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设计成果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商品化研究
摘要:旨在推动应用型高校服装创意资源的市场化转化。文章围绕应用型高校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商品化特征及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现有的毕业设计成果因缺乏产品属性和转化条件而不利于商品化转化。提出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跨专业教学团队、重构实践教学平台、开辟商品化教学路径等创新举措,经我校实践表明该系列举措可以有效提升应用型高校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商品化转化效率。
关键词:校地融合;应用型高校;服装毕业设计;产品属性;成果商品化
引言
应用型高校服装毕业设计成果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效、展示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凝聚师生巨大的心血和无限的创意力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受各种因素影响,很多学生的毕业创作是当一件艺术品在做,不是当一件产品在做。产品思维跟艺术思维不一样,艺术创作强调灵感和形式,不强调它对人群的适应性。[1]因此,学生特别注重服装毕业设计成果的“看点”设计,着力塑造服装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形象。这些作品多数为了表演而设计,原创性和观赏性俱佳,产品属性明显不足,难以流入市场凸显真正的设计价值,造成创意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校地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的融合更为密切,充分挖掘多方优势资源助推高校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向产品转化并流向市场,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商品意识和设计实践能力,激发创作热情,还能为市场和社会输送创意产品与跨界人才,对高校、企业、行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应用型高校服装毕业设计成果特征
(一)主题明确,客群模糊。主题是服装毕业设计创作的向导,具有凝聚设计思维、凸显设计创意、表达作品涵养的重要作用,贯穿成果塑造的始终。应用型高校一般会根据办学定位及自身特色确定每届服装毕业设计的主题,学生在该主题的引领下深入挖掘其内涵,结合自身兴趣确立个人创作的方向。但由于学生的商品意识不强,教师的教学引导有限,服装毕业设计成果普遍缺乏清晰的客户群体。许多学生以服务于虚拟客户群体为设计目标,没有对客群的行为、喜好展开分析,缺乏真实客户的有效反馈;也有部分同学从没考虑过为哪一类客群而服务,只是单纯的自我情感、个人审美喜好的自由表达,致使设计成果脱离实际客户群体需求而难以商品化推广。
(二)形式统一,能耗巨大。为了便于统一管理,以良好的整体形象对外展示办学特色和实力,应用型高校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形式往往高度统一,绝大多数院校以舞台表演系列化服装作品的形式展示设计成果,期望以较高的曝光率来扩大学校和专业的办学影响力,收获社会赞许。因此,师生格外注重创新理念和前沿科技的应用,以原创性和概念化方式表现作品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追求视觉效果的表达,超大的廓形、繁复的工艺、层叠的结构等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成本的视觉化设计随处可见,致使服装毕业设计成果缺乏适穿性和流通性而止步于舞台表演,造成资源的浪费。[2]
艺术设计课程成果评价
摘要: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好的设计是一种有限制条件的创造,而不仅仅局限于设计师纯粹的自我表达。自身特点和艺术规律需要体现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以往,设计成果的评价体系没有好的规范和结构。如何构建有规律可循的设计成果评价系统,让评价更合理地与作品匹配,让评价能够有效作用于学生,降低授课教师的主观影响,是我们需要逐步探索的内容。
关键词:
设计;评价;沟通;创造
一、设计成果评价能有效反馈过程并形成激励
长期以来,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存在低估其作用的判断。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并不是简单按照授课教师的感觉给予一个分数那样简单。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要以目标为导向,这样才能实现课程预想的设计目标。如何将最终设计目标拆分成匹配各阶段的小目标,如何为小目标设立阶段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具体问题。好的设计成果评价不仅是对一件设计作品的评判,还能够帮助学生设立自我实现目标,并且形成良好的设计成果反馈,促进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形成内在动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激励效果。这种复杂的设计成果评价作用,是由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性和自身特征所决定的。设计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设计专业教学就是为这种创造性提供方法论和工具的培养过程。以学生建立自己的设计思维为最终目的,设计成果评价和以上目标紧密连接,并具有区别于非设计专业课程的特点。
二、表现图不是设计成果的全部
创意成果转化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外艺术设计高校教学创意成果成功转化的经验,分析了国内服装设计类院校教学成果转化不高的实际情况,重点探讨创意成果转化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措施,以此促进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关键词:服装;创意成果;人才培养
“创意成果转化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学生更好了解瞬息万变的服装市场需求,更快适应服装企业的实际工作,更是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途径。高校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创作出众多优秀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是高校服装创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高校服装设计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创意作品能有效进行市场成果转化,将有利于高校提升课程设计活动的创新层度和实践技术含量,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各个课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服装市场的结合度。高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服装创意成果转化成企业的服装市场产品,服装企业对创意成果进行服装市场推广,对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经济成本降低和人才的培养以及引进都具有积极作用。
1国外艺术设计高校教学重视创意成果转化
国际上艺术设计类知名院校设计教学注重创新和创造精神培养,与相应的艺术市场紧密结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项目,教学成果非常重视商业性的市场转化。当代西方艺术设计院校教学常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与市场接轨非常好,很多设计院校会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院校相关教学成果基本是企业的实际委托项目。被誉为“现代设计摇篮”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课程中强调创意设计成果的产业化,强调课程创意设计产品与市场消费者的密切联系。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设计工作室接受大量的企业设计委托项目,并将企业设计委托课题付诸实践,真正做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教学成果商业化转化率高。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与众多国际知名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这些企业为学生创作研究和项目制作提供大量的赞助,如影视专业的学生就常参与许多好莱坞电影大片的摄制工作,学生也为影片设计制作各种类型的道具、场景;汽车工业设计专业每年的毕设展,世界各地的知名汽车大佬们都会参加,直接购买学生的汽车创意设计作品,同时直接挑选企业适合人才。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致力于学生个性培养,教学中提倡革新和创造精神,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处于行业制高点的实习环境,实习基地为很多知名服装品牌公司,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服装行业前沿信息,教学内容直接接受企业委托项目开展,教学中注重创意成果的商业转化[1]。
2国内服装设计类院校对教学成果转化意识不高
国内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各类创新成果,在区域服装企业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服装培养计划各类院校大同小异,教学模式同质化严重,教学手段大多以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传授为主,课程中对学生进行不合实际的理论灌输,学生设计作品追求停留纸面的艺术效果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这种虚多实少脱离服装产业实际情况的教学是无法培养出行业需要的人才。学生课程中花费大力气创造的设计成果,因为脱离产业实际情况,也很难被企业看中,创新成果转化率极低,对当地服装产业发展促进作用也不大。学生在课程创新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低,课程创新活动积极性不高。服装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服装设计行业特性就是紧随时尚潮流信息的变化,不断革新和创造。人们时尚观念、服装材质、工艺设计的不断变化等都要求服装设计教学上要不停的变化,适应产业需要。“创意成果转化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在教学中要求设计教学要快速应变服装市场变化,教学创意成果能和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相连,能为企业所用,参与产业创新中去。改变高校大量的所谓“优秀作品”被市场拒绝、行业喻为“中看不中用”而被束之高阁的现象[2]。
四创融合下的产品设计PBL教学探索
摘要:本文旨在对工业设计专业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模式进行初步探讨,为工业设计专业建构设计成果转化的平台,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工业设计专业设计成果的产业化能较好地挖掘学科的潜力,有效利用专业设计成果,使设计作品产生出现实生产力,促进工业设计专业产学研的整合与发展。
关键词:四创融合;PBL教学;整合与发展;工业设计;产学研一体化
引言
“四创融合”的“四创”是指创新、创业、文创、创客,“四创融合”是以创新、创业为目标结合当前热点的文创设计展开的创客教育。本文探讨在《产品设计》课程中采用PBL(ProjectBasedLearning)项目制教学,围绕特定的文创项目,以创新、创业为目标导向,开展创客教育,能够以产品和商品作为课程设计的成果,而不仅仅停留在“设计”的“意品”层面。这是一个“四创融合”下以产业化和商品化为目标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
一、研究相关的基础和背景
“创客”(英语:Maker,又译为“自造者”)“创”指创造,“客”指从事某项活动的人,它是指一群敢于尝试,热衷于实践中去,共同分享知识,交流心得体会,努力将想象变为现实的群体,同样,他们利用移动互联网、3D打印等新兴信息科技,把传统创意转换成虚拟现实,勇于创新的一群人,此外创客活动能够聚集各方的资源。创客平台的构建,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共享,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里不再依赖那些装备昂贵的大型实验室,而是通过简易方便操作的新型微控制器和可编程控制系统等手段实现各种创新的工作模式,使得“创客运动”席卷乃至全球。与此同时,创客教育(MakerEducation)也掀起了席卷全球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浪潮。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从教师的创作到学生课程作品和毕业设计,每年都产生大量的创新设计作品,在这里也不乏有许多值“四创融合”背景下的产品设计PBL教学探究RESEARCHONPBLTEACHINGOFPRODUCTDESIGNUNDERTHEBACKGROUNDOF“FOURINNOVATIONS”得称道的优秀作品,然而这些作品不是停留在纸面上就是保存在电脑里,却极少有变成现实产品和商品,这是一种多么惊人的资源浪费啊!如何将这些作品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推动落实产业化发展,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工业设计专业来讲,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设计的产品需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符合顾客自身的需要和满足市场的需求。设计成果产业化模式的引入,有助于突破学科专业界限,把学科专业教育升级为学科与行业的教育,并极大提升师生们的创作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从工业设计的学科体系角度来看,优化用户体验,提升产品的内在品味与外在颜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明显特点,因此从工业设计专业角度来讲,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尤为重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工程教育认证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从毕业设计选题、工作任务、实施组织、过程管理及评价四个方面改进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严格按照“产出导向”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工程实践的全过程指导模式,探索教学改革,有效评价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能力要求的达成,并根据达成度优化调整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在持续改进中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复杂工程问题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给排水专业本科教学阶段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开展,一方面检验学生对专业基本原理、知识、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工程知识的原理、方法,将复杂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实践工程问题合理、有效简化为具有数学模型的科学问题,制定工程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等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能合理的运用工程知识和现代工具,通过团队协作与交流沟通,在遵循职业道德与操守并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工程与社会、经济、法规及可持续发展,分析、研究、制定解决工程设计、管理、运营与组织方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从专业认证要求背景下审视毕业设计,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锻炼,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1-3]。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发展历程
我国给排水专业评估始于2003年,从2004年开始实施,通过专业评估落实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并是作为国际工程教育资格互认的必须条件。2013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预备成员,2016年通过考核成为正式成员,实现了我国工程专业本科学位与该协议其他正式成员之间的互认,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调整为专业评估认证。
三、改革目标和内容
配电网工程管理系统创新应用
1系统概述
1.1系统背景
配电网是保障电力“落得下、用得上”的关键环节,是加快城乡建设的基本保障。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电网智能化”的部署,把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要任务,为推进配电网建设和改造,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有力的措施保障。配电网规划与设计是配电网建设和改造的基础和前提,规划设计成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配电网的建设水平及投资效益,不断提升配电网规划设计成果质量是提高配电网运行效率、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也是保障电能质量的客观需求,同时对整个电网的发展至关重要。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务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化简、协调和选优,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果的过程。标准化建设是电网企业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重要基础手段,有助于提高规模效应和工作效率,提升电网建设和维护质量与安全,促进电力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长期以来,配电网建设缺少远景目标规划,配电设备种类繁多、通用性差、装备水平低,设计方案标准和设计水平差异较大,这些都是进行配电网规划和设计标准化研究所面临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开展配电网规划和设计标准化研究:一是构建涵盖各电压等级、一次二次、网源荷相协调的模块化配电网规划供电模式;二是编制统一、系统的配电网工程设备规范、典型设计及造价方案;三是将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与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成果相结合,实现配电网工程设计标准化、信息化管理。
1.2系统需求分析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管理模块所需要功能可以针对当前国家电网公司的典型设计方案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能实时更新相关的标准规范,其总体需求功能如表1所示。针对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工作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多次向下属的网省公司了相关意见及政策文件,同时也通过OA、邮件方式每个月收集各网省典型设计的应用情况。系统需要满足统一收集各网省工程设计成果文件,经过审核后,自动生成典型设计应用情况要求。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管理模块应能建立起各网省的配电网工程项目库,对配电网工程信息进行归类和管理,并对工程所带的设计成果档案进行管理。
1.3目标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设要求,总结提炼前期配电网标准化成果,建立健全公司涵盖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维检修、物资采购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2)充分考虑配电网实际情况,优化设备序列,简化设备型式,完善典型设计,统一施工工艺,规范工程造价,强化运检管理,提升配电网发展质量和建设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3)贯彻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要求,实现各项标准化成果在相关工作中的应用。实现软件平台各模块协调,科学建设,使标准全面化,流程逻辑化。
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成果转化
[摘要]以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项目为例,剖析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各层级关系和作用。医院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审计成果的生成和转化,要以国家审计为主导、社会审计为补充、内部审计为保障,齐抓共管,闭环整改,达到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医院重大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项目审计成果;内部审计
当前,国家“十四五”规划全面启动实施,各级政府对医院“新基建”投入空前,医院重大建设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各类风险也随之而来。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控制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的有效手段,必然被广泛应用。本文基于业主视角,对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项目全过跟踪审计的实施现状、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医院重大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成果转化的措施和方法。
1背景
本文所述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即工程咨询单位)和业主内部审计部门等组织实施的全过程审计及效果跟踪。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国家审计部门对项目投资风险、资金使用和进展情况进行综合性审计和效果跟踪;二是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对项目工程预(概)算、中间结算和竣工结算进行专项审计;三是业主内部对项目制度建设、工作流程、合同签订、履约过程、造价审核及工程结算等方面进行执行性审计和监督;四是各层级的审计相互联结、相互促进、互为保障,并贯穿项目全过程。本文所述的审计成果转化,是指审计结果形成书面成果,由被审计单位自身对照执行或上级督办整改,纠正错误,提升项目绩效(包括质量、造价、进度、运营效果等),防止和制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审计成果转化多指国家审计成果的转化,内部审计和造价专项审计的成果也可通过被审计单位领导和上级审计机关审定认可来提升其执行效力,达到有效利用和转化的目的。
2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项目审计情况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项目是湛江市“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期间的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也是2015年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2011年7月启动,2012年12月破土动工,2017年10月建成使用,2020年9月工程质保期基本结束,合同基本终结,项目全生命周期约9年。该项目建设资金来源较复杂,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全科医师培养基地项目专款)、政府无偿划拨土地、社会捐赠、政府担保贷款及全额贴息、医院自筹资金及无贴息贷款作为补充,因此是中央、省级、市级国家审计的必审项目,中央和省级审计主要委托市级审计实施,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形式检查和报告。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项目建设采用代建制模式,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从三个层级开展(见表1)。一是国家审计,包括中央、省级、市级专项或综合审计,审计对象实体以医院和代建单位为主,自2013年起,湛江市审计局分别于迁建项目建设不同时期组织了3次综合性跟踪审计,审计成果直接发给医院和代建单位落实整改,同时报告市政府,由市政府督办室以督办函的形式下发给医院和代建单位,要求限期整改,并及时报告整改效果。2015—2017年,湛江市审计局受上级审计机关委托,定期对全科医生培养基地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4次,配合上级审计部门审查重要违纪线索2次。二是建设单位内审,以医院和代建单位内审机构为主,审计监督医院及代建、设计、造价、施工等单位和个人,由医院和代建单位各抽调1名审计负责人进驻项目部,对接经常性跟踪审计工作,接受单位审计监察部门的业务指导,负责跟踪监督项目制度流程、项目管理、合同履约、造价审核,以及国家审计成果转化等外联内控工作。三是工程造价专项审计,审计对象是施工单位,通过招标,委托一家工程咨询公司提供以审核项目工程预(概)算、中间结算及竣工结算为主要内容的全过程造价跟踪服务。受委托的工程咨询公司派驻1名业务主管和8名造价技术人员,会同医院及代建、监理、施工等单位跟踪造价情况,参加工地例会、现场巡查及验收见证,力求准确审核过程造价;每季度向代建单位和医院报告阶段性造价审核总体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探究展示设计的国际合作教学的成果
一、国际合作教学课程的策划
1.确立合作模式在设计高校双方单一专业或多专业进行初步相互了解和沟通的前提下,国际间或师生有共同的意愿和教学专业需求的前提下,主要确立短期或者长期的,以专业间或者学院间的合作形式的合作计划。
2.合作课题以及标准国际合作课题的设计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互通原则和可比原则。(1)互通原则:课题必须建立在双方高校能够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共同进行教学和互访辅导的专业课题,同时,课题本身是一个平台,是建立在双方师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在同一水平和专业领域下,既能够反映出一方的文化背景特色,又能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师生创造,创作设计成果提供尽可能多的可能性和互鉴性。(2)可比原则:设计成果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既保证社会的实际意义的可比性,有一定的社会应用价值,又有本专业领域的可比性。一方面便于专业内规范标准的可比性,另一方面便于教学成果的双方教学单位师生间的相互鉴定和评价。
3.合作课题计划合作课题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合作时间计划:在双方教学单位认可的教学课时范围和计划内进行,时间将主要根据课题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制定。其中主要分成草案、方案、制作、展示四个主要过程。(2)合作经费计划:由于国际教学合作课程可能包括师生互访活动,共同课—workshop和产生的教学过程中的其他费用,可以采用互相承担自己费用的方式或者互相分担总费用的方式,以达到合作课题经济上的基本公平原则。
二、国际合作教学课程的执行
1.合作教学的师生教学交流方式师生的面对面交流的信息远远会大于课程本题的意义和效果,会在非专业的文化碰撞当中给双方师生带来最切身的感受。国际合作课程的师生互访是整个合作教学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国际合作教学组织工作的核心部分。比如,有效的组织师生间的workshop,这不单单可以在专业上推进相互的了解,也尽量多的加强互相文化上的沟通和了解。
2.合作课题的制作和辅导方式设计专业成果的制作过程强调运用设计师的语言,它也是设计人才培养的基础的重要部分。比如以空间为主的设计成果的制作过程,主要以图纸和模型为主,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职业前培训的重要部分。而图纸和模型也是设计职业的最广泛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