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企合作产品设计参赛创新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目前,产品设计竞赛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学生们普遍热衷于参加设计竞赛,但他们空有大胆构思,没有技术、设备等的支持,难以取得好的竞赛成绩;而企业虽有技术和设备,但由于其设计师长年参与实际项目的训练,思维受工艺、结构、技术等生产因素的限制,难以提出大胆的想法。鉴于此,提出了学企合作的产品设计参赛创新模式,即学生提供方案构思,企业提供技术、设备支持,共同设计出实用、富有创意的产品参赛,实现合作共赢。
关键词:
学企合作;产品设计;创新模式;设计评估
近年来,工业设计在我国迅速发展,政府及相关社会机构、企业、学校争相举办产品设计竞赛,力求从中选出好的作品,为社会创造价值。但很多竞赛都出现了比赛成果难以转化的局面。虽然获奖的作品创意很好,但难以实现产业化,实现其价值,只能石沉大海。为此,我们需要探求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1学生参与产品设计竞赛的现状
当前,设计竞赛越来越受到重视,竞赛成绩已经被视为衡量设计人才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教育机构将其作为衡量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项。优异的竞赛成绩可作为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或升学的一块“敲门砖”。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参加产品设计竞赛。产品设计是一个严谨、系统的过程,需要深度的产品调研分析、准确的产品定位、发散的设计开发、全面的设计评估和反复的修改调整。而参赛者,无论是学生个人,还是学生团体,从人力、专业能力、经验上看都很难完成这一复杂的设计过程。参赛学生大多只具备从课堂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很少有实际项目的实践经验,虽有天马行空的大胆设想,但往往都仅从某个创意点出发设计,不系统。这样一来,他们设计出的产品很容易就成了脱离实际的“概念设计”,脱离现有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用户需求,没有实现的可能,甚至没有实用价值。而竞赛所要选拔的是造型美观、结构合理、功能实用、技术上可实现的优秀产品,特别是企业举办的设计竞赛,是要为企业新产品开发征集创意方案。因此,很多热衷参赛的学生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2企业创新力现状
设计人员进入企业后接受规范培训,在实际项目的设计中,需要全面考虑产品功能实现的可能性、材料运用、工艺技术要求以及产品的情感诉求等现实因素。长此以往,设计师们给自己的思维戴上了无形的枷锁,不敢突破,在企业产品开发时,只能做出现有技术、结构、工艺及模具制作下的方案设计。企业产品设计因此受到了阻碍,企业急需创新血液的输入。部分中小型企业由于没有足够资金而无法设立设计部门,需要寻求“低成本”的方法吸引创意人才的加入。
3学企合作的参赛模式
学企合作的参赛模式,即学生和企业合作参加产品设计竞赛,学生提供大胆构思,企业提供调研生产技术支持,共同设计出既有创意,又有实现可能性和现实价值的竞赛作品,产权归学生和企业共同所有。在调研分析阶段,企业市场部门将其现有研究资料提供给学生,与学生共同进行市场调研,科学分析搜集的资料,再运用其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敏锐的市场嗅觉。这样就更易分析出现有产品的不足和发展趋势,进而挖掘市场需求,明确产品开发方向,再根据企业的市场细分或需求人群进行产品定位。学生没有受过规范的设计训练,几乎不会受现有技术、材料和工艺水平的限制,思维发散。在设计开发阶段,他们以以往的产品定位为导向,大胆构思,为企业提供大量创意方案。企业资深设计师筛选出具有实现可能性和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并指出其中的不足,指导学生反复修改调整。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与结构设计师等工程师交流,了解结构和技术上的实现可能性,寻求实现办法。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对所选方案中需要运用的没有成熟的或虽还未有但非常有实现可能的技术进行研发。在设计评估阶段,企业可以利用自身技术设备制作出设计方案的实物模型,直接在实体模型上进行结构和功能的检验;也可以生产出经表面处理的样品,进一步检测设计方案在加工工艺上是否能达到要求并且易于生产,产品的外部特质,比如造型、色彩、肌理等是否传达出了设计理念;还可以让用户使用样品,检验设计方案是否符合人机工程相关数据的要求,使用是否方便。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设计师、工程师、管理者、市场销售人员,甚至客户或消费者都可在模型支持的基础上评估设计方案并及时给出相关建议。这样就能完善方案,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并且能被生产的优秀产品。该产品也必定具有较高的竞赛水准,能够在产品设计竞赛中取得佳绩。
4结束语
企业需要创新人才的加入,创新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有实际项目的训练。设计竞赛为二者提供了一个平台,采用学企合作的参赛模式,学生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对方不足,学生可以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获取实际设计项目的经验,提升专业设计能力,甚至取得去该企业实习的机会。而企业从中获取极富创意又很成熟的产品设计方案,可直接进行标准化生产。竞赛的骄人成绩也宣传了企业,还可为企业选拔创新人才。此外,学企合作的参赛模式还需要一个双选平台,供信息共享和交流。企业选择涉及自身产业的设计竞赛,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竞赛,以此双选达成合作。
作者:吴宇静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师宏,杨向东,刘方伟.对目前国内工业设计竞赛的思考[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09.
[2]苗吉,徐雷,刘春燕,等.构建实践性设计竞赛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3]张海英.设计竞赛在设计教育中的影响[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