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十兽灯在乡村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十兽灯”作为勃兴于芜湖南陵一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纸轧制、编织、彩绘等传统工艺独具特色。以乡村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为契机,在乡村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引入传统工艺“十兽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起、承、转、合”创新链条,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可让“十兽灯”传统工艺在乡村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焕发生机。
关键词:十兽灯;乡村旅游;包装设计
“十兽灯”是芜湖南陵一带传统民间艺术,2006年入选安徽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名录。“十兽灯”的主要道具“灯”,编扎彩绘工艺特色鲜明,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关联密切,充分反映了徽文化统摄下皖江乡镇民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十兽灯”民间舞蹈,作为表演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宜进行过多商业化的加工改造,以免改变其活态传承的特性;但多姿多彩的“十兽灯”传统手工技艺,也不应被视作“民间舞蹈”的伴生物而被遗忘,其独树一帜的系统性与符号性,使其具备了作为文创资源的可行性。传承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乃至所有乡土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指出,“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在党和国家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鼓励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十兽灯”传统工艺在乡村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大有可为。
1“十兽灯”的乡土文化特色及其传承困境
“十兽灯”工艺始创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近200年。“十兽灯”形为火龙、麒麟、青狮、黑虎、白象、獬?、?、?、旱獭、四不像等10种上古神话中的异兽。彩灯多以竹篾扎制,糊裱宣纸,装饰彩带,描绘饕餮纹饰;其绑扎编织巧妙精致、艺术构思生动活泼,集脸谱彩绘、民间剪纸、神话传说于一体,风格古朴雄浑、清新怪异、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具匠心的工艺风格,充分体现了南陵民间艺人高超的彩绘和编扎水平,一直深受群众喜爱,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十兽灯”的诞生与芜湖南陵自古冶业发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南陵是我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大工山铜矿遗址可溯至公元前西周时期,是有史料记载的我国最早矿冶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芜湖与冶炼有关的山名更是不胜枚举,如赤铸山、铁山、火炉山、赭山、四褐山、神山等,其中神山至今留有相传干将莫邪铸剑之“淬剑池”“砥剑石”。冶铸,让南陵这块奇妙之地在秀美江南奏起铁与火的激情赞曲,也让“十兽灯”的艺术风格充满顶天立地的豪迈之气,在皖江以南的乡土文化遗产中实为少见。但是,“十兽灯”偏居一隅,缺乏政、产、学、研等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在经济全球化和乡镇城市化双重冲击下,因传承人才匮乏、表现形式陈旧、活动经费不足、传播范围有限而日渐衰落,与“古老的‘十兽灯’不可同日而语”,“逐渐失去其原来的生命活力”[1]。一种文化形式的兴起和发展无不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一旦文化形式落后于经济发展,它必将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十兽灯”正处于这样的困境。“怎样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下去呢?行之有效的途径便是让它回归民众日常生活,在生产实践中创新和发展。”[2]“十兽灯”传统工艺发展空间的探寻与创造,还需回归社会生产与百姓生活,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视域下,重新审视其文化价值和社会需求,创造性发掘和运用内在艺术元素,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实现文化传播的多元化,以促使传统工艺获得新的生命力。
2“十兽灯”传统工艺具备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的可行性
2.1“土商品”振兴急需本土化高质量的包装设计
当前,全民旅游持续升温,尤其是乡村旅游成为新的热点。回到农村,体验慢生活、享受泥土气息、观赏乡土文化、寻找儿时味道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重要内容。南陵县生态环境优美,物产资源丰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有丫山花海石林、大浦乡村世界等4A级景区和小格里森林公园、奎潭湖等一批风光旖旎的“天然氧吧”。大米、木材、丹皮、蘑菇、莲藕、鸭蛋等“土商品”也随着乡村旅游兴起而成为乡镇潜在的经济增长点。但这些乡村“土商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尤其在包装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城市消费群体需求。如何挖掘乡土文化内涵与形式,结合现代设计思维进行创新,以促进乡村文化复兴和乡村经济繁荣值得深入探索。
2.2“原生态”更易获取城市消费群体的情感认同
原生态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以其古老、质朴、独特而受到当代消费群体喜爱。“十兽灯”滋生于乡野、勃兴于乡野,“灯”的造型、图案、编扎风格都浸染着浓郁的图腾意蕴,散发着原始粗犷、未经雕饰的乡土气息。特别是灯上所绘图案,粗笔勾勒、墨彩交融、夸张巧拙,渗透着对生命本源的探索、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对内心情绪的释放,更容易引起现代城市“机械文明”挤轧下的集体情感共鸣。
2.3“十兽灯”符合现代包装设计环保要求
绿色设计(GreenDesign)作为一股清新的国际设计潮流,宣扬对工业化所引起的生态破坏的反思与抗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深受广大知识分子消费群体的欢迎。“十兽灯”传统制作工艺主要材料为竹篾、宣纸、糨糊、颜料等,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相对较少,部件可回收再循环,契合绿色设计、低碳设计理念,符合设计师、消费者社会责任感的回归诉求。因此,从回归民族本源、坚守人文精神的角度出发,设计师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应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十兽灯”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需求的整合熔铸。
3“十兽灯”传统工艺应用于乡村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路径设计
“通变之谓道,执方之谓器”。“十兽灯”传统工艺应用于乡村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可从尊重本源、创新重构的思路出发,在现代旅游商品包装绿色设计、低碳设计理念指导下,构建“起、承、转、合”创新链条,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让“十兽灯”传统工艺在乡村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焕发生机。
3.1起:深入挖掘“十兽灯”的文化内涵
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从系统论的角度探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现代设计向历史学习、向传统致敬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十兽灯”文化渊源、艺术构思、材料应用、造型方法、功能满足和品味个性等艺术特征与社会需求的对应关系的全面、系统解剖,可窥探“十兽灯”深厚的文化积淀。十种兽形或见于上古神话传说,如火龙、麒麟、獬?、?等可见于《山海经》《异物志》等;或为江南地区罕见,如白象、旱獭、四不像等。它们是江南老百姓心目中既敬又畏的“神”,寄托着老百姓对风调雨顺、作物丰收、清平公正的希冀与渴望。对这些神兽的崇拜,与芜湖重农重商文化交织相关。芜湖得两江交汇之利,自古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至近代,已得“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美誉。因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被辟为通商口岸,大量外国洋行、公司进驻芜湖的同时,也刺激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在芜湖建立,使之成为长江中下游工商业重镇。如獬?,《异物志》言其“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獬?懂人言知人性,分善恶辨曲直。商业活动的增多,使得“除奸邪”“辨是非”的獬?成为芜湖老百姓心中的神。这些都是“十兽灯”传统工艺多彩表层下的内在文化特质,为包装设计行业传承安徽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视角,也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城市居民追捧乡村“土商品”的消费心理,主要源于“土商品”中蕴含着天然质朴的“真”。但仔细观察、思考市场上的大量“土商品”包装,会发现对这种“真”的表现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多为绿或蓝的色调,田野乡村的装饰画面,普遍缺乏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使得“土商品”的包装缺乏文化内涵,没有视觉传播的冲击力,更难以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十兽灯”中的兽形与其文化内涵极具特色,为乡村“土商品”包装的图形创意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内容,这些独特兽形文化也极易形成便于传播的品牌视觉符号,增加在乡村“土商品”在同类商品竞争中的品牌辨识度,更有利于“土商品”的市场推广。
3.2承:构建从传统到现代的设计桥梁
文化性是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根本属性。“设计中如果缺失了文化,就等于缺失了思想和灵魂”[3]。好的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不仅应是这个产品的一部分,也应该是产品所在区域文化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无论是形态的变形与延伸、色彩的提取与衍生,都离不开对文化质感的把握与传承。对“十兽灯”传统工艺的传承,应以尊重活态文化的“文化性”为基本前提。其一,在技术层面,可通过摄录等现代手段,全过程记录“十兽灯”工艺流程,建立“十兽灯”传统技艺的资料库。其二,在文化层面,可与“十兽灯”非遗传承者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全方位获取编扎技巧、图案设计,甚至“生产过程中的信仰或信念”等传统工艺的思想养分,建立起“十兽灯”传统技艺的信息库。其三,在精神层面,要尊重传统技艺之“魂”,守住地方文化之“根”,以现代包装设计的生动展示,让大众在消费体验中提升审美能力、产生艺术共鸣、觅得情感归属、共履文化责任,这也是最为重要的。对“十兽灯”传统工艺的传承,既不能是脱离本源、天马行空的胡编滥造,也不能是墨守成规、固执旧法的刻板模仿,应是对“十兽灯”文化精髓的承接、系统结构的优化,甚至是对其他文化的择优吸纳,“使其保持传统技艺的创新与流变又不至于流失其核心技术和人文底蕴”[4](P2)。“十兽灯”的文化形式原来主要运用在表演,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不能简单“拿来主义”,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格物创新。在尊重“十兽灯”文化特质的前提下,敢于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解构“十兽灯”的文化形式,按现代审美要求和包装原则重构“十兽灯”的文化,让“十兽灯”在商品包装上传播传统文化价值,讲时代潮流、述地方故事,在商品包装设计中重现乡土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力。因此,只有以“十兽灯”本源文化为根基,以旅游产品包装市场需求为标尺,以现代设计创新理念为命脉,才能创造出契合现代旅游产品包装市场需求的作品,才能实现传统技艺与文化产业的优势转化。
3.3转:解构传统符号的设计学意义
传统工艺若要在科技日新月异、文化多元释放与市场剧烈竞争的时代变迁中发展壮大,就必须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求新通变、大胆创新。“转”,既是与时俱进的价值观,也是革故鼎新的方法论。其一,要深入地提炼设计语言,实现“型”的转接。可挖掘“十兽灯”装饰性、表意性、立体性等艺术特性,对麒麟、?、火龙等古代神兽、饕餮纹和彩云等传统图案和造型进行分解与重塑,使其成为与时俱进的地域文化新符号。这些符号,正是地方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能够吸引消费者、打动消费者、引领消费行为的重要元素。其二,要精细地分析符号语言,实现“意”的共通。能够流行的设计符号,一般都具备观念和精神的创作元素;而这些元素,应是符合一定社会伦理追求的集结。如“十兽灯”灯型中,以“青狮”代表智慧、“黑虎”代表勇猛、“獬?”代表公正、“白象”代表吉祥,等等。只有深入地分析“十兽灯”自身的文化符号,厘清其价值取向,才能开发出彰显地域文化特征的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其三,要大胆地进行实物研发,实现“态”的融合。“十兽灯”的艺术形式有着传统的美,这是它独特的魅力,但随着时代的审美变化和发展,对传统的美既不能固守不变,也不能随性乱变,应在认真研究传统艺术形式的价值和现代审美趋势的基础上,寻找两者质的统一,创新视觉形式,赢得市场认可。现代都市人群的审美趋势是:智趣、萌动。而“十兽灯”的兽形,在当时社会,也是一种萌动有趣的艺术形式,这和当代审美在本质上是契合的,只要在形态的提炼与变形上、在色彩的处理上、在字图组合的方式上进行艺术变化,就能实现在传统的基础传承与创新。
3.4合:在传统工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实现突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土特色产业”等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要求,为“十兽灯”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新机遇。“乡村振兴不能丢了乡土文化这个魂”。“十兽灯”乡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的重塑与应用,遵循乡土文化遗产的传承规律,契合城乡融合发展、乡村绿色发展、精准脱贫攻坚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动融入乡村游产业的有益尝试。但“十兽灯”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进一步整合政府、企业、院校、研究院所、第三方评测机构等各方资源,打造一体化的传承创新体系。具体来说,政府重在发挥引导作用,从政策层面支持企业、院校、研究院所协同开展“十兽灯”传统工艺传承、创新与产业化的研究与应用,牵头构建“政产学研用”联动耦合的“十兽灯”传统工艺应用体系;企业重在发挥市场作用,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开发、检验、优化以“十兽灯”文化为特质的乡村旅游产品包装设计,提升“十兽灯”传统工艺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市场的竞争力;高校重在发挥人才资源、学科科研平台优势,把“十兽灯”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以案例分析、竞赛主题等形式融入艺术设计、产品营销、文化管理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并积极开展“十兽灯”乡土文化遗产合理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包装设计的专题研究;研究院所重在整合各种研究资源,为“十兽灯”传统工艺在乡土旅游包装产品领域的开发应用提出针对性、前瞻性、创新性的对策和建议,开展产品研发并促进果转化;第三方评测机构重在发挥用户反馈征集、专家评估论证等平台作用,为“十兽灯”传统工艺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乃至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施有效评估并推进持续改进。综上,只要遵循“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要求,恪守“为传达而设计”的设计理念,不忘本源,大胆创新,政产学研合力打好“起承转合”组合拳,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十兽灯”传统工艺必然会为乡村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市场的一股清流,为培育打造乡土特色文化产业和创意产品,为实现南陵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而“十兽灯”传统工艺也有望在文化多元释放与市场激烈竞争中实现复兴。“十兽灯”传统工艺仅仅是全国众多乡土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珍珠,它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应用,对其他乡土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发挥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潘尚莲.我国民间体育文化奇葩———“十兽灯”的起源、传承与创新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5):35-37.
[2]朱以青.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以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中心[J].民俗研究,2013(1):19-24.
[3]黄晓蔓.基于特色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9(1):148-152.
[4]朱铁军,郑千里,南海涛.皖雕四绝传统技艺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郑千里 钱涛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