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面料与构成结合的文化创意设计思维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论面料与构成结合的文化创意设计思维,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论面料与构成结合的文化创意设计思维

摘要:人的思维构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有对过去经验、知识的积累,也有对现实感知事物的反映,还有对未来延展的预判。针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和面料再创造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运用问题,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角度,结合艺术设计学,对装饰面料再造的美学法则,形式意蕴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得到装饰面料再造虽然是实践性很强的创造活动,却带有一定的形式因素、内容语言和精神价值的结果。研究表明我们不单要看文化创意产品视觉效果,更要读懂文化创意产业中,装饰面料的内部联系与设计规律,懂得它的产生方式与思维规律。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构成艺术;面料再造;设计思维

面料是艺术性的有形载体。面料设计与再造运用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重要研究课题。装饰面料再造是指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法对原有面料进行再加工,追求形式意蕴的同时形成突破,使之更符合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整体风格的需要。很多关于装饰面料再造的文章都在不同程度阐述用什么方法和怎么实现的问题,我们想在本文探讨的是面料再造的艺术美学与设计思维问题。

一、 面料再造设计为文化创意产品视觉表现服务

面料再造的艺术效果通常包括视觉效果、触觉效果和听觉效果。触觉效果强调面料的立体性和肌肤触感,听觉效果强调人体运动下,面料之间的摩擦韵律,三者中视觉效果还是占主要因素的。文化创意产品往往是通过视觉表现生成视觉效果。视觉表现的内容是观看与思考呈现出的结果,具有设计师本身的意志写照。视觉表现分为根据对象进行观察、构思和选择有效手段进行良好视觉表现两个部分。这里除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之外,隐性的情感、内在的需要和主观的创造思维都是面料再造设计的思考部分。而提升装饰面料的肌理秩序、构成形式、色彩语言等方面,运用折叠、拓压、切割、弯曲、镂空、拼接、抽纱等方式进行平面、立体、半立体造型则是后者的表现部分。在这里,我们将装饰面料再造不单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而是作为设计思维的一种基础训练,它也不再只局限于服装设计的门类,在环境艺术、配饰、包装、产品设计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不妨将它作为设计思维的具象表达,在狭义的具体操作中进行面料各种表情的诠释,目的是:我们要将创意设计更多面,视觉表现更丰富,也作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力量源泉。

二、康定斯基的形式美学与构成主义

瓦西里•康定斯基是现代抽象艺术理论和实践奠基人,他在受到印象派光与色彩影响基础上对传统绘画艺术进行突破和重新解读,主张抛开物质重负,唤醒艺术中的精神。他在《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表达了他的美学观点,即:“凡是内在需要的,发源于心灵的,就是美的[1]。”他的作品往往在画面空间中,用排列的、急速的、运动的色块,方、圆、三角,粗线、细线,点的形状进行思考布置。所有这些以抽象的色块、点、线组织在一个画面里的艺术语言体系会建立在视觉到心灵相互转化的审美机制上。康定斯基说形式是内涵的外观。这些形式要素共同组成,表达内在精神的构成性。康定斯基开设了以抽象观看的思维方式探索自然基本法则、秩序以及物象内在结构的方法。根据内在需要,在联系和实践中获取内在精神实体化所表现的形式要素和结构进行重新构造[2]。他的理念中,观察与构思占有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而制作只是将这种想法表现出来。在这里,构成主义讲的是运用一定材料,按照构成原则和形式法则对面料进行加工设计的概念。构成原则包括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稳定与比例、节奏与韵律等。它源于俄国的“构成主义”,但又与包豪斯基础课教师伊顿的教学理念相联系,强调平面、立体的形式,对色彩肌理的理解,从个人的感受和艺术立场出发,将感性融合理性思维,在科学立场下进行创作。

三、装饰面料再造中文化创意设计的形式意蕴

装饰面料再造中对形式的体现,有一定理性的成分,可以变形、破坏、附加、改造等。在有关面料的文创产品设计中,会发现点、线、面三要素组成了它的形式语言。设计中运用线与面的关系,使色彩和肌理带有丰富的艺术性,可以在文创产品中绵延出无限的可能。在设计中以立体的形式展现肌理与线的连接关系,以一种有思考的形式美感组成在一个空间中,形成半抽象的视觉关系。曲线的柔软,带有一种抒情的情绪,折线给人一种挫动感,激烈的、刺激的感觉,都可以表现出强烈的抽象性,构成丰富的形式意蕴。方形是稳定的、让人信任的,方形面积的错落排列能够产生出某种节奏,圆弧形有音乐的感觉,某种隐秘的感情和设计师的精神力量贯穿其中,蓄存着美与力量的均衡感。当我们看到不完整的事物,视觉会自行脑补它完整的样子。在面料设计上,做关于负空间与空洞的奇思妙想,会形成一种丰富、抽象的视觉关系。空洞的点与面本身是稳定的、呆滞的、没有方向感的,有一种顿的感觉。而当点的形状不规整时,它们就活泼起来,生命力旺盛起来。点与面的形态会呈现为负形,饱满、圆融。

四、抽象构成思维下的文化创意设计与面料再造

培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师首先是要培养、更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模式,其次才是依托载体的表现技巧[3]。从材料到材料艺术,到材料艺术下的空间,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创作过程。虽为装饰面料再造,但作用绝不是装饰本身,而是在材料质感和肌理探索下,新的空间层次服务,追求多维视觉形象的创作,使主题更有意义。这也是在“大设计”概念下,针对软装领域推陈出新上所面临的较大的考验——怎样给视觉以新的刺激!在我国,软装设计师更像是各类产品的搬运工,真正涉及研发创造的还很少,即便在一些设计前沿的城市出现的设计师,也更多地像图案设计师,无限重复在图形的创作中。盲目模仿国外流行家用纺织品的图案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广泛的,长久下去,家居设计必将失去设计创造的原动力成为国外纺织品宣传的喉舌与追随者,不利于本土文化发扬与创新。面料再造在服装领域被多次研究,且归纳整理的资料也更系统化。国外很多家用饰品创意设计都是源于成衣的面料和图案的转化,如今独特的面料再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风格,探讨面料再造的设计方法和工艺手段,为传统面料增加附加值已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各种展会、交易会上的亮点,从纱线到面料生产到设计师都在尝试在面料艺术含量上寻找新的设计突破口,都更加注重面料设计的开发,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很多面料的再造设计已转化为了面料的一次设计[4]。在空间设计中,设计师从最开始的对面料设计的个性化体现,追求视觉冲击力,演变到了运用不同材料的大胆组合,发挥面料艺术化的最大表现,无声渲染空间风格特征的能力。在装饰面料再造的创意中,要保持着节奏感和非客观物体的形式,用直觉做出发点,理性做引导,根据面料的组织结构所产生的本能感觉来设计[5]。直线或几何的曲线对色块、点相互关系进行探索尝试。加工方法也不必拘泥,折叠、拓压、切割、弯曲、镂空、印制、植绒、刺绣、复合、拼接、编织、创意重组,只要达到目的,载体允许都可以进行。

(一)模仿动植物的装饰面料设计再造

制造最初是模仿,然后就是印象。通过对不同生物生态机理、形态特性的概括提取,对所见形态进行转化设计,是面料再造的一种设计思维。利用面料制作出复合空间需求的作品,模仿生物为现代设计师提供远远不断地创意灵感,在加工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加深对主题的理解与体会,结合多种材料与工艺,形成特殊的设计效果。

(二)模仿自然的装饰面料设计再造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形的世界,自然是伟大的造物主,是人类永久的造型设计导师,探索的一切规律在自然界都能找到答案,很多师法自然、胜于自然的创作成果让我们置身到“虽由人做,宛如天开”的妙境。人类的活动就是由置身自然、仰视自然、模仿自然开始的,面料造型尝试结合自然的一些细节,模仿山川大泽的层峦效果。布料层层叠叠的堆积、缝纫、褪色,磨边,将山川的沟壑感,不同的材质相互组合,正反搭配,使面料在空间中展现丰富的表情和引人发醒的深思。

(三)模仿人文环境的装饰面料再造

从人文环境中要灵感,就是要把自己放在历史、文化当中,要形式与色彩的答案,在面料上可塑空间很大。身临其境的体验是立体的,它能帮我们咂摸出的文化沉淀的味道。在形式美的帮助下,运用面料造型可以更好地凝结艺术载体,附着在有意味的空间里。面料层叠打破平面的单调,染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物理工艺上加上染制技术,可以做出更富有感染力的作品。这种多途径、多工艺的表现,会形成强烈的代入感,给空间注入灵魂。

五、 结语

面料再造,实际上是一种以面料为在载体的创意设计活动。在空间中起到点化、烘托、情感上着重强调等心理感受,在视觉上有丰富空间能量的力量。在特定的面料基础上添加不同质感,使原来平淡的平面感在重塑与造型下获得新的秩序、肌理和色彩,从而产生交织的重构之美。而结构方面的再造也在产生强烈肌理效果的同时,凸显材质本身的内涵和所要表达的意义。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出发,这是一种从功能主义向更多元化文化表达的创新方式。不仅在室内设计环境中,在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中都可以广泛应用,让材料叠加过程中产生更多深层次的含义,在创意表现凸显更多的审美情趣。面料再造这种艺术创造模式虽然是很实践性的创造,但是却带有强大的形式因素、内容语言和精神价值,我们不单看中创作结果的视觉效果,更要读懂面料再造的内部联系与设计规律,懂得它的产生方式与思维规律,了解形式尺度和结构构成的基本思想和观念。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为面料再造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思维更开放,技术更多元,应用更广泛,由此展现的文化创意产业舞台也是无限宽阔的。

作者:刘以畅  陈丽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