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社交礼仪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社交礼仪教育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思想中西方差异

摘要:在人类的共同财富中,礼是中国和外国的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比中外礼仪教育,总结中国和外国礼仪教育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国家的礼仪教育发展,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由于东西方文化发展有不同之处,因此,本文将中国、韩国、日本、美国、英国作为本文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石,从中可以吸取优秀经验,为我国的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教育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西方差异

一、做人先学礼,树礼仪形象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礼仪之邦,作为世界知名的中国礼仪教育,五千年来还没有被时代遗弃的中国文化,它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有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时代大参考。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总结学习形成的,并且在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产生了变化,但是有一些基本的框架,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礼仪是判断一个人礼仪文化修养和能力的标杆,是做人做事的必要要求,礼仪对社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可以引导一个行业的发展,代表着这个行业发展的态度,是一种社会文化。现代礼仪教育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培养优秀的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阐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创建国家的主流文化和道德价值观,而这些文化是当今社会伟大的文化和道德基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礼仪知识教育举世闻名,日本、韩国的礼仪文化建设也是在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注重文化礼仪培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符合社会发展的礼仪教育需要。

二、东方国家实施八德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中国实施礼仪教育的基本情况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日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单纯地只追求生活上的满足,也开始逐渐追求精神层次的提升,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根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我们深刻地理解了礼仪教育的继承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社会意义。当今中国已经逐渐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很多父母会关心儿童在生活中的礼仪表现是否得体。国家要求各中小学积极实施《中小学生守则》,并且不断修改完善《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并且老师负责教导学生礼仪教育有关的内容,教授学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小学生思想发展还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关注学生礼仪教育水平的提高,现在礼仪教育在各个学校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徐州还有专门讲授国学、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书院,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对和谐学校形成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阅读全文

社交礼仪课程情景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社交礼仪课程知识容易理解,有着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可采用情景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案例分析导入情景、角色扮演创设情景、模拟演示创设情景等具体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社交礼仪的技能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社交礼仪;情景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社交礼仪是高校许多专业的必选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知识容易理解,有着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把培养综合素质高、沟通能力强、适应社会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目标,不断总结经验、更新教学方法。这门课程采用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没有学习的激情,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作为授课教师,我针对社交礼仪理论性、实践性、应用型于一体的学科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改革,运用情景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情景教学模式的内涵

“情景学习就是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参与、合作、互动、反思、协商和建构知识的意义和学习者身份的过程。”[1]情景教学模式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社交礼仪的技能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角色,通过行动来理解角色在情景中的地位,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营造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社交礼仪课程具有知识容易理解,操作性、实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可采用这一方法。”

二、情景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

阅读全文

校园文化中职学生礼仪养成研究

摘要:

在中职院校建设具有职业礼仪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中职学生实施礼仪素质教育,让中职学生在正式任职前就掌握其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熟悉企业的文化和管理制度,使他们进入社会能够顺利就业和拥有更加完美的人生。

关键词:

礼仪教育;校园文化;中职学生

中职院校要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校园文化,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让中职生从学习期间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同,熟悉企业的管理,具备应有的职业素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教育品牌。

1中职学生校园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礼仪教育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职应该设置礼仪教育的相关课程,充实中职学生的礼仪知识,提高个人礼仪素养,增强就业职业能力和影响力,使中职学生快速职业化成长。现在中职教育中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却较低,长此下去,不仅会影响中职学生的人文礼仪素质教育,而且会影响中职学生未来的就业状态,最终削弱中职育人的终极功能。

阅读全文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探讨(5篇)

第一篇:如何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摘要】文章从重视教育主体、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载体和重视自我教育等四个方面探索如何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载体;自我教育

如何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高校应该加以重视,应不断地加强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对策的探索,建立完善的方法与途径体系,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一、重视教育主体――发挥教育主体的关键性作用

(一)发挥教育主体的方向性。所谓方向性,是指教育主体要坚定文明礼仪教育的明确的方向,并始终坚持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只有坚持方向性,才能抓住文明礼仪教育的本质,才能统一思想和行动,发挥文明礼仪教育的整体效应,才能实现文明礼仪教育的价值。教师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中,要坚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方向,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文明礼仪素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和整体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礼仪环境。

(二)发挥教育主体的示范性。所谓示范性,是指在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以及教育者自身的文明礼仪修养熏陶作用,感染受教育者在其文明礼仪的认识和觉悟上都不断得到提高和进步。一个形象气质好、礼仪素质高、专业功底扎实的教师就等于是一本活生生的好教材,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知行统一的践行中懂得什么是“文明礼仪”。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生活中要时刻注重自身文明礼仪修养的示范作用,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阅读全文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探究(5篇)

第一篇: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

文明礼仪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的外化的产物。大学生只有对礼仪形成正确的认识,深刻理解礼仪内涵,才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养成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都能反映出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体现德育的基本要素。文明礼仪教育不仅能规范大学生的自身行为,还有利于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能有效弥补道德教育之不足,使道德教育更加坚实可靠,丰富厚实。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通过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大学生能自觉地在社交等公共活动中使用文明用语,主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这有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氛围,从而使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身心发展。大学生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文明程度,会从其社会交往时的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中反映出来,因此,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的文明礼仪知识规范,基本的交往技巧,遵循平等友爱、诚信真挚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内化并践行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灵活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大学生就能很快与他人产生共鸣,更好地被别人所接受。因此,接受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友谊,树立自信,从而使其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走向成功。文明礼仪教育能提升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文明礼仪教育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更能引领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高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前提是让大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大学生能自觉践行文明礼仪规范,争当学礼仪、重礼仪、行礼仪的模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提高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

二、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缺失现状

当前,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与时俱进的形势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致使部分大学生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问题具体到文明礼仪层面,则是大学校园中存在着的大学生不知礼、不懂礼、不守礼等不文明行为。这与大学校园整体的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笔者在某高校开展过针对大学生礼仪行为的相关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文明礼仪缺失令人担忧。调查问卷中有一项为“你认为大学生(包括你自己)的礼仪表现状况如何”,结果显示,有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一般,37%的大学生回答“因人而异”,仅有3%的大学生对此表示乐观。此外,笔者还针对大学一年级30名新生展开了随机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22名大学生认为室友间相互态度冷漠,有7名大学生表示室友间彼此态度一般,仅有3名大学生认为室友“极其热情”。由此可见,大学生知行脱节,人际关系相对冷漠,文明礼仪教育缺失现象严重。虽历经多年的学习教育,但大学生有关礼仪的基本常识、主观愿望与礼仪动机、外化行为相脱节,知礼而不会行礼。大学生基本礼仪的缺失,不仅影响到大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形象的树立,在一定程度上,更反映出现有教育对于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的内容形式急需拓宽。身为高知分子的代表,大学生理应体现出优雅的谈吐,文明的素养,但由于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的偏颇,社会文明礼仪教育的错位,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弱化,大学生主观文明礼仪意识淡薄,加之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失礼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大学生言谈不文明,脏话连篇,部分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所举止过度亲密,部分大学生不懂尊老爱幼,不懂谦虚,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盲目追求所谓的潮流,凡此等等,均凸显出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造成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高校文明礼仪教育层面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三。首先,高校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文明礼仪教育只是家庭、社会的事情,由此导致对其的关注重视程度不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加上受学校主导教育意识的影响,大学生主观上对于文明礼仪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不足,因而难以聚焦文明礼仪教育的合力。其次,文明礼仪教育宣传不够。高校对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宣传的力度不大,对先进典型的挖掘和宣传相对缺乏。文明礼仪教育宣传不足乃至校园文明礼仪文化的缺失,导致大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礼仪观,文明礼仪素养缺失。再次,缺乏相对完整的文明礼仪规范,对学生不良礼仪行为的教育不及时。教育部于2011年出台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而高校层面却缺乏相对统一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当大学生发生不良礼仪行为时,高校不能及时地对其加以批评和引导。此外,高校挫折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自信心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其失礼行为。部分自信心不足的大学生大多来自于贫困家庭,他们身上背负着家庭的期望。面对未来的社会生活,他们常常因不能选择理想的职业,或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情绪低落沮丧。家庭的重压,使他们对自我失望,甚至对未来绝望。当此之时,陷入不断的自我否定以及对未来绝望中的他们,生存尚且艰难,自然无暇顾及自己的礼仪行为,致使其失礼行为泛滥。

三、推进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路径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更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推进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形势紧迫。高校应将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传承礼仪文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以行为养成为目标,多渠道、多途径、多角度构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成为一个文明的高尚的人铺平道路。文明礼仪教育应系统全面,致力于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要达到这一目标,仅靠一门文明礼仪教育课程,一次文明礼仪教育讲座,一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构建一个由课程教育、礼仪文化主题教育、校园文化熏陶及社会礼仪践行所组成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以此完成和实现文明礼仪教育目标。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列入德育教育的重要范畴之中,把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纳入《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之中,或开设专门的《大学生礼仪修养》课,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规范入手,在教会大学生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的同时,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以达到文明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的有机结合。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保障。要消除外部环境对大学生心理、身体和个性发展的负面影响,高校就必须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以全方位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指出的是,高校文明礼仪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层上,要及时制定大学生校园文明礼仪修养条例等规章制度,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礼仪修养,使其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文明礼仪教育应因地制宜,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良好的道德品质,体现在思想与行为的高度统一上,为此,高校文明礼仪教育需要搭建一座联通学生的桥梁,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层面,道德品质、诚信观、礼仪行为、价值观、创新能力等等,都是人们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大学生只有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渴求文明礼仪的现状,才能更好地养成文明礼仪行为,提升自我的礼仪修养。对此,学校应不断拓宽文明礼仪教育的形式,让大学生在亲身领会文明礼仪重要性的同时,亲自参与文明社会的构建,将个人的人生目标与日常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个人文明礼仪行为做起。文明礼仪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在客观上更好地认识自我,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阅读全文

校园文化对校园建设的作用3篇

第一篇

一、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一)在高校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发展空间

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中最具特色的应该是由学生自己组成的社团,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大学社团的存在加深了各系学生的沟通,促进了大学生交流的能力。不同类型的社团使得大学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另外,大学学生会是由学生自主建立、表达学生思想的一个组织,能够帮助大学生完善自己的生活经验。

(二)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艺体全面发展的载体

大学校园的文艺社团能够将对艺术感兴趣或者有特长的人聚集起来,通过共同合作,创作新的精神方面的作品,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艺术社团需要自编自导节目,负责各种文艺演出的编排、演绎以及对观众的妥善安排,这在无形中提高了艺术社团人员的素质。另外,各类文体社团的发展,还能使大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帮助他们保持乐观心态、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高校学术实践与理论研究为大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自由空间

阅读全文

现代礼仪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意义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将现代礼仪教育边缘化,导致大学生礼仪修养欠佳,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在高校立德树人的基础上进行现代礼仪教育,并让学生在良好的礼仪氛围中成为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基于这一背景,首先阐述了现代礼仪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意义,然后分析了现代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挥现代礼仪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中作用的主要途径,希望对大学生道德素养和礼仪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现代礼仪;高校教育;立德树人;意义;路径

一、现代礼仪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意义

礼仪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为了体现对对方的尊重,在仪容仪表、形态以及言行举止等方面形成的行为规范,它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交际文化。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项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高校现代礼仪教育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主要有行为礼仪、社交礼仪、课堂礼仪、家庭礼仪等。其中,行为礼仪是在与人交往时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社交礼仪是整个社会形成的行为规范,是被社会普遍承认和认可的;课堂礼仪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比如尊敬教师等;而家庭礼仪主要是指家庭中的行为规范,如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等。在不同的地域和环境中需要遵守不同的礼仪,但是最核心的都是表达对对方的尊重。礼仪是一个地区、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文化和道德素养的体现,大学生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是国家的希望。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高校校园内仍然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比如同学间存在矛盾、学生不尊重教师、口出恶语、不实事求是等,这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严重不符;而且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群体,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是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反思如何通过现代礼仪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现代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许多高校开设了现代礼仪课程,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现代礼仪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现代礼仪教育被边缘化

阅读全文

课堂教学理论趣味性操作研究

一、引言

就高等职业教育课堂而言,相信很多教师面对理论与实操两个环节的处理会遇到比较尴尬的情况:侧重理论知识讲授的时候,学生通常很难提起学习兴趣进行深入探讨;侧重实操训练的时候,学生往往停留在表层的忙忙碌碌,却很难抓住实操的核心与本质。因此,探讨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操训练有机结合,并激发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前提下学习知识,便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探讨主题。笔者近几年一直身处课堂教学一线,现就《社交礼仪》课程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增强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操性。

二、把理论知识处理得简单易懂

教师要对所教课程的理论知识系统非常了解,并能抓住其核心内容。这是实施一切教学方法与教学风格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需要教师练好自身基本功,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专业领域的各种新动向与新进展,保持自身发展与知识更新的同步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一股脑地把自己的所得全部灌输给学生,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考虑到知识的实用功能,把理论知识转化的简单易懂,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使其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可操作性。例如《社交礼仪》课程中关于塑造良好个人形象的仪表仪态环节,对于优雅的站姿、坐姿、行姿等一系列动作要领,教师可以尽量减少理论上的要求和语言上的阐述,尽量多地在行为演示和模仿操作中完成学习,通过直观的视觉观察和直接的感受体验,更加能够让学生理解仪表仪态礼仪的知识要点。

三、备课中的统筹安排

对理论知识进行再加工与处理之后,教师才有足够扎实的基础进行备课。习惯上,教师在备课环节大多处理的是“教什么”和“教多少”的问题。毋庸置疑这是备课环节必须要处理的事情,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一步,那说明教师只做到了重视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重视。教师传统意义上的授业解惑在时下的教育中需要一些手段上的创新,因为媒体的多元性和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已经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重大变化。学生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思想需要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师单向的灌输往往令他们觉得索然无味。所以在备课环节中,教师需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知识应该以何种方式被接受,进而统筹安排课堂学习的组织方法与步骤。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服饰搭配章节,教师可以课前先安排学习小组搜集关于服饰搭配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图片可以来自网络、杂志或者是生活照。课堂上,各小组分别用PPT展示图片并表达各自的观点,分析搭配的合理之处或欠妥之处。此时其他组员往往对展示小组的观点产生争议,教师可适时加以引导,组织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展示结束后要求各小组讨论总结,提出各种场合服饰搭配的基本原则。最后,教师把各小组提出的原则进行汇总,并带到自己的授课知识点中加以点评。通过备课工作便已开始的统筹安排,使得礼仪知识从实践活动中被提炼出来,并且达到了学生在课堂上全程参与的目的,有效地做到了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自然结合。

四、课堂中的应变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