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化创意产业现状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提要:本文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检索内容,以“篇名”、发表时间“2004~2019”为检索条件,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文献检索,通过对文献数量、类型、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与研究现状,以期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作贡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类型分布;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趋势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篇名检索词,对2004~2019年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总共得到6,380篇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文献,如图1所示。对文化创意产业文献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之后文献数量呈逐步增长的态势,总量在不断增加,2013年文献数量达到巅峰,此后文献研究数量逐步下降,从数字来看,由2004年的3篇文献增长到2013年的681篇,此后逐步下降到2019年的357篇。2004年的一篇文献为郭少棠在《中国文化产业评论》期刊上发表的《香港与内地文化创意产业的渊源与转化》,文章从“创意工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概念的内涵和特征对比,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工业”和“文化产业”的一个中介性概念,可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在实际运作方面的磨合。随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实践逐步进入繁荣时期。2013~2019年,文献研究数量呈下降趋势,期间的文献研究更加深入细致,涉及面更加广泛,紧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图1)
二、文化创意产业文献研究类型分布
笔者对2004~2019年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文献(6,380篇)进行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2004~2019年共有5,089篇文章发表于期刊,占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文献总量的79.76%,其中,核心期刊(含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EI来源期刊)1,055篇,以文化、经济、美术类期刊为主,占期刊研究总量的20.73%,占全部文献总量的16.54%,从数量上看,核心期刊以上的量所占比例不高,总体研究质量不高,今后应当加强高质量论文的发表。期刊类的研究主要注重于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特征、发展机理、制约因素、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绩效评价、竞争力评价,文化创意产业与科学技术、工业、旅游业、服务业之间的高度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此外还涉及文化创意、文化创意产品、人才、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等方面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42篇,占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文献总量的0.66%,硕士学位论文600篇,占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文献总量的9.4%,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大多选取自己家乡所在地或者读书学校所在地的区域为研究对象,紧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
三、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内容分布
笔者通过对2004~2019年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创新与评价四个方面。本部分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对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解析。鲍枫、沈颂东(2013)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以创造为核心,以文化为基础,以高科技为手段,生产高附加值产品。邹樵、肖世姝(2018)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的思维、创造力和技能为核心,运用高科技和知识产权,以文化产业为依托,产生高附加值文化产品和创意成果的行业集群。
(二)对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洪振挺(2016)对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的演化进程、动力机制、主要模式进行研究,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认为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演进过程既有文化产业内部子行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内部融合,又有网络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与融合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外部融合,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府策动力、企业源动力、要素驱动力、市场创新力和产业进化动力机制,并对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的渗透提升机制、传导迭代机制、叠加放大机制集、聚联动机制和创新扩散机制进行研究,最终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的生态化模式、集聚化模式、互联网化模式和城镇化模式。花建(2014)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旅游业、建筑业和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
(三)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研究。陈晓菡、解学芳(2019)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引入区块链技术,对区块链技术的工作原理、特征、“区块链+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区块链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具有颠覆式的变革,既建立全新真实性验证与信任机制,构建互利共生的产业生态,重塑优质内容生产机制。解学芳(2019)对人工智能时代文化创意产业智能化创新的范式进行研究,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耦合创新:AI技术与内容的聚类;平台创新:数据挖掘与精准服务的融合;人机协同:共同进化与模式重塑的联动,其认为人工智能时代文化创意产业智能化创新存在人文伦理、文化创意、引发AI入侵边界等方面困境,提出人工智能时代文化创意产业智能化创新应明确AI创新的文化科技伦理边界、理清AI进入文化创意领域的产业边界和引入基于精准治理的文化“善智”。黄国群、肖乐乐(2018)对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四省市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和知识产权政策整理、分析、对比,发现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政策的特点以及政策走向,并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政策体系运作机理以及创新路径。温雯、王青(2017)从文化创意产业业态创新入手,分析了创客创意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原创内容,创客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创客平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平台的创新。王亚楠、胡雪艳、姜照君(2016)对31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社会资本、市场化程度与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即企业的政治社会资本、企业间的横向和纵向社会资本对创新具有正向相关关系,企业的政治社会资本受地区市场化程度的负向调节作用影响,企业间的横向和纵向社会资本与创新的关系并不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四)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评价研究。孙丽文、任相伟基于生态位理论,以31个省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数据为支撑,构建文化创意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空间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评价和时间维度上生态位“态势”评价。狄子新、李明星等(2019)以15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省份(直辖市)为研究区域,构建“投入-环境支持-产出”文化创意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优选法,对15个省份(直辖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绩效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未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及调整的重点。邹樵、肖世姝构建了19个评价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二级指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相关外部环境、政府行为和市场需求进行评价。路海英、李丽辉、杨明基基于钻石模型,构建了14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对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要素、支撑产业、政府行为、需求条件和企业战略及竞争进行评价。
四、总结
国内专家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特征、发展机理、制约因素、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绩效评价、竞争力评价等方面,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与科学技术、工业、旅游业、服务业之间的高度融合,探索了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和问题,总结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和路径。学界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探索实践,为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鲍枫,沈颂东.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与集聚水平的关系分析[J].当代传播,2013(1).
[2]邹樵,肖世姝.基于AHP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统计与决策,2017(24).
[3]洪振挺.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6.26.
[4]解学芳.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智能化创新:范式与边界[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0(1).
[5]陈晓菡,解学芳.颠覆式创新:区块链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7).
[6]王亚楠,胡雪艳,姜照君.社会资本、市场化程度与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来自中小微文化创意企业的调研数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6(6).
作者:陈烦 刘丹 单位: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