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书画元素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包装设计书画元素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包装设计书画元素的应用

【摘要】

包装设计书画元素的不断应用,能够在不同角度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同时还为我国当前包装设计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注入更多新的生机与活力。除此之外,包装设计的良好发展还可以为我国书画的展示提供更多的平台,使其可以作为产品进行销售。在引导广大群众进行消费的过程中,进一步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为此,本文就对包装设计中书画元素的应用展开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

包装设计;书画元素;应用

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直被我国众多领域开发以及应用,其中,就包括我国当前的包装设计领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经常见到与书画元素相关的包装设计,如毛笔的包装盒或者常见的书签等。这些产品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就是将我国特有的书画元素融入其中,引导消费者进行购买,进而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还能借此传播并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1包装设计中书法的应用分析

在我国书画发展过程中,书法作为中国书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两宋时期,就逐渐开始渗透到宫廷画以及文人画之中。到了元代,诗书画的结合又得到了深化,画家开始重视起书画同源问题,在作画的时候会更加看重笔墨修养,这种笔墨修养体现在书法当中,也使得整篇书法看起来更加有韵律,更注重作品的风格与章法。而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文字所起到作用就是将该产品的名称、价格以及用途等迅速、准确且充分地表达出来。单就字体设计而言,不可能将书画家的整个作品借鉴过来,而应当是采用部分作品,或者是对其风格进行模仿等,所以书法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实际运用时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处理,才能让绘画与书法更加融合。例如,可以对原有的用笔手法或者是形式进行改变,通过新形式表现出书法字体的古朴、秀丽与雄厚等特点,进一步突显出画面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合理地运用书法中墨色的变化情况,利用虚实结合的处理,提炼出书法的点划之美。这种包装设计,不仅可以渗透出传统书法之美,更加能够提升产品的文化层次及品味。

2包装设计中国画的应用分析

(1)白描。

中国画中有一种常见的绘画表现方法,称为白描。这种绘画手法是借助线条将物象描绘出来,通过对线条的虚实与疏密、流畅与顿挫的对比变化处理,体现不同物象的质感、色彩以及情感传达,展现出简洁、概括、朴素的绘画特色。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运用白描手法作画的大师,例如吴道子、顾恺之、李公麟等,他们在线条的运用上渗透着各自的绘画特色。唐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就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有代表性的白描传世经典之作。我国包装设计中运用白描进行设计的作品很多,例如《包装设计》与《中国包装年鉴》等。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很多白描在设计中得到了运用。除此之外,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烟酒或是月饼等,这些产品的包装设计也同样运用了白描。有的包装上是直接运用简洁的白描花鸟或者人物,例如,兰州香烟包装上的飞天人物造型等,借此添加文化元素,用来提升产品的品位。有的包装设计作品则是通过白描对其进行提炼,用在图形图案的设计中,通过这种形式得到的线条更加具有动感、轻盈灵活、俭约质朴的特性,不仅外在上更加具有装饰气息,内在上也更加理性,富含丰富的现代化气息。此种方法常见于茶叶及月饼等产品的包装中。

(2)水墨交融。

我国的水墨写意画,美在画面的概括、含蓄,它的抽象表现手法及作品追求的形式感,都与现代包装设计理念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我国的水墨写意画在点、线、面的处理及符号化的应用上十分吻合现代设计风格,其不仅提倡简约,同时也非常注重细节,“似与不似”的画面,在“以形写神”、“以神驭形”[1]的水墨交融变化中呈现初丰富的层次变化,展现出独特的意境美。我国的水墨写意画对于现代化的包装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其能够给正在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包装设计,带来新的探究思路。水墨写意画对于现代化包装设计而言,能够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表现方法以及形式方面,还能够在中西文化的融合及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中,为包装设计人员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包转设计中应用书画元素时,设计者需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及书画元素有较深入的了解。例如,在设计包装上的文字时,需要结合书法的风格与特点进行设计;在设计图形图案的包装时,懂得结合白描或者水墨画创作元素来进行相应设计。通过多种方法,融合创新,更好地在设计中传递信息,达到理想的效果。

3结语

本文对现代包装设计中书画元素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发现在包装设计中对书画元素进行提炼,应用在各类包装中,使产品包装具有传统文化特征。同时,通过对各类书画元素的特点深入分析和探索,结合现代产品包装发展的变化需求,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思想融合起来,设计出不仅具有外在时尚美观,而且富有中国民族特色及文化内涵的产品包装。

作者:陈颖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彭勃.标志审美意象中“似与不似”的物态化属性[D].河北大学学报,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