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针对目前进行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本文以铜仁市碧江区丁家溪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为例,分析了山洪治理工程的设计原则与现状,并提出了优化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的方法策略。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人员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山洪沟治理工程;堤线布置;河道治理;清淤疏浚工程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防洪治理工程已经成为保护地区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山洪沟复杂的地质环境影响以及河道两岸农田比较集中的情况局限,使得防洪治理工程的作用效果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基于此,相关建设人员应从实际角度入手,即在明确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原则与现状的情况下,找出河道治理工程的设计策略。这是实现地区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课题,研究人员应将其重视起来,以作用于实践。
1工程概况
铜仁市碧江区丁家溪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主要作用对象所处的治理环境为:河段河床现状较窄,河道坡降较小,两岸房屋及农田较低,洪水到来时漫过稻田,对稻田造成冲刷,庄稼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和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工程设计人员应将防洪作为设计目的,对丁家溪Ⅰ段、丁家溪Ⅱ段、瓦屋河丁家溪段进行防洪治理,并对河道进行清淤,通过河道清淤,增大河道有效泄洪断面,降低设计洪水位。使项目区能抵御洪水侵袭,满足防洪要求,保护两岸良田、房屋建筑及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
2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原则与现状
2.1设计原则
以山洪治理工程中的堤线设计布置原则为例,为避免盲目开发、人为侵占河道留下防洪隐患,治理区内河段的实施依据以下原则进行布置:①服从河流的流域规划,充分结合城镇规划建设等因素,并有利于工程的安全和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②堤线走向与河道水流方向保持一致,为了少占良田,尽可能沿原河道线布置,不考虑河道改线,考虑在原河道线路的基础上拓宽加深和转弯段堤防线形的适当修整,尽量做到河道的线形平顺,尽量减小对河道行洪断面的影响,保证设计洪峰流量能顺利通过;③尽可能的减少布置,即通过兼顾用地节约,来降低对周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④考虑工程施工、工程运行、管理、维护及防洪抢险的要求等[1]。
2.2设计现状
根据现场勘察,丁家溪Ⅰ段、丁家溪Ⅱ段沿河道两岸农田比较集中,河床较浅,现状为天然河道,由于河道长期无人治理,造成河道淤积,河道岸坡坍塌,洪水来临时河水冲刷凹岸淤积凸岸,连年作用下使河道极不稳定[2]。瓦屋河丁家溪段在瓦屋乡街道旁,左岸大约200m为自然土堤,无任何防洪措施,河道淤积严重。经勘查分析,治理工程设计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河道两岸的农田。例如,每次洪水来临时,两岸农田大面积被淹没,河道岸坡坍塌,对河道沿线的人民生命及财产造成威胁,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的安定发展。而且,当前治理河段河床较窄,河道坡降较小,两岸房屋及农田较低,洪水到来时漫过稻田,对稻田造成冲刷,庄稼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和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避免当地的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不受洪水侵害,该项目急切需要治理。以治理瓦屋河丁家溪河段行洪现状为例,设计分析了该河段桩号0+000~0+540段、丁家溪Ⅰ段桩号0+000~0+850段、丁家溪Ⅱ段桩号0+000~3+100段桩号的行洪能力[3]。具体行洪能力结果,如表1所示。
3优化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应用策略
3.1丁家溪Ⅰ段
该段河道治理范围为丁家溪Ⅰ段汇入瓦屋河三岔汇流口处,向丁家溪Ⅰ段上游850m,为该段河道治理段[4]。设计在河道沿线居民住宅密集地段修建重力式防洪堤,在两侧为农田的河段修建生态型防洪堤。该河段共新建河堤1091m,其中新建生态型河堤861m,新建浆砌石重力河堤230m。各段新建河堤布置,如表2所示。
3.2丁家溪Ⅱ段
丁家溪Ⅱ段河道治理范围为丁家溪Ⅱ段河道瓮南桥处,向丁家溪Ⅱ段上游3100m,为该段河道治理段。设计在河道沿线居民住宅密集地段修建重力式防洪堤,在两侧为农田的河段修建生态型防洪堤。该河段共新建河堤3935.7m,其中新建生态型河堤3888.6m,新建浆砌石重力河堤47.1m。各段新建河堤布置,如表3所示。
3.3瓦屋河丁家溪段
瓦屋河丁家溪段河道治理范围为瓦屋乡政府门前拦水坝处起,向下游540m,为该段河道治理段。瓦屋河丁家溪段保护对象为河道两侧农田,设计在农田的河段修建生态型防洪堤。该河段共新建河堤540m,全部为新建生态型河堤3888.6m[5]。各段新建河堤布置,如表4所示。本项目3段河道共新建河堤5566.7m,其中新建生态型河堤5289.6m,新建浆砌石重力河堤277.1m。
3.4清淤疏浚工程
治理河段河道内堆积有冲积砂卵石、人工开挖渣土料及生活垃圾等,淤积严重,对河道泄洪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河道内堆积物进行清除疏浚,以扩大行洪断面。清淤工作量主要集中在丁家溪Ⅰ段(桩号0+600~0+850),丁家溪Ⅱ段(桩号2+550~2+850)和瓦屋河治理段(桩号0+350~0+540),河道清淤长度0.74km。本项目河道清淤疏浚、扩挖产生的淤积物统一运至弃渣场,弃渣量为9984m3。所有弃渣均统一用作瓦屋乡新村建设的场地平整,瓦屋乡新村建设占地面积大,能完全满足弃渣堆量要求[6]。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需在充分了解所处洪水控制现状的情况下,通过建立清淤疏浚工程、新建生态型河堤以及浆砌石重力河堤等手段,来提高地区抵御洪水灾害的能力,从而保证现代化经济建设能处在较为稳定的环境进行持续发展。这是提高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使用效果的关键,相关建设人员应将其用于不良水文环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丹,陈涛.辽宁三家子河重点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初探[J].中国防汛抗旱,2016(05):73~75.
[2]李腾达.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要点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09):64~65.
[3]袁启铭.莲花县南村水山洪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9):139~140.
[4]孟伟龙.加强山洪沟防洪治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辽宁西部地区某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设计为例[J].吉林农业,2016(14):96.
[5]马博鑫.哈密市三道沟五堡段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水工的设计难点[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04):164~165.
[6]何秉顺,黄先龙,张双艳.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要点探讨[J].中国水利,2012(23):13~15.
作者:曾凡学 单位:铜仁市碧江区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