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产品设计专业中,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从当前的实际现状看,该专业在设计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问题,且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够完善,缺乏合理性。因此,对产品设计专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应当根据其专业特点进行合理规划。本文主要对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工业设计;艺术设计
随着现代化工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产品设计专业应运而生。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制造行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产品类人才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进而也给该专业教育提出了难题,特别是在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以往的方法和模式已远远无法满足当前实际的发展需求,亟待改革。
一、产品设计专业特点分析
产品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需要学生既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又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过程中,通常要涵盖工程和艺术这两方面的特点。在艺术类专业中,创作与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主要是为了培养创作型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与普通院常存在较大差别,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并以多元化和小班制教学模式为主。而工业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造型设计基础、工程基础、人机工程学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内容,以此确保设计方案更加贴合实际,其更加注重设计过程中的精准性和严谨性。而产品设计集合了上述两个专业的特征,其人才培养模式区别于传统的素质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且更加直接,不管是课程体系设计还是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这也是该专业的特色所在[1]。
二、国内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课程体系
首先,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国内有近千所高校均开设了产品设计专业,但从实际情况看,课程杂乱、专业性不高的等问题尤为常见。目前,很多产品设计公司准入门槛相对较高,若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理论和素养则很难在公司立足,在此情况下,也增加了教学难度。其次,在很多院校的产品设计专业中,基础课程占据多数,学生在大部分时间内都在学习同一内容,如此枯燥乏味的课程设置,很难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未能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进而直接导致专业课与基础课脱节问题。最后,产品设计专业中,很多知识都十分抽象,且内容单调,进而也增加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难度,个别院校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优秀的产品设计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大多数院校都忽视了对学生这两方面技能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的创新力严重不足,难以适应当前复杂、多样化的企业工作[2]。
(二)人才培养模式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十分看重理论讲解,进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该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足,且严重缺乏创新意识,难以适应今后的职业岗位需求。另外,教学模式仍以传统、单调的模式为主,已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当前实际的发展需求,若不及时进行改进,便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很多院校中,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师都并非专业人才,均是通过绘画师转型走上产品设计之路,故在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教学水平等方面,均与专业人才存在较大差别,进而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质量不高的问题。
三、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途径
(一)课程体系优化
1.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构建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产品设计为核心,并围绕着该核心开发出一系列支撑学科,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此提出模块化课程体系,即将专业课程划分为综合实践模块、展业拓展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以及设计基础模块,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相互融合,而并非独立存在。例如,在设计基础模块中,应包括设计基础、设计色彩、素描结构等课程,同时也应涵盖理论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转变学生的美术思维,从而逐渐向设计思维拓展[3]。
2.多师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个教师可完成所有的课程教学,如此虽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但缺陷在于无法实现课程的有效融合,且单个教师由于其知识储备有限,故难免在设计经验、理论知识等方面存在欠缺问题。基于上述情况,可在产品设计专业中采取“多师教学”模式,即在专业拓展类的课程中,由多个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不仅使学生产生了新鲜感,同时也可拓展其知识面,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多空间教学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产品设计专业都是在单一空间中完成,或者是在课外、教室、机房等等,如此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且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机房进行教学,虽可满足学生对于网络的需求,但却无法进行模型制作、手绘等等。为此,可在今后采取多空间教学模式,结合课本的实际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更换不同的空间,以此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并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很有帮助。
(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1.创新教学方法
很多研究学者认为,知识并非主动吸收,而是要依靠学习主体主动构建,目前,很多教师也意识到该理论的重要性,故也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如教学过程中,不再以教师为核心,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灵活应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互动,改变自身在以往课堂教学中的严肃形象,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此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提升课堂参与性,这对于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改变作业形式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往往十分冷漠,常应付了事,如此,既浪费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同时也无法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甚至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为此,教师需对当前的作业形式加以创新,结合课本的实际内容,设计一些可引发学生思考的作业。另外,教师也不应对作业的题目和形式进行硬性规定,以此为学生预留更加广阔的创造空间,如此,不仅可激发学生的无限创造力,同时也可培养其设计思维[4]。
3.创新实践课程教育模式
在创新实践课程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将基础和理论知识部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鼓励其个性化发展。在此情况下,可采取“因材施教”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必要时还可进行单独辅导,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并帮助其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另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引导、交流、互动、案例引入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课题时,一般可围绕着设计竞赛和企业课题展开,在此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使其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并使其思维得到良好锻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产品设计水平和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行业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在此情况下,各企业均提高了人才任用标准,制造行业也是如此,进而也对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高要求。为此,该类院校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需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作为主要目标,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华柏.醴陵陶瓷产业群推进地方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6,(02):165-166.
[2]侯明明.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产品形态设计》课程为例[J].设计,2017,(13):92-93.
[3]赵可恒.产品设计专业技术基础类课程体系构建与内容整合[N].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31(04):118-120.
[4]邹志娟.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为例[J].工业设计,2017,(03):72-74.
作者:辛路娟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