焦合金 单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