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助老产品设计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老龄化背景下助老产品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依托老龄化的社会背景,分析了老年人的助老需求,研究了典型的助老产品实例,论述了助老产品的安全性设计和人性化设计,为助老产品的设计与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助老产品;安全性设计;人性化设计

近年来,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于助老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研究符合老年人身心需求的助老产品,解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功能衰减造成的困难和不便,抚慰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为老年人提供温暖的人文关怀,使老年人过上有质量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企业和设计师的重要责任。

1助老产品的安全性设计

助老产品的安全性设计要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行为特征、生活习惯和活动范围,以消除老年人在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为目标,最大程度地减少老年人生活的不便和不适,研发出符合老年人安全需求的助老产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ASIMO机器人是本田公司研发的模拟人类双足行走的助力装置,重量约为3千克,具有强大的辅助行走功能,能够帮助行走不便的老年人正常行走,延长老人的步行距离,提升老人的步行速度,对于有坡度的路面,这款机器的助行效果更加明显。浴室求助警报器是一款多功能的老人产品,老人洗澡时可作为扶手,起到支撑作用,配有防水报警装置,一旦老人在洗澡时不慎滑倒,可按压警报器上的按钮,发出求救信号,即可迅速获得救援。日本为老年人研发了一款防跌倒鞋子,鞋子的底部进行了特殊设计,增加了橡胶与海绵构建的气压传动器件,当老年人有摔倒的危险时,鞋子的底部会立即做出反应,帮助老人恢复身体平衡。美国研发了一款气囊腰带,专为保护老年人的髋关节设计,可以探测出老年人的运动反应,一旦老年人在运动中要发生摔倒、碰撞等意外时,髋关节周边的气囊即会迅速弹出,给老人的关节提供稳固保护,将伤害降至最低。老人自助碗为手抖、痉挛等不能正常使用餐具的老年人设计,由碗体和软底吸盘组成,吸盘为柔软的硅胶,通过按压排空的原理,能把碗底牢固地吸附在餐桌上,软硬结合,结构稳定。碗沿采用护挡设计,可防止汤饭洒出。自助碗采用分离式设计,既可固定也可分开使用,拆卸和清洗都很方便。

2助老产品的人性化设计

助老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是指通过人体尺寸与人体机能测量法,将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相结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老年人生理特征的衰退状况,特别是身体障碍及活动能力下降的具体表现,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设计出人性化的助老产品。老人智能健康监护手表是一款专为老人设计的健康监护设备,通过智能算法,可随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数据。手表绑定APP,子女可随时在手机上获取父母的健康信息。通过生物感应芯片,只需轻触按钮,即可测量老人血压。对于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来说,该设备可有效侦测老人的动态心率,一旦显示房颤等异常迹象,即会预警提醒。这款手表具有实时定位功能,可同步记录老人的运动轨迹。当老人摔倒后,手表会自动拔打紧急呼救号码,发出求救信息。除此之外,还可实时监控老人的睡眠质量,清楚了解老人的睡眠情况。休闲真藤摇椅是一款适用于老人的休闲家具,符合人体自然曲线,多藤木支架设计,摇摆弧度为四十度,适合人体自然摇摆,放松舒适,有利于消除错误坐姿、睡姿引起的身体疼痛。该摇椅由实心榉木和天然藤木构成,采用多重编织手法制作,富有层次感,边缘设有S型加固支架,可按摩、放松身体,疏通筋络和血管。电子药盒是一款为老年人设计的智能药盒,可设置6组闹钟,数字屏显示吃药时间,定时提醒老人按时吃药,令吃药更省心。药盒采用分格设计,药物分类清晰,减少串味,便于老人每次用药。药盒的材料为医用级聚乙烯材料,封闭设计,上下紧密贴合,防尘防潮,确保药品储存质量。多功能护理床专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计,包括:平躺、起背、翻身、抬腿、曲腿、就餐、输液、助便等功能,可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呵护。老人只需按下按键,即可任意调整舒适角度,轻松起背,扩展活动范围。翻身功能可实现65度以内的翻身,满足老人间歇性的翻身需求,可减轻久卧带来的身体局部压力,有效防止褥疮。抬腿、落腿和曲腿功能可自由调节腿部活动角度,有利于腿部和身体肌肉训练,减少老人因久卧引起的肌肉萎缩等不良现象。

3结语

本文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出发,选择助老产品设计为切入点,研究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以消除老年人在生活中的各种障碍和不便为目的,利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从助老产品的安全性设计和人性化设计两个方面分析了助老产品的设计思路,有利于促进助老产品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推动助老产品的优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2]姜向群.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李佳乐 杨静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