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服饰导刊封面设计要素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首先通过对《服饰导刊》各个时期的封面设计比较,以及对同类期刊进行了相互的比较,从而指明了各个时期自身的差异与其他期刊的差异所在。然后,以封面设计中的有感要素为切入点,提供了解决当今封面设计中同质化困境的设计方法论,即有感要素之间的微调与袪装饰的设计理念。最后,以《服饰导刊》封面设计的历史演变为基点,有感要素间的作为间隙的白是尤为重要的启示,而且封面设计中的装饰语言也承载着历史自身。
关键词:
《服饰导刊》;平面设计;装饰;语言;生成
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封面设计中,有感要素是作为构成逻辑性架构的关键。有感要素是文字、图片、线条等设计元素的统称,正是在这些有感要素的聚集中才使得设计感得以生成。以有感要素作为切入点,就是要探讨它们之间的生成关系与具体内涵。经过前期调研笔者发现,当前服饰类学术期刊并没有注重封面设计风格化凸显与逻辑架构的统一,缺乏应有的期刊特色。譬如《时装》、《时尚芭莎》、《中国服饰》、《流行色》等期刊封面设计都具有同质化倾向,有感要素之间的组合并没有切中办刊理念,它们所作的封面设计只体现了刊物表征而并没有凸显办刊特色。故本文对自创刊以来《服饰导刊》封面的有感要素进行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分析,试图阐述这种设计理念,以期为服饰类刊物封面设计提供借鉴。
1《服饰导刊》封面有感要素设计的对比
1.1《服饰导刊》有感要素在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
自2012年服饰导刊创刊以来,封面设计历经五变。2012年的创刊号封面色彩搭配主要是以白色色调为主,白色代表了水般的纯洁,白不同于任何的色彩偏向,它在东方的美学观念里代表了空与无,老子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1]。这种无为而造就的空是作为一种可容纳任何色彩乃至思想的白,因此这种白相当于传统绘画的留白,让封面从内至外具备了透气感。此外,封面与白色相搭配的紫红色色调为辅,以弯曲的线条走向表达了抽象化的丝绸形态,在色彩相互照应的同时表达了期刊的办刊理念;还有,以复古的字体与纹饰的搭配凸显了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封面特色,再者封面以期刊字体与办刊理念“传承文化、美化生活、连线市场、引领时尚”加以搭配,使得在有感要素间起到了相互映衬的作用。2013年《服饰导刊》封面设计只在范式上的细微变化,因此与2012年的封面也是具有可比较性的。其封面风格仍旧是以白色与紫红色色调相搭配的,但是置于封面上办刊主旨的字样被隐去了,这样就显得更为整体化;由于添加了官方网站的二维码,因此将封面背页右下角的条形码挪至了封面正页左下角,以及月份色彩变更为贴合封面设计的紫红色;还有,采用了更利于放置的与良好质感的铜版纸,与之前采用的软质纸产生了不同的触感与阅读感受。总而言之,2013年《服饰导刊》封面设计是在细微调整中的小变化。直到2014年,《服饰导刊》的封面设计出现了比较显著的变化。封面背景采用了平面化的金黄色花草纹饰,这是因为“黄色是国色,它是神圣的,仅供皇帝和太子,即皇室的直系后裔专用……而金色象征着永恒之光”[2]。以暖色为主也代表了收获季节的秋天,寓意是期刊自创刊历经考验后的良多收获;字样仍旧采用了旧有的复古设计样式,与字体旁传统紫色纹饰相互照应的是背景后若隐若现的丝绸图案,其实这代表了一种传承与过渡,而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置换,《服饰导刊》的设计正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推进与演变。然后到了2015年,服饰导刊的封面设计通过更换色彩获得了新生。在平面设计领域扁平化设计趋势的影响下,整体色彩使用了天蓝色为主的平铺式的简洁化设计,天蓝色代表了希望与科技感,通过滤色使得在原有基础上更加统一了,冷色调与上一年度的暖色调形成了差异化。在这一时期,期刊字体产生了立体化阴影的改变,使得字体与背景相区分开,凸显了“服饰导刊”四字,同时标题与日期的紫色字体相映成趣。其实,在早期《服饰导刊》封面设计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字体与图案之间缺乏设计感与逻辑性,这些都是在微调之中得到逐步改善的。最后,乃是笔者主创的2016年第1期《服饰导刊》的封面设计,是一次较为明显的风格转向。第1期采用的是深蓝、浅灰、金色三色为主的色彩搭配,在背景上采用的是沉稳的深蓝色与低调的浅灰色的黄金分割比组合色块,字体是经过重新设计的细线体,提取了封面书脊两端的传统服饰色泽,从而形成了呼应,在翻阅的过程中,书脊两侧的传统服饰元味性;而且,在背页的字样的排版进行了逻辑上的整合,使得形成了视线的统一和生成关联性质,帕克就认为:“一件艺术作品就像一个逻辑系统”[3],而封面设计也亦此,尤其是背页中心的圆点起到了整体协调作用。实际上,2016年由于期刊变更增加至6期,因此采用了每期不同色彩的风格化设计,主要差别是奇数月份为沉稳的色彩,双数月份为鲜艳色彩。再者,笔者采用了西方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服饰相照应的设计风格,这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与推进。
1.2《服饰导刊》与同类期刊有感要素的横向比较
通过对同类服饰类期刊的封面设计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具备着共同点与不同点。笔者调研的对象主要包括《时装》、《时尚芭莎》、《流行色》、《中国服饰》等主流时尚类期刊。由于均属纯粹的时尚类杂志,在近几年它们采用了相近的设计手法:①多用明星或知名模特作为封面背景,在这些千篇一律的设计现象中,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相互借鉴而呈现出同质化倾向。这种大面积的有感要素的平铺手法优点在于吸引眼球,使人迫切想买下翻阅,缺点是并没有区分办刊特色,会被趋向判断为一般性的服饰介绍性杂志,而且这种直白复古的设计手法在后现代已经不适用了,在当下设计语言强调的是抽象概括、隐喻表达与意向化营造。意向化营造就是创造意象的意向性,“所谓‘意象’,就是一种一般普遍性的形象,不一定局限在视觉形象”[4]。意象意向化就是从普遍的形象通达至内在;②期刊字体的选用,在《流行色》与《中国服装》的字体标识中采用了相同的书法体,书法体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传统特色,但是在与英文字样的搭配变化中会造成有感要素之间的冲突;③在使用直白平铺的人物照片作为设计素材时,较少考虑到人物身体走向与字体排列间的内在关联,并没有使装饰元素之间相融。与同类期刊相比较,《服饰导刊》封面无论在外在设计还是内在意蕴都做到了差异的区分。《服饰导刊》作为一本以学术性为主的期刊,因此并没有采用大面积的人物作为素材。2016年版封面设计是用小范围的传统服饰作为点睛之笔,封面设计中的装饰元素在遮蔽与显现的交替中凸显民族特色与视觉趣味;而且重新设计后的字体并非采用传统的毛笔体或字库体,而是经过提取特点简洁后的现代字体,其字体线条的右向感营造了发展、向上的寓意;最后是《服饰导刊》在正面与背面的有感要素间形成了整体性,而且在背页字体信息的图式走向形成了逻辑关系。相反某些学术期刊采用广告作为背页,这样的行为割离了封面设计的整体感。
2《服饰导刊》封面设计有感要素运用的启示
2.1有感要素间的微调
通过2012年至2016年《服饰导刊》封面设计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平面设计中有感要素的聚集至关重要。有感要素的聚集包含着字体、图片、线条等的聚集。首先,乃是字体的使用统一规范,设计语言本身是作为规定的言说方式,词语本身的关联就是一种装饰,词语与语言是装饰与设计的关系,它们的关系是规定中的自由,也是自由中的规定。严格来讲,在一个平面文本上的字体不超过3种为宜,这是因为字体的多样化会造成整体的零散以及视线的不集中。而且在使用相同的字体之间亦可采用长短粗细、色彩变化等来进行区分差异性从而不显得单调。其次,乃是图片的合理使用。图片其实与文字是相互衬托的关系,尤其是图片的大小、色彩、主题都应当与文字相呼应。当图片较大的时可以用于背景展示,色彩尽量用单色来形成整体因而统一;图片偏小时则将有感要素应用于设计,色彩的丰富则可以起到装饰作用。最后,乃是意向性的营造,作为装饰意向化设计,正是由于有感要素的归隐,使其融为一体,才能致使设计感回归。海德格尔就认为:“归隐才提升物入于其本己,物才栖留于世界。庇护入宁静之中就是静默”[5]。恰好这种静默不是不发声、不言说,而正是通过静默的归隐得以言说,将有归隐于后,过分的装饰是一种僭越,造就的存在感是小美,这种所谓的美感仅存于须臾;而设计感的生成是在装饰元素与色彩的隐退后,运用无去凸显设计感,这种隐退不是完全没有,而是有与无的融合交织,用遮蔽的一面来显现有感要素。
2.2有感要素之间的留白
在封面设计中的文字组合也要具备着逻辑性,通过符号、空格、段落的错综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具备意向性的间隙装饰,这种间隙就是有感要素之间的白。作为间隙装饰,就是让文本成为一种空的容器,让有感要素之间具备流动感,在整个设计语言的系统中,一旦这种作为空白的间隙与文本意蕴相交融的时候,这种特殊装饰的意向作用就会发生。因为它对文本本身的意蕴,以及装饰要素给予主体的意向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引导着主体的思维方向,让设计的意味更容易被理解了。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空间是有深度的;的确,每当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空间的深度”[6]。在有感要素间留白,正是为了让文本具备一种空间上的深度,让文本可以容纳主体间的精神思想。
2.3有感要素的袪装饰性
装饰语言的审美表现是统一于整体的美感,它的生成是由有与无两个方面言说的。庄子曰:“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7]在这里的意思是,一切事物无论完成抑或损坏,都是复归于一个整体。对于封面设计而言,凡是表象上附加的装饰,它的完成既是一种完成亦是一种毁坏,在毁坏的同时又是另一种完成,这就是为什么封面设计需要装饰与祛装饰,装饰是做加法,袪装饰是做减法。袪装饰的定义在此阐释为:逐步祛除平面设计中多余繁琐的表面化装饰要素,直至有感要素与设计品本身契合。因此这种袪装饰被表述为基于设计理念的祛除,袪装饰的目的并非在设计与装饰二者之间二择一,而是使得设计与装饰逐步二合一的相向过程。简而言之,袪装饰就是如同奥卡姆剃刀般祛除冗余的部分,让设计理念本身显现,让装饰语言如其所是。这是因为装饰意向化是由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才达到完满的,它的最终完成,只有在把握度的前提下归复于始点与初衷,才是一种真正的完满。
2.4有感要素的历史性
通过对《服饰导刊》封面设计各个时期的历史考察,以及与同类期刊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知,在历史的推进中设计是相互而行的。这是因为,“时间性在何种程度上也最终奠定着对这些存在规定性本身的领会”[8]。设计范式总是随着时间性从而演变,因为只有在时间性中才能觉知到自身的缺陷从而改进。同时,设计语言的言说方式也受到历史的规定,以及与文本自身内在的规定。封面设计中的装饰并非一定要用直白显明的装饰元素,将小范围的装饰元素运用得当才是对整体感的良好呈现,封面设计中的装饰元素往往是传达期刊特色的设计语言。譬如2016年《服饰导刊》主要的特色栏目是民族服饰方面的,就与封面的民族服饰装饰元素所联系了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细微的装饰元素往往起到了平衡与凸显的关键性作用,它们承载着设计理念,将设计理念自行置入又自身言说,在引导人领会的同时总是具备一定的趣味性的。而且,“探讨语言意味着,恰恰不是把语言,而是把我们,带到语言之本质的位置那里,也即:聚集入大道之中”[9]。封面设计的装饰语言的规范逻辑是由内外相符而产生规范的,在有感要素之间的合理聚集中自行产生范式的,设计语言的本质,正是让有感要素的聚集为大道,成为一种承载历史的规范语言。《服饰导刊》的封面设计是建基于办刊理念之上的,是在内在意蕴与外在范式的统一前提下进行言说设计的。所以说,装饰语言的背后总是具备着一定历史意义,装饰语言在历史中将有感要素关联内在而进行聚集,这种无声无阒地聚集正是不断切近设计理念的真正步伐。
3结语
通过对《服饰导刊》不同时期的封面设计的比较和研究,我们可以得知,《服饰导刊》的封面设计正是随着时间性而推进的,而且是依据办刊理念而进行外在设计的。同时,与同类时尚杂志的比较我们也可以发现,《服饰导刊》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设计风格上都与它们区分了差异,是具备风格化差异的一本融合学术性与时尚传播类的期刊。值得注意的是,微调与袪装饰是有感要素在聚集中切合设计理念的方法。同时,作为间隙的白在封面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封面设计正是在中西对话中而不断萌发新生而持续推进的。
作者:黄思华 欧阳巨波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2009:22.
[2][英]C.A.S.威廉斯.中国艺术象征词典[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1-42.
[3][美]H.帕克.美学原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3.
[4][美]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7.
[5][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2.
[6][德国]莫里茨•盖格尔.艺术的意味[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155.
[7]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9:69.
[8][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357.
[9]海德格尔.在通往语言的路途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