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多元多维下服装工艺教学的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服装工艺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单一的课堂式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服装教研室顺应时代的发展,探索授课内容多维化、授课主体多元化、授课形式多样化的多元多维服装工艺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学生工艺技能和培养自我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多元多维;服装工艺;教学探索
自2012年教育部修订形成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以来,2012-2020年教育部撤销最多的本科专业为服装与服饰设计,涉及55所学校,其中2019年涉及17所,2020年涉及16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大规模的撤销,引起服装教育界对该专业教学方式与培养目标的反思。处于艺术设计一级学科下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往往将艺术放在一个显著的高度,将培养设计师定为其核心就业目标,造成一批学生会画服装而不会做服装[1]。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设置的同质化,加之服装设计师就业岗位的有限,造成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不甚理想[2]。提高服装与服饰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补齐服装工艺的技能短板,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探索服装工艺教学实有必要。本文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教学为案例,推广其经验与得失,探讨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1多元多维模式下服装工艺教学的提出
服装与服饰设计的课程设置围绕艺、工、商三者展开,通俗理解就是“画服装、做服装、卖服装”三大板块。注重画服装,沿用传统的服装工艺教学,制作几件毫无创意的服装,让学生丧失了服装工艺课学习的热情。一些本科院校上至教师,下至学生对工艺课认识不足,认为工艺课是为服装车间培养技术工人的,是专科、中职院校开设的重点。另外,一些承担设计课程的老师,对工艺也是一知半解,没有独立完成设计作品的能力,其设计天马行空,影响服装与服饰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一年招收2个班级,根据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和办学特色,将专业分为职教师范类和应用类两个就业方向,其核心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和应用型专门人才。衣食住行,衣为先。服装是民生产业,目前我国5万多家服装企业,应该说服装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广泛的。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大规模的撤销,引起了我院服装教研室的警醒,展开了多元多维视角下服装工艺教学的探索。
2多元多维的服装工艺教学模式
多元多维的服装工艺教学模式,即为授课内容多维化、授课主体多元化、授课形式多样化。
2.1授课内容多维化。授课内容多维化强调多课程的相互渗透。服装专业主干类的实验课程由服装结构版型、服装设计、服装工艺三大部分构成,三个部分之间分开授课,缺乏衔接与融合。大一学生学习服装结构版型不知道是为了干什么,有什么意义。在大二、大三时,学生在学习主题类的设计过程时,也仅是停留在画一画效果图的层次,缺乏将其转化为成衣的能力。而服装工艺教学“重操作、轻创作”,教师将几个基本款演示给学生,学生按照要求把服装“拼”起来就算完成了服装工艺教学。最终造成学生难以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作品,或者作品创意不够,仅停留在几个基本版型的服装制作上。促进课程的有效融合,可以在课程的衔接上做一些尝试。一是在时间上做好衔接。改变传统服装工艺课、结构版型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完成,而采用周一、周四服装工艺课,周三、周五结构版型课,工艺老师和结构老师沟通好打版的方式,做好2个课程的渗透。在服装工艺课上可以打破学生按照工艺课教师给出的单一版型款式,而能够借助结构版型课上的知识,完成同工艺课教师不一样的版型款式,学生通过知识的扩展建立成就感。另外,以往服装工艺教学,工艺老师也会按照自己的方法指导学生打版,同结构版型老师的方法不同,会造成学生获取方法的混乱而不知所措;二是尝试开设综合实践课程。例如32课时的女装设计,按材料、设计、版型、工艺4个板块由4名教师各自承担8个课时,协助学生完成一套女装作品,最后形成综合评价。教师协作教学可以弥补各自在知识结构上的不足,同时也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2授课主体多元化。以项目为导向的服装工艺课堂,授课老师不局限于学校教师。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流行讯息的瞬息万变,服装产业的迭代明显。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工作时,有一个显著的感受就是在大学期间学习到的知识同市场脱节。服装商业的运作模式,需要综合考虑服装市场、服装设计、服装生产、品牌营销等各个环节,直至细化到各个关键点。服装生产要考虑设计环节,每一道省道、每一处破缝、每一个装饰是否有必要,同时要衡量其材料、时间、机械的耗损。服装最终面向的是市场,以项目为导向,邀请企业技工、生产管理人员等参入服装工艺教学,能够体现应用型的本科培养目标。按照项目导向授课主体多元化的指导原则,学院服装教研室做了以下尝试:一是以服装专业实验课的形式模拟服装生产车间的运作。服装教研室协助学校的军训服对外承包单位,承担本院大一学生100套军训服生产加工任务,在教学环节设计上,由承包单位制定生产标准,依照企业提供的原材料、样版、样衣,开展军训服的生产。学生参与军训服设计、打版,教师充当生产管理人员,生产成衣由承包单位统一验收。完成纸样还原、原料裁剪、流水线设计、品质复核以及最后的包装,达到“一片流”式流水线的生产效果。在整个环节中,教师现场示范操作规范和主要工序,并按企业要求制订产品质检指标。如果承包商质检遇到不合格的产品,要求学生返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服装企业的实战环境;二是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展开项目实训教学。开展校外实训时,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要求学生有一定工艺基础。将一个班分为10人左右的项目小组,每个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以校外企业工艺师傅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按照企业要求开展实践教学。在学院校外实训教学开始阶段,由于管理严格,学生有些抵触心理,后期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也能慢慢接受。学生在实习中完成由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提高了职业技能,明确了将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企业来说,发掘优秀的实习生,能够留下来也是大有裨益的。服装项目教学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为学校引入校外“师资”,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双赢。另外,学院服装教研室组织成立制衣工作室,师生一起承接项目与比赛任务,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在制衣工作室以教师为主导主动对外承担样衣和服饰的开发工作,教师邀请学生参与其中。工作室模拟独立设计师的工作环境,配备电脑、制版工作台、缝纫机、熨烫设备等,能够完成从设计到成衣开发的全过程。另外,制衣工作室承担学生各类服装设计的赛事工作。目前,国内外服装类赛事众多,参加比赛可以让学生了解时尚前沿,增强创新意识。通过以往经验,服装类比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余时间服装工艺机房的利用率。同时,一旦比赛入围以后,学生可以以项目来展开成衣的制作,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工艺技能。
2.3授课形式多样化。传统的服装工艺课堂遵循“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病[3]。按照传统的服装工艺课堂开展模式,由教师示范、学生观看、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跟进、作业点评的方式递进。教师缝纫示范时,需全神贯注于低头状态,一手在压脚部位控制缝纫机机针上线的走向,另一手控制裁片,往往会挡住学生视线。学生在观看教师示范时,在前排的同学掌握工艺的效果原则上会好一些,后面同学看不清楚时,难免会产生懈怠的心理。当教师无暇顾及时,课堂秩序会出现混乱的局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建立多方位的信息传播渠道,被我院服装教研室提上议程。新理念不断的推陈出新,信息传播渠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授课方式的多样化。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通过多媒体、三维虚拟、视频录像等新技术,再现一定时间、空间内的视觉、声音、场景等信息,从而达到在场的现实感官体验。利用线上资源,如录播视频与课件,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学习,课堂的界限也变得模糊起来。服装教研室尝试开展数字化的课堂建设,将服装缝制工艺中的常见部件,以模块化的形式分类整理,以Flash动画、录像记录展示,播放时在关键部位放大,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看不清、听不清的问题,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服装工艺的发展,关注新工艺中的缝制、裁剪、熨烫,以及服装工艺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教师也可以调整自己发展目标,不至于同时代脱节。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搜罗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强调课后学习、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当下变得十分必要。在2020年抗击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服装教研室因为提前录制了服装工艺基础的视频,利用线上自学+线上辅导,通过QQ群、微信等方式将课程课件等材料推送给学生自学,同时进行线上辅导、讨论、提问、答疑和布置作业等形式,完成了服装工艺手缝和部分理论教学。后期计划采用线上慕课+线下课堂的混合模式,做好同前期的衔接工作。
3结语
学科专业的前沿性应与未来社会的发展相契合,专业课程应与就业岗位相符合。时代的发展,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服装与服饰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不能局限于服装设计,否则会造成人才培养的同质化。服装企业不仅需要一流的设计人才,也需要能够领会设计师设计意图,将设计转化为成衣的实践型技术骨干。随着科技的发展,服装工艺也会向智能方向发展,大学毕业生应聘服装工艺岗位,并没有什么不妥。发挥服装工艺课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服装教研室以学生实操能力的提升为教学核心目标,采取多元多维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成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其成效初现。
参考文献:
[1]廖江波.卓越服装设计师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相关性研究[J].纺织服装教育,2015,30(5):357-361.
[2]廖江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卓越设计师的实习教学探索[J].纺织科技进展,2015,(3):93-96.
[3]岳文侠,梁盈春,曹革蕾.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2019,(4):25-27.
作者:廖江波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