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高专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服装设计是伴随着人类发展、科学技术进步而逐渐产生的交叉学科,融合了文化艺术、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知识。随着社会进步,社会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更替.高职高专院校在服装设计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对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期对高职高专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职高专;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高专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职高专服装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生源范围广,不仅仅局限于艺术类考生,还包括没有艺术教育基础的普通文理生等。面对不同生源,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并没有特殊区分,即使有针对艺术生源和文理科生源进行了专业名称的区分,但在实际教学安排中没有设置不同的人才培养计划。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通用同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服装,服装产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大批高职高专院校紧跟时代节奏,开设了服装设计专业。高职高专服装设计专业建设脱胎于本科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具有浓厚的学科色彩。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在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内仍然因循守旧,套用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照搬套用、原地踏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的伤害不言而喻。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开始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成为现代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不二选择。但很多院校目前还停留于低水平的校企合作,许多企业只是和学院签订了框架性协议,并未有实质性的合作项目;另一客观现实是,学校缺乏企业的工作流程、技术标准、考核标准,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岗位用人要求脱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角色弱化,人才培养方向及质量不能达到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安排时,依旧未能将学生实践技能指导的主导权交给企业。高职高专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通过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培养,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服装设计的专业能力,因此,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我国服装设计模式存在盲目跟风、抄袭、设计能力低下、创造力匮乏等问题,在进行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时,要重视设计能力、设计思维的培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弱等特点,采取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设计,在课程科目、授课时段、课程内容、课时量安排、教学方法等内容上进行综合考量。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设计思维的形成,以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才为目标,推动现代化人才建设,使学生在掌握服装设计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创造力,能够胜任与之相关的设计工作。在进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时,邀请名师、名匠,结合专业领域市场需求,探讨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适时调整课程结构。服装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涉及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工业设计等方向,需要区别对待,结合不同学科特色,紧跟时代需求,优化课程内容,更新课程内容,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类资源,开展特色专业教学,根据地域特色,结合院校自身特点,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代表性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和提炼专业课程,凝练专业特色。在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对高职高专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多采取鼓励式教育手段,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重视知识的延展与迁移,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扩充知识容量,提高专业水平。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将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将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以课堂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与企业需求接轨,以市场为导向,在课程的考核上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研究,有效开展新的育人模式。
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促进作用
第二课堂是传统课堂教育的延伸,充分发掘第二课堂的促进作用,拓宽艺术教育教学外延,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堂以外的课后生活中,对高职高专服装设计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强化实践,建立服装设计专业工作室,组织开展课后学习及服装设计专业相关活动。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成果挂钩,结合课程实际,鼓励学生参加各项设计赛事,在课程结束时举办小型的校内展示会提升服装设计专业校内影响力。成立校内服装设计协会、工作室,举行创意活动、集会。组织学生利用论坛、网站、微店等多种形式将课堂、课后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出售,并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结合第二课堂的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提供空间、提供平台。紧密联系校企合作企业,邀请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到校内外各项服装设计活动中来,将活动的组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更迅速有效地将课堂教学成果、学生创造设计的作品转化为经济效益,使学生的服装设计作品直接和市场需求对接,在市场检验中得到实际锻炼。
四、整合资源协同育人,推进现代学徒制建设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合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面力量,由政府牵头,鼓励企业与学校展开深度合作,对接渠道。如采取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对企业减少税收等政策倾斜,鼓励校企合作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等。充分开展校企合作,加强课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为学生搭建各类专业实践训练平台,对学生实践技能教育进行新尝试。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传统师徒制的模式下,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开展学生技能培养。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内推行实施基础创意能力培养、项目设计能力培养、综合研发能力培养三个目标。增加学生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的时间,将主导权交由师傅,使学生在企业跟着师傅在做中学,改变传统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使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能得到职业锻炼,提高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增加就业竞争力。在现代学徒制建设的基础上,拓宽校企合作外延,探索和实施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学工融合工作室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生产实践服装设计工作室,根据企业项目需求带动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在校内成立相关服装设计专业工作室,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在完成第一学年的学习任务后过渡到第二学年的学习中。通过学生的特长和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工,通过企业项目结合课程要求、毕业设计作品等实践环节,进一步锻炼学生设计、实践能力。探索形成一套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跨领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根据企业与行业需求,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复合型服装设计人才,使学校教育真正做到与社会与企业无缝对接。
五、总结
探索和建立符合当代高职高专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客观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立足实际,学习借鉴国内外高职高专院校先进经验,通过广泛的调研与论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学资源内,将教学成果最大化,以此促进高职高专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何婵.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技能与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8,47(8):82-84.
[2]胡议丹.“产教融合”应用技术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1):83-86.
[3]高明君.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艺术教育,2018(5):126-127.
作者:蔡珍珍 单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