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文化产品设计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童趣文化产品设计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童趣文化产品设计论文

一、静止瞬间的精彩呈现——产品设计的童趣化现象

1.造型功能的忍俊不禁

工业美学的严谨造型体现了对复杂功能的造型尊重,形成思维定势的形态认可,如单反相机、光学仪器等精密的产品形态严格遵守功能与形态的相互辅助与依存,我们很难去对其进行庖丁解牛的趣味化改装。一是严谨的技术科技与工程形态约束,二是使用的人群及场景、功用均决定其须臾非可玩笑、谨慎方为考究的理念。相较而言,我们现今讨论的童趣化小产品定位便瞬间松盈许多,包括触手可及的多用小物;真切可感的居家细节;价廉广泛的使用范围及高频使用的日常产品。可为生活点睛之笔,亦可述为史诗不容篡改的诙谐,但生活可依据自我编演而加以润色。童趣化是一种自我编导的演绎情怀,实质是一种古朴生活的原生夙愿。童趣化小产品的形态设计往往以简约概念的流线线条,进行极具代表性的特征保留,突出其便捷生活的细节品质,通过部分肢体的功能赋予以使用者意外的使用体验,使之获得忍俊不禁的愉悦心理。

2.材质配色的明快鲜丽

孩童眼中的色彩是单纯明快、清新靓丽的。明丽的儿童房、鲜亮的儿童玩具、可爱舒适的儿童服饰等,似乎与儿童相关的设计类别均放弃灰度的存在,统一于高纯度色彩的搭配与把握。童趣化产品设计的群体亦将自身定位为追求真彩的先锋派,在童趣化的产品设计语义中,不在乎年龄、无关乎群体,只为追求一颗返璞归真的靓丽心灵,求得偌大世界中一丝毫无掺杂的纯真色彩。从而促使高纯度的鲜丽色彩呈现萌动意向,激发相应的心理情感与联想机能,获得精神意境的放飞与舒展。一改冰冷金属质感的清灰冷态,不同于木纹肌理的雍雅华贵,童趣化产品设计的质感往往价廉而易得,熟悉而质朴。没有花哨的质感穿插,忽略繁杂的表面修饰,以简约质感的纯色展示,清新明快,充满活力。

3.理念诉求的返璞归真

莹纸与璞玉贵在其自性使然的平和任意,无他玷染,所谓筑其本色。小产品设计本意非为生活所必须,而多为点缀与增色,所选共性均为尊崇生活的积极之心,在设计理念与购买诉求上形成了良好的默契,达成同源而生的认可。这不仅是对设计初衷的理解与认可,更为设计行为方式本源的和谐与匹配。追求流光浮彩下朴实的人之本性,至淳至臻。时间的不可逆性带动了童趣使然的渐行渐远,儿时“急走追黄蝶”的随性以去,“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玩味不在,不得不承认,在我们追求分门别类的“雅”的今天,忽略了童趣之“雅致”,纯真之“性情”。以调动怜爱难抑的稚子情怀作为设计焦点,正是体现童趣化产品设计清闲恬淡、天真无邪的情趣所在,同时有效解决了定位初期多样群体的约束与割裂,实现依托各群体情感共性实现设计客体扩大化的积极效果。

二、动态剧情的思维延伸经历情感的隐性共鸣

何为“认可”?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作为评判标准之一尤为重要。人每每总会推翻过去自己的青涩,将其当时所为或所想定论为窘态,不忍直视或以此为戒,却不忍心抹煞或诋毁一丝童时的片段或缩影,成为同辈交流的情感共鸣或隔代沟通的趣味谈资,皆因内心坚信童言无忌,天真无邪的本源美好。可见人群认知会因时因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甚至颠覆,个体元素的可变导致设计初期定位的偏差与不确定性。如何扩大产品设计的灵活技巧与包容程度来实现更加灵活的匹配多变群体,设计师应捕捉到各群体心底共存的隐形情感因素,即童趣化情感的调动。作为一种跨越年龄、摒除性别的共有体验及意念诱导,不失为实现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情感共鸣的认可“捷径”。童趣造型玩具产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记忆唤醒功能,使用者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原因可能是因伴随其成长唤起的美好童年回忆,或是随移动结构产生分合吸引的接吻动势实现纯美情感的质朴外显。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内心的童年影像或是造型的孩童形态,均利用童趣意象的设计手法,达成设计师与消费者双方的情感共识。原理进行改良设计出更为抽象化的孩童造型,趣味可爱的半蹲态势,夸大的面部赋予表盘功能的合理结合,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增加了用户参与塑造的动态趣味体验过程:可正向摆放实现脸脸相对的亲近愉悦;亦可背背相对摆放体现操作者的情感宣泄,获得出其不意的产品使用效果。

三、互动剧情的自我编导

1.“意愿拟定”的情感满足

每逢佳节时,表达祝福最高频的语句“心想事成”反映了众人内心原生的因果渴望,期待事物的发展过程及终极结果符合其自身意识的愿望与安排,虽有“天随人愿”的唯心安慰,但现今社会的高频与重压造成群体内心诸多隐含的压力与愤懑,急需从环境中获取宣泄途径与舒缓方式,不可小觑。童趣化设计元素恰恰捕捉到此种微妙诉求并通过其特有的“互动”方式给予使用者满足心理,用户通过参与使用过程实现按其意愿工作,随其心绪执行的程序推进,确定使用者“为其服务,由其安排”的主导角色,这种绝对执行的互动方式从主客体关系上来说,实现了一切均按使用者自身意愿与拟定发展的心理暗示,从而实现使用者自我意愿的表达与价值认可,产生自我满足与成就感。

2.“去伪存真”的本性释放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教授于《设计心理学》中强调:产品设计中形态对使用功能的引导本意应提供使用或心理上正向的引导,即“匹配用户原型”,减少使用疑惑与控制歧义,直观明确的引导使用者实现产品功能的最大化发挥。结合情感化设计理念,不仅由操控行为产生对应一致性,心理层面的共识达成也同样重要。由此我们可以说,常规产品设计的主旨之一即是约束产品功能实现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操作的可能性,通过形态设计实现设计师与结构工程师对用户使用的控制设定与操作简化。童趣化小产品突破于此,在较直观的固定形态中,往往通过使用者的参与而变化增色,增加意想不到的使用可能,互动的趣味性油然而生,这种互动设计方式较为鲜有。同时要求设计师明确产品童趣化的设计初衷,即放飞使用者思绪,创造操控多样化带来的不同情境的身心体验,从而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带来欢愉或减压的心理体验,产生亲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四、置于玩味表象下的童趣文化

具有童趣设计作品是当今产品设计的一个微小趣味元素,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元素。童稚珍贵之处在于对待任何生命体均享平等,无论动植物或是人类均同于自然的成熟演变和谐同步;对于任意人群皆经历眷恋,这种无伪饰的纯粹与无界定的共有,在当群体以分门别类的划分界定下的成人社会过于耀眼珍贵,而其所带来的童趣文化才是这个词所蕴含的真正重心所在。无论绘画、雕塑、视觉、建筑等任何造型方式与呈现手法均带有不同程度的童趣表象。从毕加索的绘画创作中明显的“儿童化”倾向,到克拉尼极具梦幻弧度的流线体造型,似乎一切大师的艺术本源在于追寻由繁及简的凝练初衷,且形势不约而同地具有情境置换的魔力,将众人引入毫无杂念、纯澈空灵的一煜净土,那是一种恰似孩童梦境般由心而生的甘醇与偏爱,也可看做是艺术魅力拟人化呈现的合理解释。正如宫崎骏老先生《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动画人物设计:索菲虽然被变成了90岁的老太婆,却仍保留着小女孩般的天真与纯洁。我们都能品悟到“容颜虽可苍老,但童心的清澈与珍贵值得永存”的主旨所在,这是一种由衷的契合与共鸣,迎合了每位观赏者心底的童趣情节。所以,由童真表现升华至童趣文化的设计方式即变得有理可循,人皆有之。排除表象,深究艺术本体的童趣语义亦可常见,简化造型、平面化、奇异化及一切突发奇想的灵动表达是诸多艺术大师力图寻找最为纯真原始的艺术形态。从某种角度来说,“童趣化”扮演了一种艺术创作“源泉”的角色,同时提供艺术设计“再现”灵感的合理方式,形成艺术设计“共鸣”的情感文化和全新的理念认知。

作者:白淼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