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服装专业创意人才培养与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提出服装专业创意人才的培养措施,从教师素质的提高、课程的优化设置以及服装设计的创意实践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服装专业创意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创意人才;服装专业;培养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各行业创意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服装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需要更加符合时展。作为一个吃穿住行大国,如何培养服装创意人才,提升服装的附加值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创意人才的培养。高校是培养创意人才的摇篮,高校培养不仅注重理论知识,还要加强教师自身队伍及对人才的创意理念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我们在服装专业积极开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意思维训练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不断探索服装行业创意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师资队伍的培训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经成为各行业发展最基本要素。地方高校是区域性人才和知识储备库,是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1]。服装专业创意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优秀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影响服装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缺少较高综合素养同时又具备丰富实践与教学经验的教师。然而,无论是基地还是高校,服装业的创意型人才都是重金难求。因此,各类高校都必须注重对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1)高校需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塑造开放环境的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为高素质人才创造宽容个性的工作环境,利用自身科研团队、实验器材、技术设备等优势,适当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一流创新团队。(2)为教师出国留学深造提供方便,鼓励通过进修、竞赛、进入企业锻炼等方式,加快师资队伍的培训步伐,培养学科带头人,特别是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也要达到“双师型”[2]素质要求,具备教师和设计师两种角色。(3)推动人才评价措施,协同创新人才评价的合理布局,引入竞争与教师选拔机制,追求人才公平竞争。引导教师加入创意型产业市场竞争,有计划的安排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科研工作,提高师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意产业与服装行业的融合发展。
2课程设置
服装专业是一门理论水平较高和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服装学是一门建立在理论科学基础上的实践科学[3],该专业的人才是能够引导服装企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转型,提升行业附加值,具有开拓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意人才。为培养多样化服装创意人才,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孵化园,要及时把握创意人才的培养需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深化课程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适当梳理和整合多元化课程学习内容,形成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强化主干课程的特色化、实用化、新型化。不断开发课程资源,同时加强理论课程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可操作性,拉近课堂与市场的距离。在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注重知识面的拓展,强调各学科的学习需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有机的加以组织和综合。服装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理论先行、实践紧跟的方式开展课内外课程的学习,重视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开阔视野,将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创意思维。目前服装专业的课程安排主要有服装材料、服装结构设计以及服装市场营销,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从事创意工作的影响最为明显,理论知识与能力在服装的创意活动中发挥着隐形作用。
2.1服装材料方向
服装材料作为服装专业的基础课,旨在让学生掌握主要服装材料的结构性能和特点,具有对服装材料的选择、鉴别和初步开发的能力。采用小班教学,运用新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接受和学习这门课程,重视课前预习工作,提前准备好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做成PPT并课上讲解,解决老师或同学的提问,学会总结。同时让学生参与实验活动,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运用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等方法对不同的服装材料进行鉴别,加深对服装用纤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享受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创意思维的训练。
2.2服装结构设计方向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研究人体与服装对应协调关系的综合性学科,涉及人体工学、材料学、美学、工艺学、心理学、设计学等各个学科分支,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涵盖广,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4]。随着时代的发展,照搬传统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宜现代服装产业对专业人才的更高要求,现代教学模式与技术手段必不可少。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专业学习思路,衔接好服装材料、结构与工艺课程的时间,安排好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群的先后顺序,包括《女装纸样设计》《男装纸样设计》《立体裁剪》《服装CAD》《服装工业制版技术》等,将课程安排合理化、模块化、国际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解消化吸收情况,帮助学生在思想上适应服装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的快速切换,激发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碰撞,加强创意思维导入的培养,结合新颖的设计理念,建立较为整体的服装设计意识,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2.3服装市场营销方向
服装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5]。掌握服装市场营销方法与技巧是服装行业创意人才基础素质的一部分,是提高服装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服装市场的多元化、信息化、国际化趋势,服装院校引入服装市场营销课程迎合服装市场快速发展的脚步,开设服装市场营销课程符合服装院校创意人才的培养目标。课堂里引入讨论式、模拟式的教学方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首先引入典型、新颖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可以讨论、思考和参与其中,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学生初步了解服装市场营销理论体系的情况下,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服装市场营销环境,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在实践中理解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营销技能;最后教师对团队表现进行点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发进一步的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意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服装设计的创意实践
3.1考察调研
中华文化为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原始素材,将传统服饰文化与当代时尚设计、当代生活方式相融合,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是提升服装专业学生创意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应注重引导学生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创意能力的培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参观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充分了解中国纺织服饰历史文化,接触纺织服饰的最新科技知识,或是参观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感受汉族民间服饰的文化历史,要求学生在考察过后进行总结,撰写学习心得,立足本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进行相关题材的服装创意主题设计,培养学生提取传统服饰文化经典意象与积累文化素材的能力,针对考察调研内容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相关课题的资料收集以及PPT汇报。
3.2参加学科竞赛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需要为学生创造展示专业才能的平台。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学科竞赛的方式,夯实学生服装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创意思维,同时提高艺术修养,在比赛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充分展现学生个性,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而服装学作为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研究与服装相关的周边学科,学院积极组织跨学科学术交流,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活动,能够增加学习与参加专业实践活动的机会,为服装行业创意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3.3实习
服装专业需要有密切联系企业、实践能力强的创意型人才队伍[2],服装专业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历。校方应该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平台,探索多样化校企合作方式。一方面,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更需要具备创新资质,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以及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高校要与时俱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在一定时间内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参与实际工作,并且及时接收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也可按照企业用人意向、实际情况以及学科专长,共同制定创意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接轨,适应市场需求。
4结语
新时代服装行业所需要的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创意人才,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更改教学观念,优化课程设置,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根据产业背景以及时代特色,从教师素质的提高、课程的优化设置以及服装设计的创意实践等方面,为服装行业积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意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燕.产业集群背景下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2).
[2]邹平.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多维”培养模式[J].辽东学院学报,2009(04):365-369.
[3]刘元风,胡月.服装艺术设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4]黎振亚.《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戏剧之家,2017(08):174-176.
[5]黄格红.浅谈《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01):53-54.
作者:陈嘉毅 王芹 单位:盐城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