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铁人防工程设计施工中的BIM技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地铁人防工程是国家重要的民生工程,除了在战时可防备敌人空袭之外,在平时高温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均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设计、施工等过程将会是全部建设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通过对BIM概念及该技术在设计及施工方面的优点介绍,结合工程在建设工程中的特殊性,根据某地铁实际人防工程BIM应用,分析了在设计、施工等阶段采用BIM技术的突出优势,提高工程的整体品质。
关键词:人防工程,BIM三维信息模型,地铁
1概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CAD的推行使设计师从手工画图发展为计算机绘图[1]。把手中的纸质版平面模型转化成计算机平面模型。随着建筑结构的多样化,设计师在短时间内很难完成项目的准确设计。当前二维的设计审核检查不方便,审图人员通过绘图知识将二维还原为三维,往往难以发现其中的错误,尤其是空间关系的偏差,而这些在施工时才会发现从而造成工程更改,工期延长。BIM技术将很好的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已经是业内注视的焦点。
2BIM概要
2.1概念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指通过建立一个虚拟的建筑,实现对实际项目的任何动作,首先在虚拟建筑上进行分析模拟,得到最优方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是一种模型信息的应用,此方式支持建筑项目的集成控制模式,可以使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增加效率、大量降低风险。在国家“2011年—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其发展方向和目标,可见BIM技术的应用既符合建筑科技的发展方向,又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2.2优点
1)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基于BIM的模拟,可以形象地观察项目的三维模型,其有别于常见的效果图,而是可以含有材料、机电设备、组织计划、成本等信息,形成完整的项目模型数据,在模型中包含了一切已知的建筑信息[3]。2)简化协同难度,提高设计质量。BIM使多专业基于同平台搭建模型,从而将3D全专业同步设计变为现实。建筑专业可以完成3D数据模型建立,用来渲染、节能、日照、通风、隔音等分析;结构专业则利用其中相关数据实现结构计算;设备专业可以据此实现负荷计算等。BIM将整个设计集成到相同的建筑项目中,各专业间的偏差会一目了然,工程师们可在3D模型中漫游浏览,同步修改自己的设计,从而减少了施工中的浪费,减少返工,降低成本。3)修改简便。只要对工程做出调整,由此影响的所有环节均自动调整,各视图中的剖面自动修改。BIM的该项优点可以解决协调偏差,保证项目质量。4)设计范围广。BIM不只是用于设计过程,可贯穿于项目全生命周期。施工过程,BIM可以同步查看有关项目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的信息[4]。便捷地计算工程量清单、概预算、各过程材料使用等信息[5]。也可以实现全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与管控[6]。
3地铁人防工程的特点
人民防空,特指我国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7]。地铁作为人防工程的特殊建筑,已经融入到人民的实际生活中,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保证工程的平战结合[8]功能,地铁人防工程的建设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3.1规划方面
我国人防工程的建设采取平战结合的策略,平时与地下综合体合用建筑,战时为人员掩蔽部、医疗救护站等工程。地铁工程同样兼顾这样的作用。最主要的建设方向是与城市地上建筑相结合,采取附建式或单建式建筑模式,以便增加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某地铁车站人防工程建筑模型如图2所示。
3.2设计方面
由于工程特殊的战时要求,因此在设计方面与地上建筑有较大差别。建筑结构上应充分考虑到战时防御常规武器及核武器的打击;暖通专业在设计战时通风系统时,应增加滤毒通风装置的设计布置,并考虑清洁、滤毒、隔绝三种通风方式的转换,战时某人防工程口部滤毒模型如图3所示;机电专业应充分考虑内部防电磁打击的电源设计;给排水专业应考虑地漏的防爆设计,进出人防工程的水管线路施行防爆加固,在防护掩蔽时间内工程自身储水量的计算设计等。
3.3施工方面
施工是BIM技术应用的重要部分[9]。因为人防设计特别需要考虑工程的气密性能。建筑结构的施工必须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成功,管线洞口一次性预留到位,不允许进行后期墙上打洞。这就首先要求图纸在设计过程中提高管线设计质量,预留洞口标注准确完整。施工单位充分理解图纸。一旦进行后期修改,将严重影响到防护工程的防护性能。
4BIM在地铁人防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4.1三维模型分析,优化出入口及重要设备房间的设计
地铁人防工程一般都需要设置多个出入口。因此,在方案设计阶段,建立以BIM三维模型为中心的平台,结合周边建筑及地区的交通信息,利用BIM三维模型的可视化的优点,确保工程的主要、次要出入口与周边道路顺畅衔接,使整个工程很好地融入到周边建筑环境及地面景观中,达到战时掩蔽的效果。
4.2多专业可视化协同设计
BIM的协同设计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各专业冲突问题。由建筑专业创建模型,各专业划分设计范围,创建各自的三维项目,并在自己专属的专业工作集内开展设计。通过这种协同设计方法,可以搭建出具备唯一性的全专业三维建筑模型,各专业设计成果直接可视化,无需过多的人为干预,即可达到协同设计,保证模型信息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因为增加了战时防护相关的设计,工程中管线增加,利用BIM技术进行碰撞检查功能,避免各设备专业管线碰撞,保证设计图纸的准确性。
4.3三维模型动画更加直观形象的模拟平战转换
人防工程的设计必须满足预定的战时防护要求,同时为充分发挥其平时使用效益。由于战时和平时功能不同,通常要采取平战转换措施来满足二者的功能转化。传统的二维平战转换设计,通过两张图纸的综合分析来表达平战转换功能,这种设计表达方法不够直观,增加了对设计的理解难度。而利用BIM技术,可以将平时平面图和战时平面图集成于一个BIM模型中,通过REVIT软件中的过滤器和视图样板功能控制模型的表达,准确切换平时模型和战时模型,降低了对平战转换设计的理解难度。另外,还可以发挥BIM技术的4D模型设计优势,将各转换构件施工的时间属性集成于模型中,利用NA-VISWORKS软件的施工模拟功能,结合战时的条件,模拟平战转换的施工全过程。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转换时间,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的平战转换,真正发挥人防工程战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功能。
5结语
BIM技术的出现,给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带来了第二次革命,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大跨度发展,并将四维的技术合理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实现了各部门之间从单独工作到协同配合的过程转变。由于地铁人防工程的特殊职能,BIM技术在其建设中更加体现出了优势,保证工程质量,更好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要武,李晓东,孙立新.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BIM理论与实践丛书[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5:112-180.
[2]张建新.建筑信息模型在我国工程设计行业中应用障碍分析[J].工程方面的管理学报,2010(13):28-29.
[3]黄杰,吴涛.BIM在人防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6,8(3):74-77.
[4]王孟进,张亚栋,殷友兰,等.基于BIM的地铁人防工程维护管理技术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12(S1):325-330,342.
[5]刘波,刘薇.BIM在国内建筑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与障碍研究[J].建筑经济,2015,36(9):20-23.
[6]许炳,朱海龙.我国建筑业BIM应用现状及影响机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5,36(3):10-14.
[7]陈志龙.全国人防防护工程师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15.
[8]任江,郭娜,钟崇光.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之应用初探[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3):93-96.
[9]张建平,李丁,林佳瑞,等.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2,41(16):10-17.
作者:宋桦 单位:太原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