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服装设计方法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服装与服饰设计课程体系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文章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特色等方面入手,结合当今高等教育向应用型转型的大背景,分析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如课程定位模糊、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淡化、课程特色不够鲜明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服装与服饰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构想并进行实践,最后将近两年的实践结果予以呈现。
关键词:
服装设计方法;教学改革;应用型转型;实践
当前,我国到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刻,以往的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为了能够更好地迎接这一挑战和机遇,国家迫切需要加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而建立更为合理的人力资源和教育结构,引导部分高等院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服装设计方法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节,是服装设计教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进入大学以来所接触到的第一门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设计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直接影响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后续课程的教学定位。
一、应用型转型背景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一,定位模糊,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淡化。
服装设计方法课程在整个服装与服饰设计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比较特殊,处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夹层中,这就导致了该课程的定位比较模糊,有些教师会把它单纯定位为基础课,要求学生学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进行大量基础练习,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许多技能知识,但是不清楚学习这些技能的目的与技能运用的方法;还有些教师则会把该课程之后的一些专项设计课程中的内容拿到该课程中,把这门课当作一门纯粹的专业课来上,从而导致课程内容过深,使学生无法接受,并且极有可能与后续课程重复。课程定位模糊是该课程亟须改革的根本原因。由于服装设计方法课程定位模糊,其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也出现了偏差。该课程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并且知识点大多倾向于理论研究。如,该课程需要学生明晰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条件,掌握服装设计的过程和具体的表现方法,了解服装设计的构思途径,包括设计灵感、设计思维、设计角度等。出于对学生学情和教学时间的考虑,教师不可能对该课程的每个知识点都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实践。这就导致了学生空有理论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形成了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由于服装设计具有更新十分频繁、迅速的特点,而以往的服装设计方法课程定位模糊,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书本和教师的个人经验,所以以往的服装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已经无法解决瞬息万变的服装市场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其二,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服装设计方法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强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仿”的模式依旧是该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该种做法虽然可以让学生更快、更直接地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但是与此同时,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加,学生不敢也不愿意挑战教师的“权威”,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失去了更为重要的自主思考的空间和自主创新的可能。另一方面是在对学生的考核环节。在评价学生的服装设计作品时,如果考核成绩只是单纯由教师给学生的打分组成,那么将造成学生的考核成绩不客观,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
其三,课程特色不明显。
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地方产业特色,根据自身条件和地方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由于服装设计方法课程在整个服装与服饰设计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各院校普遍开设了该门课程,而且各院校对该门课程设置的差别不大,这就导致了该门课程的特色不够鲜明,这种“千人一面”的课程设置导致学校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符,常常出现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为了提升人才的竞争优势,培养更符合当地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各院校服装设计方法课程特色建设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
二、应用型转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方法与实践
其一,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导向,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高校要向应用型院校转型,首先要将服装设计方法课程在整个服装与服饰设计课程体系中进行精准定位。梳理服装设计方法课程的定位十分重要,必须清楚认识到该课程是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一门课程,一方面是对之前所学的基础课的综合运用和实践,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到之前基础课所学技能的用处和意义,另一方面则是为之后的专项设计课程奠定基础,使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根据这样的课程定位,也要对服装设计方法课程的教学目的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整个教学从原先的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为目的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把关注点从书本上的问题转移到市场中的问题。在服装设计方法课程教学中,笔者将原先大段大段的理论知识碎片化,刨除一部分生僻冗杂的知识点,再重构成若干个相互联系、有着逻辑关系的“知识群”,每个“知识群”都对应着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内,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循序渐进地将问题抛出,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方法,再将对应的“知识群”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与重要性。如,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个实际的服装设计企划项目带到教学中,向学生提出了“如何寻找并利用灵感源”“如何准确定位消费人群”“如何选择色彩、材料、元素细节并进行款式设计”等若干个问题,并逐一将对应的“知识群”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最终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该课程的所有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其二,合理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次关系。
所谓合理调整师生之间的主次关系,关键在于使两者关系平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于强势则会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强也会导致整个教学活动缺乏主导,过于松散。所以,服装设计方法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准确把握师生之间的主次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引导者与启发者的角色,为学生设置合适的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完善。教师切忌以自我为中心,将个人好恶强加于学生,避免出现“学生为教师而学”的尴尬局面。此外,教师要从学生入手,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由教学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笔者在服装设计方法教学过程中会抛出很多的案例和问题,并以额外加分作为激励措施,要求学生参与到对这些案例和问题的讨论中。这些案例和问题并没有确切、唯一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的回答是经过自身思考并且具有一定的可能性,笔者都会给予学生分数奖励,并且要求学生之间互评互议。这样学生会为捍卫自己的观点或者寻找他人观点的错误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并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地与教师沟通交流,从而形成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由于学生的考核成绩不单单以学生最终的作品和教师的个人好恶为评价标准,服装设计方法课程的考核也更为客观。通过考核,学生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其三,立足院校和地方产业,培育课程特色。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人才培养的雷同性极为突出,从而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才的尴尬局面。高校如果根据自身特点和地方产业优势培养服装设计方法课程特色,可以使自身培养的人才更具有资源优势,并且符合地方产业需求。这也是高等教育向应用型转型的一个关键手段。高校培育服装设计方法课程特色,立足于自身是根本,高校只有先深入了解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打造课程特色才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笔者所在学校是浙江省应用型建设示范院校,首先,笔者所在学校对于服装设计方法课程的应用型转型十分重视,这保证了服装设计方法课程的应用型改革有了充分的支持与保障。其次,笔者所在学校积极探索学科交叉的可行性,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优势进行了跨学科、专业的综合实训。如,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负责设计和制作系列服装产品,广告学专业的学生负责为该系列服装产品拍摄硬照和策划产品宣传。两个专业的学生通力合作,专业技能互补,从而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此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还证明了这种跨专业综合实训的方式对于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来说是一项效果良好的特色实践。结合地方产业需求是培育课程特色的指南针,高校只有了解当地产业的切实需求,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培育课程特色。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位于浙江海宁市,有着实力雄厚的皮革服饰产业,针对这一地方产业特点,笔者曾多次走访海宁的多家皮革企业,调查皮革企业对于服装设计人才的具体需求,针对这些具体需求,在服装设计方法课程中特地加入了专门针对真皮服饰的效果图、款式图、材料特征等方面的专项训练,并在课程教学中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海宁市举办的“真皮标志杯”皮革服饰设计大赛,以项目为推动力,更好地使课程与地方产业结合起来。
结语
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需求结构的转变,高等教育向应用型转型的速度将越来越快。服装设计方法课程是服装与服饰设计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依靠高等教育应用型转型的契机,高校有针对性地对该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虽然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近两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生通过学习服装设计方法课程,对之前所学的基础技能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且在日后的专项设计学习中将更为轻松。这种种成果表明,从应用型角度出发,对服装设计方法课程作出的一系列改革的定位是准确的,方法是合理的,手段是有效的。高校只要坚持尊重客观要求,精准定位,合理对服装设计方法课程的目的和内容进行改革,平衡好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主次关系,努力发掘并培养课程特色,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在应用型转型的大潮中,其必将能够无畏挑战,把握机遇。
作者:张一舟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注:
文章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2015年教改立项研究课题:加强服装设计方法课应用性的研究——结合海宁皮革服装设计的实践(编号2015JK1)之成果。
参考文献:
[1]何永红.学校“特色课程”的定位及其发展策略.教育科学研究,2011(11).
[2]韩选江,张爱国.我国转型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探讨.未来与发展,2015(11).
[3]张扬,吴微微.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服装材料学》教改研究.设计,2016(2).
[4]范君,杨勇.服装设计专业《女装技术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文教资料,2010(32).
[5]鲍卫君《.女装工艺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6).
[6]佟则.关于服装设计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美术教育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