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别主义服装的形成与发展浅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无性别主义服装的形成与发展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无性别主义服装的形成与发展浅析

摘要:近年以来时尚界对于性别概念的模糊化愈发热烈,男与女在穿着上的差异逐渐缩小,对过去而言,男女着装始终有着明确地规则与距离,而无差异着装风格的出现正是由于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而产生的结果。为探索这一现象的产生,以及对服装设计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无性别主义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从历史、社会、心理等层面探究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从色彩、廓形、面料等角度探究其发展趋势,分析其风格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性别主义;意识解放;服装设计

1无性别主义概念

无性别主义,又称性别多元化,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Bem于1974年提出,性别角色分为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生理性别取决于男女与生俱来的结构差异,而心理性别是人对性别认同上的主观感受,即性别角色由传统的单一维度转化成两个独立维度,在人的思想观念中逐渐模糊性别趋势。无性别主义服装指抛开男女两性界限,男女服装元素逐渐共通运用在设计上的美学风格。时尚随着人们社会意识的改变开始趋向于淡化性别界限,不将性别作为区分男女的标准,既是服装语言呈现出多样化与人们追求精神自由的表现,也同时印证了社会发展对思想的包容程度正在逐渐扩大。

2无性别主义服装的形成因素

无性别差异这一概念并非是近代产生的,在服装发展史中,人们对于服装在区分性别功能上的作用已有所思考,在古希腊时期的雕塑作品中出现的“雌雄同体”形象即是古人将对模糊性别的想象通过艺术作品呈现的行为,即促使服装趋于模糊男女性别差异的原因,还需要从历史、社会、心理三个层面进行探究。

2.1历史因素。在早期原始社会,人类为了遮体取暖开始用兽皮与树叶制作服装,此时的服装造型简易,并无性别之分,直至农业文明的出现,男性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社会性别意识才开始逐渐形成,此时人类对于服装性别的标识性开始出现明显界限,公元5世纪后期至15世纪中期的欧洲其特征尤为显著。男性服装为了适应穿着者频繁的社会活动行为而开始变得上宽下窄,大大增加了男性着衣出行的活动范围;女性服装则更趋向于凸显其身体曲线,夸张的裙摆与紧致的腰线为了博取男性的眼球而呈现出上窄下宽的造型。到了洛可可时期,欧洲贵族对服装极致的考究与繁复奢华的要求使男装开始出现女性化的特征,褶边、蕾丝、绣花等大量装饰元素让男女服装在除造型之外的差异逐渐缩小,男女服装装饰元素的糅合使男装开始趋于女性化。18世纪法国大革命爆发,战争带来的财政压力使得社会购买力急剧下降,基于历史的改变,此时的服装归于简洁,但男女服装的性别风格仍然存在差异,男性服装依旧保留着纤弱绅士的风格。直至18世纪末工厂手工业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加之两次世界大战对社会分工的影响,男性的社会地位更是高于女性,此时的男性服装更加注重突出男性的社会地位与权力,完全褪去了带有女性装饰元素的外观;女性服装穿着繁琐的工序与装饰物被逐渐摒弃,穿戴更加追求舒适与便捷,服装开始偏向于男性风格,男女着装在性别上的分化也逐渐趋于同一。COCOChanel为了表达男女平权的思想观念,设计了第一条女式裤装,男装造型开始适用于女性的穿着,服装性别的界限由此得到了突破,但仅仅依照男性服装造型在女装上的运用只是片面的,真正标志男装女着时代开始的,应是1967年由YvesSaintLaurent推出的第一件女式“吸烟装”。此时的女性服装将男士礼服与之进行结合,使女性在正式场合也有了穿着裤装的权利,性别模糊化的现象也随着社会意识的建立开始成熟。

2.2社会因素。传统服饰观念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服装的穿着规范与制度在社会变革中不断地发生着改变,男女性社会身份的变化,最早出现在农耕文明之后,社会责任的不同分工,使男性的社会地位提高,女性的社会角色逐渐朝着依附男性的方向发展,社会性别属性以角色的差异将男女着装进行明显的划分,男性外出工作负责赡养家庭,女性负责操持家务,裤装和裙装以此作为两性界定的标准。直至19世纪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催化了高新技术的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进一步转变,人们对于服装的穿着观念更加开放,就社会环境因素而言,频繁的战争使男女服装更注重实用性与功能性,女性的社会角色开始变化,着装在性别上趋于男性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社会道德标准开始变得宽泛,民主与自由的思想催生了新一次的女权运动,男女同权的观念进一步消除了阶级社会对女性存有的偏见与歧视,两性开始实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平等化,两性着装差异形成相互交替的局面,1967年孔雀革命的出现,男性着装也逐渐趋于模糊性别界限。着眼于社会发展,着装上的性别模糊化与社会角色和社会环境变化是相辅相成的,即是社会环境促使性别模糊概念的发展,而男女装在造型、装饰元素上的相互融合与借鉴印证了社会发展的多元化。

2.3心理因素。基于社会性别论的研究可知,两性差异除先天的生理区分之外,心理性别是可以因人的主观意识与社会文化因素而改变的,早期社会对与性别的理解较为片面,男性与女性的基因决定了他们的穿着方式,阳刚、强壮成为男性的代名词,柔弱、温柔与女性画上等号,此时传统的性别意识使男女着装有着显著的差异,男性服装造型挺括,女性服装追求曲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个人意识的不断觉醒,这种单一的着装模式才逐渐被摒弃。20世纪60年代,欧洲掀起一股反叛风潮,人们在战争后逐渐意识到,男女生理的性别并不能作为评判一个人意志取向的标准,对自由意志的追求促使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思维模式,人们开始产生新的价值观,波普艺术、嬉皮士的出现都在示意着对两性保守观念的反抗,男性开始浓妆艳抹,通过艳丽的服装色彩混淆着性别概念,女性则在穿着上开始使用裤装、夹克、西装等男性化的服装造型,性别的常规在人们意识的不断解放中被打破,即男女除生理上的差别之外,关于权利、地位、行为等方面都不应有强制性的两性规则,两性在社会上都应被赋予平等的权利,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着装,自由的去表达个人的生活态度。这种反对偏见与性别歧视的态度,使传统刻板的思维模式受到冲击,同时新的性别观念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并存与两性审美的自由。

3男女着装中无性别主义风格的特征

不加以对性别的思考去选择服装,不通过服装语言去展示男女性别差异,无性别主义服装所追求的更多的是功能性与实用性上的划分,例如我们熟知的职业装,工作服,均码卫衣等。男女装的元素被糅合在设计之中,秉持着对性别认知的开放态度去传递服装可塑造的多样化风格,其设计上的特征可从色彩、廓形、面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3.1色彩。设计者不再通过界定的色彩公式去诠释服装的性别感受,在无性别主义的理念中,个性的凸显与自我价值的展示即是着装的最大魅力,不加拘束的色彩运用与丰富的组合形式为服装的第一视觉赋予了新的感受。性别模糊化下产生的服装加入了更多鲜艳靓丽的色彩,例如黄色、粉色、绿色,其运用既可以在深色服装上加以点缀,也能被大面积的使用造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感,同时金属色也被无性别主义设计者的使用范围之中,设计者们通过极具个性的色彩组合传递着新的审美观念,即着装自由与弱化性别差异的思想。

3.2廓形。无性别主义服装的设计中更多想要传递的是对性别流动的概念,即无论是男着女装与女着男装皆有其合理性,在廓形上,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男着女装、女着男装与男女同穿服装,前两者属于廓形版式上的相互融合,后者则是版型的转变使两性穿衣实现共通。在男着女装与女着男装的廓形设计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将具有两性特征的服装元素进行相互借鉴与互换,男装对服装腰线处进行收省处理,使服装轮廓更加贴合身形,去增加男性服装中柔和的感受,例如拆除西装上的垫肩、通过相对复杂的袖型中和男性服装硬挺的形象,降低领口,通过对廓形的细节与裁剪的变化使男装更富有柔和的审美意趣。女装更倾向于做减法,oversize廓形取代了x型与s型,宽松舒适以此适用于女性的着装方式,降低腰线,减少对腰部线条的强调,实现向H型的转变。对于男女同穿服装而言,设计者通过实现服装不区分性别倾向的廓形来阐述无性别的穿衣概念,使一件衣服无论是穿着在男性或是女性身上都具有其相应的个性,在廓形上不去考虑男女生理结构的差异,通过流畅宽松的版型去模糊男女性别特征,设计趋于简洁,通过对人体的不加约束展现出穿着无性别的特征,裙装、裤装等在传统观念中有着明确穿着对象要求的单品也在无性别主义的概念中被无差别使用,男女不再因生理性别而区分其穿衣标准。

3.3面料。由于打破了性别的差异,面料的材质上呈现出了复合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多元化的视觉审美效果通过服装材质的大胆运用彰显出服装的气质与态度,其对于面料的选择范围广泛,没有束缚与局限,例如皮革、牛仔等造型挺括的面料可运用于偏男性化的女性着装之中,而蕾丝、针织等赋有柔美气质的面料也适用于偏女性化的男性着装范围,同时各种材质的结合,非常规材质与传统服装面料的拼接,都存在于设计者对无性别服装的创造灵感之中,刺绣、印花乃至装饰细节的处理上皆在体现无性别时尚里自由与多元并存的思想,既可以通过层次的变化与叠加改变以往对面料使用的局限,同时也可以通过更多装饰手法与材质的交融为服装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4无性别主义服装的发展的未来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男女服装对性别模糊化的发展不断被深化,传统的服饰等级观念在一次次思想解放中被抛弃,多重文化的影响与社会的进步促使两性服装逐渐趋于同一,从第一条女式裤装的出现到如今对消除两性着装差异的呼声高涨,可见无性别时尚在时代中被深化与长期的发展即是必然与长久的。2018年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增设“男女皆宜/非二元”全新类别;2021年8月,法国商场Citadium宣布取消男装与女装的划分,并将由“无性别”柜台替代原有的男女装展柜区域;Adidas,Converse等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开始采用无性别尺码新标准;GUCCI于2020年秋冬推出男士连衣裙,以此重构消费者对于两性穿着的固有思想。这些举动无疑看出时装行业在对于两性的理解中有了新的认知与发展,无性别主义的传播也将一步步打破时装原有的条条框框。纵观服装发展的历史,无性别主义的形成过程是曲折的,在经历不断地强调性别、淡化性别,如此的反复和探索下,无性别主义才得以逐渐被大众所认知与接受,这一种对性别文化新的理解,也要归结于历史不断发展下人们对两性固定思维的突破,精神与意志的解放让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形态,摒弃传统的禁锢,现代人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同时助长了无性别主义的进化,无性别主义不仅体现在服装上,两性之间的相互尊重、对于男女关系的和谐与平等观念,也在帮助我们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周若娣,陈樱洁.现代无性别服装发展趋势分析———探讨男着女装走向大众的可能性[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2):48-49.

[2]徐超越,吴湘济.性别模糊概念在服装审美中的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20(05):112-113.

[3]杨子薇.探究无性别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J].设计,2019,32(19):91-93.

[4]盛金媛.性别模糊概念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7.

[5]王忠华.浅论无性别服装[D].中国美术学院,2016.

作者:李欣悦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