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时政图书封面设计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时政类图书的政治性、新闻性和接近性强,受众面广,在介绍当前社会形态,引导社会格局中具有现实意义。如何用封面设计把时政类图书最优美的姿态、最好的宣传效果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正是我工作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本文结合多年来的一些工作实例,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突出主题,力现大气之势
“高端、大气、上档次”是我接触的大多数客户和读者对时政类图书封面设计的要求,简称:“高、大、上”。这个要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要做到并非易事。有些封面作品风格飘逸,但又显得严肃性不足。有些封面作品风格严肃,但在形式上又显得缺乏新意。个人对“高、大、上”气质的感悟如下:主题突出,用色沉稳。如《光耀楚天》一书,书名用书法体及图章来表现,红色图章居中,视觉重心一目了然,书法体的不规则形状也打破了方形图章的刻板。红色图章和内文配图组合而成的浅灰色底纹在色彩上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突出了书名和主题。稳重不沉闷,活泼不花哨。如《锦绣湖北———70年100个精彩瞬间》主题画册,用红色纸纹和凸起的花绘图案作为底色,配以烫金效果突出的“70周年”,既表现了庆典的喜庆,也没有表现出红色、金色和花朵等喜庆元素可能会表现出的花哨、浮夸的搭配效果。整体视觉体验稳重大方、醒目雅致。“简约”不简单,细节见奇效。如《社会主义历程与中国道路》一书,是极简的设计风格。封面上大片留白,所以需要在字体组合、点、线、面及色彩对比等细节上做足文章。简单容易,“简约”却很难做好。很多时候“多”不如“少”,“做减法”可能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正如在一张白纸上作画,越简单的线条,更能见一个画师的功底。
二、“借形寓意”,呈现思维之魂
艺术的表现形式再多样化,也是为图书的内容服务的。在着手准备设计之前,先从书名、目录、篇章、标题开始体会、了解图书内容,提炼内容精髓;然后要解读、理解图书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最后才是运用各种设计技巧和美学规律,将图书内容转化为优秀的图书封面设计作品。“借形寓意”,是一本图书的“形”与“思”最好的融合方式。优秀的时政图书封面设计,只有“形”与“思”相得益彰,才能够从“心”打动、感染读者。如《力量之源》一书,图书主题是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结合书名,我的理解“力量之源”就是人民群众,而“团结就是力量”,所以我构思了一个环环相扣的“团结之手”浅色底纹图案,彰显力量感的同时,作为视觉中心的印刷体书名的比重也没有收到减弱。如《茶画中俄》主题画册,表现的是中俄两国来往历史的湖北见证,载体是历史上的中俄万里茶道,所以我在设计上构思了一个茶壶,茶壶出来的茶雾映现的是历史上中俄两国当时茶道的起点和终点的标志性建筑。
三、系统架构,体现形式之美
设计元素相当于设计中的基础符号。图书封面设计的设计元素如图形,文字,色彩,点、线、面,构图等。设计师必须在掌握各种设计元素的同时,具备处理元素关系、运用元素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在注重整体的同时,亦不能忽视细节。合理而充分地运用设计元素,归纳出清晰的思路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创作出好的封面设计作品。如《凤还楚天》一书,封面上的设计元素丰富,各个元素单独看都很抢眼,如图片、色彩、中国风底纹、中英文书名,暗纹压底文字……如何选择、安排这些这些设计元素,既要体现形式美,又要主次分明?我的选择是把视觉焦点放在京剧脸谱的眼睛上。除了书名做烫金处理强化对比外,封面上的其它元素都做到弱化。如《聆听书的声音》一书,构图上力求一个“破”字。左上、右下不同比例的图案相互呼应,通过字体、图形、节奏的变化,在跳跃的画面上中保持稳定,突出主题的同时,又给读者一种舒适、新颖的阅读体验。
四、与时俱进,展现时代之韵
顾名思义,时政图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时效性”。在封面设计上如何准确表达时代主题、紧跟时代节奏,是时政图书封面设计工作上的关键。如《荆楚开发区巡礼》一书,是介绍“经济发展成果”的主题,设计之前需要思考用何种元素作为设计切入点。考虑到改革开放40周年,我选择的设计切入点是数字,包括40周年和1978、2018这几个相关数字,将它们进行重组整合,烫金效果同雅致的纸纹效果对比强烈,画面干净,既有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沉淀感,又不会有老套和陈旧的感觉。如《外国人眼中的湖北》一书,把鲜艳的色彩融合到人物侧脸的剪影当中,人物剪影和书名一左一右构图,一半浓烈,一半清新,人物剪影为点题服务,而左侧经过设计的书名和留白又能压住右边人物剪影的艳丽。在整体艺术气息浓烈的视觉效果下,很好地体现了时代的美感和韵味。
作者:舒巍 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