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服装设计作品资源数字化建设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数字化媒体,为艺术从事者提供了更开放的个人创作空间,并打开了国际市场范围内的商业传播空间。数字网络使高校服装设计作品实现线上的互动交流整合,实现互联网线与实地市场的联动推广和传播。通过高校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与实际行业市场情况的分析,将结合线上与线下的平台整合,寻找高校服装设计作品资源在艺术、商业市场的价值和影响,提出合理的高校服装设计作品资源市场化发展方向,激发在校年轻服装设计群体的创作热情和动力,为其更快速融入行业市场提供条件,并最终实现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产、学、研协同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产教融合;资源整合
一、当代高校服装专业作品资源现状的剖析
在现如今各社会领域全面开展数字化建设进程背景之下,推进高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重要趋势并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对于服装产品的设计及开发行业而言,互联网数字技术为服装设计师和企业组织提供了多样化的交流渠道和平台。而对于正处于艺术高校的年轻设计者而言,数字化平台更是成为了这些服装设计人才最为重要的交互之地,更是帮助其设计作品市场化推广的强有力助推器,帮助在校学生提前接触社会行业,为今后踏入行业市场做好准备。当前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作品在整合、保存以及社会推广上仍存在着较为混乱的状况。通过在高校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发现及思考,并结合国内外对在校学生设计作品的资源应用进行总结探讨。服装设计专业本科生在校四年期间,经过一系列服装产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服装设计作品,其中不乏设计成熟,创新意识强,具有艺术和市场价值的设计作品。随着每年每届学生的毕业与入学的更替,学生设计作品成果的数量都在不断大量的更新与增长,许多优秀的作品和设计理念都在源源不断的诞生,这些都是在校年轻设计者们最宝贵的创意财富,也是该群体最值得被社会珍视和关注的重要部分。从目前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实际的教学成果中可以发现,在一系列课程中,如:服装品牌与产品设计、男装模块化设计、女装模块化设计、童装设计、内衣设计、创意礼服设计等此类专业课程中均不乏出色的服装设计产品,这些庞大数量的设计作品资源并没有被推广到目前设计市场上,未被有效的整合利用。综上所述,故在此情况背景下进行相关资源数字化建设及其合理性应用分析与研究。经过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观察和分析发现,高校在校生对于设计作品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有着较高的意愿和热情,且希望通过对设计作品商业价值的体现,更有效的接轨到市场行业中,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但目前由于高校学生的身份局限性,只能更多的在校园环境中去寻找艺术交流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社会市场平台的认知匮乏。因此,在当下的高校资源整合中,高校组织和社会便有必要为在校群体提供一个统一完善的网络数字化艺术交流平台。经观察,目前高校设计作品资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生的设计作品没有较为完善的线上平台做资源整合,呈现出杂乱的碎片化分布;各同类高校之间的教学成果缺少交流机制和平台;学生的设计作品没有很好的推广途径融入市场,往往每个专业课程的结束也意味着作品的展示与交流也就结束了,尤其对高年级本科生及在校研究生而言,其作品本应更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艺术渲染力和市场价值。为更好的推广高校生这股在市场中最具活力的设计力量,提出了整合当前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设计作品资源的思路,寻找一条符合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政策,促进当下社会行业多元化发展,符合行业未来发展格局要求的教育创新道路。
二、建立网络数字化平台时代的趋势与机遇
1.在国家大力开展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的背景之下,专门的网络数字化平台建设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是一个良好孵化器。通过网络平台,提前将在校生的设计作品投放到市场中去,既有利于市场活力的提升,又可以使年轻设计群体在初入市场的阶段,有地发声。通过艺术的语言表达新一代设计群体的设计态度和设计表达。
2.当代社会各层面无论是年轻高校生还是其他大众群体对互联网的普及度、熟悉度及操作度极高,只要有效利用,网络的宣传、推广和交流工作更容易得到开展。
3.平台的管理由高校组织及师生实行跨专业协同合作。从资源整合,到软件开发应用,以及与社会各平台的对接,由高校组织共同组成管理体系进行运作和维护。在校生可轮换负责日常设计资源的收集整理,作品的更新,服装产品的制作,以及信息。在校内同时实行跨专业合作,如计算机专业(创建、整理、完善资料库;确保线上服务平台的正常运营),经管专业(在资金、物流,市场与高校的交互等方面做出更好的协调和安排)。各团队发挥各专业特长,使网络数字化平台得到专业系统化的运营,产生的收益最终也由平台各部门共享。
三、高校资源数字化平台与社会资源市场的关系
1.服装资源市场
资源市场中创新价值的体现主要通过掌握两种需求获得。消费者需求的理解,以及获得管理消费者注意力的能力。随着服装消费者对大众批量化成衣的需求日渐饱和,普遍的大众化服装已无法满足一部分消费群体。现代部分时尚消费群体对于服装产品的需求从基础的物质满足逐渐上升到对精神的艺术享受和审美意识的满足。故个性化的,具有设计独特性的服装产品逐渐成为该消费群体的购买目标,而高校生由于独特的创意性和原创性,设计的服装作品风格与该消费群体的喜好吻合,正好填补了该消费群体的服装需求。但就目前服装市场现状而言,由于服装主流商业市场的影响,大众化的服装选项仍旧是商业市场的主流,故使得该消费群体难以在市场上购买到设计性高且价格相对合理低廉的服装产品。同时,服装小众设计市场中的品牌未合理制定品牌策略及营销运营,设计制作成本较高等原因,使得小众设计师品牌及其服饰长时间处于一个价格偏高,销售状况较为堪忧的状况。就此问题下,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结合高校资源的特点与优势,进行高校服装设计产品的资源数字化建设及合理性应用的研究。高校艺术生具有独特的创新思维与高涨的设计热情,作品创作中体现出较高的创新性和原创性特点。设计作品的风格和艺术美感往往符合时尚消费群体的喜好。同时相对于市场上的设计师品牌而言,价格更低更具优势。针对该市场特点,利用好高校内资源,结合数字化网络平台的搭建,创建学生服装作品资源库,整合在校生的优秀服装设计作品。例如在服装专业课程教学中完成的男女装系列、童装系列、礼服系列、创意服饰品,以及课余时间拓展设计制作的服饰成品等。将系列化作品集入网络资源平台后进行编辑整合,通过将全部品类的服装设计产品进行二次组合,完成多样化的造型搭配,最后通过数字网络平台的,进行校内的交流互动。另外,在单个高校数字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多所同类院校的数字网络体系,帮助院校间的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除此之外,社会各平台的推广和互动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与社会组织的全面交流合作,使高校资源中的优秀设计力量在社会中的形成一定影响力,通过网络平台的推广,实现线上线下的推广互动,为高校在校生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平台。另一方面,与市场网络消费平台的接轨,既可以使目标市场客户获得消费满足,用同比市场更为低的价格就可以买到满足设计审美需求的服装与服饰品,同时又可以帮助高校生收获一定的资金盈利,以支持年轻设计群体的艺术创作发展,让高校在校生对市场早了解,早接触,提前做好服装工作经验的积累。高校数字化网络平台作为良好的中间连接环节,使得市场消费群体与高校组织、在校生之间进行了有效联结,更好的实现产学研合作,最终达到一致需求。
2.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作品资源整合状况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需要依托学校优势和特色,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服装艺术人才。根据专业相关规范与标准,学生应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设计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具备良好设计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高校生经过各课程的专业技能训练都得到了审美意识,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在实践设计及制作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完成了大量的服装设计作品,但由于高校的相关条件受限,作品未能得到统一的整理和保存,高校的艺术资源未能在师生以及社会行业中有效互动和使用。
3.高校与社会组织资源的互动情况
社会各组织平台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校外延伸地,目前主要有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展览中心,以及行业内的各组织企业等。这类社会平台本身拥有大量丰富的艺术资源和传播优势,这些专业体系化的行业系统和资源为高校延伸教育以及设计资源的社会共享上提供了重要场所。通过建立网络数字化平台,与该类社会组织保持长期艺术互动。开展实践基地建立,实行馆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就社会组织而言,高校具有的人才资源和学术资源能为社会组织提供更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研究。例如高校与博物馆、展览馆等机构开展学术展览的专题策划和合作;寻找互联网时代下新思维的陈列展览方式;高校的设计力量可长期与展览馆、美术馆、设计策划等文创机构进行艺术文化衍生品的开发,推动区域产业及为国家文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另外,大学生更富有创造性和强烈表达自我的个性特点会在市场中影响年轻一代群体。尤其对于服装行业而言,时尚潮流的推动离不开年轻群体的能量输出,对年轻群体的关注和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服装设计行业向高活力化和多元化发展。就高校而言,进一步加强馆校合作,是对高校艺术教育提供社会拓展实践的支持。将教学课堂融入到社会的艺术设计环境中,有效利用社会专业艺术资源,帮助开展更高效的教学方式,例如沉浸式教学。将课堂教学与课外workshop模式相结合,使教学资源和文创产业进行融合创新。同时,促进后续多样化的校外合作,例如与校外艺术工作室、本地服装企业、服装工厂等的合作等。从平台建设角度,网络数字化平台的建设需要与多媒体软件开发公司甚至各新媒体合作,共同创建、开发相关的网络平台,实现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资源库的开放和共享,也为今后高校专业建设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提供基础。一方面为培养新时代的高校艺术教育寻求新模式、新思维,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以及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在社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高校能做到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为产业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就在校生而言,通过网络数字化平台其能更全面的接触社会,培养自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高校学生自主参与到专业实践活动中去。这种方式有利于在专业实践中积累经验,并且获得设计成果落地的机会。当代高校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展示意识和创新精神,创建此类平台可帮助大学生展开与社会客户、企业同行的对话,鼓励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市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从网络数字化平台的合作交流及实践中找到更多就业及创业机会,培养出互联网+服装趋势下的创业人才。
四、结语
高校服装设计作品资源通过建立网络数字化平台的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并在社会行业市场中形成交流互动。从平台建立到最后在市场的落地衍生,需要经过五个主要阶段:内部服装设计作品资源的整合连结;资源平台与社会各组织的初步交融合作;与市场行业机构的多样化商业互动;在与市场行业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开发及创业转化;最终产生产教协同创新机制的出现。经过以上五个阶段,有效利用好高校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成果产出,在社会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学术影响及行业合作,寻求高校创新教育与发展的新方向。同时结合我国国家政策和当代互联网+时展主题下的要求,有利于实现高校智慧化建设和新兴技术变革教育,培养创新型、智慧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可越.创新化生存[M].北京日报出版社,2019.
[2]蔡宇杰.轻资产创业[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
[3]裴小倩,严运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4]瑟夫•E奥恩.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5]夏侯建兵.“五维一体”网络育人新探索[M].人民出版社,2017.
[6]王运武.智慧校园:实现智慧教育的必由之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作者:沈晶 单位:浙江科技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