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混合工作室制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工作室制是西方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入中国后被进行更具针对性的细分和改良。基于工科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特点,将工业设计与其它相关学科工作室进行混合和重组,构建了全新的混合式人才培养体系,为高校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工业设计人才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2018年1月1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从战略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不仅重新归纳和定义了工业设计的核心任务,还全面分析了当前工业设计行业市场环境的优势与不足,形成了指导和规划发展的建议[1]。工业设计教育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调动一切力量使设计价值在产业中得以体现,同时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工作室制是西方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20世纪末被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引入并实施,进而在中国多所设计院校推行,成为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地域经济与文化差异,以及高校办学特色变化等,传统而单纯的工作室制已经无法满足设计人才培养需求。各高校设计类专业积极探索和开发教学模式,工作室制逐渐显现出多样化特征。辽宁科技大学针对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特点,在知识的系统性和宽广度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学生深度学习和创新能力,创建了混合工作室制十字形培养模式。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成为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拓展和补充[2-4]。
一、培养模式设计
混合工作室制十字型培养模式本质是对工作室制度的延续和补充,在多种学科和专业工作室集群的基础上,从工业设计专业和机械类相关专业中,每届选拔近20名学科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进行双向培养,从而在学科交叉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以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为主线的纵向深入和以其它相关学科为辅线的横向普及的培养方式。相关专业技术内容主要涉及机械加工、电子电路、材料、数控、3D打印、设计管理、产品营销、品牌策划等。为了近距离接触前沿技术和先进设备,增加与相关专业学科交叉合作的机会,避免学生专业学习过程的单一和封闭状态。将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设置在学校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中心,在布局规划上充分考虑各个相关学科工作室的协作融合,对标了国外设计教学中描述的“楼上设计教学,楼下加工打样”模式,搭建了工业设计工作室与机械设计工作室、机器人工作室、电子协会等工作室的交流与合作平台。目的是基于综合性大学专业包容性优势,充分利用各专业学科资源,营造专业开放性特征,使设计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长足的发展。
(一)专业认知的开放性
营造学生对设计、技术、商业等重新认知和再思考的机会。认识设计与技术关系的重要方式是多学科专业学生联手完成特定项目与产品的混合式推进和落地式实践。这种产品可以是实体产品,如灯具、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再设计等;也可以是一种虚拟服务式产品,如基于新的消费需求点分析的APP产品开发,或校园服务性设计开发研究等。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互联网意识和云端概念形成。同时,通过项目推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开放型学习意识。在设计与商业部分,培养学生产品设计过程中正确认知经济因素,理解创新思想在商业设计中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生活视野,辩证地认识设计活动的社会意义。
(二)授课教师的开放性
工作室的日常管理由专业教师负责,专业课程讲授可以由校内与校外业界设计师共同承担。由于在校教师长时间承担基础教学任务,对专业知识和行业信息了解滞后。业界设计师能够清晰地给学生讲授业界前沿知讯和行业前景,弥补了教师的不足,解决了相关专业知识与技术的衔接问题。工作室还可以根据项目和课题需要参加业界知名设计师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例如,在研究智能音箱虚拟项目时,工作室选派10余名学生和教师参加深圳飞鱼集团与深圳湾栏目联合举办的主题为“如何设计一款消费级的AI音响”学习活动。学生和教师有机会与前沿经济技术公司直接对话和交流,做到课程及课题的开放性和前瞻性。同时,这种授课形式还能够敦促和刺激校内教师加强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
(三)学科专业的开放性
在混合工作室模式下,专业系建制被弱化,根据项目需求的专业合作和交叉被进一步突出和强调。核心设计团队在固定的基础上又是变化的,固定是指基础人员的固定,变化则是根据不同项目需求和个人的专长随时调整。每个新项目都要重新组织和配备参与成员,有时还要将人员分为若干小组同时推进多个项目活动。在这种固定和变化常态化的过程中,工业设计专业和其它专业的学生建立了良性交流、学习与合作关系,打破了院系、学科和专业的界限。
二、培养实践
(一)整体构架
在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中心规划了工作室集群的专属用地,并为工作室提供基本的硬件保障,工业设计工作室与机械加工、机器人智能硬件、电子电信等工作室形成了地缘上的联系,各个工作室之间拥有了自由交流和便利学习的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项目推进需要跨工作室结组;不同学科工作室的教师也形成相应合作关系,共同承担项目组学生的培养和辅导工作,定期或不定期为学生做相关培训,建立了一个良性的学科交叉环境和互动平台。在混合工作室模式下,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养成了敏锐和多元思维习惯,能够第一时间捕捉到与设计项目相关的其它行业和领域新资讯,不断涌现出新的想法和设计点。学生逐渐形成基于专业深耕的基础上,与其它相关专业广泛结合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利于日后就业与专业发展[5]。
(二)管理制度
工业设计工作室实行申请审核制度,即低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成绩达到年级前30%,有资格申请进入工作室。取得申请资格的学生需要提供本人简历和设计作品集接受第一轮筛选,入围的学生等待参加第二次筛选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有手绘能力、建模渲染能力、设计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4个部分测试。进入工作室学习的学生将有半年的考核期,期间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入选学生集中进行相应技能培训,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分配到各个项目组跟组学习;各个小组对新成员予以考察和评估,项目结束后对学生做出相应评价,不合格者将被淘汰。经过严格审核和考核的学生可以学到所需理论和实践知识技能,发扬和传播工作室的创新性设计理念,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加入。近年来,工作室培养的学生在各级赛事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国内用人单位中产生了较好的认可度,开辟了优质的就业渠道,提升了学校知名度。
(三)日常教学
每学期初,由工作室导师主持召开新学期设计项目介绍会,为学生提供多个专业设计课题和一份学期竞赛列表。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选择参与相应课题组。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和项目完成时间,在一个学期内,学生参与的课题组不允许超过2个。学生围绕课题展开讨论和调研、设计方案、制作初期模型,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测试、完善相关环节,确定最终设计方案和模型。每学期末,以项目小组为单位举办公开的设计展示活动。为了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项目要点,工作室导师组织项目组学生进入其它工作室学习,听取其他工作室导师的授课,与其他工作室成员结组完成项目辅助性技术工作。每个项目结题时,项目组负责人或主要成员需要作相关内容的专题演讲。通过PPT形式介绍团队的研究内容,以及整个过程中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要求,形成针对某个课题发展方向具体深入的研究报告。同时,根据不同课题需要撰写和发表不同层次的研究性论文。
(四)教学辅助
工业设计工作室拥有传统的机械类工作车间,拥有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激光内雕机、机器人焊接系统、非金属激光雕刻机、3D打印机等较先进的三维打印系统及快速成型设备。不同工作室的设备可以合理安排分时段穿插使用。每个车间都有教师或高年级学生指导新人设备使用和维护。这种环境让学生更轻松和准确地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及加工工艺,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结语
伴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工业设计的内涵和定义随之发生变化,服务内容也扩展为企业战略与策略、产品系统设计、服务交互设计、体验设计等,对未来工业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如何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和人才机制,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跨学科复合型专业设计人才,成为高校和设计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6]。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战略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EB/OL].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陈江.“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以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为例[J].装饰,2013(3):125-126.
[3]聂守宏.“工作室制”下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以中原工学院本科教学为例[J].美与时代(上旬),2014(7):124-126.
[4]张幼云.积淀与超越——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学改革新观察[J].中国艺术,2017(11):44-48.
[5]岳涵,刘永翔,边鹏.引入竞赛机制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J].中国冶金教育,2017(1):9-12.
[6]叶俊男,张青创新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7,34(4):42-47.
作者:岳涵 徐靖涵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