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和谐理念在服装色彩设计中体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和谐理念包含的哲学思想及美学特质,其次围绕服装色彩中的“互补”设计、基于“视觉平衡”设计体现出的“和谐之美”、特定元素彰显的和谐意识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和谐理念与服装色彩设计的契合度,最后从明度搭配法、色相搭配法、“轻松”视觉体验、文化风俗展现四个角度阐述了传统和谐理念在服装色彩设计中的体现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和谐理念;服装色彩设计;明度搭配法;色相搭配法
现代和谐理念通常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认为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动态、相对、辩证地统一,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共同发展。传统的和谐理念与之略有区分,但大体上是一致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理念较多,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等。通过不同的事物,均可以使和谐得到具体展现。其中,服装色彩搭配设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传统和谐理念的哲学意义和美学特质分析
(一)传统和谐理念包含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没有对“和谐”的直接定义,但“和谐”的精神却贯穿所有层面。现代汉语中对“和谐”的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换而言之就是,事物和现象的多各方面需要进行良好的配合,达到协调统一的局面,至此,具有不同特点的事物之间将会生成一个渠道,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在中国古人的眼中,和谐是一种崇高的追求,任何事物发展到极致,都会处于和谐的层次。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正是希望全人类能够和谐相处。此外,和谐思想更是融入进了所有事物中。比如:筷子,讲究“成双入对”;“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代表古人对造型的和谐追求。而到了服装设计上,“龙凤呈祥”彰显图案配套的和谐观念,在颜色方面,紫金搭配彰显贵气,青山点墨突出儒者风范。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和谐理念无处不在。
(二)传统和谐理念的美学特质分析。传统和谐理念不仅仅是一种思维,从“和谐”出发,融入艺术元素,能够展现出令人沉醉的美。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人物凤歌在其经典著作《昆仑》中阐述了“和谐之道”,无论是山川树木还是万物的繁衍,如果不能遵从“和谐”,哪怕微弱的瑕疵,都会将基于和谐的整体美感破坏掉,从而影响事物的综合效果。比如,“万绿丛中一点红”,万千绿色都无法掩盖红色的鲜艳,观者只需淡淡一眼,即可将视线完全集中到“一点红”之上。并非红色有多么扣人心弦,也并非绿色入不了观者的眼,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美感,缺了任何一项,整体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在和谐理念下,美感可以产生于任何“对立方”。比如:虚实结合、浓淡相宜、阴阳共生、刚柔并济,代表的是共生之美;大巧似拙、举重若轻、朴实无华,以及“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代表了极致的对立之下,往往能够衍生出极致的相反。将此种和谐之美应用于服装色彩搭配时,往往能够起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二、传统和谐理念与服装色彩设计的契合度分析
(一)服装色彩中的“互补”设计符合和谐理念。单一色彩具备较为强烈的属性,比如:红色、橙色,代表暖色系,给人温暖、明艳的感觉;青色、粉色,给人清新舒畅的感觉,仿佛任何烦恼、压力都不再是困扰;黑色等深色系,在普通的环境下,给人悲凉的感觉,但此种认知并不绝对,置于特殊的环境中,黑色等还会产生极致的纯粹感,那样的黑色并不可怕,而是让观者加深对“黑白”亘古对立的理解。但无论如何,单一色彩都不会具备多重相反的属性。因此,将不同属性的颜色通过“互补”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互补色关系,能够提升服装的整体美感。但颜色互补并非盲目、随意、任性地互补,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根据色彩学的有关理论,红、黄、蓝三原色中的任意一个原色与其他两个原色相互混合,能够形成三原色之外的其他颜色,也就是“间色”。比如:黄色、蓝色融合在一起之后,将会产生绿色,而调整黄色、蓝色的加入剂量,会加重或减轻绿色的程度。在此过程中,与绿色有关的青色、墨绿等,还会朝向其他颜色发展。基于此,通过颜色互补的方式进行服装设计,有助于调和色差,让观者一眼望去,既不会受到强烈的视觉刺激,又会感受到不同颜色之间的渐变关系,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和谐的美感。
(二)服装色彩搭配营造的“视觉平衡”。效果使人感到“和谐之美”不同的色彩之间虽然并不都能形成“互补”,但通过科学、合理,甚至是不合理的搭配,都会形成“视觉平衡”。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视觉平衡”是相对的,如前文所述,极致的和谐在细究之下,往往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反过来说,看似极其不搭配的两个颜色,融合到一起之后,将会呈现出水乳交融的态势,带给观者惊天动地般的美感。比如,太极图案,一黑一白、一阴一阳,看似极致对立,实则互惠共生。应用于服装色彩设计时,可以将黑白二色完全拆开,分别置于前开襟服装的左右两侧,分开是一层感受,而合并后将会上升至另一层“境界”。因此,色彩搭配的核心内容在于营造多样性的“视觉平衡”,只有从视觉角度首先“看到”,才能对服装进行研究,如果“第一眼印象”极差,色彩搭配让人乍看之下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则“和谐之美”根本无从谈起。比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如果应用于服装色彩设计之后,能够创造出一种山水间的诗意,并使穿着该服装的人仿佛置身于极致静谧的田园之间,观者除了感受“岁月静好”之外,还会啧啧称奇,从而自发地探索此种设计背后是否蕴含其他深层次的理念。但若由于设计功力不足,将红色、绿色转变为反向经典的“红配绿”大花袄,则观者视线扫视之下,除了给出低评价之外,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兴趣。由此可见,色彩搭配的精髓正在于促使颜色之间的和谐共生,而不是相互制约,更不是“相约赴死”,一旦视觉平衡形成,哪怕再普通的颜色,都会使人下意识地产生震撼的感觉[1]。
(三)结合特定元素的色彩搭配从不同角度彰显和谐意识。在服装设计中,除了基础的颜色应用外,还可以结合一些特定的元素,从不同的角度彰显和谐意识。比如,根据青花瓷的形态、特点设计出的旗袍服装,具有以下三重特性:第一,白色与青色的极致结合。白色代表古朴、淳朴,换言之,具有纯净属性,任何颜色施加在白色之上,都会扩大其本身颜色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尽管如此,当青色纹状图案出现在白色瓷瓶之上,带给人们的除了触动,还有直击心灵的美感。瓷瓶是凹凸的,而将此种特性直接转移到服装设计上,设计师基本无需改动,即可使女性的玲珑曲线和阴柔之美完美呈现,此时,白色与青花纹路融为一体,再无青色与白色之分,此即第一重的“表面和谐”[2]。第二,旗袍服饰是中国独有的服装,如果穿着者并不具备诗书气韵、大家闺秀的风范,则旗袍只是一件普通的衣物,其本身的魅力无法散发。由青花瓷演变而来的青花纹路旗袍,青花纹路无法“脱离”,其端庄大气、返璞归真的颜色融合,成为旗袍中的精品,此即第二重的“文化和谐”。第三,当饱读诗书、举手投足间魅力十足的中国女性穿上青花旗袍之后,人体本身存在的“和谐之气”将会与青花纹路旗袍的典雅特性产生奇妙的融合,在其他人乍看之下,不知是人驾驭了服饰,还是服饰彰显了人的气质,此即第三重的“气韵和谐”。
三、传统和谐理念在服装色彩设计中的体现方式介绍
(一)基于明度搭配法的和谐服装色彩设计。进行具体的服装色彩设计时,必须重点考虑色彩的明暗程度。学过画画的人都知道,绘画是静态的,但若要呈现出动态变化的感觉,则必须借助光感度,通过阴影体现出色差,只有如此,黑、白、灰三色大框架之下的明暗程度才能有所体现。在服装色彩设计中,同样需要应用这一方式。比如,以水墨丹青为主体的服装设计,图案中的重色往往集中在服饰的重要部位和关键节点。一方面,凸显“画面感”,能够让观者在人群中一眼即可发现目标人物;另一方面,服饰细节之处的色彩也应该有所加重。此种设计不仅可以提升服饰的手肘、腋窝、膝盖等处的耐脏性,当穿着者躯体出现弯曲时,还能够将重色进行部分隐藏,从而使轻色形成一个整体。此种设计的最大优势在于,如果采用低明度的颜色,无论如何搭配,都会给人一种消极、压抑、沉重甚至是阴暗的感觉,但经过适当的色彩调整,悲凉的气息将会被冲淡不少,提升暗色系的“积极性”。这样的设计正是基于传统的和谐理念,即万物相生相克,通过系统性的协调,能够由普通生成精致,最终返璞归真,使观者产生“明暗颜色明明区分度较大,分开看毫无特殊性,但组合到一起后,却仿佛‘自成世界’”[3]。
(二)基于色相搭配法的和谐服装色彩设计。所谓“色相”,如果单指颜色,则指代色彩搭配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另外还可以形容人的相貌、体态,更可以彰显万物的形貌。在服装色彩设计中,色相搭配法能够同时呈现出三种含义,无论是颜色自身、服饰整体形态及搭配效果,还是穿着于人身上之后呈现出的整体感,都会体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大道”。比如,一位老者精神矍铄,平时经常练习书法,擅长茶道,往往能带给人“一代宗师”的感觉,此即人的“相”。为此老者设计服饰时,必须结合其“精”“气”“神”,融入茶道、书法的“形态”,选择相似的颜色进行搭配,从而使最终形成的服饰本身达到和谐、稳重的效果,此即服饰的“相”。当老者穿上此特定的服饰之后,二者之间相得益彰,老者无论是“烹茶论道”还是“挥毫泼洒”,具备相同特质、属性的服饰将会为期营造出强烈的、令人震撼的“气场”。由此可见,通过色相搭配法进行服装设计的精髓之处也在于“和谐之道”,即服饰永远是服饰,不可能变成其他事物(如果服饰有灵,也不希望自身的原始功能发生改变),只有与特定的穿着者融为一体,服饰才会完成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如上文所述的老者,古朴气韵的服饰与其高度契合,但若穿着者是一位身躯“宽厚”、富态感十足的老者,古朴的风格与其不搭。换而言之,丹青、墨绿等体现山水诗意的颜色非但不会为富态老者增光添彩,还会将其营造出的气场完全冲散。而面对此种“富态感”,最佳的色相搭配颜色为金色或是银色,能够突出“富”“贵”等特点,使穿者与衣物之间生成平衡之感[4]。
(三)呈现“轻松”。视觉体验的和谐服装色彩设计人的体态不同、学识不同、见识不同,从而导致喜好不同、风格不同。因此,进行服装色彩设计的另一个原则在于,通过颜色搭配,呈现出“轻松”的视觉效果,不仅穿着者轻松,观者更轻松。比如,一个看似“假小子”的女性,其身上具备极其强烈的“中性美”,通过合理的服装色彩搭配,在凸显其女性性征的前提下,还会保留其“中性美”的特质。但若强制其穿长裙、涂抹浓厚的胭脂水粉,看似显示出了“女人味”,但其自己不自在,一些与之长时间相处的朋友也会感觉十分的“别扭”。由此,不和谐因素即会产生,再好看、色彩搭配再明艳、价格再昂贵的服饰都会失去意义。因此,服装色彩设计务必合理。以上文“假小子”为例,其可以穿一双粉色的运动鞋,配以白色(纯色)T恤衫,下身搭配棕色、蓝色网格状JK制式的短裙或热裤,面部妆容可以适当增加暗色系(无需过重)的眼影,并佩戴金属耳钉。任何人一眼看去,都会在瞬间形成正确的印象,与之相处时(可以是陌生人),将会自觉地屏蔽一些敏感信息,从而在和谐的环境下,更加轻松地相处[5]。(四)结合文化风俗的和谐服装色彩设计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风俗,每种色彩甚至具备相应的典故,经过岁月的变迁,逐渐成为传统。此种流传的“活化石”体现了精神层面的和谐理念,非本地人无法理解。因此,一些服装设计者看到“奇装异服”时,应该进行深入探索,避免武断之下,作出错误判断。比如,我国云南地区的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服饰,以蓝黑色系为主,女性服饰配以粉色、红色等颜色,并佩戴银饰,而男性服饰的配色为绿色、浅蓝色。此种服饰中的色彩设计融入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外地游客如果不能理解,也需予以尊重。此外,一些特定场合的服装设计,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颜色搭配,使服饰整体符合文化主题,即可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性。
四、结语
从本质上看,“和谐”是一项哲学观念,不仅存在于文化典籍中,还切实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服装色彩设计,看似只是不同色彩之间的对冲、调和,但实际上包含了“和谐共生”的思想,即每一种颜色都具有特定的存在价值,都能与其他颜色产生“互相映照”的关系,从整体上突出服装设计的思路乃至意境。因此,一件高水平的服装色彩设计,需要通过原色,使观者体会到不一样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钱彩娣,屈佳宁.服装设计中茶艺元素的创新与应用[J].纺织报告,2020(2):88-89.
[2]史后秀,徐蓉蓉.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艺海,2020(1):68-69.
[3]张蓓.服装设计中色彩搭配的技巧探析[J].湖北农机化,2019(15):47.
[4]宋明霞.互补色在服装色彩设计中的应用浅谈[J].艺术科技,2019,32(9):130.
[5]袁燕.浅谈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艺术———评《艺术设计与服装色彩》[J].中国教育学刊,2018(10):137.
作者:喻英 单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