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书籍封面设计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以“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中的优秀书籍为例,分析近年来书籍封面设计的内容与特点,审美变化与设计趋势。文章归纳总结了书籍封面的设计原则;详细剖析书籍及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特征;分析当今传播媒介的改变及设计思潮影响下,书籍传统形态的突破以及纸质传播媒介的改变趋势,提供书籍封面设计的宝贵经验,使得设计师更好把握当下的书籍设计趋势及潮流,进行更好的创作。
关键词:封面设计;书籍设计;最美的书
“最美的书”是中国书籍设计的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5届,共评选出“中国最美的书”346种,其中有20种获得了“世界最美的书”称号。本文以部分“最美的书”设计作品为例,分析书籍封面设计的内容、特点、创作手法、审美变化,以及书籍封面的设计趋势。
一、书籍封面设计的内容与特点
书籍设计中的封面是装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音乐的序曲,是把读者带入内容的向导。封面设计承担了书籍的“头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读者第一眼就能看见的内容。在书籍的编辑制作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图书的封面设计既要遵循美术创作的规则,还要体现图书的类别和主题,传达图书想要表达的思想精髓。意味着封面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图书外露的面封、书脊、底封部分,还要规划图书整体的装帧效果,思考环衬、衬页、扉页、护封、辑封、正文内容、插页等,并考虑系列图书的函套的设计,是一个整体的书刊美术设计。不仅仅设计与书名或正文内容相关的艺术形象,还要考虑封面的设计是否符合书籍类别的特点。例如,文学类书刊因题材和体裁的多变,作者的不同可以呈现不同的风格,这一类书籍的设计风格也会因此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文学和艺术的趣味;而科技类的书籍因为理性色彩浓厚,封面的设计需要严谨、简练;古籍类书籍因其内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感厚重,则需要设计得古朴典雅。用不同风格来体现不同类别的书籍,也是封面的功能性之一。书籍的封面设计也遵从整体的书刊美术设计的几个特点,即两个“统一”和两个“结合”。第一是从属性与独立性相统一。从属性是指封面设计必须为书籍内容服务,对内容起映衬、补充作用。独立性是指封面设计必须用独特的艺术语言,遵循独特的形式法则,采用独有的处理手法。从属性与独立性统一也就意味着必须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从书籍的整体角度设计各个组成部分。第二是文化性与商品性相统一。文化性是指封面设计必须体现书的文化气息,要有“书卷气”。商品性是指封面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广告效用,能提供商品信息。这二者的统一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一本书既要能用形式吸引读者,也要在内容上经得起读者的推敲。第三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材料、工艺、印刷技艺、图像处理技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和技术,在图书的封面设计上,要学会掌握新的形式和技术,用科技为艺术设计服务,将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第四是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时代特色是指封面设计要有强烈的时代感,跟随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民族特色是指封面设计过程中,要根据书籍的内容与特点,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展现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这二者的结合意味着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者要会用更先进更兼容的方式体现民族文化。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从图书的内容出发,既服务于书籍的内容,考虑书籍的整体设计效果,又体现封面设计的独特性;既带有“书卷气”,又不能少了商品性;既可以用新技术新材料来创造新的封面形态,又能发扬民族特色,展现时代特征。以2003年获得“中国最美的书”称号,2004年获得“世界最美的书”金奖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上下册)》为例,这套书采用复古的四眼线装,一函两册,图画集中收录的是梅兰芳纪念馆中现存的全部的“缀玉轩”珍藏的戏画与脸谱的复制图。右边靠近锁线的地方是竖排书名,“藏”字处理成红底阴刻印章形式,右半边除了书名则全是留白,很得古意;左边是《霓虹关》《群英会》《思志诚》图谱中的五位人物戏画,设计者将他们的形象单独拎出来,重新组合,成为姿态各异的人物群像。这两册书的封面设计已经很好地点出了这本书的内容以及类别风格,我们能直观地从封面了解本书介绍的是关于梅兰芳戏曲的图画,还能从封面一窥书中收录的图集的风格。
二、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变化
近年来,读者的审美变化有以下四个特点:整体化、艺术化、个性化与复古化。整体化是上文提到的,封面设计不仅仅需要考虑面封、底封的设计,还要考虑书刊的整体设计。不仅书籍的面封、底封需要是一个整体的设计,书的正文版式,书的勒口、扉页、环衬甚至是护封、腰封都要与面封底封的设计风格统一,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如2012年“中国最美的书”《墓畔挽歌》,全书以黑、灰、橙为主色调,封面以深灰色为底,在书籍上面的约四分之一处加了一条横贯面封、底封的灰色线条,线条上是简洁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介绍,书脊与三面书口都是橙色底色;外套一个向上开口的浅灰色函盒,函盒开口处印有排版典雅的正文内容节选;正文内容也是以黑灰橙色为主色调的彩色印刷,中英文交错排版,使用不同颜色字体区分,使得整本书的主体氛围得到了强化。这一类整体化的设计让观众感觉更舒适,也体现了书籍的整体价值。艺术化是指读者更喜欢设计得更有文艺气息,通俗点说就是更好看的书。正如朱光潜在《美在从容生活间》所说:“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更有艺术气息的,更美的书,读者购买与收藏的意愿则会更强。“中国最美的书”中,2004年的《姹紫嫣红——马得昆曲画集》,2007年的《说什么怎么说》,2009年的《失物之书》,2014年的《羽毛》等都是非常具有艺术感的书。个性化既是指读者对于特定的设计有偏好,也是指读者对于符合自身特点的书籍有所喜爱,只有有着强烈艺术个性的独特的设计才能触动不同读者的心弦,引起共鸣。如2018年的“中国最美的书”《醍昂——白明的国度》,这本书是陶瓷艺术家白明的作品集,书籍整体采用雅灰的色调,封面使用富有肌理的纸张,文字编排也给人一种干净、温润的感觉,正契合陶瓷的干净与白皙,而函套使用的材料是瓦楞纸,瓦楞纸常作为包裹易碎品的外包装材料,也让人联想到陶瓷易碎的特性。这本书突出了书籍内容“陶瓷”,也用特殊的材料和设计让喜爱陶瓷的人愿意细细品读。复古化不止是说书籍设计的复古化,还有书籍内容的复古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理念,让更多人开始关注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在书籍的选择上更偏向于那些传扬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内容的书籍。因此,封面能用中国元素体现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设计更能抓住读者的眼球。如关于“曹氏风筝”介绍的书《曹雪芹风筝艺术》和《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分别获得了2005年和2006年的“中国最美的书”称号,两书的共同点就是封面都用曹雪芹的风筝图谱作为封面的最主要的图形元素,用鲜明的中国元素——风筝,点明本书的主题,并给人美的享受。读者的审美心理是不断变化的,了解读者的心理,把握当下的潮流成了设计师的必修课。但并不是一味地遵从读者的审美,抛去自身的艺术品格,成为市场内大多数相似设计中的某一个,毕竟艺术是有个性的,读者的审美与流行的趋势也是互相影响的,设计师可以用符合市场的个性化设计引导读者的审美,形成新的流行趋势。
三、书籍封面的设计趋势
近年来,书籍的设计趋势有以下三个方面:风格多变、淡书籍化、形态多变。风格多变不难理解,在一切都多元化的今天,在读者需求多样化的条件下,书籍的设计风格也呈多元化的状态。新内容、新想法、新手段都能引起封面设计的多样化,而受不同的美术流派的影响,设计风格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本文不在这一点多做赘述,重点分析以下两点。淡书籍化意在表达尽量弱化程式化书籍的特点,用其它手段改变书籍形态的设计。这一点暗合了读者想要看到艺术性的、有个性的设计的心态。2007年“中国最美的书”《亲爱的宝宝》则是设计师用别的手段改变书籍形态的一个例子。这本书的内容是一个父亲用书信形式写给小孩的杂文,因此在书本外,设计师设计了一个橙红色的大信封作为书套,包裹“信件”。乍一看,这就是一个很特别的信封,很难想象这里面是一本书。再例如2017年出版的《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虽然这套书没有获得“最美的书”称号,但是在装帧艺术上也十分特别,这套书外包装为1960年代风格的复古旅行箱,里面是薯片式外包装和口袋本大小的八本诗集,整套书一眼扫过去就像八袋膨化食品,而不是书籍。形态多变是随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而实现的,具体表现在书籍的开本、材料、工艺等不再局限。如2016年“中国最美的书”《金陵小巷人物志》,本书的内容主要描写南京城小巷里的小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所以这本书的设计使用了符合小人物氛围的小开本,但封面字体却使用了街头墙壁上的粉刷体大字,封面书名用大字占满,内文的版心也比较大,体现了小书大内容的设计理念;新材料的应用也使得书籍设计的质感有了更多样的呈现,如2018年“中国最美的书”《鲛》的封面纸张就是手工制作的带有水波纹的纸张,带有凹凸的肌理,很好地契合了“鲛”生存的环境,而这些纹路又仿佛一张大网,将“鲛”捕捉;新的电脑设计软件,新的印刷、烫印、成型等装帧工艺,让书籍的多种形态的呈现有了新的可能,例如近几年来很多书都喜欢做的“裸背”的设计,就需要依靠新工艺来实现,又比如形态各异的封面形式,也需要新的技术来实现,比如2017年的“中国最美的书”《画境——天地行者余工作品100幅精选集》,这本书的封面就是选用厚板纸,在面封中间对折,如同一扇大门,这样函套式的封面也别具趣味。图书的封面设计作为艺术性与商品性结合的艺术来说,是需要接受读者的审美检验的,读者的审美变化与当下新的设计趋势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互相刺激的,设计者需要认真研究读者的审美变化与当下的设计趋势,勇于跳出框架,打破形式,用更新的创造形式影响读者的审美,引领市场的潮流。
四、结语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学习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多,书籍不再是单一的传播信息和知识的载体,而电子书的出现又让纸质书的出版市场慢慢紧缩,这些都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书籍设计工作里,设计师必须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把握当下的设计潮流,才能设计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有个性、有艺术性的好作品。
参考文献:
[1]朱光潜.美在从容生活间[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2018.
[2]李寒林.论《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的书籍设计[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4.
[3]俞敏燕.21世纪书籍封面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6):63-64.
作者:张静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