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产品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与参赛的现状分析
从专业发展趋势上看,随着我国工业设计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开设产品设计专业的院校层出不穷,水平却参差不齐,大部分产品设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现象,传统课程制教学模式正逐渐向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转变,是设计类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但在从教室向工作室改革的过渡期或改革初期,校企合作的资源尚不丰富,合作模式不够明确,企业和院校之间对时间的要求不同,企业重结果,院校重研究,这些需要一定的时间或用一些模拟合作的方式来发展。从学科特点上看,跨学科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产品设计教育和专业教师而言,课程内容已经不仅仅是原来教材框架内的构成、色彩、形式美感,还涉及构造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个跨学科领域,从而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每个课程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产品设计专业需要综合性能力较强的专业素养,目前缺少跨课程甚至跨专业跨学科的一个有效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学生经常上一门新课的时候会丢掉之前上的课。从教学效果上看,在当今信息传播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有太多的途径获取信息,传统的讲授模式对学生已经没有多大吸引力,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成为改革的关键。从教学实施过程上看,目前高校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虽然已在各个设计竞赛中获得一定的成果,然而并未制定合理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与之匹配的教学计划,未能将参与设计竞赛与教学实施有机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集体组织参赛、跨课程和跨学科参赛、组织课外参赛、校内外学科竞赛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但经常因为比赛时间与课程时间不匹配,教师有效控制教学的时间只有传统的专业课的数周时间,教师作为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没有明确的管理方法,导致教师积极性也降低,最重要的是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与这一类效果较好的教学活动存在冲突的现象。
2以赛促学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2.1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通过产品设计专业学科竞赛,将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部分融为一体,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设计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课题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使教师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在以参赛为内容,解决问题为共同目的情况下逐渐引导学生将平时所学的设计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观念,最终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2延伸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程制的教学模式下,每次课的时间非常有限,设计类专业课时相对集中,但在课堂以外的学习效果仍然较不理想,所以课程制教学模式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较难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应仅仅给学生“灌输”已经总结好的知识点,还应让学生懂得深入的研究,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和研究方法更为重要,从这一点看来竞赛活动是课堂教学延伸的有效途径。参赛有着严格的内容要求和时间限制,并且往往是全国甚至是国际性的竞争,这能让学生更加重视并且更有兴趣参与,参与设计类大赛是重构学生自信、启发学生主动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教师在组织参赛的过程中会发现自身业务能力的优势与不足,并积极的补充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形成良性循环。教师首先应该在相关专业竞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得到认可,才能在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树立威信、起到示范作用。
3以赛促学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3.1研究竞赛内容,更新教学计划
将教学内容与竞赛要求结合首先应对相关学科竞赛有充分的了解,把国内外与产品设计专业相关的竞赛进行研究和分析与研究,筛选出符合本校办学现状的一批赛事:首先,在时间节点上应尽量保证在课程时间以内且该赛事应至少有规律的成功举办了两届以上。这样可以保证参赛时间能与教学时间尽量一致,使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将课程与参赛融为一体,互相优化。而赛事有固定的举办周期也会使时间与教学周期形成一致,不会打乱教学计划,做到实题实做。其次,应在竞赛内容上尽可能地符合本校产品设计专业的特色。由于产品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不同设计内容涉及的知识相差较大,例如以家具设计为特色的院校则可以尽量选择国内外以家具设计为主的几大设计赛事,这样可以尽可能保证学生学以致用。第三,应在竞赛水平上进行选择与细分。根据本校产品设计专业的发展程度选择适合本校师生水平的赛事,如开办该专业不久的院校组织参加高水平的国际权威比赛则影响参赛者的积极性反而会起到相反作用,学生认为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获奖,这样参赛起不到该有的提高自主学习的作用。相反,专业发展成熟的院校参与低水平的赛事也无法从中得到应有的锻炼。此外,课程制教学模式下,应在不同年级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比赛,例如在低年级的参赛中应选择工作量小,设计内容相对简单的比赛内容。在选择适合本校专业的赛事的基础上,学院应根据竞赛的内容制定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及评价标准,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在授课形式、知识结构、授课要点、授课时长做出相应的改革,加大参加专业竞赛获奖的奖励力度。例如在课程时间方面,可将原来在某一学年集中完成的课程按照竞赛时间的要求分散成三部分,比如在技能类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安排在低年级会导致学生在不了解专业的情况下盲目的死记硬背,不了解掌握该技能或软件的目的为何,如安排在高年级则导致很多课题类课程由于没掌握技能而无法实施。而在评价标准上,每个正规的专业竞赛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可以将竞赛的评价标准逐一纳入到成绩评定标准中,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会主动的研究竞赛评价机制,收集相关资料,为了在竞赛中取得成绩这一目的做出更多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
3.2研究教学模式实施流程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制定的教学计划,符合以赛促学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各类设计艺术竞赛选题和举办时间等不确定因素,首先预先设立模拟竞赛机制应对课程教学实践与竞赛时间冲突等突发情况。制定好教学实施流程,保证在课程中顺利实施。第二,可针对不同特点、性格的学生进行分组参赛,这样可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同时可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第三,产品设计类竞赛活动一般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学校行政部门也应配合“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将相关环节纳入工作职责范围,统一管理。这样就在管理层面、专业层面和生活层面三者结合的体系下进一步保证竞赛的实施。
3.3研究教学质量的评估与教学成果的评价机制
在“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下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通过邀请各专业校内教师、企业设计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的提案,以及学生最终的课程成果进行多角度评价,根据评价反馈的结果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例如国内很多设计竞赛都由行业协会举办,企业冠名赞助并希望从竞赛中获得相应的成果从而转化为价值,院校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经验和教学技巧,而企业专家则有着更多的实战经验并掌握着最新的行业标准,通过校内外导师共同形成的教学团队可以使学生的作品在具有创意的基础上更加贴近行业标准。
3.4研究教学成果的转化
将教学成果中参加竞赛的优秀作品以各类形式进行推荐、宣传,通过与企业的联合将作品投入生产转化为实际产品。获奖与否并不是参赛的目的,结果应该与过程同等重要,而在参赛之后应将优秀作品申请专利,并进行成果转化,院校应从政策上适当鼓励师生团队的成果转化,建立合理的转化奖励机制,形成有效公平的制度,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进行成果的推广、建立院校与企业间的纽带关系,最终使院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在成果转化中受益,进入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4结语
综上所述,产品设计专业“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将课程单元进行串联,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参赛的过程中为了同一个目的接触不同专业的学生与不同行业的知识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对本专业的认识。以赛促学不仅能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将学生置于一个公平的竞争机制下了解自身与国内外同专业院校学生的差距,而教师也在指导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院校应将“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紧密结合到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师生、学校、社会共同发展的良性机制。
作者:张抱一 胡玲玲 单位:厦门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