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自媒体的美术创意设计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科普媒体进行内容创作中,视觉艺术创意设计是很重要的内容,美术创作内容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使得晦涩的科学知识更易理解。本文选择科普自媒体当中的美术创意设计内容进行研究,描述科普长图的开创者“局部气候调查组”自媒体对于科普美术设计的应用方式,从美术设计的视觉传达、长图漫画营造的特殊时空感和美术设计的创意故事线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科普自媒体;美术创意;局部气候调查组
一、引言
科普媒体一直是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独特的内容进行传播,其全媒体的运营和转型方式也是行业的重要内容。科学知识的普及、传播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高素质公民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科普媒体的建设就十分必要,高效的、良好的传播方式和传播体系,对于阻断疾病的传播、形成健康的舆论、保障国家社会安全、阻断谣言和抑制社会不安定因素也有作用。媒体运用话语解释、新闻范式、议题生产来进一步整合传播,使得科学知识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生产不再变得高高在上,促进了人类知识的普及。科普媒体的进步、运营和发展是现代社会知识传播的重要一环。
二、概念界定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是指利用各种传媒和活动,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技术思想和知识的行为,其传播过程主要体现为规模较大的大众传播和定向性强的群体传播。科普媒体传播形式主要包括纸质媒体出版、互联网科普出版、网络科普互动、线上——线下科普传播活动等,包括科普创作与传播两大方面[1]。科普媒体,顾名思义就是进行科学普及的媒介渠道或组织机构,科普本就需要以媒介为载体来传播给公众。本文的科普媒体主要是指科普知识的传播渠道,更多的是指具体的传播平台,比如传统媒体、自媒体等。科普自媒体即运用新兴媒体、智媒体进行科学知识普及的媒体组织或机构,本文主要指实体性的媒体组织。在科普媒体内容的创作形式当中,动漫和动画设计是很重要的内容,因为受众涉及低龄儿童,和一些复杂现象、太过微观或太过宏观的内容并不能全都用真实的画面展现,在这些内容方面就需要虚拟的动画和美术设计,来运用到科普的内容当中,动画或美术内容具有直观生动、活泼形象的特征,使得晦涩的科学知识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受众的接受程度也会提升。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使得科普动画的生产制作周期缩短,提高了工作的创作兴趣,涌现了许多科普爱好者个人的账号,尤其是在移动端发展十分明显。
三、研究内容
如前文所述,科普动画的优质内容是创造科普效应的重要领域,对于此方面来说,美术设计和制作对于科普创意的发扬就很重要。本文选择科普自媒体中的设计内容进行研究,描述科普长图的开创者——“局部气候调查组”自媒体对于科普美术设计的应用方式,来探索科普自媒体美术创意设计的创新型发展路径。研究内容和样本主要以微信公众号的推文为主分析的长图漫画内容,总结自媒体的科普内容创意和美术设计应用方式。微信公众号是北京局部气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设,由“局部气候调查组”设计工作室创作,该工作室从2016年成立,最初的几个创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媒体定位为“专注于科普的原创内容平台,知识的雕琢者,长图叙事风格的开创者”。微信公众平台创设仅有三年①就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并开创了长图叙事科普平台。2018年11月,设计室出版了《万物漫游指南·上天》《万物漫游指南·下海》两部长图科普书籍,由果壳CEO姬十三在推荐此书时说:“这个时代的科普,难在多学科知识整合和高效且有创意的表达,如果能再多一份生活之趣,那无疑是锦上添花[2]”。可以看出,“局部气候调查组”的运营创作获得了业界的肯定。
四、美术创意设计运用方式
(一)科普长图传播的创新性。“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时代,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图片的侵袭”。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40年前曾预言出的现代视觉景象。如今,人们已经完全步入到普遍的视觉情景之中,读图和视频更加易于解读和传播,“读图时代”“视频时代”的发展是必然趋向,更是视觉文化快速发展的显在表征。在消费型社会中的媒介文化作用下,文化的形态已经从以语言为中心悄然转向以视觉为中心,视觉效果在美术、摄影、电影、广告等产业的应用广泛度也越来越高。“视觉的事物也瓦解和挑战着任何想以纯粹的语言形式来界定文化的企图。[1]”消费时代实则是“读图时代”进一步的商业化发展,而起源于美学和文艺学的读图范式理论对设计文化、文化产业也在发生着改造功能,这种改造功能将会深刻影响我国的设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包括传统的平面美术设计。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也越来越注重美术设计创意方面的运用,认识到这一点有益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科普媒体的发展也包括在内,越来越多的科普知识往往通过更加直观化和生动化的图片和视频,尤其是短视频的方式来传播。对于科普媒体来说运用绘画设计的方式去传播知识,是从科普媒体诞生之日就自带的属性,知识传播给知识接受程度不同的大众,需要视觉这类通俗、直观的表现形式。随着知识传播路径的改变,科普美术设计也迎合着媒介的需求,从纸质书籍到电视再到移动的智能媒体,我们更多的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接受知识和信息。“局部气候调查组”科普自媒体的创设没有经过传统媒体的转型,是新媒体的直接产物。其微信公众号推文则是一贯采用长图漫画的设计风格,且全部都为原创漫画内容,不同于通常的漫画设计创作。尤其是对于科普知识来说,不同于碎片化的图文结合,长图漫画具有整合知识的优点,不仅很好地适应了手机阅读的习惯,而且使得内容具有了很大的连贯性。推文内容的设计方面,插图开始之前都含有图片长度和阅读时长的提醒(见图1)。即便是具有长度的提醒,阅读的时长一般不会超过十分钟,再加之一些简短动画视频加以调剂,科普内容的形式不至于单一和枯燥。新媒体的传播还可以加上音乐等听觉语言,而且推文的图画当中会添加适当的拟声词来展现听觉,比如“嘀嘟”“哗啦啦”“咳咳”等,使得画面包含了听觉的因素,受众的观感也随图片的滑动增加并融入长图创造的场景中。传统的视觉形态语言已突破了二维的限制,在新型的视觉表现形态中,它不仅继承了传统视觉艺术的功能和属性,还融合了新媒术技术中的声音、运动等多种表现手法。听觉感知和空间变换给予人们在视觉体验中增加了新的审美维度。长图的视觉艺术表现,将传统的视觉形态语言和传播方式在科学知识传播的文化情境中不断地更新与修改,丰富了长图的感官体验和对知识的新鲜感。
(二)美术设计的时空感营造。视觉传达本就是美术设计最突出的特征,加之长漫画的设计还可以营造独特的空间感,由于适应智能手机的上下滑动阅读,所以使得长漫画的线性营造时空感成了可能。“局部气候调查组”经常使用这一方法漫画设计多次采用时间线梳理、穿越桥段、从高空掉落某地、从地面潜入深海等等来进入故事线(见图2),然后进入科普知识拓展的阶段。这样的开头实则具有和新闻标题类似的功能,直接吸引到受众进入情景。时间线的梳理用长图比较清晰,空间感的营造则是创新的地方,“局部气候调查组”有时会将二者统一起来运用,用视图创造科学的想象空间。同样和地下类似的还有“下海(海洋科普)”“上天”(航天科普),以公号的第一篇爆款文章《一起下潜,海底一万米》为例,深海的动物分布于不同的深度和领域,推文则是以长图的形式回顾深海区域迄今为止的有关记录,来表达人们探索的深度。另外,也会加之其他一些有关深海的情节,比如将金箍棒和孙悟空安插在深海7000米处、改革开放之后的“下海”也成为相关的科普知识,历史感、幽默感和科学感并重。这是在长图美术创意运用当中的一大亮点,绘画的想象力得到彰显,科普可使诸多的社会场景一并展现,并增加了历史和生活的维度,这关键在于绘画者的安排和创意设计。对于科学研究已经存在的知识可作为科普,另外的社会知识也增加其中,拿上述的“下海”举例,“下海潮”的历史知识包含在了海洋生物科普,虽然大家都知道“此海非彼海”,但是绘画只需增加一个具有年代感的小人物,就可使绘画具有冷幽默的气质。2019年10月的推文《人生一串》中,绘画是一根钢签上面串着烧烤的食物,“相比于可乐,辣椒素更加荣誉感脂肪,用全脂牛奶解辣才算得上是高效的灭火方式,实在找不到,也可以试试舔一下邻座的胖子。”烧烤串带来的视觉效果成功把受众代入了强烈的社会化真实的空间当中。
(三)视图的科普故事创意。“局部气候调查组”的科普创意往往以故事的角度来呈现,通常是设置虚拟的场景,但科普的内容是连贯和科学的,科普和虚拟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叙事方式。以公号的一篇广告推文《一九三一》为例,内容虽是一篇百雀羚广告的软文推广,但是特殊的情境和故事线设置使得这篇文章一炮而红,成为局部气候调查组的一篇成名文章。虽然涉及和融合到广告的推广,但是长图营造的是一个民国时期的女刺客刺杀“时间”的故事(见图4),将科普知识融入故事当中,有涵括故事的可读性和神反转。这样寓教于乐,知识的传播力会显著提升。这样的故事线和情节设定往往包含了制作者本身对于科普知识传播的创意,符合观众的接受心理,枯燥的科学知识通常被视为专业领域,普通人可能会觉得自己难以理解,但是科学往往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故事情节插入多种网络热词和槽点,科普变得生动和接地气,不高深也不晦涩。这是一种站在读者的视角上思考的传播理念:做受众都看得懂、乐意看和乐意接受的科普内容。历史、金融、科技等这些知识本身比较晦涩,经过创作和加工,知识转换成好看的漫画、好玩的语言和有趣的段子,文章内容和插画的故事性将这些串联起来,使科普变得有趣。值得一提的是,长图故事的绘画创意明显的具有一致性,原创的故事必然具有原创的人物造型,从百雀羚的推文来看,整个色彩搭配是品牌方的绿色,美术的效果也是民国的上海老街风格,符合大多数人对于民国画面的想象。另外,笔者发现,绘画师或设计师的风格各异,但是一篇图文基本由两人完成,组别相对固定,而且长图的创意和表现风格相对一致,比如色彩、字体、人物设计等,所以不会出现设计方面的拼贴、断层和违和,笔者在“好奇博士”的推文中发现这样的设计,不一贯的插图往往可读性不尽如人意。美学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美术创意设计的色彩运用、搭配、绘画风格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局部气候调查组”在内容制作方面的人才优势所推动的,“局部”对于领域内类似的科普长图漫画风格的自媒体可有启发,以便多层次的展现绘画科普的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林雪涛,杨柳.新媒体时代科普创作与传播策略[J].传媒,2019(21):61-62.
[2]局部气候调查组.万物漫游指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11).
作者:刘巧荣 单位: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