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设计案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动漫设计案例一体化思考
一、案例一体化教学法的概念及优缺点 1.案例一体化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法是以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况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今案例教学法已经在世界各个国家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案例一体化教学法是对案例教学法的扩展,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案例,以大型综合案例为主线,将各个小案例为基本元素贯穿始终,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多向互动,从每一小节案例中获取制作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应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一体化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案例一体化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①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主导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去主动探究,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学生依据案例的可操作性,还原生活,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易于培养学生处理实际生活的能力;③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直观易学。案例教学法本身是以多媒体课件为依托,学生首先从视觉上感知内容,再亲自实践,直观易学。同时,教师在视察的课堂每组学生学习情况时,也比较易于了解教学的效果,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3.案例一体化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案例一体化教学法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①案例的来源较少,现存的案例软件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②编制教学案例耗时较多,也缺乏足够的素材;③课堂教学人员与软件编辑人员难以一体化。我们编写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有足够的技能和经验,但可能编写出来的案例不一定都能适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案例一体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案例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案例一体化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一个设计者,一个引导者,不再以讲授知识为主,而在于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备课时,教师要抓住教学过程中每个关键知识点,设计典型案例,教师对案例的设计也不是一个单一案例,而是以综合案例再配上一些小案例。案例一体化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成案例选编、案例整合、案例讨论、案例分析四个基本环节。 1.案例选编。首先,案例的选择或编写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我们在选编教学案例时,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建立案例库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2.案例整合。案例一体化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案例整合。案例的整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案例中有宏观的、全局的系统概貌,也有微观的深化讲解应用。最后,设计整合成的大型综合案例,必须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案例讨论。案例一体化教学法的基本形式是讨论。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讨论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前,布置学生了解必要的背景信息,并提出问题,教师梳理学生疑惑,概括成几个有价值的大问题。案例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分组讨论,通过充分的交换意见,每个小组解答疑惑,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看法,然后派代表发言。 4.案例分析。经过对案例的选编、整合、讨论三个环节后,最终形成案例的分析结论。准确指点和总结评价学生见解的独到之处和存在问题等,并及时做出补充与提高性讲授。同时,学生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自我总结,以完善一体化教学。 三、案例一体化在“动漫设计制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现在以“动漫设计制作”课程为例子来说明案例一体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动漫设计制作”是集理论、实践、创新、美工为一体的课程,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除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外,更注重实践使用,还要求学生在制作动画时有一定的美术功底。 首先通过总体的教学需求分析,对整体动画设计有总体架构;就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对软件的基本工具和功能进行讲解和分析。特别是对具体的画面设计要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教师可以先作一些演示和介绍,引导学生自己去动手设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至于动画的制作,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对于这种实践性强的课程,如果只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形象的演练和实际操作,学生根本就无法掌握。案例一体化教学正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强,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结案例一体化教学操作简单,学生易于掌握,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但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教师要具备极强的课堂调控能力,要能通过多渠道搜集事实材料、精选案例、设计案例。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调控教学活动的经验与能力,才能使案例教学法取得理想的效果。采用案例一体化进行教学,教学效果颇具成效。然而,实例教学法也有其适用范围,仅局限在操作性强的科目中使用,如果是纯理论性的课程效果就不明显了。
广告设计案例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改革,教育活动中的单一性正被多元性所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直面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书育人的效果。对于《广告设计》这样一门发展得比较快的课程,我们更应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用工的需求,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要求,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水平,从而使这门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得到更大的提高,满足社会对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教学方法;多样性;广告设计
开展《广告设计》案例教学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大多都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或是面临顶岗实习的学生。《广告设计》这门课程是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它涵盖了许多平面设计方面相关的知识,如要了解三大构成、熟悉素描色彩的运用、精通计算机设计软件的操作等等,《广告设计》教学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已到了一个综合学习的阶段。开展《广告设计》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这个行业的实际操作过程,而了解操作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能有一个真实的环境或者有一个模拟真实设计制作的环境也是促进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其次,经了解,现在很多学校对于《广告设计》案例教学,都是采取以本专业教师编写的广告案例校本教材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采取这样的方式无疑使《广告设计》的案例教学与社会实际的用工要求产生较大的区别,因此一定要有社会真实的案例进行教学,才会让学校建立起一条直接输送学生到企业的桥梁。根据广告设计制作的现实要求给学生安排实训课程和作业,对学生以后面对本专业的用工要求,就可以缩短了面向就业培训的时间以及减低了学生就业的压力。广告设计属于艺术与商业化的结合,它的主要特征是对图象、文字、色彩、版面、图形等广告的元素,结合广告媒体的使用特征,在计算机上通过相关设计软件来呈现广告的目的和意图,所进行平面艺术创意的一种设计活动。这种活动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接收的学生比全日制学生的年龄结构、基础知识结构要复杂,在这种需要多样性知识来支撑的专业教学过程里,更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评价体系来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才能够使学生在专业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广告设计》案例教学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在某种情况下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现今的广告设计教学中,迫切需要更完善的教学模式来引导本专业在教学上的进一步发展。
一、突破单一的教学实践环境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在教学实习、实训这方面给学生所提供的环境上还存在很多的局限性,使学生缺乏对真实环境的了解。在真实的广告行业环境中,主要有平面设计内环境和广告项目的外环境。
(一)广告设计内环境在教学上的影响
现在的学校广告教学当中,即使很多学校都已经实行了校企合作很多年,但还是缺乏深度的合作,在教学上,让学生了解广告公司的工作过程以及广告设计的内部环境方面,还是非常欠缺。在校企合作的公司存在的难点是让学生实训实习的场所有限,所承担的设计项目在公司看来,学生又难以胜任,从而严重阻碍了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广告公司方面,对广告设计师或是广告设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广告公司原来更希望学校在实习生的输送方面给予它更大的支持,但社会上却又存在另一种现象,在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中,广告设计专业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毕业生就业,为何广告行业还存在招聘难的境地呢?大量的毕业生就业,也就意味着有大批的毕业生需要有更多的实习机会。经过调查,对于广告公司来说,客户给它的设计时间较短,而在短时间内出作品,则对于大部分广告专业刚毕业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来说,没有真正的实践经验,难以担当起直接就面对社会出产品的重任。因此,对于广告公司来说,买进广告耗材设备并不想把资金投入到目前不能创造利润的实习生身上,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学生能到企业去进行学习只是徒有虚名,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实践经验与见识。现在走在一些比较前沿的校企合作模式,就是把工厂搬到学校,对于本专业,也就是把设计公司招募到学校里面来,硬件配套设施都是公司提供校企合作的资源,学校则提供场地、以及一批批即将毕业的实习生。这样既完成了学校的培训任务又满足了广告设计公司的用工需求。
卫生间标志设计案例分析
摘要:基于案例分析的视角,探索第三卫生间的标志设计方式。通过分析第三卫生间标志设计的常规型、人字型、Y字型、房屋型、圆圈型、字母型、稳重型、彩带型、树叶型等案例,并对第三卫生间标志设计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从快速识别、正确认识、审美趣味、社会进步、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出了构建第三卫生间的标志设计方法。开展第三卫生间的标志设计探索也是为了顺应时展,进一步完善人们的生活出行需求。
关键词:第三卫生间;标志;设计案例;应用探讨
第三卫生间也可称为家庭卫生间,是在公共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根据原国家旅游局(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6年12月发出《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的通知》主要是解决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无法自理,上厕所不便的问题。例如女儿协助年迈的老父亲、儿子协助腿脚不便的老母亲、母亲协助男童、父亲协助女童、夫妻间有残疾人需协助等[1]。第三卫生间的视觉标志是构建第三卫生间的重要组成要素,相比于传统的男、女卫生间视觉标志,第三卫生间的视觉标志有其独特性,那就是要包含男性、女性、儿童、残障人士等图形符号。围绕以上内容,本课题组2020年1月至3月对目前第三卫生间常规标志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开了一系列优化设计。通过具体分析这些标志设计案例,为第三卫生间的标志设计及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一、第三卫生间标志设计案例分析
从第三卫生间的常规标志设计案例分析和优化标志设计案例分析出发,探讨第三卫生间的标志设计手法,丰富第三卫生间的标志设计表现形式,加强社会大众对第三卫生间的认可度、接纳度、满意度。
(一)常规型设计案例。当前社会上普遍使用的第三卫生间标志,主要采用黑白色,以及一家三口和残疾人的组合图形。该标志设计造型比较简洁、直观(如图1)。
(二)优化型设计案例。由于常规型第三卫生间的标志设计形式较单一、审美感较弱,所以有必要进行第三卫生间的标志优化设计探索[2]。本次进行的第三卫生间标志设计主要有人字型、Y字型、房屋型、圆圈型、字母型、稳重型、彩带型、树叶型。案例基本上都采用形象图案的设计形式。形象图案的表现形式可以不受语言的制约,通过图案就能将信息直观地传达给使用者。1.人字型。此标志以简单的蓝白色调搭配,不仅轻快明亮、方便识别,而且天蓝色更加符合儿童心理色彩的设计。标志设计简约而不简单,内容丰富饱满。人们能轻松分辨出图中包含的男性、女性、儿童和残障人士的图案。此标志中的图案设计也向人们表达了一个男女老少相结合的大家庭,传达给人们第三卫生间的设计犹如在家一般的感觉,为人们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解决各类特殊人群的如厕需求,帮助他们减少生活中如厕的烦恼与尴尬(如图2)。2.Y字型。此标志设计采用了红白二色为主的搭配,使标志的色彩碰撞给予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们在公共区域中能够快速识别,减少由于寻找带来的烦恼。标志整体的形状设计更倾向于一个温馨的小屋,屋内的轮椅形状代表着腿脚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在屋内可以感受到家的便捷、家的温馨。屋顶上的两大点和一小点分别代表着孕妇、学龄前儿童和婴儿。屋顶中间的Y字就如一双温暖的手小心翼翼地捧着婴儿呵护着他。房顶两边伸展出的屋檐,并没有像我们见到的屋檐一样向下倾斜而是向上设计,它代表着社会伸出的双臂拥护着他们,感受社会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关怀,带给他们家一样的温暖(如图3)。3.房屋型。此标志设计用白底绿图造型。绿色给人一种和谐感,彰显出安全、准确、便捷的标识形象。以绿色的整体房屋形状和多个大小完整度都不同的圆形组成,圆形单形群化的方式弥补了单形圆较为单调、空洞的外形,同时充分发挥圆形的自然形态,将多个圆自然地相扣,以大小不同的圆重复出现,形成家庭各成员和坐轮椅的行动障碍者,使标志图形既饱满又富有变化,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环环相扣的图形表现形式又赋予标志更多的内在含义,表达出对行为障碍者或行动不能自理者与家庭亲人之间团结、互助、紧密联系的情感诉求(如图4)。4.圆圈型。此标志由红黄蓝三原色构成三个手牵手的人物,围成一个圆圈,中间是坐轮椅的行动障碍者。整个标志图形简洁大方,色彩的运用极具辨识度,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色彩的碰撞让人视线跳跃,尽显活力。其中:男性为蓝色,女性为红色,儿童为黄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人士,三原色的构成体现出第三卫生间的各类使用者,黑色的行动障碍者在整个图形的中心位置,这是重点被关爱的目标对象。圆形的手牵手布局,表达出家庭生活中圆圆满满,友爱互助,共同爱护行动障碍者的精神面貌,更加深刻体现第三卫生间的作用与意义(如图5)。5.字母型。此标志设计采用缩写的英文字母“第三”,视觉冲击力较强,图形要素统一,符号化的设计风格,十分方便人们识别。同时标志图案的白色空隙形状有粗边、有细线,整体像儿时记忆的俄罗斯方块游戏,方块与方块间的叠加融合,就像是家庭中的亲情一样,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对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关怀备至。让整个标志设计在简单中变得更有生气、更有人情味,为环境服务,与环境协调统一,形成良性的互补与互动(如图6)。6.稳重型。此标志的设计以稳重的灰白冷色调为主,简单的色彩搭配让人觉得很放松。标志是以家庭的温馨为主题设计,成员中的爸爸妈妈手拉着小朋友一起,围绕并保护着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残障人士,一家人其乐融融。标识的设计解决了在外出中家庭群体的如厕需求,解决了家庭中特殊对象如厕不便的问题,体现了人性化关怀、社会的友爱、城市的关注,折射出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该标识设计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通俗易懂,让人们能快速找到第三卫生间,解决了如厕不便利的麻烦,让“方便”事更方便。一个标志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一个时代的缩影,此标志的设计体现了第三卫生间的温暖(如图7)。7.彩带型。此标志以白色为底,分布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彩带。蓝色代表男人的清爽宁静,黄色代表孩童的温和顽皮,红色代表女人的热情贤惠,绿色代表行动障碍者的和谐安全。彩带形状的分布方式形成了一个漩涡状,把四种颜色牵引融合到一起,使标志图形饱满,产生了很好的视觉效果。流线型的丝带形象表达了对特殊群体的温柔、细心呵护,给人极强的亲和力(如图8)。8.树叶型此标志设计在视觉效果上使用了大自然中最常见的绿色树叶。绿色树叶本身就具备生命、健康、成长、舒适等寓意,具有良好的视觉效益。整个标志图形由两部分组合而成,标志图形的上方以三片树叶按大小依次排列,来表现男人、妇女、小孩,标志图形的下方为行动障碍人士。整个标志简洁明了,使人们能够快速、正确地寻找到第三卫生间所处的位置(如图9)。
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多模态设计
一、商务英语案例教学
作为哈佛商学院的特色教学,案例教学经过百年的完善和创新,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往往取材于商业管理的真实事件,主要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既定的解决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其主要任务并不是向学生“灌输”商务知识,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讨论,分析商务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最后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总结案例分析。因此,依托商务活动英文案例实施教学的案例教学应更加注重在语言知识技能培养中融入商务和文化知识,既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又调动学生学习商务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在商务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商务与英语语言意识培养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商务英语案例教学的多模态设计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在教学中作为口语的语言模态和作为书面语的语言模态以及其他模态如手势、身势、图像等,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在信息传递语境中它们同时存在、同时运作。多模态运用于英语教学,则是在多媒体、多模态条件下呈现学习内容,营造出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乃至运用英语的真实语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以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从而实现内容记忆的持久性,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多模态交际能力和多元识读能力。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处于基础阶段学习的学生,对基础英语教学进行辅助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是以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训练和商务知识输入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由基础阶段向高年级专业学习的顺利过渡为目的。特殊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决定了具体的教学设计的多模态性,即超越口语和书面语的语言模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手势、身势等多种模态形式融入基于具体商务事件的案例教学中,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营造轻松、动态、形象的商务英语学习环境。多模态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主要是由案例准备、案例讲解、案例操作和案例总结四个阶段组成,借助图像、声音、手势、身势、空间等模态来配合口语和文字模态。
1、案例准备阶段
美国电影《世界是平的》是一部蕴含丰富商务文化的喜剧电影。在电影中,主人公陶德所服务的公司以线上销售为主要营销模式,为了减轻电话客服人员薪资的人力支出,要将美国本土的客服人员业务整个外包到印度去,故事则讲述了为了培训印度客服人员而来到印度的陶德如何克服宗教、文化、生活习惯以及语言差异,训练客服人员在6分钟以下解决每一位客户的问题,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准。整部影片中,陶德两次面临个人职业选择:影片开头时,他必须选择是否服从公司安排,远赴印度培训客服人员;影片结尾时,公司又将电话客服业务外包至中国上海,要求他继续辗转上海培训中国客服人员时,他是否会接受这样的安排。教师根据这两个两难之境设计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帮助陶德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对其英文影评进行改编,使之成为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这样以文本和电影形式呈现的案例更能够提高案例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讲解阶段
乡村公共空间典型设计案例探究
乡村公共空间作为村民自由出入、彼此融合的物质空间,是村民举办民俗节庆、参加学习、参与公共事务及开展日常交往等社会文化生活的主要场所。乡村公共空间从古到今都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近年来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乡村公共空间受到不断挤压,空间公共性受到不断减弱,及其承载的乡土文化特性也渐行渐远……。因此,重新激活公共空间的乡土文化传承功能、重构乡村公共空间显得尤为重要。党的报告针对乡村持续衰落的趋势,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迎来新契机,宗祠、寺庙、古街等传统乡村公共空间得以恢复重建,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健身中心等现代乡村公共空间如雨后春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外在表现。
1共享共治式乡村公共空间设计
重庆市城口县巴山镇坪上村地处川陕渝三省交界处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腹地,是一个背靠大巴山、面朝巴山湖的移民新村。这里是一个库区移民不同村落集中安置村所,村庄沿半山腰的道路呈线形分布,呈现“小聚居、大分散”布局,新村民之间的陌生感强,且公共空间缺乏,村民公共活动空间受限。设计师们在与村民交流时发现,村民普遍对淹在湖下的老家记忆深刻,这里需要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村标设计介入整体改造,重新凝聚人心。村标设计采用船型观景台,通过竖向与悬挑让空间延伸至山水之间。采用石板瓦与山石结合垛木结构回应当地传统,采用锈板作为字体与图案的底板使砖红色的标识与当地的块石相映衬,船与当地建筑材料频添了村民熟悉的构件元素,共鸣感强。村标建成后,年轻人将这里作为新的公共场所,或者说这里是连接新旧之地通往乡愁的“渡口”。坪上村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准确诠释了搬迁户的乡愁心结,以物质空间换取了村民对乡土文化的觉悟与重新认知。
2产业主题式乡村公共空间设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的东山村,位于道林山下丘陵与平原的交界地带,北距杭州城区38km,是一个传统风貌遭严重侵蚀的村落,是历史上著名的造纸村,现在主要得益于杭州发达的互联网产业和快递业而成为纸箱产业村。这里以“纸”作为东山村保护与发展的破局点,将传统造纸展示、抄纸体验、纸箱艺术及其衍生出的现代纸艺课程,“装”入了一处由废弃传统民居改造成的纸博物馆,使她成为一座集造纸文化、造纸体验、纸品展示及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东山村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案例以“纸”为媒,让公众聚合在“纸”下,很好地体现了当地传统产业及悠久历史与现代化内涵。
3公益项目式乡村公共空间设计
牛背山志愿者之家缘起于成都的资深义工大雁和他的一群90后小伙伴们在牛背山的一次公益性创作,目的是让这一建筑设计更具开放性与公共性,为更多的人群服务。它坐落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蒲麦地村,这里的牛背山被誉为中国最美观云海之地。改造前,这里有一座旧时破损民居,门前是一块被当地叫做“坝子”的场地。改造后,一个和背后大山、云海相呼应的有机形态的屋顶呈现了出来。建筑空间与结构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记忆与灵魂,整个房屋可作为读书阅览、酒吧、会议等功能平台;而加大的户外开阔场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观景平台。项目设计融合了传统搭建方式、传统建筑材料及新式数字化的设计方法与生成逻辑,既有木构青瓦的传承,又不失流线温婉、雅境舒适的现代感。“这个起伏的屋顶与背后的大山以及远方的云海之间存在着形式上的某种关联,但我们更希望营造的是内心与情感上的联系,当驴友或者志愿者,甚至是村民们,徒步多时至此,远远可能看到村口有这么一个小小的独特而又熟悉的建筑泛着微微的暖光,就像是航船在大海航行中看到了灯塔,是给人们的一个召唤与鼓励,有着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设计师如此评价。
园林设计案例教学论文
一、组织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1.园林设计案例教学应以一定的专业理论为基础:
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设计项目的讨论和分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概念和设计原理,只有对基本理论知识理解透彻才能吃透案例设计意图,从而充分展开分析与讨论,达到教学目的。此外,案例教学需要提前把设计案例和课堂讨论内容通知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查阅背景资料,就案例中涉及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探析,以便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2.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案例:
课前教师必须明确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所应达到的专业水平及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法和标准。在一个园林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内容,如环境、功能、布局、规划设计、植物应用、表现等等,教师心中应做到有的放矢,每一教学环节要清楚通过案例教学解决的是哪一层次上的什么问题,还应根据学生学习态度明确课后应达到的具体的专业技术水平。案例的选择是园林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应选择自己能够熟练把握且便于学生理解的案例,内容应随理论内容由浅到深。现代新颖、图文兼备、图纸清晰,设计兼具优缺点的典型案例和特色案例都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3.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鉴于案例教学是将求知和实践合二为一,因此在园林设计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园林设计案例,可以将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设计的优缺点,达成共识后再进行组间的讨论,采用辩论形式,讨论场地现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功能布局、植物配置、表现技法等问题,最后由教师对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案例驱动教学中网页设计论文
1案例驱动的应用现状
目前,案例驱动教学在高等教育各学科中广泛使用.但由于很多教师对案例驱动教学法的内涵、特点及组织过程的认识不透彻,导致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存在许多误区.
(1)案例设计不当.
案例驱动教学本质上应是通过“案例”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生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动力.因此,案例驱动教学法的案例设计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案例过于简单、欠缺针对性、设计不清晰等都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一个具体的案例设计,必须考虑周全,保证案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案例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兴趣为主线,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方法并学以致用.
(2)组织实施过程并非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是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像讲故事一样叙述一遍,没有引导,没有总结,缺乏交流与互动;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引用了案例,但教学方式还是沿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体.以上种种教学方式看上去是引用了案例,但并非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更谈不上通过案例驱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上述种种对案例驱动教学法的不恰当使用,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深入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本文结合“案例驱动在网页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的教改课题,对案例驱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2案例驱动的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视角下平面设计论文
一、教学内容规划
1.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平面设计作为美术教育的应用或延伸专业,教师不能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研究或艺术创作上,而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各种实用的设计手法和设计技巧。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应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当前,由于平面设计开设时间相对其他专业短,以计算机为平台的设计手段的历史也只有10年左右,因此,一些艺术院校的教学经验较为匮乏,难以开展系统的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往往根据以往的教学效果进行调节,随意性较大。
2.课程的设置重点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具有实用性,因此,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课程的实用性放在首位。笔者认为,设计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与实际设计工作的联系,延长社会实践的时间,丰富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形式,提高社会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以便学生较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把握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脉搏。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应该尽量着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开设文学、地理、摄影等与平面设计联系紧密且人文知识丰富的课程,而不是参考甚至照搬美术专业的相关课程。所谓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就是让学生主动投入平面设计工作,在实践中积累和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这种实践性的教学工作可以通过高校与公司的合作并让学生参与设计项目来实现,一是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二是把先进的设计理念引入设计工作,实现了互动双赢。也可以创建立校办、院办企业,让学生参与设计项目,既给学校带来了收益,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需求奠定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