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思维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服装设计思维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服装设计思维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摘要:从贯彻与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会议精神出发,为引导教育工作者对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调研方法,揭示了本科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因现行教育体系下课程设置门类分散,在专业设计课程中普遍存在忽视服装设计思维构建,从而导致知识断层的教学问题。进一步总结服装设计思维构建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力求提倡在教学中注重服装设计思维构建的意识,为提高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服装设计;思维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服装设计是设计艺术学四大主导专业之一[1]。自改革开放40年,纺织服装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各高等院校依托行业发展趋势创立服装表演、服装设计等专业。基于当下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世界服装业的发展呈现一种多元且多变的态势,服装设计教育事业伴随着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发展方向,迫切需要与时俱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提供优秀的接班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重于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经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由于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普遍缺乏引导与培养学生构建完善的服装设计系统,导致86%的受访学生在有关服装设计训练中存在“入手难”、“深入难”的教学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据文献资料查阅,国内学者对服装设计思维结构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则重于服装设计思维培养的方法,如王艺璇《设计思维与方法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王群山《论当今服装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方法》、许东春《从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谈服装设计思维的培养》等。基于以上研究现状与教学问题,文中对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思考,指出本科服装设计专业在设计教学中忽视服装设计思维构建的原因,对服装设计思维进行梳理、归纳与构建以及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为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我国本科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我国现行本科教育4年制的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主要分为四个思维阶段:思维转变-思维引导-思维创新-思维拓展(如图1)所示[2]。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与相关课程。在各阶段教学中所构建的知识结构承“阶梯式三角形”结构(如图2)所示,学生所学的知识层层递进,底层的根基越扎实,专业设计的拓展越有利。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进入二、三阶段专业设计,大部分学生呈现知识断层的现象,无法连贯地把前期所学习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为专业设计所用。为了进一步论证该观点,随机抽取我国三所本科院校65名大一以上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发现,98.46%的学生在专业设计课程中出现过“有灵感,不会用”的现象,其中经常出现该现象的比例为52.31%(如图3)所示。60%的学生选择服装设计难以深入,26.15%认为服装设计无从下手。深究其原因在于本专业教育体系下课程设置门类分散,教师浅层地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按部就班进行单个课程教学,忽视学生在思维层面上对本专业系统化设计结构的构建,以至于前期所学知识零散,阻碍学习迁移,产生培养质量、培养定位、知识结构的失衡。

二、服装设计的基本思维结构

服装设计是一门系统化、结构化的专业学科门类,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它是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造型艺术。其具有自身独特言语和表现规律,即以人为造型表现的唯一对象,以各种物质材料为载体,以特有的设计语言为媒介,形成自成系统的设计门类[3]。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设计是根据预先计划通过各种感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而统筹设计的则是人脑的思维层面。学生如何理解和构建服装设计系统化的思维结构是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掌握及运用设计方法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重点环节。因此,结合本科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与日常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与归纳服装设计思维基本框架(如图4),从而进一步阐述服装设计思维结构构建的重要性。

(一)服装设计的影响因素:服饰是社会文化的客观反映,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服装设计具有显著流行性、时尚性的艺术形式[4].在宏观层面上受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影响,如我国两汉时期丧葬礼仪以盛行金、银、玉缕衣象征等级之分。在微观层面上,受企业品牌定位、个人风格趋向等因素影响。设计调研是宏观把握设计方向与解决服装设计“入手难”的前期准备,该环节充分考量学生知识的广度与视野,要求学生重视前期工作的重要性,深入挖掘研究对象的内在含义,为后期的设计过程奠定基础。

(二)服装设计的构成因素:服装设计是以物质为载体的造型设计艺术。众所周知,面料、色彩、款式是服装设计的三要素。面料是服装设计的物质基础,色彩和款式直接由材料实现。在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这三大要素被作为重点知识强调,并以此展开设计构思的重要元素进行教学,却往往忽视链接三要素之间的桥梁,即工艺与图案。面料制作成服装款式,需要工艺的衔接。面料的色彩表现某种程度上需要图案的设计。理解服装设计构成因素的种类及逻辑关系是掌握服装设计法则的积淀。设计过程的掌握需要重视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累积,懂得运用累积的知识明确设计方向的选择,以防出现服装设计无规律可循的教学问题。

(三)服装设计的检验标准:设计反思是设计改善与提升的发展阶段,从设计构思到效果图或成品,学生时常对自身的设计作品产生质疑,却无法自主解释与完善,导致调查显示普遍出现“深入难”的现象,这不但归结于学生技术能力欠缺,且更需要反思其对设计检验思维的理解,即形式美法则及市场分析在设计过程中的运用。

三、服装设计思维构建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进入专业设计阶段是调动综合知识运用的过程,各阶段课程累积的知识在设计环节中环环相扣,形成知识的串联。系统化服装设计思维结构的构建使学生理解前期所学知识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设计的大脑指挥。因此,在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课堂内外注重形成整体设计思维的结构,理解其内部的辩证关系具有以下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专业单个课程知识在设计思维结构中形成系统,完善专业知识框架。现阶段我国本科服装设计专业单个课程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产生单向、分散的影响。在本科服装设计人才培养中,不但要求具备基本的绘图功底及掌握设计软件的能力,而且需要广泛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交叉学科的综合知识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服装设计思维的构建鼓励学生扩展自身知识的广度,关注历史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合,防止设计“浮于水面”。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型创新性人才。在专业设计阶段,课内外培养学生梳理、分析及归纳服装设计思维的内在关系,有益于学生对前期所学知识的回忆,进一步形成知识迁移。同时,在构建知识框架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触发自主探索与创新性精神。(三)有利于学生在结构化的设计思维系统中理解设计法则,提升设计能力。服装设计法则是专业教学中的重、难点,服装设计思维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在设计构思阶段中寻找符合主题的切入点,通过设计反思检验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探索完善设计方案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

四、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提升服装设计思维构建的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内涵与口径的调整,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上来,这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5]。因此,提升服装设计思维构建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在专业设计课程体系中增加服装设计思维构建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本科服装设计专业第二、三阶段专业设计课程设置基本是分类设计课程,如《成衣设计》《民族服饰设计》《影视服饰设计》等,这有利于学生掌握各分类设计的特征与设计艺术手法,但各服装设计门类过多,各任课教师大部分仅注重传授各自所担任课程的知识,忽视学生宏观对整体服装基本思维系统的健全与发展。因此,在服装专业各分类设计课程中,应适当增加服装设计思维构建的相关教学内容,从整体服装设计框架中理解各分类设计之间的区别,在共性思维中更好掌握各分类设计个性特征,准确把握各分类设计规律,完善服装设计人才思维结构。

(二)在产教结合教学形式中提高服装设计思维的开发。现阶段我国本科服装设计专业以传统课堂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它注重学生知识的累积,却忽略理论的实际运用,产生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之间的矛盾。自2017年,在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各高等院校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纺织服装作为我国传统支柱产业,必然走向产教结合的发展态势。此时充分考验学生对服装设计、服装市场、服装产业等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从企业现实问题中引出论题,通过分析讨论,建立新的理论体系解决服装企业中的实际问题[6]。在学校创设实习基地,兴办专业产业的新型教学形式中,有利于引导与提高学生对服装设计思维的构建,以服装市场发展方向、流行趋势为设计调研,以真实产品生产为前提,综合考虑成本与生产条件,最终接受服装市场销售的数据反馈作为设计的检验,真正完善服装设计思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三)以问题探索式教学方法激发对服装设计思维构建的兴趣。以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服装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等教育要从传授理论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现代化教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重在教学方法的提升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问题探索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法,以问题为起点,重视探索过程。因此,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灵活采用问题探索的教学法,重视“问”与“思”的探索,有利于学生在设计问题中调动思维层面的思考,通过思维结构的构建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设计结构思维学习兴趣。

五、结论

服装设计思维的构建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但需要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而且应重视设计思思维的培养,探索设计思维构建的方法,培养学生面向社会,贴近市场以掌握系统化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指导实践方面的学习,为社会培育纺织服装行业的创新型人才伏下基奠。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设计之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4:5.

[2]刘立军,乔南,胡玉良.从“破与立”谈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平台式”教学改革[J].服饰导刊.2013,6:90.

[3]刘兴邦.服装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品牌服装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9:127.

[4]许东春.从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谈服装设计思维的培养[J].纺织教育.2007,6:201.

[5]廖青.关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纺织服装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纺织教育.2009,10:28-30.

[6]陈建辉.优秀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服装设计教学方法之探讨[J].艺术与设计.2008,10:116.

[7]李杨,杨昕宇.面向个性化定制服装设计的虚拟人台及快速成型技术研究李杨,杨昕宇.[J].设计,2016,29(9):099-101.

[8]张婕,李正.东西方奢侈品设计的对比分析——以服装设计方向为例[J].设计,2016,29(10):114-115.

作者:李秋梅 赖晓玲 单位:广东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